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或者因为基础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或许是因为懒惰,造成学业的滞后,他们有点自卑,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对于学困生,教师是他们的好朋友,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以便着手进行帮扶。
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困生,作为教师,应该感谢这些学困生,是他们的存在使我们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探索教育的方法,完善教育方式,他们的进步才能真正代表我们的进步。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学困生看做思想品德败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是应该将其视为一个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学困生的成因是由多种方面造成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变换教育方式感化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这就需要我们的耐心、方法和爱心了。
一、严慈相济,一双慧眼看学困生
我们都知道,“严格”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但一要做到严而有理,二要做到严而有度。所谓的“严而有理”,就是在严格要求学生时,以“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出发点,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着想,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成长。如果只有满腔热情,只知道一味地严格,那就会束缚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导致师生对立。我们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呵护和爱。
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必须炼就一双慧眼,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出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因此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角,全方位地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点亮学生的心烛。我告诉学生:“你在我心中最美。”“你的字写得比我的还好!”“我喜欢读你写的这篇文章,真挚感人!”“其实你很有爱心!”这些话虽然是不经意的,但学生听后会觉得特温暖,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会高兴一整天!以后会表现得更好。
严出于爱,爱寓于严,用爱暖人心,用严助其行,我想班主任的这种严与爱的和谐交融,必然会为我们的学生建立一个友好、和谐的学习环境;构筑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空间。严爱交融,和风细语孕育芬芳桃李;刚柔并济,精雕细琢,铸就精英。
二、跟学困生及时进行沟通,理解学困生
缺乏理解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缺乏理解的教育是一种盲目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在学校里,学生有了错误是难免的,就要看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引导。他们在这一时期有着丰富、复杂、易变的精神世界,因而渴望了解他人,也渴望他人能了解自己、帮助自己。因此,我在工作中亲近学困生、倾听学困生、细心观察,深入地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用理解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成为学困生的知心朋友。动情的教育才能打动人心,打开心灵沟通的渠道,爱学困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善于理解学生是一种教育境界。有了理解,干涸的心灵会得到甘霖的滋润;有了理解,不毛之地会长出参天大树。善于理解学困生是教师自身的一种涵养,表现了教师个人的精神价值。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他们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但愿我们都能成为善于理解学生的好教师。
三、平等公正,宽容对待学困生
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是真正关爱学生的表现。不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学困生表现好要鼓励,学优生违纪了也要严肃批评。对待插班生则更要多关心,使他们打消寄人篱下之感。对于那些想辍学的孩子,我们还得来个“三顾茅庐”把他“请”回来。全班师生“不抛弃,不放弃”!让班级的每个成员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自然也就不想离开这个班集体了。
要想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就需要宽容地看待学生。或许有人会问我,对学生宽容了还怎么严格要求他们啊?我觉得,宽容与严格并不矛盾。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无论是学习上还是行为上的,对偶发性的问题,我们要宽容对待;对习惯性的问题,我们则要严肃对待,严格要求。老师宽容地对待学生,学生也会宽容地对待他人。学生之间的彼此宽容相待也是班级团结稳定的重要保证。学生间产生摩擦时,要让学生宽容面对对方,那么学生就会在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愉快成长。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一些小过失采取宽容的态度,别老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学生也希望班主任能忽略他们的小错误,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四、关爱学困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爱唤醒爱
现代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说:“我们对学生的真挚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如果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应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就是爱的升华。”也有人说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离不开爱。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学困生就放弃对他的教育。本着对他的家庭负责,我们必须尽到教育的义务,这是责无旁贷的。“民主教育意味着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他们。
例如10(19)班是个艺术班,有几个学生基础较差,对学习几乎失去了信心,我接手后,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经常找他们谈心,在生活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找原因,让他们重拾信心。其实教育无大事,但成功地转变一个学生,就是最大的幸事。今年该班学生都考取了理想的学校,他们说如果我当初不关心鼓励他们,也许就没有今天。每个教师都喜欢优秀的学生,但是,我觉得在心理的天平上更应该关注学困生,给他们存在集体中的信心和勇气。这需要教师的爱心和奉献,不歧视他们,让爱唤醒爱,当老师的爱感动他们的时候,教育的春天也就来了。学生的一句留言让我永生难忘:“老班,您是我见过的最像妈妈的老师,也是我见过的最像老师的妈妈!”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感觉到一切的辛苦付出都值得。在今年高考中,我班58人有50人上二本线,上线率达86.2%。
五、巧妙利用教材,渗透德育工作
很多家长很苦恼地对我说,现在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孩子们已经不太愿意和他们沟通了。对此我也深有同感,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时,学生们就很难体会到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背景、朗读及其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文中蕴含的浓浓的母子之情,从而懂得珍爱生命和感恩。
我不能保证让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都能够一帆风顺,但可以见证他们生命的每一次拔节,想象其长成参天大树,懂得回报社会。关爱学困生,不要让一个学困生掉队,让学困生也能够快乐开心地学习,在班级里为他们找到一席之地,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让关爱学困生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习惯吧。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黄晓)
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困生,作为教师,应该感谢这些学困生,是他们的存在使我们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探索教育的方法,完善教育方式,他们的进步才能真正代表我们的进步。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学困生看做思想品德败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是应该将其视为一个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学困生的成因是由多种方面造成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变换教育方式感化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这就需要我们的耐心、方法和爱心了。
一、严慈相济,一双慧眼看学困生
我们都知道,“严格”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但一要做到严而有理,二要做到严而有度。所谓的“严而有理”,就是在严格要求学生时,以“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出发点,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着想,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成长。如果只有满腔热情,只知道一味地严格,那就会束缚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导致师生对立。我们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呵护和爱。
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必须炼就一双慧眼,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出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因此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角,全方位地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点亮学生的心烛。我告诉学生:“你在我心中最美。”“你的字写得比我的还好!”“我喜欢读你写的这篇文章,真挚感人!”“其实你很有爱心!”这些话虽然是不经意的,但学生听后会觉得特温暖,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会高兴一整天!以后会表现得更好。
严出于爱,爱寓于严,用爱暖人心,用严助其行,我想班主任的这种严与爱的和谐交融,必然会为我们的学生建立一个友好、和谐的学习环境;构筑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空间。严爱交融,和风细语孕育芬芳桃李;刚柔并济,精雕细琢,铸就精英。
二、跟学困生及时进行沟通,理解学困生
缺乏理解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缺乏理解的教育是一种盲目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在学校里,学生有了错误是难免的,就要看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引导。他们在这一时期有着丰富、复杂、易变的精神世界,因而渴望了解他人,也渴望他人能了解自己、帮助自己。因此,我在工作中亲近学困生、倾听学困生、细心观察,深入地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用理解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成为学困生的知心朋友。动情的教育才能打动人心,打开心灵沟通的渠道,爱学困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善于理解学生是一种教育境界。有了理解,干涸的心灵会得到甘霖的滋润;有了理解,不毛之地会长出参天大树。善于理解学困生是教师自身的一种涵养,表现了教师个人的精神价值。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他们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但愿我们都能成为善于理解学生的好教师。
三、平等公正,宽容对待学困生
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是真正关爱学生的表现。不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学困生表现好要鼓励,学优生违纪了也要严肃批评。对待插班生则更要多关心,使他们打消寄人篱下之感。对于那些想辍学的孩子,我们还得来个“三顾茅庐”把他“请”回来。全班师生“不抛弃,不放弃”!让班级的每个成员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自然也就不想离开这个班集体了。
要想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就需要宽容地看待学生。或许有人会问我,对学生宽容了还怎么严格要求他们啊?我觉得,宽容与严格并不矛盾。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无论是学习上还是行为上的,对偶发性的问题,我们要宽容对待;对习惯性的问题,我们则要严肃对待,严格要求。老师宽容地对待学生,学生也会宽容地对待他人。学生之间的彼此宽容相待也是班级团结稳定的重要保证。学生间产生摩擦时,要让学生宽容面对对方,那么学生就会在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愉快成长。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一些小过失采取宽容的态度,别老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学生也希望班主任能忽略他们的小错误,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四、关爱学困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爱唤醒爱
现代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说:“我们对学生的真挚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如果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应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就是爱的升华。”也有人说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离不开爱。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学困生就放弃对他的教育。本着对他的家庭负责,我们必须尽到教育的义务,这是责无旁贷的。“民主教育意味着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他们。
例如10(19)班是个艺术班,有几个学生基础较差,对学习几乎失去了信心,我接手后,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经常找他们谈心,在生活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找原因,让他们重拾信心。其实教育无大事,但成功地转变一个学生,就是最大的幸事。今年该班学生都考取了理想的学校,他们说如果我当初不关心鼓励他们,也许就没有今天。每个教师都喜欢优秀的学生,但是,我觉得在心理的天平上更应该关注学困生,给他们存在集体中的信心和勇气。这需要教师的爱心和奉献,不歧视他们,让爱唤醒爱,当老师的爱感动他们的时候,教育的春天也就来了。学生的一句留言让我永生难忘:“老班,您是我见过的最像妈妈的老师,也是我见过的最像老师的妈妈!”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感觉到一切的辛苦付出都值得。在今年高考中,我班58人有50人上二本线,上线率达86.2%。
五、巧妙利用教材,渗透德育工作
很多家长很苦恼地对我说,现在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孩子们已经不太愿意和他们沟通了。对此我也深有同感,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时,学生们就很难体会到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背景、朗读及其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文中蕴含的浓浓的母子之情,从而懂得珍爱生命和感恩。
我不能保证让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都能够一帆风顺,但可以见证他们生命的每一次拔节,想象其长成参天大树,懂得回报社会。关爱学困生,不要让一个学困生掉队,让学困生也能够快乐开心地学习,在班级里为他们找到一席之地,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让关爱学困生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习惯吧。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