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黑龙江省农田化学灭草和重点病害防治展开论述,侧重分析气候条件的影响和作物安全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封闭灭草;苗后;大豆;玉米;病害 防治
在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规模化管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科学使用农药对农业生产的意义越显突出。在年初备耕生产准备工作之际,要准确分析气象形势,科学计划农药品种,为农业稳产丰收打下基础。
1 封闭用药选择方案
封闭除草首要条件是土壤墒情较好。常规封闭除草剂乙草胺使用剂量不当容易产生药害。720 g/L异丙甲草胺是近两年来投放市场的新型封闭用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均表现出安全性较高的特点,但是,使用成本较高,遇干旱时防除杂草效果不好。为合理调配使用品种,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封闭效果,避免出现药害发生,各地可根据不同地块具体土壤墒情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做出适量调整。
1.1大豆苗前封闭除草组方
1.1.1侧重减少乙草胺在不良的气候条件下出现药害的机会,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异丙草胺的防除效果选用配方:900 g/L或990 g/L乙草胺乳油800~1000 g 720 g/L异丙甲草胺乳油1500 g 75%噻吩磺隆40~50 g 62%2,4~D异辛酯乳油750~900 g。
1.1.2侧重作物比较安全,控草时间较长,特别是有恶性杂草地块药效较好,喷洒均匀对后作安全选用配方:62%2,4~D异辛酯乳油750 g 900 g/L或990 g/L乙草胺乳油1200 g 48%异恶草松1000 g。
1.2玉米苗前封闭配方 目前玉米田苗前封闭处理所使用的药剂控草时间短,加之各单位玉米种植面积不是很大,建议尽量采用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如果种植面积较大的,担心苗后除草受气候条件影响,可采用苗前苗后两次处理,苗前封闭处理可参照大豆田封闭第一组配方。
1.3封闭除草注意事项 使用2.4~D异辛酯时一定要在大豆出苗前5~7 d内完成,距离出苗时间较短较安全。低洼地块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地块减少乙草胺的用量或者不采用苗前封闭。由于各单位大豆种植面积大,尽量采用苗前封闭处理,以减轻苗后除草压力,减少苗后除草受降水、大风、干旱等气候条件影响,延误喷洒最佳时机,避免草荒的发生。
2 苗后化学灭草配方
2.1大豆田配方 第一,25%氟磺胺草醚水剂2000~2500 mL 240 g/L烯草酮500~600 mL。第二,25%氟磺胺草醚水剂2000 mL 48%灭草松水剂2500~3000 mL 240 g/L烯草酮500~750 mL。第三,针对恶性杂草密度较大的地块,并且对下茬安全选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1500 mL 48%灭草松水剂2500 mL 480 g/L异恶草松乳油800~1000 mL 240 g/L烯草酮500~750 mL。
2.2杂豆田除草配方 苗前封闭可采用大豆田封闭第二配方,也可以苗后一次性处理,如需苗后处理,建议配方:第一,25%氟磺胺草醚水剂2000~2500 mL 240 g/L烯草酮500~600 mL或12.5%烯禾啶1500~2000 g(芸豆以烯禾啶更安全)。第二,25%氟磺胺草醚水剂1500 mL 48%灭草松水剂2000~2500 mL 240 g/L烯草酮500~750 mL。(烯草酮单喷施更安全)
2.3小麦田配方 第一,62%2,4~D异辛酯乳油750~1000 g 10%苯磺隆100 g。第二62%2,4~D异辛酯乳油750~1000 g 75%噻吩磺隆40~50 g。
2.4玉米田苗后除草配方 第一,适用玉米3~5叶期喷施4%烟嘧磺隆1500~2000 g 62%2,4~D异辛酯300~500 g。第二,适用玉米3~5叶期喷施22%或24%烟嘧·莠去津油悬浮剂1500~2000 mL 62%2,4~D异辛酯300~500 g。第三,适于玉米3~8叶期喷施,但使用成本较高10%硝磺草酮1425 g 23%烟嘧·莠去津1425 g。
3 重点病害防治
3.1大豆根腐病防治方法
3.1.1轮作 因大豆根腐病主要是土壤带菌,与玉米、麻类作物轮作能有效的预防大豆根腐病。
3.1.2及时翻耕,平整细耙,减少田间积水,使土壤质地疏松,透气良好,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
3.1.3调整播期和播深 根据土壤温度回升情况决定播期,寒冷地区要避免早播。在保墒好的前提下,播深尽可能不超过5 cm。
3.1.4选用健全种子 选用饱满、无伤的高质量种子播种,减少幼苗出土前被浸染的机会。
3.1.5加强田间管理 大豆发生根腐病,主要是根的外表皮(韧皮部)完全腐烂,影响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因此及时趟地培土到子叶节能使子叶下部长出新根,使新根迅速吸收水分和养分,缓解病情,这是治疗大豆根腐病的一项有效措施。
3.1.6种子处理 可用35%多克福或2%菌克毒克种衣剂药种比1:75进行拌种。
3.2大豆羞萎病防治方法 近年来,大豆羞萎病的发生日趋严重。田间主要表现为叶片翻转,茎干扭曲, 茎干于近地处倒伏,造成减产,应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
3.2.1轮作 大豆羞萎病病原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实施科学的轮作措施,如与玉米、小麦实行2~3年轮作,可有效降低侵染源。
3.2.2药剂防治 ①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4%拌种;②在结荚期公顷喷施50%多菌灵粉剂600~750 g 70%甲基托布津600~750 g。
关键词:封闭灭草;苗后;大豆;玉米;病害 防治
在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规模化管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科学使用农药对农业生产的意义越显突出。在年初备耕生产准备工作之际,要准确分析气象形势,科学计划农药品种,为农业稳产丰收打下基础。
1 封闭用药选择方案
封闭除草首要条件是土壤墒情较好。常规封闭除草剂乙草胺使用剂量不当容易产生药害。720 g/L异丙甲草胺是近两年来投放市场的新型封闭用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均表现出安全性较高的特点,但是,使用成本较高,遇干旱时防除杂草效果不好。为合理调配使用品种,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封闭效果,避免出现药害发生,各地可根据不同地块具体土壤墒情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做出适量调整。
1.1大豆苗前封闭除草组方
1.1.1侧重减少乙草胺在不良的气候条件下出现药害的机会,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异丙草胺的防除效果选用配方:900 g/L或990 g/L乙草胺乳油800~1000 g 720 g/L异丙甲草胺乳油1500 g 75%噻吩磺隆40~50 g 62%2,4~D异辛酯乳油750~900 g。
1.1.2侧重作物比较安全,控草时间较长,特别是有恶性杂草地块药效较好,喷洒均匀对后作安全选用配方:62%2,4~D异辛酯乳油750 g 900 g/L或990 g/L乙草胺乳油1200 g 48%异恶草松1000 g。
1.2玉米苗前封闭配方 目前玉米田苗前封闭处理所使用的药剂控草时间短,加之各单位玉米种植面积不是很大,建议尽量采用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如果种植面积较大的,担心苗后除草受气候条件影响,可采用苗前苗后两次处理,苗前封闭处理可参照大豆田封闭第一组配方。
1.3封闭除草注意事项 使用2.4~D异辛酯时一定要在大豆出苗前5~7 d内完成,距离出苗时间较短较安全。低洼地块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地块减少乙草胺的用量或者不采用苗前封闭。由于各单位大豆种植面积大,尽量采用苗前封闭处理,以减轻苗后除草压力,减少苗后除草受降水、大风、干旱等气候条件影响,延误喷洒最佳时机,避免草荒的发生。
2 苗后化学灭草配方
2.1大豆田配方 第一,25%氟磺胺草醚水剂2000~2500 mL 240 g/L烯草酮500~600 mL。第二,25%氟磺胺草醚水剂2000 mL 48%灭草松水剂2500~3000 mL 240 g/L烯草酮500~750 mL。第三,针对恶性杂草密度较大的地块,并且对下茬安全选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1500 mL 48%灭草松水剂2500 mL 480 g/L异恶草松乳油800~1000 mL 240 g/L烯草酮500~750 mL。
2.2杂豆田除草配方 苗前封闭可采用大豆田封闭第二配方,也可以苗后一次性处理,如需苗后处理,建议配方:第一,25%氟磺胺草醚水剂2000~2500 mL 240 g/L烯草酮500~600 mL或12.5%烯禾啶1500~2000 g(芸豆以烯禾啶更安全)。第二,25%氟磺胺草醚水剂1500 mL 48%灭草松水剂2000~2500 mL 240 g/L烯草酮500~750 mL。(烯草酮单喷施更安全)
2.3小麦田配方 第一,62%2,4~D异辛酯乳油750~1000 g 10%苯磺隆100 g。第二62%2,4~D异辛酯乳油750~1000 g 75%噻吩磺隆40~50 g。
2.4玉米田苗后除草配方 第一,适用玉米3~5叶期喷施4%烟嘧磺隆1500~2000 g 62%2,4~D异辛酯300~500 g。第二,适用玉米3~5叶期喷施22%或24%烟嘧·莠去津油悬浮剂1500~2000 mL 62%2,4~D异辛酯300~500 g。第三,适于玉米3~8叶期喷施,但使用成本较高10%硝磺草酮1425 g 23%烟嘧·莠去津1425 g。
3 重点病害防治
3.1大豆根腐病防治方法
3.1.1轮作 因大豆根腐病主要是土壤带菌,与玉米、麻类作物轮作能有效的预防大豆根腐病。
3.1.2及时翻耕,平整细耙,减少田间积水,使土壤质地疏松,透气良好,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
3.1.3调整播期和播深 根据土壤温度回升情况决定播期,寒冷地区要避免早播。在保墒好的前提下,播深尽可能不超过5 cm。
3.1.4选用健全种子 选用饱满、无伤的高质量种子播种,减少幼苗出土前被浸染的机会。
3.1.5加强田间管理 大豆发生根腐病,主要是根的外表皮(韧皮部)完全腐烂,影响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因此及时趟地培土到子叶节能使子叶下部长出新根,使新根迅速吸收水分和养分,缓解病情,这是治疗大豆根腐病的一项有效措施。
3.1.6种子处理 可用35%多克福或2%菌克毒克种衣剂药种比1:75进行拌种。
3.2大豆羞萎病防治方法 近年来,大豆羞萎病的发生日趋严重。田间主要表现为叶片翻转,茎干扭曲, 茎干于近地处倒伏,造成减产,应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
3.2.1轮作 大豆羞萎病病原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实施科学的轮作措施,如与玉米、小麦实行2~3年轮作,可有效降低侵染源。
3.2.2药剂防治 ①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4%拌种;②在结荚期公顷喷施50%多菌灵粉剂600~750 g 70%甲基托布津600~75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