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崇先:无法删除生命中流动的音符

来源 :今日民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朵把阳光捧在心房,鸟儿把春天系在翅膀,小草把雨露抱在胸怀,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
  这是一首由中央广播少儿合唱团演唱(中国歌舞剧院交响乐队伴奏)后,迅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推出,其播放时间达一年之久,同时被各省市电台、电视台反复播出(其乐谱被10余家专业音乐报刊转载),并在全国广为传唱的优秀歌曲。这首表达了亿万少年儿童心声的歌曲作品,是纳西族作曲家余崇先发表300多件(首)各类声乐作品后精心谱写出的又一力作,它充分展示出了曲作者厚实的文化底蕴和音乐才华。
  余崇先,玉龙山一样端庄,金沙江水一样奔放,出生在著名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古城和巍峨的玉龙雪山塑造了他刚毅的性格,宽阔的额头下一副学者模样的眼镜,适中身材,举止文雅,谈吐中不时流露出对音乐创作和各民族音乐研究的热情与执著。
  余崇先初次萌发出叩开音乐这一阳春白雪之门的美好愿望,是在1972年。初中刚毕业的他,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来到金沙江边龙蟠公社。沸腾的农村生活,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金沙江两岸壮美秀丽的自然景观,使他朦朦胧胧激发了讴歌时代、讴歌生活的创作欲望,于是他在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的过程中,根据流传的纳西民歌,改编创作了一首名为《吹起金色的竹笛》的歌,教给当地的农村青年演唱,没料到这首歌犹如长上了翅膀,一下传遍了乡里的村村寨寨。初试成功,引发了他学习音乐创作的欲望和信心,从那以后,他的人生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熟悉和掌握系统的音乐知识,加强基础理论修养,余崇先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走上了艰难的自学路程。在金沙江岸边的大山沟里,白天,他和农民一起上山下田劳动,晚上,在土毡房里昏暗的油灯下,呛鼻的松明火旁,刻苦自修学习了《音乐基本理论》、《作曲法》、《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学》、《复调音乐》、《转调法》、《歌曲作法教程》等中外音乐理论著作和音乐史论文集,同时,他还与会唱山歌的农民交朋友,将他们发自内心的旋律一首首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仔细琢磨领悟。1975年,他怀着对音乐的一腔痴情,考入丽江师范学校,有幸得到著名作曲家禾雨老师的精心辅导,使他在广阔而深奥的音乐知识海洋中逐渐打开眼界,成熟了起来。
  也许是执著追求的汗水与天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82年,他的第一件音乐作品《牧笛》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此后,他的音乐才思犹如涌泻的山泉一发而不可收。他致力于少儿歌曲创作,其作品情真意挚,风格各异,不落俗套,每每佳作迭出。1990年,他创作的少儿歌曲《扛水谣》(储如诚词)参加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和《中小学音乐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教师“金旋律”歌曲大赛,被评为三等奖。1991年,他又创作出《哦,小小日记》(曾泉星词),继续参加第二届全国教师“金旋律”歌曲大赛,又获得佳作奖。1993年,他作曲的《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晚笛词)经丽江地区(现为丽江市)文联、云南省音乐家协会等层层推荐,参加由国家教委、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电视台等九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少年优秀新歌评奖活动,获得创作佳作奖。此次活动共有32首作品获奖,是建国以来举办的第四次较高档次的全国性赛事,《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是云南选送的惟一获奖作品。1995年,由他作曲的《长途电话》(黄持一词)在云南省文化厅、省教委和省音协共同举办的云南省少儿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评为三等奖,在颁奖会上发行了录音盒带。1999年,这首歌还被选入中国音乐家协会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校园新歌作品集》,同时他也被授予“’99迎接新世纪全国校园歌曲优秀曲作家”称号。
  出生在有着浓郁民族文化氛围的丽江大研古城的余崇先,不仅关注并热心为少年儿童写歌,而且对创作有丽江各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别有情怀。他凭借自己对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研究,广采博收的功底,再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一曲曲既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征的歌不断从心中流淌出来。1996年,云南省文化厅和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边疆文化长廊之歌”征集评选活动,他创作的歌曲《唱不完的江边调》(和新民词)被评为三等奖。1998年云南省文联和省音协组织云南省“五个一工程”歌曲评奖活动,他所创作的歌曲《欢乐的打跳》(和新民词)获得优秀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评奖。同年,他创作的歌曲《金色高原的姑娘》(王耐夫词),参加了由北京东方华夏艺术中心举办的向全国词曲作者征集1998年度新创作藏族风格女高音独唱歌曲活动,经有关音乐专家和藏学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认真评选,《金色高原的姑娘》入选其中,后经中国歌舞团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泽娜卓玛演唱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出,制作成VCD及录音盒带,在全国各地发行,同时该歌曲还被选定为歌手独唱比赛必选曲目之一。2003年,受丽江第二届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委托,在由云南省音乐家协会和《云岭歌声》杂志社联合举办的“走进丽江”全国征歌活动中,他作曲的《永远的东巴》(禹崇全词),在400多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赞赏。
  随着在音乐创作道路上不畏艰险的探索与劳作,余崇先音乐创作的技巧运用和表现艺术思想的水平已进入较高层次的领域,其音乐形象的鲜明、准确和生动性,音乐语言的新颖、明快、简朴性以及旋律发展的严密逻辑性,还有音乐体裁上充分运用民族音调的多样性形成了他音乐创作的特点,因此只要是经过他深思熟虑孕育出的作品一到专家行家的手里,就得到充分肯定。目前,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真可谓花团锦簇。其中,部分声乐作品由歌唱家泽娜卓玛、曹新华、康建中、范如义、张艳梅、王硕、欧阳丽梅、项定秀以及中央广播少儿合唱团等演唱,有的还拍成MTV和录制成录音盒带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部分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在全国各地引起反响。大部分作品分别被《音乐世界》、《儿童音乐》、《天津歌声》、《歌海》、《云岭歌声》、《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坛百家歌曲精选》、《新世纪校园新歌作品集》等3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音乐专业报纸、书刊选用。此外,《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扛水谣》、《长途电话》三首少儿歌曲,被选入云南省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同时《扛水谣》还被选入全国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小学音乐统编教科书。《春天的郊外》被选入北京大学公共音乐教材。这些入选歌曲,得到校园里的大、中、小学生的喜爱和传唱。一个作曲家能有多首作品分别被入选到各级各类型学校音乐教科书中,这在全国来说也为数不多。余崇先因此成了丽江古城里的音乐名人。由于音乐创作上硕果累累,1991年3月,经云南省音乐家协会推荐,他曾作为云南音乐界惟一的代表赴北京出席了由中国文联召开的题为“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全国青年艺术家大会,会议期间得到了艾青、贺敬之、林默涵、刘绍棠、曹禺、李准、柯岩、姚雪垠、王朝闻、苏叔阳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谆谆教导,并以以会代训的方式聆听了他崇敬已久的音乐界老前辈吕骥、李焕之、赵沨、黎英海、王立平等人的创作经验谈。在会议余暇,他还专门拜访了晓河、时乐濛、石夫等著名作曲家,并请他们给自己的歌曲作品予以评析。大师们的指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他备受鼓舞,终身难忘。
  作为自学成才的一位作曲家,余崇先深知是家乡湛蓝明净的天空,巍峨壮丽的群山,滔滔不绝的江水给了他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自己的音乐天赋必须深深地植根于本地各民族音乐的土壤里。为了使自己的音乐作品质量更高,更具有民族特色,他自费跋山涉水,到边远民族山寨,深入调查了解、采录民族民间音乐资料,在山涧里的马帮队中,在木楞房的火塘边,虚心求教那些“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老艺人。他在音乐创作取得可喜可贺成绩的同时,凭自己长期积累的多方面知识,对丽江各民族传统音乐进行了理性的探索和思考,见解独到,颇有建树。10多年来,他先后撰写了近30篇(20余万字)民族音乐介绍和理论研究的文章,有的见诸省级、国家级专业报刊,有的入选各类音乐理论研讨会进行宣讲,有的被有关音乐文集收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如他撰写的《丽江洞经音乐初探》和《云南丽江的洞经音乐》两篇文章,对丽江洞经音乐的源流、乐种、音乐特点等作了探究,并运用比较音乐的研究方法,率先提出它是宫廷雅乐遗曲,并在长期流传中融合了纳西音乐的语言特点,同时吸收了江南丝竹音乐特点的见解,受到了音乐界同仁的认可,后来两篇文章分别被云南《民族艺术研究》和北京《中国音乐》两家杂志刊用。他撰写的民族音乐研究文章《试析纳西族民歌中的一领众和形式及内涵》,从民俗、宗教、语言型态学等多学科角度入手,以独特的视野,揭示了纳西族民歌的审美内涵。该文在云南省民族音乐理论研讨会上宣讲后受到好评,后被选登在《民族艺术研究》杂志上。又如他撰写的《纳西族歌曲创作的回顾与思考》一文,对半个世纪以来纳西族的歌曲创作情况作了回顾和评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解决与发展思路,该篇论文先后被三家学术期刊选用转载,并被纳入1998年中国音乐研究论文目录中,2000年荣获云南省第三届文学艺术创作奖音乐类三等奖,2002年又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评为优秀论文。
  2000年6月9日,是余崇先在自己的音乐生涯中最难忘却的一个日子。在香港回归三周年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全国旋律学学会等部门在香港大学联合举办了一次大型国际性音乐学术活动,余崇先作为内地西南片区惟一的代表,应邀到香港宣讲他的《论纳西民歌的结构形式及内涵》这篇论文。站在香港大学音乐研究生部神圣的讲台上,眼前面对的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赵宋光、乔建中、樊祖荫、瞿晓松、荣鸿曾、杨沐、卫立等音乐界专家学者,当他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宣讲完论文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这些音乐界的泰斗就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提问,余崇先从容地一一作了回答。坐在前排的我国著名女指挥家郑小英的女儿、美国威斯里安大学教授、著名音乐人类学家郑苏当场就评价说:“该篇论文立论准,研究方向对路,且有新意。”能够站在国际性音乐讲台上,与专家们一起旁征博引,议论恢弘,这对身处在大山里,独自一个人在音乐这一领域内艰难跋涉的余崇先来说,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事。
  或许是对那些跳动着的音符的痴情,或许是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在余崇先的眼里,人生、空气、小草、蓝天都在阳光下欢乐地跳跃着,一切生灵都是有韵律的,美好向上的。熟悉余崇先的人都知道,他与人为善,与世无争。从不喜欢声张自己,也不要别人张扬,更不会找“捷径”做沽名钓誉的事,有好几次有关媒体欲采访他,都被他婉言谢绝。他永远抱一颗平静淡泊的心,阳光般的心,踏踏实实,一步一个音符地谱写着自己心灵中的美好人生的旋律。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总是这样痴情于音乐呢?”他回答说:“我不能愧对生我养我的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即使我四处漂泊,生活在废墟与荒凉之中,我也无法删除生命中流动的那些音符,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东西,我的心将永远无悔地澎湃。”是啊!孜孜不倦为家乡、为民族、为祖国而谱写美好乐章的他,由于自身艰苦地磨砺和执著地追求,已从一个业余曲作者成长为国家专业二级作曲家,成为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全国旋律学学会会员,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其业绩还被载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纳西族音乐部分中。刚到专业岗位上班不久,他就编著出版了《中国纳西族歌曲选》、《甜甜的歌》、《北京有个金太阳》三本音乐专辑。面对着祖国繁花似锦的春天,我们祝愿他在新的时代里,弹奏出更新更美的旋律。
  (编辑紫萍)
其他文献
患者女,81岁,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 d.患者喜食甜食,特别是柿子、红薯.CT提示:右下腹部升结肠区同心圆状致密影,考虑肠套叠肿瘤可能.超声检查:肠腔内团状强回声,大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各族人民爱戴和拥护的伟大领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把中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毛泽东思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一般是不能作状语的,而在古代汉语中的名词却常常可以作状语直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这是文言文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的翻译一般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而定。
目的:分析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种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4~2008年急性颅脑损伤218例,发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9例,其中16例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结果:恢复正常工作8例,轻残6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头在文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着特殊的功用,尤其是考试作文,它必须既光彩夺目,又自然清新,一开始就攫住阅卷老师的心,这就要做到古人所说的“
对普通物理教学中,弹性谐振子的放置方式、零点的选择、动势能的转换以及交互的等价性问题作一些说明。
目的探讨在儿童心脏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脏手术3-10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两组患
曾经长期处于高寒、贫困、落后境地的迪庆藏族自治州,近几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人均GDP接近4000元,财政收入、群众收入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提高,人民安居乐业。  短短几年间,该州为何能发生如此巨变,其根本动力是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虽浅显易懂,但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上情,吃透下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深入思考,科学决策,凝聚强大的动力,加快
本文从失业和新增就业的关系入手,分析和阐述了应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同时就如何通过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
1994年高考(华东六省市)试卷中第一次出现了仿写题,1994年以后,句子仿写成了高考试卷中的保留项目,各级各类考试中也屡见不鲜。如何授学生以“渔”.使其成功地进行仿写呢?下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