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一次又一次的教材更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既不能只是凭借着以往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去应付教学了。
通过综合分析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宗旨和改革方向,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大致说来,应该具备以下几项重要素质: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其它课程,它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授某些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去应付考试,得到效果。信息技术课程是一种工具,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这种工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某学生要组织一节班会课,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处理和合成”工具来做好作品辅助自己开好班会课,达到自己预设的效果;还可以利用教师传授给他的信息搜索引擎来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2)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许多事情都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开拓视野,了解相关的社会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并能与时俱进,使自己适应信息化的社会。
时间在飞快流转,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环顾四周,发现身边的事情与信息技术关联紧密的情况比比皆是:当我们出门旅游,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了解目的地的位置、气候、风俗、人文景观等等,我们可以提前预订门票,既获得优惠的价格也解决了排队之苦;当我们乘火车去外地时,我们可以坐在家中利用12306订好火车票,按约定的时间到车站去取票乘车即可;当我们没有时间去购买自己所需物品时,我们轻点鼠标,可以在网上购买性价比高的中意商品,然后让快递公司送货上门,还不用我们亲自提取,方便快捷。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了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并且要跟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3)了解学生的基础,并能懂得学生的需求。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内容并不是固定的。大城市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并不一定能教好农村信息技术课程,这是由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决定的,所以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能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的学生,了解学生所具备的基础,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信息技术知识并不像其他学科一样统一由教师向学生传授,因此,它尤其需要老师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比如,有的学生本身就已具备了很好的计算机基础,能够下载自己要的资料,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自己的许多问题,但也有许多学生因为家庭和学校的限制,可能连鼠标都不能操作,网页都不会打开。面对学生之间存在的这些差异,教师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让基础各异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后都能有所收获。
进一步说,了解了学生的基础并不一定就能上好课。教师还要懂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给他们量身定制,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他们有动力也有能力去探究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例如,在笔者所教过的学生中,就有部分同学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兴趣浓厚,他们不只满足于计算机的使用,还想着如何尽量地缩短计算机的开机时间,想着如何在游戏中永立不败之地,想如何利用电脑编程技术开发小游戏等,只有当我们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后,才能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望,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把这门课程教得更好。
(4)教师要能够正确地使用教材,合理选择内容。教材只不过是提供给教师上课的一种指导,并不要求教师必须要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逐一讲授。比如,教授“图像的处理”这一节时,针对城市学生以前对图像知识有良好的基础,并且大部分学生也会使用简单的图像处理工具这一现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选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作为工具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农村学生,因为以前从未使用过相关图像处理的软件,自然不宜采用上述方法。教师不妨根据农村学生特点,选用“美图秀秀”等工具来处理图形,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是利用教材教好课,更要会合理调配教材内容,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5)注重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媒介和技术为宗旨的,它着力于注重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构思、设计和解决的能力,而不是软件的操作能力。它注重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要求学生终身掌握的一项工具,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学生阶段。如果教师只教授给学生软件的操作能力,将来他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可能就会对新的信息技术束手无策,而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力后,他们才能独立从容地面对和解决新的信息技术问题。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要明白信息技术的宗旨,要注重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总之,虽然目前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还没有何种具体的要求,但在笔者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当务之急是与社会相结合,充分了解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讲出别人不易模仿或不能模仿的特色课。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3-05
通过综合分析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宗旨和改革方向,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大致说来,应该具备以下几项重要素质: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其它课程,它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授某些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去应付考试,得到效果。信息技术课程是一种工具,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这种工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某学生要组织一节班会课,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处理和合成”工具来做好作品辅助自己开好班会课,达到自己预设的效果;还可以利用教师传授给他的信息搜索引擎来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2)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许多事情都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开拓视野,了解相关的社会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并能与时俱进,使自己适应信息化的社会。
时间在飞快流转,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环顾四周,发现身边的事情与信息技术关联紧密的情况比比皆是:当我们出门旅游,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了解目的地的位置、气候、风俗、人文景观等等,我们可以提前预订门票,既获得优惠的价格也解决了排队之苦;当我们乘火车去外地时,我们可以坐在家中利用12306订好火车票,按约定的时间到车站去取票乘车即可;当我们没有时间去购买自己所需物品时,我们轻点鼠标,可以在网上购买性价比高的中意商品,然后让快递公司送货上门,还不用我们亲自提取,方便快捷。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了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并且要跟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3)了解学生的基础,并能懂得学生的需求。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内容并不是固定的。大城市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并不一定能教好农村信息技术课程,这是由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决定的,所以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能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的学生,了解学生所具备的基础,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信息技术知识并不像其他学科一样统一由教师向学生传授,因此,它尤其需要老师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比如,有的学生本身就已具备了很好的计算机基础,能够下载自己要的资料,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自己的许多问题,但也有许多学生因为家庭和学校的限制,可能连鼠标都不能操作,网页都不会打开。面对学生之间存在的这些差异,教师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让基础各异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后都能有所收获。
进一步说,了解了学生的基础并不一定就能上好课。教师还要懂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给他们量身定制,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他们有动力也有能力去探究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例如,在笔者所教过的学生中,就有部分同学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兴趣浓厚,他们不只满足于计算机的使用,还想着如何尽量地缩短计算机的开机时间,想着如何在游戏中永立不败之地,想如何利用电脑编程技术开发小游戏等,只有当我们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后,才能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望,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把这门课程教得更好。
(4)教师要能够正确地使用教材,合理选择内容。教材只不过是提供给教师上课的一种指导,并不要求教师必须要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逐一讲授。比如,教授“图像的处理”这一节时,针对城市学生以前对图像知识有良好的基础,并且大部分学生也会使用简单的图像处理工具这一现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选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作为工具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农村学生,因为以前从未使用过相关图像处理的软件,自然不宜采用上述方法。教师不妨根据农村学生特点,选用“美图秀秀”等工具来处理图形,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是利用教材教好课,更要会合理调配教材内容,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5)注重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媒介和技术为宗旨的,它着力于注重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构思、设计和解决的能力,而不是软件的操作能力。它注重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要求学生终身掌握的一项工具,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学生阶段。如果教师只教授给学生软件的操作能力,将来他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可能就会对新的信息技术束手无策,而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力后,他们才能独立从容地面对和解决新的信息技术问题。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要明白信息技术的宗旨,要注重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总之,虽然目前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还没有何种具体的要求,但在笔者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当务之急是与社会相结合,充分了解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讲出别人不易模仿或不能模仿的特色课。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