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点封存准予高考”点亮迷途者希望之灯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0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用主题:消除固化思维;去标签化;人文关怀……
  对于山东青岛李某等9名考生来说,今年高考还有一层特殊意义。2016年3月,李某等9人与同学“约架”,将对方打伤。二审法院采纳检察机关意见,9名少年全部改判缓刑,于是,他们可以参加高考了。检察机关同时将其犯罪记录依法封存,帮助9人重归正途,继续学业。
  高考既承载着老百姓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认同,也承载着公众对纵向社会流动的期待。年少轻狂的几名高中生,轻率、糊涂地挥舞起拳脚,必然要为自己的失范行为付出代价。“污点封存准予高考”给予了这几个年轻人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见证了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治理观念。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污名:对受损身份的管理》一书中,對污名化标签做了生动的阐述。戈夫曼认为,将人从“完整的、正常的人”降级到“沾上污点的人,被贬低的人”,被污名化的人被赋予了某种不光彩的形象。犯罪的标签一旦被贴上,这些高中生就会遭遇形形色色的社会歧视与社会排斥,在社会网络中被边缘化;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的人生就会少一些光亮与色彩。
  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标签论”大行其道。作为一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对人的过去揪着不放,不论后来怎么努力,都难以彻底消除人们根深蒂固的固化思维。“污点封存准予高考”基于“去标签”的制度善意,有助于让这些犯了错误的年轻人重新回归社会——摒弃了那种“一日为贼,终身为贼”的平面化立场,封存不光彩的过去,是为了帮助这些迷途者重新回归正常的人生轨道。
  规训与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治理从生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到柔和、间接的教化模式的过渡。这9名高中生一旦入狱服刑,无缘高考,他们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种图景。基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法律原则,考虑到这9名高中生都是初犯、偶犯,而且案发后已经和被害人达成谅解协议,符合适用社区矫正的条件,公共部门采取了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污点封存准予高考”。
  在程序正义的原则下,对一些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给予一定的倾斜,刚柔并济的“污点封存准予高考”,不仅没有损伤法律的严肃性,反而增强了规则的使用价值。这样的“雪中送炭”,不仅能够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也具有感化和教化的功能,有助于他们实现精神世界的重塑与更新。“哪里有污点,就在那里画一个太阳”,这句话,适合所有的迷途者。迷途者重新融入社会既需要“自我救赎”,也离不开制度护佑与人文关怀。“污点封存准予高考”点亮了迷途者的希望之灯,给这些年轻人提供了“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编辑:王冠婷)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在一期《开讲啦》节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表示不认识撒贝宁,他解释了原因,他不看电视,他一般是主动搜索信息,不会接受被动灌输,关注什么,搜索什么,像看专业文献一样。②根据谷歌图书统计,世界上共有约1.3亿本不同的书。人们每天会被不间断的信息流产品、微博、各种热点信息轮番轰炸。③有人去商场买了一双鞋,因为他需要这双鞋;有人也买了一双鞋,因为鞋在打折,他原本
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最美的风景在哪?我会回答,它蕴藏在国庆阅兵乘车方队上抗战老英雄的深情敬礼中,凝聚在一枚无数科技人员呕心沥血研制的中国芯片上,也深藏在塞罕坝三代守护人将荒漠化为林海的世界奇迹里。只因这一份共同的家国情怀,本就是代代相传相守的最美风景。  千百年来,国与家从来都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家国情怀如同一条柔韧的纽带,将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宏大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黎晓畅在我面前流利地背起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她是南宁市衡阳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只要是背过的古诗文她都能随口道来,一学期背下六七十首古诗文对她来说是小菜一碟。  小小年纪便能背诵大量古诗文,真让人佩服!不过,能有这样的成绩也是不容易的。刚入学时,黎晓畅也觉得背书无聊,可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读书活动很快改变了她的想法。学校有规定,每人每天要做到:
一、活动  活动是体验的前提。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表演、调查、参观、访问、思考、表达等各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不仅要用脑想,还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口说,用手做,用身体去实践,用心灵去领悟。  如我校实验班上《外面的世界》这一课时,老师把孩子带到田野里,让孩子们在田野里尽情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对各种农
江山多妖娆    太阳高高照,  彩云悠悠飘,  清风微微拂,  竹梢缓缓流,  莺鹊喳喳叫,  旷野车辐痕,  大雁翱云霄,  屋舍遮绿阴,  炊烟宅边绕。  老翁歌欢畅,  江山多妖娆。  彩虹桥    雨刚停,  天放晴,  苍山如画,  水泊如屏。  蓝天铺起彩虹桥,  赤橙黄绿蓝紫青,  山峦奇峡挡不住,  悠悠瀑布泻花坪。  欲问巨桥谁建筑,  太阳公公来造型。
“呜呜呜……”小兔迷路了,靠在路边的树干上伤心地哭哭泣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大个子老鼠去小个子猫家玩。刚刚考完试,大个子老鼠少不了要发发牢骚:“唉,如果这道题不是半对,而是全对,就会少扣掉一分,我就能及格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构建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四大学科素养,所以考场作文必须尽情展现文化“芳香”之美,才能“迎合”高考命题“潜规则”,夺取高分。  一、芳香之美,美在标题  所谓一见钟情,就是考生在拟题时可引用或化用名人名言、古诗词、谚语、经典歌词等名句或典故等,亦可运用某些修辞方法让标题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阅卷老师的第一好感。  1.引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情,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  人是不可能一边攥紧拳头一边微笑的,唯有猴子才会那样。  唯有尽力自持,方不致癫狂。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时间的流逝是平等赋予每个人的疗愈,或许也是救赎。  一有机会,人类可怕的真面目就会在愤怒中不经意地暴露出来。  比目鱼的说话方式,不,世上所有人的说话方式,都像这样绕圈子,既朦朧暧昧,又有种想要逃避责任似的心理,总之
对于“死”,国人观念上一直相当避讳。近日,江苏常州一家幼儿园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小朋友开展了一场关于死亡的生命教育课。这堂课由皮球虫的死亡引发,孩子们谈到死亡,纷纷表达害怕。老师耐心地带孩子们给皮球虫举办了一场葬礼,孩子们一起完成了名为“虫虫的美好回忆”“虫虫的一天”的小册子来纪念皮球虫。最后,老师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孩子一起阅读生命教育绘本。  幼儿园的院长表示:不谈论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对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