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奇神性的召唤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冈仁波齐、纳木那尼、玛旁雍错和拉昂错两山两湖组成的地带,被藏胞称为“神山圣湖”之地,藏语名为“冈错”。自古以来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就被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和苯教誉为神山、圣湖,佛教信徒和苯教徒更把它们看作是圣地和“世界中心”。
  冈仁波齐,被众多教派认定为世界中心;纳木那尼峰,藏语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玛旁雍错,被教徒们视为“圣湖”;“拉昂错”,被称为“鬼湖”,是人们死后灵魂到达的天堂。几个世纪以来,这两山两湖地区被虔诚的教徒们尊为“神山圣湖”之地。
  “神山之王”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峰位于东经81.3°,北纬31°。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中国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山顶海拔高度6714米,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南侧断层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玛旁雍错及拉昂错湖盆。海拔6000米以上冰雪覆盖,分布着28条现代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
  冈仁波齐峰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绵延至中、印、尼三国边境,素有“阿里之巅”的誉称。它山形如橄榄,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八瓣莲花四面环绕,山体如同水晶砌成。峰顶四季冰雪覆盖。东边的万宝山,传说是释迦牟尼脚踏过的山,西边是度母山,南边是智慧女神峰,北边是护法神大山。
  峰形似金字塔的冈仁波齐被当地藏族形容为“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对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齐峰经常被白云环绕,愈发显得神秘莫测。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
  近观冈仁波齐峰,它的神秘之处还在于’山的向阳面,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神山背面,长年没雪,即使被白雪覆盖,太阳一出,随即融化,与大自然常规刚好相反。巍峨挺拔的神山既有气势雄峻之处,又有幽静肃穆之所,被众多的奇峰环抱,更有奇妙的岩石、峡谷、灌木古柏、洁泉清流。
  冈仁波齐峰威凛万峰之上,极具视觉和心灵震撼力。沿冈仁波齐峰环绕一周长约57公里,最低处海拔4000多米,最高处海拔5600米,周围有八座寺庙。这些寺庙大都流传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并留存有丰富的雕刻、塑像、壁画等文物,但已遭不同程度的破坏。
  阿里地区的四大河——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从冈仁波齐四方流下,冈仁波齐被西藏原始宗教苯教、藏传佛教、耆那教、印度教一致认定为世界中心,是众神聚会的香巴拉。
  西藏盼原始宗教苯教认为它是“九重万字山”,山内居住着苯教的360位神灵;而佛教称其为著名的须弥山,“一小世界之中心也”,腹中筑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和法轮常转的经堂,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曾在此为各方菩萨讲经说法;耆那教把它视为最高之山“阿什塔婆达”,坚信他们的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就是在这里获得了解脱;印度教则把冈仁波齐看作印度教三大主神之_,即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毁灭之}申湿婆的天堂。
  由于被众教视为心中的圣地,冈仁波齐誉为“神山之王”,每年都有各教派的信徒前来朝拜。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的信徒不远千里,历尽辛苦来到这里,沿途磕头祈祷,绕山拜罢之后,才算功德圆满,了却了宿愿,尤以马年为盛。
  “圣母之山”纳木那尼峰
  纳木那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藏族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在神话传说中,纳木那尼峰位列喜马拉雅五座神女峰的第五,主掌智慧福寿。纳木那尼峰紧邻玛旁雍错的南缘,濒湖崛起,整座峰体由最新一代花岗岩构成,更显出博大雄奇的非凡气度。峰顶海拔7694米,成为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这两条弧形山系的西翼之首。
  纳木那尼峰方圆约200平方公里,主要有6条山脊。山脊线上有数十座6000米以上的山头,高低错落。西面的山脊呈扇状由北向南排列,东面唯一的山脊被侵蚀成刃脊,十分陡峭,形成了高差近2000米的峭壁。相比而言,西面的坡度则较为和缓,峡谷问倾泻着五条巨大的冰川,冰面上布满了冰裂缝和冰陡崖。
  纳木那尼峰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开放,作为专业登山活动区和科学考察区,接待过中外联合登山队组织的登山活动和地质考察活动。1985年,中日联合登山队首次登顶成功。
  在这里,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相距很近,使纳木那尼峰和冈仁波齐峰两座山峰隔湖相望,游人伫立湖边,可以将不同风格的两座奇峰尽收眼底。纳木那尼峰比冈仁波齐峰高1000米有余,它的东西两翼冰峰雪岭连绵逶迤,形成一道冰雪长垣,拱卫在青藏高原的南缘,它两侧的喜马拉雅山峰相对低矮,并退离湖边,像是刻意突出纳木那尼峰的雄伟和恢弘气势。
  每至暖季,在蓝天碧水之间,如茵的青草像是一卷绿色的绒毯,缠绕在纳木那尼峰峰底。从草地向上直到雪峰之间,暗色的花岗岩岩石巍然屹立,构成了十分丰富的景观层次和色彩对比,使人流连忘返。
  纳木那尼峰南临马甲藏布(孔雀河)河谷,来自印度次大陆的暖湿气流沿南坡爬升,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递增。纳木那尼峰高出雪线2000余米,因此,峰顶是一片冰雪皑皑的世界。频繁的冰雪活动是纳木那尼峰又一大胜景,厚重的雪盖,常因细微的外因而引致壮观的雪崩,瀑布般的雪崩下泻1000余米,溅起一团团迷朦的雪雾,低沉的轰鸣回荡在山谷。
  纳木那尼峰陡峭的峰顶和山脊是由冰雪活动雕饰而成的角峰和刃脊。在雪线附近分布着规模不等的冰雪幽谷,崩落下来的积雪在谷底集结成冰川,这里是现代冰川的摇篮。纳木那尼峰的现代冰川包括山谷冰川、悬冰川和冰斗冰川等多种类型,而规模宏大的古冰川活动也留下了十分典型的古冰川地貌,例如u形谷和冰碛垫等。高大的冰雪峰体,对周围大气有冷却作用。特别是在暖季,海洋季风带来的水蒸气凝结成云雾笼罩着峰顶。在干燥的冷季,即使晴空万里,也时而在峰顶的一侧,遥见一缕状似三角旗的云片逐渐升起,随风飘逸,因而被形象地称作“旗云”。如果旗云的末端上翘,表示峰顶风力轻弱;旗云末端平直,表示峰顶风力一般;旗云末端下垂,表示风力强劲。它就像一座风向标和风力计,告示着登山者们峰顶的风力和风向状况。
  圣湖之母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高的淡水湖泊,藏语意为“不败、胜利”,有“神湖”之称。位于冈底斯山主峰
  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行政上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普兰县。玛旁雍错亦称“马法木错”,曾称“玛垂错”。
  历史上,玛旁雍错曾与拉昂错(鬼湖)相通,后由洪积、冰水堆积物堵塞而演化为内流湖。湖泊呈“鸭梨”形,北宽南窄,长轴方向长26公里,短轴长21公里。湖面海拔4588米。平均水深46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湖水碧透清澈,透明度14米。湖水矿化度400毫克/升,属淡水湖,含有硼、锂、氟等微量元素。以融水、雨水补给为主,也有部分泉水 补给。湖岸线平直,周长83公里,岸线发展系数1.15。东岸和东南岸阶地发育。湖泊周围多温泉。在洪积平原和山麓洪积扇上,为以沙生针茅为主并混生有羽状针茅、紫花针茅的荒漠草原;湖滨阶地上发育了以华扁穗草、细叶西伯利亚蓼、藏北蒿草、青藏苔草等组成的沼生植被沼泽化草甸。湖区以牧为主,湖中产玛法木尻鱼与裸鲤。
  玛旁雍错是佛教徒心中的“圣湖”。每到夏秋季,佛教徒扶老携幼来此“朝圣”,在“圣水”里“沐浴净身”以“延年益寿”。围绕玛旁雍错有8个寺庙,正好分布在湖的四面八方。东有直贡派的色瓦龙寺,东南有萨迦派的聂过寺,南有格鲁派的楚古寺,西南有不丹噶举派的果足寺,西北是以五百罗汉修行的山洞为基础建立的迦吉寺,西有齐悟寺,北有不丹噶举派的朗那寺,东北有格鲁派的本日寺。
  印度人则称玛旁雍错为“Manasarovar”,即“玛纳沙罗发尔玛那斯湖”。印度教徒认为“玛纳斯”是婆罗悉摩(一切众生之父)的心灵之湖。早在几千年前,印度经典中就这样写道:“凡是身体触到玛那沙罗发尔的土地,或在它的浪潮中沐浴过的人,将走进勃拉马的天堂;谁能饮过它的水,则将升上湿婆的天宫里,并解脱百次轮回的罪孽……”因此印度教徒通常都会在转湖途中到湖中洗浴,而藏人一般只是步行或磕长头转,并不下水。
  玛旁雍错得名于111世纪在此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它在藏语中意为“不可战胜的湖?白”。早期的苯教教徒称它为“玛垂错”,传说湖的四边有四个洗浴门,东为莲花门,西为去污门,北为信仰门,南为香甜门,朝圣者绕湖一周到每个门洗浴,便能消除各种罪过。又传说湖底聚集了众多的珍宝,如能捕得一条鱼、拣到一粒石子、或拾到湖中鸥鸟的一根羽毛,将一生生活美满。另外时常有人取下身上的金银首饰,念念有词地抛入湖中,以示虔诚。
  藏传佛教噶举派与苯教的争斗逐渐获胜后,便把已经沿用了很多世纪的“玛垂错”改名为“玛旁雍错”,即“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大藏经,俱舍论》中记载,印度往北过九座大山,有一大雪山,雪山下有四大江水之源……佛经中说的大雪山就是神山冈仁波齐,而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圣湖之母玛旁雍错。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有的藏文史料还认为玛旁雍错即汉族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瑶池,湖水是“圣水”。
  很多书籍和经典描写玛旁雍错的水“像珍珠一样”,喝了以后能洗脱“百世罪孽”,而当地的藏族老百姓也会称赞玛旁雍错的水“很甜”,如藏族民歌里唱道:
  金瓶似的小山,山上虽然没有寺,美丽风景已够我喜欢;明镜似的西海,海中虽然没有龙,碧绿的海水已将我留恋……
  “鬼湖”拉昂错
  距离圣湖玛旁雍错不远,便是与“神湖”同样出名的“鬼湖”——拉昂错,被认为是人们死后灵魂到达的天堂。两湖之间相距最近之处只有3公里。据考证,拉昂错与玛旁雍错曾经相连,后因湖面下降,才分成了两个湖。
  鬼湖同圣湖一样,也是美丽的高原湖泊,为什么一湖美名远扬,另一湖却名声丑恶呢?
  原来,鬼湖是咸水湖,人畜不能饮用,交通又不便,让人需绕湖远行,所以也许是人们出于实用观点而将其打入另册。此外,有趣的是,圣湖宁静如处子,水波不兴,而鬼湖却时常波涛汹涌,像是湖水中隐藏着邪恶的鬼陉。
  湖水的颜色也有所区别,玛旁雍错的湖水纯净碧蓝,能见度可达几十米,而拉昂错的湖水却蓝中带黑,令人不由得产生一些神秘的遐想。从纳木那尼峰后腾起的云雾犹如把阳光都吸走了,拉昂错的湖面上常笼罩着_层潮湿而诡秘的气氛。
  拉昂错中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小寺,每年冬天,湖面封冻结冰,寺中的僧人才与外界有所联系。
  神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就像是冈仁波齐的两只眼睛,也有人说这两个湖像两颗心,一白一黑,白的自然是玛旁雍错,黑的就是拉昂错。人们敬仰神湖,同时也畏J瞑鬼湖。因为在天寒地冻的日子,走在湖边结冰的路上,很容易滑进湖里。曾经不止一次,有人连同自己的牛羊、帐篷全都掉进冰窟里。于是人们误以为有鬼怪捣乱。
  尽管玛旁雍错与拉昂错的含义如此大相径庭,但在自然环境中,它们也并不是从来就那么水火不相容的。在雨水充沛的季节里,玛旁雍错的水会漫过与拉昂错相隔的水沟,两湖重新连成一片。不过只有玛旁雍错的水流入拉昂错,从未听说过拉昂错的水流进玛旁雍错。
  190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在玛旁雍错和拉昂错边住了一个月,第一次对两湖湖水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还测量到玛旁雍错呈蛋圆形,南面略窄,直径约24公里,湖面海拔4604米,湖面高出拉昂错2米左右。他还乘夜登船游湖,有幸观赏到月光下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如梦似幻的湖光水色,还目睹了湖水迎来朝霞的全过程。
  马年转山
  神山、圣湖周围各教派的寺庙林立,古迹众多,还存留着相传是苯佛相争早期,佛教尊者米拉日巴与苯教徒纳若本琼于冈仁波齐斗法时的若干遗迹。神山冈仁波齐是朝圣者心中的明灯,万千佛教徒的精神家园。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和苯教都有围绕象征纯洁与仁慈的冈仁波齐转山可以冼去罪孽的传说,是来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向往的朝圣之地。
  作为印度教中的世界中心,每年夏天,冈仁波齐神山都会迎来众多来自印度的朝拜香客。在朝拜过冈仁波齐之后,还要来到圣湖玛旁雍错,作象征性的沐浴。
  冈仁波齐山脚下一年到头都不间断的当然还是藏族左图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寺。为萨迦派寺庙,于12世纪初建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右图萨迦寺内主供的文殊菩萨像。人的身影。藏传佛教信众转山,讲究的是消灾禳福。据说转山一圈,可以消500年的灾,特别是在马年一藏族人认为冈仁波齐属马,因此在马年转山,转一圈等于平常转13圈。所以,每到马年,全国各地藏区的民众都会来到冈仁波齐,让平日里略显孤寂的神山也充满了人性的欢悦。
其他文献
【摘 要】六孔竖笛由于音色悠扬、音高固定、指法简单、易教易学、携带方便等诸多优点,在音乐课堂上的使用非常普遍,也深受学生的喜爱。要让六孔竖笛在音乐课中发挥其效用,具体可从“以笛引趣,愉快学习”“以笛正音,放声歌唱”“以笛助听,有效欣赏”三个方面着手来展开。  【关键词】器乐演奏 六孔竖笛 乐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
自去年开始,北京画院为了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画家的艺术创作,推动当地美术事业繁荣发展,促进祖国各民族之间优秀文化的交流活动,组织专门的学术力量策划了“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家系列邀请展”。  和美净土——巴玛扎西水墨画展”是此次系列展览活动的第二回展出,集中展示了藏族画家巴玛扎西近年来的水墨创作。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美术家协会、西藏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西藏书画院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山向导这一行业被夏尔巴人垄断着,而在喜马拉雅北坡,充当这一角色的是一群年龄在20多岁到30多岁的藏族青年,他们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出色的攀登技能,为一批又一批的商业登山客人护航,他们是比高飞的雄鹰爬得还要高的男人,他们是喜马拉雅守护者。  尼玛次仁在1999年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登山学校——位于拉萨的西藏登山综合培训学校,每两年招收20到30个学生,学员绝大多数来自喜马拉雅山所在地核心
这片土地的历史进程为世界所瞩目。她走出持续千年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经过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西藏的经济社会与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于许许多多热爱西藏的人来说,了解西藏今天的美好现状与未来,是凝聚今天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一个重要部分。  也许对这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最好的诠释者,仍然是生活其中的人,他们的群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具有文献意义的画面。    “家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未知世界的科学探索,而雅鲁藏布大峡谷正是这样一个充满诸多谜题的地方。就像藏传佛教中幻化缥缈的香巴拉圣殿,这里是永远的秘境,是地球表面最具魅力的地方。这是一条可以从喜马拉雅的冷峻,一直领略到热带雨林之奔放的神奇峡谷。这里有中国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南峰的雪霁云雾之下,有世界上垂直自然带最丰富齐全的森林奇观。这里是花的世界,鸟的乐园,麋集了青藏高原乃至全中国最丰富的生物资源,珍稀物种层出
门巴族之於黄酒,如同我们之於白水。可以说,门巴族天天不离黄酒,家家户户必会酿酒。酿酒是门巴妇女的一项日常活动。所以,无须等到春天,去寻找沈从文笔下的桃花庵,在这里自可沽酒。    喝的酒比吃的饭还多    说起黄酒,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谷物酒。门巴族黄酒的原料是本地盛产的玉米、鸡爪谷。黄酒的酿制先分别将玉米和鸡爪谷倒人大锅里煮。煮得完全熟烂之后,放凉,晒干。封存在密封的胶桶里,存放时间越长,酒的味道
徒步墨脱,如今已经是国内最经典的徒步线路之一。从墨扎公路自驾或各徒步路线到达墨脱县城后,很多游客都会选择在县城休整后就离开墨脱了,全然不知道其实在县城除了感受墨脱村的门巴风俗外,还可以去看看位于墨脱镇马拉山上的宁玛派寺仁钦崩。  墨脱,西藏秘境“白玛岗”。这处佛教徒心中“盛满莲花”的朝圣之地,也是徒步者脚程下“难于上青天”的天堑地壑。每年春秋两季,前往朝圣探险的游人不绝如缕。  在众多进出墨脱的路
转湖的缘由  在西藏有转山和转湖的风俗,信徒们在特定的日子,会不辞辛劳的转神山圣湖祈福。马年转神山冈仁波齐,羊年转神湖纳木错。羊年转纳木错的由来,据说开始于公元12世纪末,当时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史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云集到纳木错边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开创环绕纳木错的修行之举。之后就由信徒传承下来。  所以每到藏历的羊年,藏区各地的信徒就会来到纳木错湖边,开始漫长的转湖,以寻求灵魂的洗涤。日久经年,居
在藏族先民描述开天辟地的古歌里,他们运用他们非凡的想象力将高山大地与牦牛联想在一起,《斯巴宰牛歌》寓意丰富,存在各种版本,都源自对万物成因的追问,传唱至今。  斯巴宰牛歌  斯巴宰牛儿时,  砍下牛头放哪里?  剥下牛皮铺哪里?  割下牛尾扔哪里?  斯巴宰牛儿时,  砍下牛头放高处,所以山峰高高耸;  剥下牛皮铺平处,所以大地平坦坦;  割下牛尾扔山阴,所以山林郁葱葱。  牦牛是藏族历史上重要的
邹克佳,上个世纪50 年代出生在布拉格的一个中国外交官家庭。  文革中随父下放河南五七干校多年,当过农民做过工人。1978 年考入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外贸工作及投资工作,先后到过五大洲40多个国家。  2003年开始,他下定决心给自己放了长假,从那时起他一共去过4次西藏,目的是追求心灵的自由。  在老邹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很多节假日都是和父亲在暗房度过的。父亲喜欢摄影,国庆夜晚的礼花,经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