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月,刚上任不久的埃尔多安总统在迎接到访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时,刻意安排16人打扮成不同时期的古代战士,列队站在总统府的楼梯上迎宾,声称代表土耳其历史上16个帝国。对于这样不同寻常的举动,俄罗斯学者评价埃尔多安一直有“恢复奥斯曼帝国的野心”,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则称他为“新时代的苏丹”。
但实际上,埃尔多安对于土耳其历史的装扮完全没有尊重历史的真实。16个帝国中的匈奴、回鹘都与土耳其人无关,至于帖木儿帝国,更是奥斯曼帝国的敌人,曾经击败并俘虏过奥斯曼苏丹,让奥斯曼帝国在近百年时间里没缓过来。在这16个被乔装打扮的帝国中,唯有奥斯曼帝国才是现代土耳其正宗和直接的来源。
2012年,土耳其拍摄了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电影《征服1453》,以完全正面的方式讴歌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根本不提破城后奥斯曼军队对城内居民的屠杀。近年来,土耳其的中小学课本也做了改动,对奥斯曼帝国时代有了更多的正面描述。土耳其还大力资助国外对奥斯曼时代的历史研究。
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帝国。不过,正像2015年那次事件一样,埃尔多安和他的拥趸所描述的奥斯曼帝国和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1683年,奥斯曼帝国达到了它扩张的极限。在维也纳城下,曾经所向披靡的帝国军队遭遇惨败,波兰骑兵追击溃逃的奥斯曼士兵直到多瑙河。维也纳是奥斯曼帝国扩张停止的终点,同时也是帝国走向衰落的起点。在1683年之前,帝国几乎战无不胜;在1683年之后,帝国几乎是战无不败,成了西方人眼中的“近东病夫”。
奥斯曼帝国当时面临的问题可以称得上是内外交困:对内,奥斯曼统治阶层突厥人数量少,境内的阿拉伯人、斯拉夫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一直在谋求独立,在帝国衰落时独立的声浪更是空前强大;对外,经过十几次俄土战争,俄国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走了大片领土。
这些政治层面的问题,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集团,不难通过政治或军事手段来解决。但“帝国病”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从外部压垮帝国,而是从内部腐蚀了帝国。后宫干政、太监干政、近卫军干政,对帝国的伤害,甚至比外部问题更加巨大。
后宫干政意味着非正式权力侵入正式制度。这是家天下的帝国不可避免的问题。奥斯曼帝国的权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为后宫娘娘们所把持,“垂帘听政”期间曾在12年间更换了18位宰相。不仅如此,奥斯曼帝国太监的首领权倾朝野,在帝国中的地位仅低于大维齐尔(相当于宰相)和大教長。后宫和太监的干政,让真正的政治家在帝国的事务中无能为力,甚至成为受迫害和排挤的对象。
历史并不是没有给奥斯曼帝国改革的机会,但这些改革的尝试都被国内的保守势力摧毁了,几代厉行改革的苏丹都被自己的近卫军废黜或杀害。穆罕默德三世、塞利姆三世的改革都是这样失败的。改革失败的奥斯曼帝国,再也无力维护帝国形态。
1918年,奥斯曼帝国也在一战中解体。从帝国里独立出的国家竟然有40多个。1683年奥斯曼的疆域达1200万平方公里,当代土耳其面积仅为7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奥斯曼帝国在“病夫”年代竟然丢掉了93%的领土。
国家面临危机,“帝国病”必须进行制度改革才能根治。统治阶层也认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但为何无力将改革坚持到底?为什么改革的阻力如此巨大?为什么那些只关注自己利益的保守派会战胜那些理想主义的改革者?这些都是奥斯曼帝国留给我们的悲剧性疑问。
但实际上,埃尔多安对于土耳其历史的装扮完全没有尊重历史的真实。16个帝国中的匈奴、回鹘都与土耳其人无关,至于帖木儿帝国,更是奥斯曼帝国的敌人,曾经击败并俘虏过奥斯曼苏丹,让奥斯曼帝国在近百年时间里没缓过来。在这16个被乔装打扮的帝国中,唯有奥斯曼帝国才是现代土耳其正宗和直接的来源。
2012年,土耳其拍摄了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电影《征服1453》,以完全正面的方式讴歌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根本不提破城后奥斯曼军队对城内居民的屠杀。近年来,土耳其的中小学课本也做了改动,对奥斯曼帝国时代有了更多的正面描述。土耳其还大力资助国外对奥斯曼时代的历史研究。
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帝国。不过,正像2015年那次事件一样,埃尔多安和他的拥趸所描述的奥斯曼帝国和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帝国是如何变成“病夫”的?
1683年,奥斯曼帝国达到了它扩张的极限。在维也纳城下,曾经所向披靡的帝国军队遭遇惨败,波兰骑兵追击溃逃的奥斯曼士兵直到多瑙河。维也纳是奥斯曼帝国扩张停止的终点,同时也是帝国走向衰落的起点。在1683年之前,帝国几乎战无不胜;在1683年之后,帝国几乎是战无不败,成了西方人眼中的“近东病夫”。
奥斯曼帝国当时面临的问题可以称得上是内外交困:对内,奥斯曼统治阶层突厥人数量少,境内的阿拉伯人、斯拉夫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一直在谋求独立,在帝国衰落时独立的声浪更是空前强大;对外,经过十几次俄土战争,俄国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走了大片领土。
这些政治层面的问题,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集团,不难通过政治或军事手段来解决。但“帝国病”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从外部压垮帝国,而是从内部腐蚀了帝国。后宫干政、太监干政、近卫军干政,对帝国的伤害,甚至比外部问题更加巨大。
后宫干政意味着非正式权力侵入正式制度。这是家天下的帝国不可避免的问题。奥斯曼帝国的权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为后宫娘娘们所把持,“垂帘听政”期间曾在12年间更换了18位宰相。不仅如此,奥斯曼帝国太监的首领权倾朝野,在帝国中的地位仅低于大维齐尔(相当于宰相)和大教長。后宫和太监的干政,让真正的政治家在帝国的事务中无能为力,甚至成为受迫害和排挤的对象。
历史并不是没有给奥斯曼帝国改革的机会,但这些改革的尝试都被国内的保守势力摧毁了,几代厉行改革的苏丹都被自己的近卫军废黜或杀害。穆罕默德三世、塞利姆三世的改革都是这样失败的。改革失败的奥斯曼帝国,再也无力维护帝国形态。
1918年,奥斯曼帝国也在一战中解体。从帝国里独立出的国家竟然有40多个。1683年奥斯曼的疆域达1200万平方公里,当代土耳其面积仅为7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奥斯曼帝国在“病夫”年代竟然丢掉了93%的领土。
国家面临危机,“帝国病”必须进行制度改革才能根治。统治阶层也认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但为何无力将改革坚持到底?为什么改革的阻力如此巨大?为什么那些只关注自己利益的保守派会战胜那些理想主义的改革者?这些都是奥斯曼帝国留给我们的悲剧性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