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和可怕的复利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255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26年,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花了大约价值24美元的珠子和饰物买下了印第安人手里的曼哈顿岛,到21世纪初,这个岛价值2.5万亿美元。数学家们却说,如果印第安人用这24美元投资,保持每年7%的收益,他们赚的钱还是可以买回这座岛。
  
  人们喜欢复利,因为持续的正收益产生的复利效应可以令财富巨额增长。投资、理财行业最喜欢宣传通过复利投资可以达到致富或者解决养老的问题,因为大多数投资顾问真诚的相信,每个月每一年积累下一点小钱,通过复利那奇迹般的放大效应,最终能赚上一大笔钱,凭此过上富足的退休生活。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的,通货膨胀相当于持续的负收益,这同样会产生复利效应,令钱发生强烈的贬值、缩水。
  
  谁偷走了我们的钱?
  
  复利是好东西还是毁誉参半?就过去100年的研究和观察而言,公众想获得高额的持续的正收益率几乎是不可能的,反而通货膨胀始终不分白天黑夜地偷走了属于我们的钱。
  2004年的时候,网络上有个有意思的帖子,幽默的比较了10块钱人民币在过去几十年购买力的变化,生动幽默地说明了通货膨胀对老百姓财富的侵蚀(见上图)。
  


  要知道,物价上涨一倍或者说手里的钱贬值50%,并不需要多长时间。更糟糕的是,人们感受的通货膨胀一般都会比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严重的多,在大部分国家都是这样的。
  主要是因为反映通货膨胀的CPI数据结构问题造成的,实际对居民影响最大的房价、教育、医疗、食品只在CPI中占一部分。有研究表明若只考虑居民最关心的这些商品价格,CPI5%的时候,实际通货膨胀最高可能达到15%。
  通货膨胀对公众财富的侵蚀也有复利效应,每年看似不高的通货膨胀率,长期复利效应之后,也能让今天手中的一大笔钱在多年后变得一文不值。
   所以,确实投资、理财不适合所有人,因为任何投资、理财都必然有风险,问题是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任何不投资、理财的行为也同样承受风险。
  
  复利的谎言:人人都能触摸月亮
  
  复利和富足退休的生活之间,是否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因为各国政府至今仍不能妥善解决养老问题。事实上,养老问题本质是人口结构和生产力关系的问题,而“复利”只是个数学公式,它并不创造财富。很多时候,“复利”只是一个诱惑人们长期进行投资的噱头。
  真的只要每年收益高点,就能变成亿万富翁吗?回到有关复利最开始的故事:1796年拿破仑承诺每年送给卢森堡小学的一束玫瑰花,按每年5%的利息计算,经历了100年真的就变成了138万法郎了吗?还有,1626年印第安人得到那24美元,然后按照7%的利息投资,今天真的可以买回曼哈顿吗?
  这两个故事从数学计算上是完全对的,现实中却匪夷所思。
  如果,1894年的时候有一个比法国财政部还有钱的法国大富豪说,他之所以有钱不是因为其他特殊的原因,而是他家祖先1796年开始每年存了一笔当时能买一束玫瑰花的小钱,每年5%的利息,结果现在就富可敌国了。这不是很荒唐吗?
  


  再假设,明朝末年读者的祖先只要存在几十两银子,靠利息,今天读者就能买下整个曼哈顿了?读者大约也感觉到这里隐约有不对劲的地方了。真相就是,那个年代长期稳定获得5%或7%的利息是不可能的事情。长期的复利是由社会的生产力决定的,投资本身不额外创造“钱”,“钱”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理财的时间越长,赚的钱就越合理,赚钱的速度接近于社会财富的平均增长速度(长期复利)。就像我们谈到股市时候说过的股市上创造的“钱”长期看只是上市公司的利润,没有办法超过这个数字。因此当公众听到通过长期投资的复利效应可以让自己致富、或者解决养老问题时最好谨慎点,对于多数人无法获得持续高的复利,这是历史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对投资收益率的限制。
  
  “迟早要还回去的”
  
  巴菲特是少数明了这个历史规律又敢于认真说出来的人。他说:“整个20世纪道琼斯指数的年化增长率为5.3%,这已经是一个‘极好的’世纪。如果在21世纪中⋯⋯增长率能达10%,2100年时的道琼斯指数高达2400万点。⋯⋯投资者应当对投资顾问灌输的这些‘幻想’般的数据保持警惕。”
   “迟早要还回去的”。因为公众集体投资理财赚的钱总体上不能超越社会劳动产生的钱的增长速度,这是理财的基本定律。在股市疯狂之前,已经赚钱的投资者退出之后不必感到遗憾,因为当收益高于社会真实财富增速时、尽管股市还在疯长,但是公众多赚到这些钱,总体上必然最终无法从股市中拿出来。
  人们之所以迷恋“复利”,是因为善用复利确实就可以明显地提高理财的收益,同时在数学上复利效应是绝对正确的。投资理财界在复利问题上犯的最大错误是:相信现在容易获得的收益以后也能得到且是可以持续的。这个错误到底有多可笑呢?
  现在,读者可以把一张纸拿到手里对折,再对折⋯⋯每对折一次,纸的厚度加大一倍,可以一直对折下去。复利的结果是,读者只要把手中的纸这样对折52次之后,这张纸的厚度会增加4503万亿倍!读者站在这张纸上,伸手就直接触摸到月球的表面!这就是滥用复利效应的结果,表现看起来简单可行的事情,实际却是很荒谬。
  西方一些流传的小说中,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利用种种阴谋控制着全世界的金融领域。为了能圆这个故事,有人开始假设按照1850年50亿美元的财富,每年只获得区区6%的收益,今天罗斯柴尔德家族今天应该拥有50万亿美元的财富。
  这个结论有点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有问题,意味着世界三分之一的可投资财产都在他们家族手里,可是稍微查查银行年鉴或世界银行的资料发现除了少数机构,大多有点实力的金融机构都和罗斯柴尔德家族连边都挨不上。
  不过幸好的是只假设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折腾了半天,阴谋控制了全世界之后每年就赚了6%,如果说有10%的收益的话,那更露馅了。因为那样复利计算的结果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钱就得比地球的全部财富还多了。那些小说就还得说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已阴谋控制了月球、火星的财富,而且月球还是由黄金做成的。
  简单的说,希望投资收益长期持续超越社会财富的长期平均增长速度是不可能的,正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点,所以才一相情愿的在牛市中假设长期投资每年的收益超过10%或20%。
  利用复利会提高收益道理是对的,只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他文献
人性化内涵有着深层的逻辑根据。人性化是人的属性结构的优化和人的各种属性的全面生成与和谐发展,是人性样态结构的优化和人性各样态的全面实现与和谐发展。只有揭示人性化内
期刊
在会计信息供求双方中,处在不同层面的利益集团,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有不同的理解.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成者,接触会计信息的第一人,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从会计
在技工院校的学前教育中,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的困难与不足,通过借鉴柯达伊教学法中对视唱练耳的先进理念和丰富的
"脚板底下出新闻"是新闻采访中时常出现的一句老话,大意是指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要勤快,要深入新闻现场。但是,仍有一些记者靠从网上"扒"新闻,从通讯员来稿上"抄"新闻,从其它媒体上"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之间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
近日,莱恩西南市场再传捷报,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理念、优质的服务、过硬的质量等优势,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四川海棠医药项目。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八年发展,在规模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股市毕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我
新华DEH系统是小机调门的重要控制系统,阀门控制端子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vPc调试程序中阀门整定参数不能满足时,就必须对新华阀门控制端子板进行调试,现重点介绍该调试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