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探索与成效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今年1月15—16日,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出席会议。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同志在会上做了工作报告。国家部委有关同志,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分管农经工作的委领导和农经处处长参加了会议。
  会议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个主题,总结工作,认清形势,明确今年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与会代表围绕杜鹰同志的报告,就当前农村经济形势和做好农村经济工作进行了探讨与交流。本栏目特分期刊登一些省市的文章,就做好农村工作的好经验、好思路与大家共享。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省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做了以下七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为推进全省城乡协调发展合理布局,2000年,我省开展了省、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03年开展了《中部城镇群规划》编制。2008年又编制了全省“百镇”发展规划,实施“百镇建设工程”,申请国家开行100亿元贷款,用于“百镇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发展。目前,全省有71.2%的建制镇(不含县城镇)、43.9%的集镇编制了总体规划,有28.9%的行政村、17.4%的自然村编制了建设规划。通过规划的编制实施,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中心村集中,努力构建城乡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明确、设施共享、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
  
  二、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
  
  一是推动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转变。在城市重点抓了816户国有企业改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立了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医药、光电子、能源、冶金、建材、纺织和旅游等十大产业基地,实施千万吨油气产能、千万千瓦发电装机、200万辆汽车、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工醇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加大县域突破战略的实施力度,在县域中心城镇集中建设工业集中区和农业产业化集中区,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主要是以玉米、水稻、大豆为主的粮食产业加工系列,以猪、牛、禽为主的畜牧业产业加工系列,以参茸、果菜、中药材为主的特产业加工系列,以林副产品为主的林产工业。全省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280户,拥有固定资产820亿元。在县域工业集中区中农业产业化项目已占70%以上。辐射带动农户248.3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65%,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种植基地3500万亩,占全省耕地的58%。三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优质粮食生产方面,全面实施了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建设的十大工程29个项目,目前开工建设26个项目和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80.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0.8%。在精品畜牧业发展方面,实施了畜牧业加快发展3年攻坚计划,确定建设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15个产业园区,计划到2011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100亿斤。为此,从2009年开始,省政府每年投入1亿元资金,支持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引领饲养方式不断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促进养殖业升级。在高效园艺特产方面,重点实施百万亩棚膜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经过4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使全省棚膜蔬菜建设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达到500万吨,产值达到200亿元,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100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三、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一是重点规划启动了五大水利项目建设,解决现代农业、城市工业、城乡饮水、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对水利的需求。相继启动建设了老龙口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大安灌区、中部引松和哈达山水利枢纽等五大水利工程。工程竣工后将有利缓解我省供水能力不足问题,有效解决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狠抓农村公路建设,解决交通滞后问题。到2008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70609公里,有99.2%的乡镇、80.2%的行政村通了水泥沥青路。农村道路正由“村村通”转向“屯屯通”。三是加快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农民饮水难问题。到2008年底,全省解决了201.3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有150万人告别了饮用高氟、高砷水的历史,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66%。2009年全省又解决118.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四是突出农村能源建设,解决农村生产生活能源需求问题。农村电网改造完成10245公里,年售电量86.11亿千瓦时。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建设户用沼气池6.4万户,应用节能炉灶118.3万户,节柴省煤灶288.8万户。2009年,结合牧业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30个。与此同时,农村风能、太阳能和小水电综合开发利用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五是加强农村信息通讯和广播电视建设,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匮乏问题。全省60个县(市、区)和624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站,1000个行政村建立了信息服务点。固定电话达到226.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9.4%;移动电话达到721.7万户,平均每2个农村人口就有1部移动电话。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正在向农村延伸。六是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截止2009年底,全省已累计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38.9万户,取得了改造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阶段性成果。2010年计划改造20万户,预计2011年完成改造任务。2009年已经完成18个国有林业局4.3万户林业棚户区改造任务。结合全省农村泥草房改造和林业棚户区改造,突出抓了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三线整治。加强村屯绿化、净化、美化、亮化。2009年启动20个县(市)2000个自然村屯绿化美化工程,规划绿化面积54.2万亩。
  
  四、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一是进一步优化了就业环境。在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同时,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涉及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农民工子女入学、计划生育、权益维护等各个方面,为统筹城乡就业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初步建立了城乡就业组织体系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了就业工作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协调机制,就业工作逐步向城乡就业并重发展,就业服务向乡村延伸,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劳动保障工作网络。2009年,全省农村劳务输出预计达到35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三是基本建立了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以“春风工程”和“阳光工程”为载体,全面构建技能培训网络,覆盖全省各县、市。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0%以上。四是建立完善了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全省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基本做到了月清月结,当期支付。深入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平安计划”和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专项扩面行动,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人数逐年增加。
  
  五、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已经全部免除了农村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学杂费,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得到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寄宿资助,农村教师工资和校舍维护费用全部纳入县级财政。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以县(市、区)为统筹单位全覆盖的目标。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卫生所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80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标准从2004年的每人150元提高到420元,初步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全省完成了668所农村社会福利中心的建设改造任务,确定了10个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县(市、区),主要在村一级开展社区建设活动。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初步形成省、市、县、乡四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施扶贫开发项目5500个,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左右。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玉米、水稻、大豆参保面积占全省三大作物播种面积47%,还开展了能繁母猪和奶牛的保险,为保护农业生产、稳定农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着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以建立完善新型乡村治理结构为目标,着力解决社会转型中的农村各类矛盾问题,维护城乡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着力建设了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和运行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目前,党支部书记和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的村已达到3756个,占村总数的40.2%。在化解农村矛盾方面,2009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土地确权工作,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构建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长效机制上。依托县乡农经部门成立了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将政府调节和法院裁决纳入土地仲裁庭统一裁决,增强了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目前,全省有55个县(市、区)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设立了专门仲裁庭,统一了徽标、仲裁文本、庭审程序和庭审语言。在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乡镇普遍成立了由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组成的综治委,全面加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在农村户籍政策改革方面,紧紧围绕突破城乡二元户籍壁垒,积极开展了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确定了先期户籍改革的18个试点镇,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申请办理了城镇常住户口。取消了“农转非”制度,放宽了农民进城落户条件。
  
  七、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全面推行扩权强县政策。从2005年开始,省下放87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给县级,赋予县(市)行使地级管理权限,增强了县域管理功能。2008年又把省管的400多项权限下放50%。二是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县域工业的重点。2005年以来,在县域中心集镇建立69个工业集中区和20个农业产业化集中区,使经济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改善了发展环境,增强了招商引资功能,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加大省对县级政策支持力度。实行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向县(市)倾斜财力,提高了财政保障能力,县市财政显著增强。从2005年开始,对土地出让金省县2∶8分成后,省留部分扣除15%集中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外,其余全部返还市县。对招商引资新上企业投产后增加的企业所得税收入,省分享的40%部分由省财政全额返还给县(市)。四是把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全部纳入省管干部序列。扩大选人范围,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快、变化大的县(市)党委书记,可提拔担任副厅级领导职务,并留在现职岗位工作。五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2003—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投入我省农林水基建投资68亿元,中央新增投资中,重点建设了哈达山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农村饮水安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三北四期、林业棚户区改造等农业农村重点建设项目。同时,省级支农投资也大幅度增长,全省每年新增财政收入的70%用于农村和民生工程建设。2009年,安排地方债券55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和农村民生包括国家新增投资重点建设项目配套的投资29亿元,占地方债券的52.7%。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微课程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课件、设计、课例的教学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授课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过程的记录。结合微课程和我市大学区教学中的特点,将微课程教学引入到大学区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发挥大学区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  关键词:微课程;大学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
期刊
甲状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发病率很高,为人口的2%~6%,临床上往往表现为无痛性甲状腺结节.人群中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约为5%~10%,其中10%是恶性[1].临床上鉴别其良恶性的手
期刊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lized volatility,which can be treated as a proxy for the true volatility.In this paper,we study
数学核心素养是未来社会每一个合格公民都应当具备的学科素养,是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积极地采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信息化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网络来说,网络舆情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不仅关系到了高校的管理问题,同时也高校评价与稳定发展的重要表现。由于网络中的人群复杂,使得很多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网络散播不良舆情,因此,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合理处理这些舆情,引导学生能够了解正确的思想观念与社会观念。本文对高校
周遭的环境越是紧张嘈杂,人们越是想要追求到平淡恬静。当酒店千篇一律使用现代豪华的硬件设施却不能给都市人放松下紧张的神经时,以佛禅为主题的酒店开始在全国各地涌现,并日益
企业创新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根本途径,而管理创新则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从全球范围来看,动态环境中制造业企业生存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迫切地需要运用创新理念指导企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构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衡量优秀护理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中职院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层级,加强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具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