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勒对爱的现象学研究述评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ng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舍勒对“爱”分别从认识论、本体论、社会理论等层面进行了现象学分析。在认识论层面,他将认识奠基于爱,为重建西方精神世界提出了奠基性的方向;在本体论层面,他认为人首先是爱之在者,人之在属于爱的秩序,爱的秩序是道德核心;在社会理论层面,他揭示了重建基于共契精神的爱的共同体是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关键。 Scheler made a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epistemology, ontology and social theory from “love” and “love” respectively. At the epistemological level, he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foundation of love an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piritual world in the West. On the level of ontology, he believes that man is first of all the person who loves, man belongs to the order of love, and the order of love is Moral core; at the social theory level, he reveals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love based on the spirit of the lease i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problem of modernity.
其他文献
儒学在当代中国已然成为显学,但这种显学状态似乎更多地是以“争论热度”为标志的,存在的问题仍然复杂多端:诸如“四书学”的形成对当代儒学的开展有无启示,当代儒学繁荣背后
穷人和贫富差别现象的出现,本质上反映了一个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研究穷人的经济学,不能忽视穷人的经济伦理问题。穷人经济伦理的价值原则由针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应得
过去认为佛教为西来之学,严格来讲并不科学,中国化的佛教在理论上和思维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探究了中国禅宗的形成原因,并阐释了六祖慧能提出的一些创新思想.
现代社会的伦理危机是由现代性伦理需求的供给不足所导致的。传统道德哲学不能满足有机团结的、远距离的现代社会及其行动结构所提出的伦理需求。伦理视阈中的组织,是实体性
正当与善的关系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表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形。古代伦理思想基本上是以善来规导正当,而伦理学的近代转型则表现在确立正当对善的优先性。在近代,正当的标准是通
传统儒家伦理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仁爱原则以"推及"的方式贯穿始终,在由"家"到"国"的过程中,以血缘亲情为基础,使"家"的伦理规范自然过渡到"国"(民族)的伦理规范,达到了家、国
没有一成不变的信仰.信仰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状态、心理依赖和精神寄托,也是一个历史和实践过程.在人类社会中,从最初的原始信仰产生之日起,迄今至少经历了从盲目到自觉和多
首先提出在如何理解巴门尼德τογαραυτουοειυεστιυτεκαιειυαι问题上出现的困惑;然后通过对巴门尼德思想背景的分析,来说明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了情节缓存中信息整合过程的脑机制.方法 8名正常被试在MR扫描中执行工作记忆任务,"组合"(bound)条件下物体出现在外周某个位置,"未组
公正与效率是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两个最基本要素,二者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内驱力,也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应然状态,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的目标。 Justic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