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雷雨》通过两个场景,不到24个小时的情节发展,展现了一个家族的罪恶和不堪,兴起和覆灭,剧中的人物都被命运裹挟着走向了意想不到的绝境。冷漠自私、残忍薄幸的周朴园;善良隐忍、坚强正直的鲁侍萍;决绝疯狂、直接凌厉的繁漪,三十年的恩怨情仇,欢笑寂寞,在一场雷雨后归于沉寂。分析剧中这三位主人公,他们决绝而令人震惊的矛盾冲突背后,是当时极端不公正的社会制度。
关键词:《雷雨》;周朴园;鲁侍萍;繁漪;冲突;毁灭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看《雷雨》,尤其在看完全剧后,就是深深的震撼,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雷雨》之中展现的是一个家族的覆灭,所有人都被命运裹挟着走向了绝境,绝无生还的可能。
这出剧里,夫妻不成夫妻,父子不像父子,母子难成母子,兄妹不是兄妹,人伦关系扭曲变形,被巨大的绝望笼罩的周家年轻一代最终躲不过命运的无情摆弄,上一辈种下的恶果终究要由他们来承受,当生命无法承受这不该承受的苦难时,一道闪雷划下,一切是非对错皆化为乌有。
当花园里的闪电劈下,当房间里的枪声响起,满脸懵懂、一脸茫然的周朴园是否会有深深的悔意:回望过去,假如没有遇到侍萍,假如没有相爱,假如没有生子,一切能否不发生。伤心欲绝、痛到麻木的侍萍是否会泛起浓浓的绝望:一场错爱,三十年的奔波劳碌、低头折腰,还是换不来现世的安稳,抵不过命运的捉弄。
青春年少,周家大宅里大少爷和小侍女的这一段感情,自然不会作假,但也势必是一场悲剧,不对等的家庭条件、身份背景注定了这场感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生活不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它充斥着各方的考量和算计,哪怕已经生下了两个儿子,在得不到家族认可祝福的情况下,去母留子的戏码发生了太多太多。生活一旦撕开温情的面纱,就只剩下互相撕扯的丑陋和不堪,年轻的侍萍无法接受,只能投河,但命运啊,就像蛛网,牢牢的束缚着,总要她尝遍世间的苦楚,在人世的某个角落,早就为她设置了命运的轨迹,挣脱而不得。三十年来,她抚养孤子、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侍侯人,两次结婚,生下四凤,侍萍努力拼搏,坚强自尊的活着,她憧憬着未来,在所谓的“下等人”中寻求出路。
那个曾经让她一往情深,甚至付出了生命的大少爷呢,从抛弃妻子开始,属于他那个阶层的残酷冷漠、虚伪自私就逐渐迸发了,他像个讲故事高手一样慢慢催眠了自己,“梅家的小姐”“很规矩的女人”“不幸的离世”,“鹣鲽情深”,这副温情的面纱,一戴就是30年,当年的清风明月,荷塘蛙鸣,款款深情,一一在列,人的记忆是很奇妙的存在,总能带给你以为的一切,到最后连自己都相信这臆想的故事,“所以他的家庭是最有秩序,最完满的家庭。”
二人再次见面,伪善的温情就难以继续了, 她总还眷恋着一丝丝过去,一次次寻找话头,让双方的对话延伸下去,“老爷没有事了?”“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老爷,您那雨衣。”“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您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可是现实狠狠打醒了她,“你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希望我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决绝中难得的清醒,让她在生活的艰辛中傲然挺立,在令人心动的金钱面前凛然直立。这时的侍萍在尝遍了人世的不堪和丑陋之后,她只希望她的孩子不要走她的路,她想着她的孩子能有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她所受的苦,就由她来承受好了,她逆来顺受、苦苦挣扎一辈子,却在这个雷雨夜经受了最不堪的打击和失去。
周朴园却不知道,他一心维系的周公馆里早已暗流涌动,令人窒息的夫权父权重压下,家已经摇摇欲坠,几近倾覆。不愿意屈从在他的辖制下的繁漪开始反抗,几近绝望、每日借酒浇愁的周萍变得不羁,单纯善良、心存美好的周冲想要自立。周朴园已经忘了当年,他的儿子们何尝不是他的当年呢?生活无忧、充满美好的憧憬,有怜悯向善之心,单纯的喜欢某一个人,总以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他的内心想必也挣扎过,也失落过,痛苦过,最终他走上了他那个家族希望他走得路,而他的三个儿子,走向了他曾经所选择或没有选择的路,不管哪条路,都注定是生活的悲剧。他执着的认为自己有着最幸福最有秩序的家庭,理想和现实之间,拉下理想的遮羞布,不过是一地不忍直视的鸡毛。生活在自己编织的骗局中,并深深地相信这是真实的生活,这样的周朴园,不是更可悲,更令人唏嘘吗?
繁漪是侍萍的反面,她有文化、有教养、家世好,因为见识过外面的世界,所以她厌恶极了这沉闷的“可以闷死人”周家公馆,她渴望自由、渴望尊重,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是有悖伦常的,周萍于她,就像一个即将溺水而亡的人突然抓住了一小块漂浮的木板,就像在黑暗里打转的飞蛾突然看到了一束光,她不再在乎性命、名誉、身份、地位,热情强悍、极端尖锐的追寻这种不寻常的情感,由爱生恨,由倔强到疯狂,她厌恶周朴园的专横自私、冷酷虚伪,她清醒的看到了周家的罪恶,她的反抗,由消极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从退守到进攻,越来越激烈,“喝药”“看病”“赏雨”“出走”,既然得不到,哪怕是毁掉,哪怕是报复,也要如烈火一般让周朴园明白自己的不满,让世人看清周公馆的罪恶。
不管是侍萍这样具有传统美德的女性,还是繁漪这样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她们都非常不幸的陷落在了周朴园的家庭中,表面上看,是她们的不幸,然而这何尝不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如她们一般的女性的不幸,一个不幸的社会,如何能让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找到幸福呢?如此畸形的乱伦关系,何尝不是“那个畸形事物社会的产物”。这样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这样的社会,除了毁灭,别无他法,不痛不痒的改革,不能撼动其根基,女性的命运掌握不在自己手里,人与人没法公平得到对待,侍萍的悲剧就不会结束,繁漪的反抗只会两败俱伤,只是加速了悲剧的到来。
每一个人要想幸福,必须独立,有人把嫁入豪门当做追求,有人把自己活成了豪门,有的人委屈隐忍,有的人春风拂面,所有的幸福和不幸就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不要羡慕你奔跑的终点是他人的起点,也不需艳羡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想要幸福,就要靠双手去创造,你奔跑的样子就是最美的风景,世界这么大,别人有别人该走的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向,除了眼前的一地鸡毛,更要抬头看看远方,那里才有我们的星辰大海。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摧枯拉朽这世上的一切,因为这无法理清的丑陋,只有一场雷雨可以把这一切洗刷掉,遗憾、愧疚、无奈甚至是忏悔,都只能在雷雨中得到消逝,同时也警醒后来人,卑微的情感,不对等的地位,难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正如舒婷在《致橡树》里提到的那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人格独立、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感情才能走得长远。
参考文献
(1)郝丽洁.《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J].智库时代,2018(50):179-180.
(2)邓久求.《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解读[J].文学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