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建模思想,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wanlebuxing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模思想是指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应用性思想,是常规的数学思考模式。而渗透建模思想对于学生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大有裨益。因而,本文研究了初中数学课堂渗透建模思想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思想
  目前初中生建模思想意识薄弱,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了解不透彻,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并解决的能力较低。针对此,我提出了以下三种教学策略,以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
  一、选择恰当教材内容,培养建模意识
  数学课堂是渗透建模意识的主战场。为什么这么说呢?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的内容涉及数学应用,可以作为渗透建模思想的重要载体。因而,教师要合理运用教材资源上好数学建模课,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方法,了解基本的数学模型,培养建模解决问题意识,感受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最终发展数学建模素养。
  例如,在教学“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时,由于方程(组)模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学生能够体会方程这个数学模型,能够习得用数学语言将题干条件转化成方程(组)的思想方法,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因而,我选择了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具体如下,
  首先,给出实际问题。如,用绳子测量井深。如果将绳子折三下测量,那么绳子多出五尺;如果将绳子折四下测量,那么绳子多出一尺。绳子到底有多长?井有多深?其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如,绳子与井深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建立方程(组)模型,解决问题。即,设绳子长x尺,井深y尺,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x/3-y=5,x/4-y=1;最后,解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步步引导的方式,学生经历了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了方程(组)模型,培养了建模意识,提高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构建建模相关情境,渗透建模思想
  培养数学建模素养最关键的一步是学生如何将现实问题转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要培养数学建模思想。那么,如何渗透建模思想呢?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教师应该采用情境教学法,构建与建模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趣味、生动的情境中生成建模思想,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例如,在数学建模课上,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已知数学问题的能力,我构建了生活情境。即,树上有六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鸟?由于此问题属于脑筋急转弯,学生激发了探究欲望。于是,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讨论中,学生得出两种结果:1.如果被打死的鸟还在树上,则树上有一只鸟;2.如果被打死的鸟不在树上,则树上没有鸟;然后,提出问题。即,如果用数学表达式应该如何表示这一结果。学生思考之后,回答:假设树上剩余鸟数为x,那么,x=1或者x=0。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的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為培养建模素养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生活问题专题,提高建模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上,数学模型大致分为:方程(组)模型、不等式(组)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模型和概率模型五种。每一种模型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因而,要想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教师需要组织与这五种模型相关的主题练习,引导学生在生活问题中了解这些模型,掌握建模过程,提高建模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为了培养学生不等式(组)建模意识,提高建模能力,我组织了生活问题专题练习活动。在专项练习中,帮助学生形成建模思想,找到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思路。比如,“实验学校为初一寄宿学生安排宿舍,若每间4人则有20人无法安排;若每间8人则有一间不空也不满,宿舍有多少间?寄宿学生有多少人?”这一题。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题干,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已知数学问题。即,设宿舍有x间,寄宿人数有y人。4xy;之后,引导学生建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即,根据“每间4人则有20人无法安排”可知4x+20=y,也就是8x>4x+20;此时,根据“每间8人则有一间不空也不满”可得,8(x-1)<4x+20;从而得出不等式组:8x>4x+20且8(x-1)<4x+20;然后,求解,得出x和y值,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专题练习,学生对不等式组模型有了深刻的了解,理解了不等式组的基本建模思路,提高了建立不等式组模型的能力,增强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数学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素养。因而,教师要重视建模思想的渗透,做好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衔接工作,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强化数学建模素养,发展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永宏.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8):156-157.
  [2] 冯万玲.浅谈培养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J].关爱明天,2014,(9):17-1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工作,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助于塑造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与自主意识,传统中华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将举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案。  關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  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主要涉及到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其中文化基础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指人们力求人生某种事物和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项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地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摘 要: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直接兴趣;间接兴趣;乐趣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保持下去,变成学生的乐趣,我想结合自己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谈一下个人的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分为三个阶段: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和乐
期刊
摘 要:“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在任何一种语言学习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四者是一个有机系统的训练整体,听说读写可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相反,以读促写可以使小学生理解英语的能力显著提高。在英语阅读中充分保障英语学习。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小学高年级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以读促写  叶圣陶层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
期刊
摘 要: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内容,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初始阶段,教师作为引导者,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来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  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内容的呈现  1、以形助数  数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
期刊
在生物高考复习教学中,我们始终都在让学生拼命获取大量的知识,进行海量的练习,以应付千变万化的各种测试以及高考,结果造成学生和老师都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分析原由,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教师在教学中想面面俱到,只想“得”,不想或不愿“舍”,没有正确处理好“舍”与“得”的辩证关系。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有“舍”才有“得”。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只想“得”,该舍弃的一定
期刊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本文仅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浅析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想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一、我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包含了计算机网络、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的课程知识,这些也都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
期刊
摘 要:校本教研、校本课程这些概念,我先前是比较陌生的。之前,没有刻意地去了解,去接触。因为一听到“研究”二字,就觉得这绝不是一件容易事,非潜心尽力不可为。  关键词:校本教研;校本课程  一次培训活动让我对校本课程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在这次活动中,西安八十三中的高玲老师所做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报告中关于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一内容给了我一些启示,也让我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产生了兴趣。  高玲
期刊
摘 要:随着初中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也随之出现许多创新。但是对于创新有著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理解,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了自己的一点认识(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是教师的创新意识,(2)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学生的创新兴趣,(3)教师要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兴趣。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认识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一体化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结合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并且在写作中进行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文本对培养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一体化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能力一体化  引言  在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来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阅读和写作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积累语文
期刊
摘 要:完成初中生化学学习行为的改变,教师要从实施化学教学层面入手,努力促成正确的化学学习行为的领悟和践行。教师要精心备课,科学施教,特别是要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尤其是实验演示和实物解释,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  关键词:学习行为;化学教学;班级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