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你吸猫吸狗,不许朕吸汗血宝马啊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8197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汗血宝马是传说中的神兽。《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大宛国盛产良马,流汗如血,说明古人口中的“汗血马”就是大宛马。
  據说,汉武帝曾为此马远征大宛及西域诸国,汉朝也在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其实,汉武帝对西域诸国的战略线路铺设已久,如箭在弦,寻求汗血宝马只是出征的绝佳契机而已。
  张骞打通西域外交后,各国使者来到长安,送来诸如大鸟蛋这样不实用的东西。有人对汉武帝说:大宛有良马,却藏起来不肯相送。汉武帝派人拿着千金和金马向大宛求购良马,大宛却不想卖,汉使生气地椎破金马,大宛人也恼了,伏击杀死汉使。
  有仇不报非君子,汉武帝封李广利为将军,带领六千骑兵和数万品行恶劣的少年,前去攻伐大宛,准备夺取良马。但李广利的军事才能比卫青差远了,损兵折将,惨败而归。
  汉武帝雷霆震怒,为了向西域诸国立威,加大兵力后再次出征,沿途小国无不相迎,拿出粮食供养军队。汉军势如破竹,围攻大宛四十多天,大宛高官杀死国王,并提着他的头向李广利求和。大宛放出良马,让汉军自行挑选,并由汉朝册立新王。
  但在凯旋途中,因为将领侵吞军饷,汉军伤亡很多,良马也只剩下一千多匹。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四年征战,搭上了数万条生命和不计其数的军费。
  为良马牺牲至此,到底值不值得?汉武帝自有盘算。
  良马不仅外形漂亮,更是战争中的宝贵物资。大宛马矫健且聪慧,适于长途行军,在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还将大宛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在河西走廊培育出山丹军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军马场。中原马种得到改良,汉朝的生产力和战斗力也因此大幅增强。
  另一方面,汉朝作为上邦大国,也需要维护体面——当时,若汉朝强盛,西域诸国就前来归附,否则便跟随匈奴攻打汉朝。李广利战败的消息,对汉朝的形势相当不利,为了避免西域诸国转投匈奴,汉武帝必须不惜成本地重立国威。
  然而,英雄也有迟暮时。汉武帝晚年沉湎于道教,甚至到了“脑残”的程度。他攻伐大宛以求良马,也有期冀乘天马登昆仑追寻西王母的用意。他认为天马是龙媒,可以沟通仙界与人间。也正因如此,后世编出许多汉武帝拜访西王母的传说。唐代李白在《天马歌》中说:“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宋代司马光在《天马歌》,“大宛马,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
  如果从“骑着天马去寻仙”这个意义上来说,汉武帝一无所获,倒真是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作为一国之君,几乎无人能与之制衡,倘若他举国之财力去追求一个虚拟的偶像,百姓除了老老实实地做炮灰之外,别无他法。
  编辑/小荷
其他文献
王融是东晋名相王导的六世孙,从小机警聪慧,人见人爱。小王的父亲去世很早,导致家道中落。幸亏其母亲出身名门,满腹才学,亲自承担起教育王融的重任。小王很懂事,自觉承担起重振王氏家声的重任。少年时,小王以“博涉有文才”闻名一方,被举秀才进入官场,投到竞陵王萧子良幕府中。  萧子良是齐武帝的次子,还是个举世闻名的文艺青年,身边汇聚了文坛精英“竟陵八友”。小王作为八友之一,才名远播,深受萧子良赏识,但他总觉
《朗读者》备受关注,根源在于适应了当前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这种文化类综艺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满足了观众深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观众在各类真人秀的狂轰滥炸之下,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浮躁和喧嚣,《朗读者》带来的“遇见”“陪伴”“选择”等人生主题的感触和共鸣可谓正逢其时。中国具有“文以载道”“寓情于景”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文化载体传达给观众深度的感动和思考,突破了浅层次的娱乐享受或单纯的视听
时间流逝,孙悟空的形象永远光鲜,永远有《大圣归来》《悟空传》等影视剧围绕着他来做文章。为什么?因为我们每個人心中都曾经活着一只泼猴,他不愿戴着金箍成佛,宁愿做齐天大圣、带领所有妖怪与天庭抗争。而踏入职场的我们愈发明白孙悟空比我们勇敢之处:他明明知道后果是覆灭还要站起来反抗,到死都不选择屈服。我们很多普通人尽管向往,也不会选择那条鸟语花香却没什么人走的小道,而是选择自己戴上枷锁和镣铐,走上那条所有人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菩提祖师赶出师门,原因是孙悟空变了棵松树,是“人前卖弄”。这真是欲加之罪,难道学了不能用?只要用,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你会,并且菩提祖师之前早已在大家面前说出孙悟空学了什么。  有一天,“(菩提)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忽然问起孙悟空最近在学什么,然后当众问道:“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孙悟空想学七十二变,于是菩提祖师说“既如
汉末大学者应劭的《风俗演义》中载,汉成帝有次闲得难受,急诏中垒校尉刘向前来闲聊。刘向历侍宣、元、成三朝,博学多闻,才艺惊人,可谓汉朝典故的“活字典”,正是闲聊的一把好手。  汉成帝也不废话,上来便问了个十分刁钻的问题:“朕的先祖文帝,据世人说从小被高祖抛弃、长大后不知父亲所在,于是每天到东门外遥祭。高祖在梦中见到一个小孩向他祭拜,便遣人寻访,果然找到文帝,立为代王。但封王路上有事耽搁,如果逾期便失
康熙不但多次郑重下诏,谆谆教诲官员们要清正廉洁,且多次大张旗鼓地表彰各地清官,并整出了不少先进典型,其中最出名的是一对“黄金搭档”:山西巡抚噶礼与太原知府赵凤诏。赵凤诏有句名言:“居官受贿,无异闺女失节。”俨然与腐败现象势不两立。噶礼更是一心扑在政务上。最难得的是,二位十分团结,人前人后互相夸奖,无比真挚的同僚情谊一度感动康熙。  直到噶礼的母亲跑到康熙面前喊冤,康熙才知道:赵凤诏不但自己平日里不
光绪年间,孙中山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學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孙中山是什么人。听说是一个书生,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持三字贴,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并让守门人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門人又把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把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有一个怪癖:爱狗胜过爱人。这有可能是,当年他的父亲曾强迫他观看,处死协助他出逃的同伴軍官冯·卡特所造成的心理创伤的缘故。受到心理创伤的腓特烈之后就再也不亲近任何人,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九只爱犬。无论什么时候,这些狗都陪伴在他身边,甚至能和他在同一张床上睡觉。  当时普鲁士宫廷里就有种说法:如果想讨好腓特烈二世,那么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表现出你也很喜欢狗。还有人曾目睹某个倒霉的仆
东汉末年,割据江东的军阀孙策出生于富春(今浙江富阳),在十几岁时,他因为长得帅,武功好,又平易近人,所以在当地享有美名。某天清晨,孙策的家里来了一位少年,少年自称从舒县(今安徽庐江县)来,慕名拜访孙策。交谈后,孙策才知少年就是舒县的名人周瑜。两人一见如故,畅谈了一整天,并结为兄弟。此后,孙策还听从周瑜的建议,把家也搬到了舒县。  到舒县后,孙策的悠闲日子并没过多久。初平二年(191年),孙策忽然接
美国圣公会一位传教士的夫人露西在其回忆录中讲述了她在民国安庆经历的一件跟鬼头刀相关小事。当时皖省都督的一个姨太对基督教信仰感兴趣,露西时常去督府见她,慢慢同皖省都督也熟了。有一次,露西的佣人告诉她,前几天刽子手杀人因鬼头刀不快,砍了15刀才把犯人的头砍下来。这让露西感到愤怒和恐怖。后来这事通过上海的报纸传到国外,对露西热爱的中国构成一种羞辱,露西立即到督府要求见都督。  都督同意见她,并倾听她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