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21年版)》修订说明和教学建议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qwqw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是唯一统一开设的全国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学术性和现实性都很强,对教材编写的要求也很高.因此,2018年才由原先的教学大纲拓展为统编教材,在规范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巩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全面提升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思想政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n教材出版使用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明多样性遭遇更加严峻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局部地区的战乱和冲突持续爆发.我们面对着不确定性在加大的未来,人类面临着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其他文献
学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官方的和学理的两大类模式,前者为后者提供指导原则和研究出发点,并借助后者实现其目的 .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应以“十一个坚持”为核心,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的结合,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传承中华优秀法律文化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的实践、和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党的十八大之前习近平同志在领导依法治县、依法治市、依法治省的实践和有关政权建设、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提供了丰厚养分,揭示了人大制度实现其政治功能的法治机理.一是人大制度有助于坚持党的领导.全国人大制定宪法确定党的领导地位.党通过各级人大实现长期执政,通过人大制度实现治国理政决策主张.党要加强和改善对人大的领导,积极支持人大履职,依宪科学协调国家权力关系.二是人大制度有益于国家生活法治化.人大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的基础性平台,是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的基础性平台.人大要在主导立法、加强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职能作用.三是人大制度有利于国家治理统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为了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三进”工作,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部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编写组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对2018年版《概论》进行了修订,后经工程咨询委员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书面审议,形成了2021年版《概论》.现就教材修订情况及教学建议作简要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本质上不仅是一种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而且是一种更高文明形态的创新,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明开拓和创造.中国道路取得的发展成就不仅显著增强了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而且对于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独到而丰厚的精神滋养,拓展并重构了现代化发展的文明逻辑,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两个定义,一方面认为只有给雇主带来利润即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又认为只要是固定或物化在商品上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在马克思看来,斯密的两个定义不仅彼此交错而且相互矛盾.从“形式规定”来看,生产商品和创造价值只是赋予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以“物质规定”,剩余价值生产才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规定”;从“价值判断”来看,把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区别开来的“评价标准”由资本主义生产目的 所决定,而“生产目的 ”又由生产关系所决定.斯密的第一个定义揭
法治战略地位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站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中国政治文明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的战略高度,多方位多维度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选择法治、为什么要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的问题,立体化系统化地科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时代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命题.按照从普遍到特殊、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的标准,法治战略地位论可划分为关于法治在良政善治中的战略地位、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战略地位、关于法治在治国理政各领域中的战略地位等三个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年版)》的修订工作己于2021年7月完成,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该教材自2007年出版以来的第七次修订.在此将教材修订情况作出说明,并对教学提出相应建议.rn一、教材修订的基本思路和大致经过rn本次教材修订工作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修订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本次教材修订的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整个修订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完整、科学准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日益向世界展现出鲜明的大国责任、风范与担当.整体分析习近平近年来在重要国际会议的讲话可以看到,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主要包含四个维度:“开放发展”反映出中国致力推动新型全球化的深刻思考;“合作共赢”凸显了中国努力重塑国际秩序的战略决心;“和平安全”体现出中国积极倡导和谐世界的人类情怀;“命运与共”彰显了中国携手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庄严承诺.它们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大国担当的科学定位.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修订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组于2021年5月启动修订工作,历时两个多月,深入学习研究、多轮集中研讨、反复推敲打磨、逐句朗读润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基础上修订形成了《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目前,教材已经正式出版,投入教学使用.为更好服务教学,现将修订中的有关情况概述说明,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同仁参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传承发展了5000多年中华文明传统,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全面均衡发展的文明形态,是彰显着人民至上的鲜明立场和价值追求的文明形态,是体现了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和人类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