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2年1-12月150例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15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心理护理,患者的各种负性心理反应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和消失。结论:急诊患者发病急、变化快,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全过程。因此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多为突然发病,病情急、变化快。若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造成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急诊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反应[1],如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等,渴望得到及时的抢救,渴望家人早日到来,以便转危为安。针对这一点,急诊护士对于患者在急救中给予恰当及时护理的同时,也应考虑满足对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以熟练的技术和亲切的态度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躯体不适,即在分析患者生物因素的同时,也要考虑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护士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帮助,不仅要做到抢救准确及时,而且要安慰患者及家属,让家属多给患者安慰和支持,使患者减轻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心理护理既然如此的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现将笔者多年来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150例,男105例,女45例。年龄22—67岁,平均45.5岁,其中创伤60例;危急症发作20例;打架斗殴16例;急腹症40例;其他14例。
1.2心理特点:
1.2.1恐惧心理 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了解较少,对预后和危险性缺乏认识,同时强烈地疼痛等不适易导致患者对预后的悲哀及对死亡的恐惧感。
1.2.2焦虑心理 急诊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患者对医疗环境的陌生及病痛的折磨,精神上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1.2.3悲观绝望心理 此类患者中,青年女性多见,主要是因为部分患者不能正确对待人生得失,一时想不开,缺乏正确生命观,对现代医疗技术失去信心,还有对经济花费十分在意。
1.2.4急躁心理 出现此类心理的多发生于打架,斗殴等患者,以年轻人多见。患者急于解除痛苦,因此情绪激动,暴躁,百般挑剔。常常借机寻找泄怒对象和机会,甚至辱骂医务人员,不配合治疗。
1.2.5孤独心理 由于患者发病突然,家属不能及时赶到医院易产生孤独感。
1.3护理
1.3.1护士要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对出现的不理智行为,不激怒病人,要耐心劝导,有效沟通。
1.3.2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安静,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注重人性化,个性化,精细化,关心从点滴做起,取得病人信任。
1.3.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病人,倾听病人诉说,进行疏导。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乱,一丝不苟,各种操作熟练,富有同情心,爱心。
1.3.4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用隔帘或屏风将患者隔开,减少身体暴露,不在公共场所议论患者病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要置之不理。
1.3.5因人制宜,由于患者病情,年龄,性格,文化层次,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等,应从多个角度给予关怀和安慰,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1,3,6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工作,他们均存在担忧,焦虑不安,易激动,惊慌失措等情绪,应用温和语言劝说,避免影响患者情绪和治疗。
1.3.7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知识内涵,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熟练掌握危急重患者的抢救流程,掌握各种抢救仪器使用和应急预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培训和在教育,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2 结果
急诊患者的治疗,护理有着其特殊性,患者发病突然,恐惧状态,加之病痛的折磨,心理反应十分复杂,要充分沟通,取得他们信任,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本文15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心理护理,患者的各种负性心理反应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和消失,能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
3 讨论
急诊病人多有紧张、恐惧、焦虑、失眠、烦躁等心理反应是常见的,尤其是紧张恐惧的心理,可激活交感-肾上腺系统,使体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病情极为不利,尤其是伴有冠心病、高血壓患者[2]。故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应加强护患沟通、并且善于沟通。语言是护士与病人交流情感、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心理护理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护士要讲究语言交流技巧、讲究礼貌、做到语言美,做到以动听的语言、和蔼可亲及礼貌诚恳的态度与病人交谈。特别当在引导那些沉默寡言的病人说话时,不要急躁,应慢慢启发诱导,只要有真挚的同情心,病人就会主动交谈,由此可逐渐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依据在护患沟通过程中了解到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对患者采取适当地语言行为、表情、态度和姿势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易于接受进行心理疏导,逐渐解除心理障碍,促使建立最佳心理去接受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可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方法,导致心理疏导失败。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必要时应增加患者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的最大来源是患者家属,社会支持在减低应激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应安慰家属要面对现实,沉着应付,努力配合好医务人员,正确对待患者,使患者有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救治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经过二十多年的护理工作体会到:心理护理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也不等于一般的政治思想工作,而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临床心理学的大量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
参考文献:
[1] 伍华 .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病人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6):76
[2] 刘英. 急诊病人护理体会[J].临床医刊,2009;20(6):58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多为突然发病,病情急、变化快。若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造成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急诊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反应[1],如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等,渴望得到及时的抢救,渴望家人早日到来,以便转危为安。针对这一点,急诊护士对于患者在急救中给予恰当及时护理的同时,也应考虑满足对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以熟练的技术和亲切的态度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躯体不适,即在分析患者生物因素的同时,也要考虑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护士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帮助,不仅要做到抢救准确及时,而且要安慰患者及家属,让家属多给患者安慰和支持,使患者减轻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心理护理既然如此的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现将笔者多年来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150例,男105例,女45例。年龄22—67岁,平均45.5岁,其中创伤60例;危急症发作20例;打架斗殴16例;急腹症40例;其他14例。
1.2心理特点:
1.2.1恐惧心理 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了解较少,对预后和危险性缺乏认识,同时强烈地疼痛等不适易导致患者对预后的悲哀及对死亡的恐惧感。
1.2.2焦虑心理 急诊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患者对医疗环境的陌生及病痛的折磨,精神上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1.2.3悲观绝望心理 此类患者中,青年女性多见,主要是因为部分患者不能正确对待人生得失,一时想不开,缺乏正确生命观,对现代医疗技术失去信心,还有对经济花费十分在意。
1.2.4急躁心理 出现此类心理的多发生于打架,斗殴等患者,以年轻人多见。患者急于解除痛苦,因此情绪激动,暴躁,百般挑剔。常常借机寻找泄怒对象和机会,甚至辱骂医务人员,不配合治疗。
1.2.5孤独心理 由于患者发病突然,家属不能及时赶到医院易产生孤独感。
1.3护理
1.3.1护士要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对出现的不理智行为,不激怒病人,要耐心劝导,有效沟通。
1.3.2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安静,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注重人性化,个性化,精细化,关心从点滴做起,取得病人信任。
1.3.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病人,倾听病人诉说,进行疏导。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乱,一丝不苟,各种操作熟练,富有同情心,爱心。
1.3.4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用隔帘或屏风将患者隔开,减少身体暴露,不在公共场所议论患者病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要置之不理。
1.3.5因人制宜,由于患者病情,年龄,性格,文化层次,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等,应从多个角度给予关怀和安慰,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1,3,6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工作,他们均存在担忧,焦虑不安,易激动,惊慌失措等情绪,应用温和语言劝说,避免影响患者情绪和治疗。
1.3.7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知识内涵,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熟练掌握危急重患者的抢救流程,掌握各种抢救仪器使用和应急预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培训和在教育,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2 结果
急诊患者的治疗,护理有着其特殊性,患者发病突然,恐惧状态,加之病痛的折磨,心理反应十分复杂,要充分沟通,取得他们信任,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本文15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心理护理,患者的各种负性心理反应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和消失,能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
3 讨论
急诊病人多有紧张、恐惧、焦虑、失眠、烦躁等心理反应是常见的,尤其是紧张恐惧的心理,可激活交感-肾上腺系统,使体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病情极为不利,尤其是伴有冠心病、高血壓患者[2]。故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应加强护患沟通、并且善于沟通。语言是护士与病人交流情感、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心理护理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护士要讲究语言交流技巧、讲究礼貌、做到语言美,做到以动听的语言、和蔼可亲及礼貌诚恳的态度与病人交谈。特别当在引导那些沉默寡言的病人说话时,不要急躁,应慢慢启发诱导,只要有真挚的同情心,病人就会主动交谈,由此可逐渐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依据在护患沟通过程中了解到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对患者采取适当地语言行为、表情、态度和姿势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易于接受进行心理疏导,逐渐解除心理障碍,促使建立最佳心理去接受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可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方法,导致心理疏导失败。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必要时应增加患者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的最大来源是患者家属,社会支持在减低应激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应安慰家属要面对现实,沉着应付,努力配合好医务人员,正确对待患者,使患者有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救治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经过二十多年的护理工作体会到:心理护理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也不等于一般的政治思想工作,而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临床心理学的大量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
参考文献:
[1] 伍华 .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病人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6):76
[2] 刘英. 急诊病人护理体会[J].临床医刊,2009;2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