碧海忠魂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5月,被被誉为“文物界奥斯卡”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公布,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成功入选。“丹东一号”是清北洋水师致远舰,当这段深埋海下120余年的悲壮民族记忆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时,拨动了整个中华大地的神经。就像海军司令员说的那样:我们捞的不是致远舰,是民族魂。
  军舰是在战争中诞生的,接受了战争的洗礼。军舰作为战争的产物,曾经在海战舞台上进行过有声有色的表演,演出了无数幕威武雄壮的戏剧。
  早期水战——桨帆战船时代
  在人类早期水战史上,战船作为陆地延伸的一部分,当距离远时,双方的弓箭手互射箭矢;距离较近时,标枪手投掷标枪;当船只非常接近时,就会进入白刃肉搏战,由重装步兵的刀剑一决胜负。船只在这个时期尽管早就得到了发展和利用,但由于太简陋,风帆还只能作为辅助航行的工具。当要进行作战时就需先行收起,转为用划桨控制。可以说,船只最古老的推进器就是肌肉和风。
  三层桨座战船——古希腊大胜波斯
  公元前491年,不可一世的波斯王朝派出使节要求各城邦献上“一杯水与一捧土”以示臣服。虽然大部分城邦服软称臣,但强硬的雅典人和斯巴达人却不予理会并将使节处死。为了拔除“眼中钉”,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公元前490年大举进攻希腊,无果。10年后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经过周密准备后,气势汹汹地卷土重来。遭遇多次力量悬殊苦战的古希腊人发现,好多士兵并不是死于拼杀,而是掉到水里淹死的,那岂不是只要把敌方的船只弄沉就可以让其丧失战斗力了么?
  于是,就在生死存亡之际,古希腊人发明了“三层桨座战船”并广泛使用,改写了水战的历史。三层桨座战船在船头破浪处安装了撞角,被撞击的船会很快漏水而失去战斗力。据近代学者估算,由于桨手分别固定在上中下三层甲板上,“三层桨座战船”的速度远超以往任何一款战舰,较快的船速加上几十吨的船重,产生的动能足以对那个年代的木制船壳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除去撞击之外,“三层桨座战船”还有一种战术:在非常近距离的情况下从对方舰只的侧舷掠过,锋利的船首会像剃刀一样将对方舷外的桨全剃掉。没有了桨,敌方舰只自然也就失去了战斗力。在萨拉米海战中,古希腊联合舰队发挥“三层桨座战船”出色的机动性,采取有利阵形,先斜向冲击,将敌人的长桨划断,使其丧失用桨控制船的能力,随之调转船头,用镶有铜套的船头狠狠冲撞波斯战舰的腹部,令体积大、机动性差的波斯老式挂帆战船叫苦不迭。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无奈后撤,又同后面迎风增援的战舰撞成一团。希腊舰队立即四面出击,波斯舰队进退两难,被撞得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这场海战,波斯舰队200多艘战船被击沉,50余艘战船被俘获。薛西斯见大势已去,率部仓皇逃回小亚细亚,波斯王朝也就此走向衰落。
  乌鸦吊桥——迦太基遭古罗马逆袭
  一种战术的发明会被新一种战术克制,同样拥有速度较快的桨划战船,迦太基人却没有像古希腊人一样笑到最后。因为他们的对手古罗马人扬长避短,通过“乌鸦吊桥”把战船之间的海战变成了步兵之间的陆战。当双方在海上相遇时,迦太基舰队迅速接近古罗马舰队,准备实施冲撞战术,可是在对手的战船上,却出现了一个迦太基人从来没见过的武器——一个10多米长,1米多宽的木制吊桥。它与船舶的桅杆连接在一起,可以利用船首的滑轮随意升降。在吊桥的前端,有一个乌鸦嘴形状的重型铁钩,接近敌船之后,古罗马人放下吊桥,让其牢牢地抓住迦太基舰只,使得迦太基人无法利用较快的船速实施撞击,从而让罗马重装步兵直接冲到敌舰甲板上充分发挥自己肉搏的优势。以往的海战,由于主要用撞击战术,被撞毁的战船大多沉没了,而有了这种新式武器,古罗马人不但可以打败对方,还可俘获敌人的战船。借用“乌鸦嘴”,古罗马人在后来的米莱海战中成功战胜迦太基人,最终称霸西地中海。
  大航海时代——火炮的怒吼
  看过《加勒比海盗》这部电影的人,大概都对一个景象印象深刻:高高的桅杆、多页风帆、舷侧成排的火炮,在蔚蓝大海中劈波斩浪地航行。
  此时的欧洲国家,已经把商业眼光投向了远隔重洋的地方。巨大的风浪和广阔的洋面,要求船只容量大、速度快、续航长、抗风强,还要尽可能减少船上水手的数量,以装载足够多的货物赚取利润,这些显然是划桨战船难以胜任的。就这样,帆船渐渐走入人类的视野。在洋面上,风帆提供了比船桨更可靠的动力,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到了1519年麦哲伦进行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时,他所使用的船只也都是帆船。海战随之从地中海扩展到了大西洋。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海战史上一只大名鼎鼎的舰队——为护送往返于新大陆的财宝船队,打击抢劫西班牙商船的英国海盗,由西班牙王室下令组建的 “无敌舰队”。 而“无敌舰队”更是将接舷战这一古老战术发展到了顶峰,在130多艘战舰上,有多达1.9万名步兵,水兵则只有8000名。每艘战舰都会配备2位舰长、1位负责航海的海军舰长,1位负责指挥步兵的作战舰长,后者往往具有最高指挥权。为适应接舷作战,这些战舰依旧保留了高大的艏艉楼,为船上的步兵提供堡垒般的掩护,以便在近战中获得优势。尽管当时的火炮技术已经慢慢成熟,射程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无敌舰队”装备的火炮大多数为加农炮,这些射程短、威力大的火炮并非用于远距离炮战,而是作为肉搏战的辅助手段杀伤敌方人员。凭借强大的步兵和凶猛的近战炮火,“无敌舰队”一度令海盗们不敢接近,从而使新大陆掠夺来的财宝可以源源不断运回西班牙。
  但在与海盗头子德雷克为首的英国舰队交手时,英国战舰总是与西班牙战舰保持一定距离,用舷侧炮远程炮击,根本不给西班牙步兵登舰的机会,这种“风筝战术”让“无敌舰队”无所适从。最终,“无敌舰队”覆灭,打破了西班牙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得英国成为新兴的海上霸主。盛行了几千年的接舷作战走向尽头,火炮的使用替代了接舷作战,人类自此开启了海上作战的新模式。   内燃机时代——钢铁怪兽
  笔者认为从19世纪初诞生的第一艘蒸汽轮船,到现在航行于整个大洋的军舰,甚至航空母舰,都是属于内燃机的时代,此时的航行终于摆脱了人力和天气的桎梏,即使逆着狂风骇浪依然可以快速前进。
  钢铁——冰冷却强力的支撑
  把钢铁应用到军舰上是军舰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革命。古代战船,无论是中国的或外国的,均是用木材作为造船材料的,是一种木结构船。木质战船制造方便,但是不坚固,在战斗中易撞坏,在风浪中航行易折断。把钢铁用到军舰上是造舰材料的一个革命,曾经遇到过许多的阻碍。有人说“铁船重,跑不快”,而事实却是钢铁造的军舰比同样大小的木船来得轻。那是因为钢铁坚固,船壳板可以做得薄,所以铁壳船反而比木壳船轻巧。也有人说:“铁壳船要是被炮弹命中了,铁壳破裂会伤人。”事实上,军舰的要害部分装上了钢铁装甲,能防止炮弹轰击。要是在舰体内部装上双层底,船仓里用水密隔壁分开,即使军舰被炮弹击中也不会沉没。事实胜于雄辩,钢铁建造的军舰不仅跑得快,走得远,而且坚固耐用,能经受住炮火和海洋上大风大浪的考验。这样,钢铁成了主要造舰材料。昔日的木结构战船最终让位于铁壳船。
  推进器决斗——明轮VS.螺旋桨
  军舰发展史上的第二个突破是动力装置。古代战船用人力和风力作动力,摇橹、划桨和木帆是主要推进工具。然而当内燃机成为推进军舰的前进动力时,就需要新的推进工具。动力的革命必然会带来推进工具的变革。于是在划桨、摇橹的基础上,就出现了明轮推进器。在明轮的转轮外周装有叶片,装在船舷或船尾,由机器来带动。有了明轮,机器的动力就能转换成为船舶前进的动力。早期的蒸汽机船上,差不多都装着明轮推进器。明轮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推进工具,它在风浪中航行,效率低,而且露在水面的部分在海战中容易损坏。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研究了新的推进工具。19世纪中叶,螺旋推进器使用到船舶上,它重量轻、效率高、结构简单,又安置于水下,能得到良好的保护,适合于各种机动船舶。但是,螺旋桨的这些优点,开始并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所以当时还未能取代明轮推进器。1845年,英国海军组织了一场有趣的比赛。两艘动力相当的船舶:一艘是用螺旋桨推进的轻型巡洋舰“响尾蛇”号,另一艘是用明轮推进的蒸汽轮船“爱里克托”号。两艘船的尾部系上钢索,船头朝相反方向,两艘船都往前开,看谁拉动谁,以决定哪种推进器效率高,产生的推力大。比赛结束,巡洋舰“响尾蛇”号获得了胜利,它把装有明轮推进器的蒸汽轮船倒拉了过来。这场精彩的比赛,证明了螺旋桨推进器效率高,发出的推力大。尽管这样,保守的英国海军还是不肯在所有的军舰上装上螺旋桨。后来,英俄两国在克里米亚发生了海战,帝俄的大炮轻易地击毁了英国军舰上的明轮推进器,使得这些军舰几乎瘫痪。血的教训,才使英国海军清醒过来。从此,英国才在军舰上采用螺旋桨。其他各国的海军,也吸取了英国海军的教训,纷纷采用螺旋桨作为军舰的主要推进工具。
  1894年,在遥远的东方,一场铁与血的碰撞爆发在黄海海面上,致远舰在日舰围攻下多处受创,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舰长)下令冲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用生命捍卫了海军军威。此时的军舰因为焊接技术还未成熟,军舰都采用铆接,当遭受炮火轰击时,铆接处就容易崩裂。动力采用燃煤锅炉驱动蒸汽机再带动螺旋桨,这也是为什么照片中这个时期的军舰航行时都有高大的烟囱冒出滚滚的黑烟。但武器系统已经开始多样化了,除了大口径主炮外,还有速射炮、机关炮,并已经开始装配鱼雷了,但当时的鱼雷性能还太差。
  用钢铁建造军舰,采用机器动力,用螺旋桨推进,这三大变革,使军舰变了模样。军舰愈造愈大,武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军舰也随着战争的需求变种产生了潜艇、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扫雷舰、猎潜艇、鱼雷艇、导弹艇等。其实只通过命名我们也就大体知道每种军舰的作用了。至于未来的军舰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不可思议,让我们共同期待。
其他文献
死亡片段  夏晓曦练习跆拳道已经三年了,她一直认为这是最好的减肥和强身健体的方式。所以这三年来,她不懈练习,渐渐地爱上了这项运动。  夏晓曦不仅每周会去跆拳道馆练习两次,而且在平时也会和亲朋好友炫耀自己的“武技”。这一天上午,夏晓曦给自己的姐妹表演“下劈”,可没想到劈下来的时候,脚跟撞击到了水泥台阶。因为用力过猛,只听“咔嚓”一声,夏晓曦的小腿胫、腓骨双双骨折。小腿失去了骨骼的支撑,形成了一个“假
期刊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开天地是我国上古神话中著名的一篇,讲述了天地诞生之初,一片混沌,盘古打破了这种混乱一体,创造出天地、河流、山川以及世间万物。虽然这只是我们祖先的一种看似蒙昧原始的传说故事,但也反映出了人类从无序到有序,从混沌到规律的朴素世界观。其实大到宇宙万物,小到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在有序和无序之间相互博弈和协调。比如生命本身作为
期刊
太空迷别错过!  Google街景带你进入国际空间站  去浩瀚宇宙中的空间站里走一圈,一定是许多太空迷想要达成的人生愿望之一。现在,Google街景服务就能带你走进太空,体验空间站的生活日常了。  Google街景服务与欧洲太空总署(ESA)合作,首次放出了“离开地球”的地标。为了让人们有更好的体验,太空宇航员Thomas Pesquet花费约6个月的时间拍摄了国际空间站的内部照片。每张全景图需拍
期刊
剧情合不合口味,音乐好不好,画风美不美……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追番追剧时比较关注的话题,但如果你一不留神关注了一下配音演员表,多半会发出惊叹:“什么?甄嬛、朱迪,还有毛利兰的声音居然是一个人的?”“救命啊,两个性别都不一样的角色竟然是一个人配的音?!”这还不算,甚至还有山新在《罗小黑战记》中精分十一个角色的壮举呢,难道这些声音演员们都是怪物吗?  声优是怎样炼成的  说到声优,也就是声音或配音演员,我
期刊
把自己搞成“半机械人”的,除了狼叔,还有一个天才炼金术师爱德华·艾尔利克!在日本经典动漫《钢之炼金术师》中,这个矮个少年带着我们在炼金术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展开了一次次冒险。  作为故事中最重要的背景设定,炼金术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追求“长生不老”的东方炼丹术,还是西方药剂师为求黄金的大胆实验,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认识世界的齿轮,那些看似荒谬的举动与执着的精神,最终敲开了近代化学研究的大门
期刊
总拿着放大镜看别人——好奇心  对号入座:和朋友出去吃日料,一阵美食评鉴后,欢天喜地地点了一盘寿司。正当吃得美滋滋的时候,邻桌的乌冬面上了!看着邻桌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顿时觉得面前的大米索然无味……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几乎都是看到大人吃东西就眼馋,吧唧着小嘴就开始流口水。不管什么东西总要闻闻、舔舔,对于外界的一切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我们视力发育到能看清眼前事物时开始,我们与生俱来的认知内驱力
期刊
想要去火星探险的伙伴们注意了,NASA(美国宇航局)最近正在招募火星探测团队,基本要求是有才华,敢冒险!是不是觉得自己离梦想近了一步?如果登上火星,需要做哪些工作呢,从NASA发布的系列复古海报中,我们就能略知一二:火星测量师、火星农民(应该不止种土豆)、技术人员、生存专家…… 听上去都非常有趣,让人忍不住跃跃欲试,想要立刻去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  虽然在NASA发布的火星计划中,人类最早登上火星
期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在古人吟诗作对时,总是不乏各类描绘鸟儿的诗句。经过观察、提炼后,人们把鸟儿的形象融入语言,使语言变得异常生动,不得不说这也是古人的一种智慧。  当然,不止语言,从古到今,人类文明中处处都可以找到鸟类的痕迹。在东方神话中,王母娘娘的座下有一只青鸟,太阳神则是三足金乌,锲而不舍的精卫也是一只填海的鸟儿;
期刊
被埋没的皇室英雄  海王本名亚瑟·库瑞(Arthur Curry),又被称为水行侠、潜水侠。他被创作出来的时间非常早,初次登场于1941年11月的《多趣漫画》,相较于漫画史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的初次登场,可以看出即便是在整个超级英雄历史上,海王也算得上是元老级的人物了。  再说到身世,跟超人、神奇女侠一样,海王的出身也不一般。他的母亲是DC漫画虚构的大西洋海底亚特兰蒂斯国女王,所以亚瑟·库瑞拥有皇
期刊
在炎热的夏季里,仲夏小精灵萤火虫又出现了。萤火虫(英文:Firefly)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又名夜光、景天、熠燿、夜照、流萤等,听上去就觉得好梦幻。想必你已经看过各类摄影师拍摄的萤火虫大片,可是萤火虫到底长什么样子,它们发光的部位到底在哪里……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萤火虫的细节。从付新华教授拍摄的萤火虫照片中,我们就能看到萤火虫的真面目了。怎么样,小小的身姿大大的眼,是不是很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