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素異序词作为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有趣的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界对同素异序词的界定、来源、演变及用法等方面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以《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为基础,对异序词的来源进行分析,并从语法、语音、认知三个方面解释异序词的成因。
关键词:同素异序词 分类 成因 不平衡
一、同素异序词的界定
语言学界对于“同素”有多种认识,《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将“同素异序词”定义为:“语素相同而词序相反的词。”曹炜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将其定义为:“词内部语素的语音形式、书写形式和意义完全相同而线性次序相反的一组词”。本文综合前人的观点,将同素异序词定义为:“同素”中的“素”为构词语素,从严格意义上讲,其语音、语义、书写形式必须完全相同或相近。广义为语音及书写形式完全相同即可。“异序”指线性排列次序完全颠倒。“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一组同素异序词两者都必须同为词。
《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收录词语共计1214个,根据上述界定标准,本文把词典收录的异序词分为三大类,一是严格定义下的同素异序词称为“真同素异序词”,共计615个。二是仅形音相同的称为“伪同素异序词”,共计265个。三是词典中收录的异音、异义、短语形式的“非同素异序词”,共计344个。
二、同素异序词的类型及来源
(一)意义相同的同素异序词
意义相同的同素异序词共计208个,二者间的意义关系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词汇意义完全相同,记作a;一种是词汇意义相近,所指对象大致相同,只在范围、轻重方面存在差异,记作b。
a.词汇意义完全相同
两者词义完全相同,且多为单义词,在具体情景中可任意互换,而不影响句子的意义。
1.奥秘:奥妙神秘
秘奥:奥妙神秘
“科研员正在解锁月球的奥秘/秘奥。”
2.海滨:海边,沿海地带
滨海:沿海地带,海边
“她现在要为被她拯救的人们建造一座海滨新城。”
此外,这类词还有:
等,共计208个。
观察发现,意义相同的词的主要特点是,基本都为并列结构,语义相同或主要义素同属一个语义场或互为反义义场,且逆序后意义相同,一般能够互换使用,但使用频率上存在着不平衡,有些只使用于文学作品中。
这类词两语素相同或相近,因此大多是由于词法上的类义复合形成的,从现代语义学的观点来看,它们属于同一个语义场。索绪尔将这种同一语义场中的各个要素靠着心理联想而聚合起来的关系,称为“联想关系”。词法上的类义复合造词与词的双音化趋势密不可分,自南北朝开始,由于汉语音节简化,新词不断出现,必然产生大量同音词,为分担词义,词语由单音向双音转换,人们循着词义的相似性,直接把同属一个语义场的单音词连用,经过长期固定使用,形成双音复合词。而汉语语序具有灵活性,造词之初,两序并存,词序正反与否对意义产生的影响不大,于是形成了同素异序词。
汉语的历史层积也是词义相同的异序词的来源之一。现代汉语里有一种“小名+大名”的偏正结构,上古却是“大名冠小名”,多以地名的形式出现,比如“丘商”,与现代汉语里的“商丘”同指一个城市。此外还有“代庖——庖代”这类词是由于古代汉语有宾语前置的现象。
b.词汇意义相近
词汇意义在核心词义上相同,在使用对象及使用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别,在具体语境中一般不能互换使用,比如:
1.深夜:半夜以后
夜深:夜的末尾,夜将尽
“他在深夜中回想起往昔时光,不由发出一声叹息。”/“夜深了,她还借着昏暗的灯光,在缝缝补补。”
2.查抄:清查并没收违法者的资产,对象是物资
抄查:搜查违禁的定西并没收,对象是违法的人
“公安干警深夜出击,两个毒贩,查抄出一批毒品。”/“当地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后,当夜便抄查出一批违法资金。”
此外,这类词还有:
等,共计81个。
蒋绍愚先生指出:“并用或相承的两个动词,若处于并列式时,语义重心通常在后一动词。”“并列式中两个动词”相当于本文并列式中两个语素。类比的说法还有称之为“强信息居后法则”等,
归纳为“尾重原则”,赵元任先生也曾把这种“重则靠后”的结论简称作“最后的最强”。此类意义相近的词语,它们的侧重点在每个词的第二个语素义上,意义存在差别。
意义相同的一组同素异序词的发展前途有两种,一是古汉语曾活跃一时的并列式,到了现代汉语,保留一式,另一式只在方言地区或特殊格式中使用,且词义相同,可视为古代汉语在方言中的历史层积。例如“伤悲”——“悲伤”,一个用于书面文言格式,一个多用于口语,二者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二是古汉语仍有一部分并列结构的异序词,正序及逆序两种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均存留下来,并得以使用。这类同素逆序词的发展符合语言简约性的要求,他们虽然词义相近,但语素的核心义却各有偏重。它们在造词之初多为同义词,后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词义分化,两序意义用法有所分工,各自拥有其他意义特点而转变为意义相近的关系,如“负担——担负、紧缩——缩紧”等。
(二)意义不同的同素异序词
意义不同的同素异序词数量较多,共计223个,这里的意义不同是指构词语素义相同或相关,但组合起来的整体词义不同,一般不能相互替换使用,比如: 1.愛抚:疼爱抚慰
抚爱:照料,爱护
“祖母爱抚地为孙女梳理头发。”/“母亲格外抚爱我那体弱多病的小弟弟。”
2.帆船:利用风力张帆行驶的船
船帆:悬挂在船的杆上的布篷
“湖面上行驶着大大小小的帆船。”/“这只帆船上的船帆已经破旧不堪,我们需要买一张新的船帆才能出海。”
此外,这类词还有:
等,共计223个。
这类词在本文所调查的615个词中占据较大比重,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同素异序词的重要特点之一即为:一对真同素异序词,它们在词义、用法通常留有差别,这与异序词产出的最初的动因密不可分。
意义不同的同素异序词,又可细分为两种,一是词义不同,但词义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记作a;二是词义不同,词义之间不相关,是由语素义相同的方言或港台用词用字巧合形成的,记作b。
a类同素异序词具备构词语素相同,语素义也相同,意义相关的特点,它们来源于倒叙造词法。a类词义相关又可以再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正序AB式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逆序BA式表示动作作用的对象或动作的主动者。例如“插画——花插”“贩毒——毒贩”等,其中“插画”指把各种供观赏的花巧妙地搭配着插进花瓶里,具有动词性。“花插”指插画用的底座或供插画用的各种形状的瓶子,具有名词性。二是正序AB式表物体整体,逆序BA表物体的部分或局部。例如“帆船——船帆”,“帆船”指利用风力张帆行驶的船,“船帆”指悬挂在帆船上的布篷。三是正序AB式表示实物,逆序BA式表示色彩,含有比喻义,例如:“绿豆——豆绿”“蓝天——天蓝”“黄金——金黄”等。其中“蓝天”指干净晴朗的天空。“天蓝”指淡淡的蓝色,像天空的蓝一般。
认知理论表明,事物间存在的相似关系,对于我们辨别事物,进行模式组合有着重要影响,通常词义越相近,词形越相似。认知心理很好地揭示了倒序造词法得以运用的内部机理——即根据语义间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应该肯定异序词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它丰富了汉语词汇,为我们选词用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它体现了汉语造词法的灵活性,在不产生新字的情况下创造了新词,减轻了人们的识别新字的负担,简便又实用。
b类同素异序词的逆序式来自方言词以及港台普通话中,属于巧合构成的,此处不再赘述。
(三)意义有同有异的同素异序词
这种类型的同素异序词多为多义词,即词有不止一个义项,一组词间既有共同的义项,又有各自独立的义项以相区别,比如:
1.爱情:男女相爱的感情
情爱:男女相爱的感情;人与人相互爱护的感情
2.保管:完全有把握;保藏和管理;在仓库中做保藏和管理工作的人
管保:完全有把握
通过查阅字典发现,词义有同有异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互为同素异序词的两个词语,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多义词,在它的多个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义项为另一个词所具有,且这些义项为它的全部意义,这种被称为词义的包孕关系。例如“伴游——游伴”,“伴游”指陪同游览或游玩;陪同游览或游玩的人。“游伴”指游玩时的伴侣。“游伴”为“伴游”的义项。二者是包孕关系。某些义项相同的一组词,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个别被包孕的词中有一个义项使用范围小,使用频率有限,一般是由于诗文韵律的需要来临时组合而生成的。二是每组同素异序词的各个词都是多义词,除共有义项,它们又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义项以区分词义,被称为交叉关系。比如“水流——流水”,“流水”指流动的水;比喻接连不断。“水流”指流动的水;江河的统称。两词均为多义词,在“流动的水”这个义项上相同,其余义项为各自所独有。
三、解释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
(一)语法方面
同素异序词的结构属于词法范畴,而词法为语法的一个方面,因而语法对异序词的形成有着较大影响,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阻碍因素:
一是名词性合成词中存在着强势语法结构,名词性合成词以定中式复合词最为常见,周荐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记录的双音节合成词进行统计,发现定中格占43%。从动态的角度看,在新产生的词中也以定中式复合词为主,名词性成分与名词性成分组合成名词是现代汉语词法结构里最能滋生新词的格式。所以在名词性合成词的发展过程中,若不产生词义上的差别,则保留定中格或以定中格为常。比如“细心——心细”,在语料库中检索出“细心”共计2934例,“心细”共计633例,“细心”为定中格,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主谓格的“心细”。
二是词化现象一般构不成异序词。王力先生认为,双音化是汉语语法史上最重要的五个变化之一,两个原本高频率紧邻出现的单音节词语,在双音化趋势的影响下,可能直接凝结成一个双音单位,而不需要经过漫长的词法演变。
赵元任先生认为:“两个单音节词倾向于形成一个复合词,这种状态下的复合词,它们内部的词序通常是不能够任意改换的。”现代汉语中,单字两两组合成并列结构,常有词化倾向,例如“犬马”“发送”“接收”“冷暖”就分别是由单音节词“犬”和“马”,“发”和“送”,“接”和“收”,“冷”和“暖”组合而成,它们本身具有很强的内聚力,一旦被人们固定使用开来,就不易再颠倒次序。例如枪炮、书报、亲属、爱恨、冷暖等,它们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内聚力,一般不可以发生逆序。
(二)语音方面
在不违背强势语法的条件下,哪些异序词能用,哪些不能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语音方面,发音省力原则、语流音变、语音历时演变、声母清浊等都影响着异序词的存留。对于并列结构的词语,当两个单音语素各自的声调一个为平声,一个为仄声时,一般平声在前,仄声在后,如果两者同为平声或者仄声,但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分,那么,阴平、上声在前,阳平、去声在后。 当语义和语音的原则相矛盾无法兼顾时,语义原则要让位于语音原则。例如文学史上齐名的作者的并称,一般都遵循语音原则,例如王孟、刘柳等,若按语义排列,年长者、位尊者在前,而孟浩然比王维年长,柳宗元的成就高于刘禹锡,不符合语义的排列词序,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并列并称结构多是遵循语音原则。
(三)认知方面
戴浩一提出“人类感知时空的基本手法来自外界相互作用中的人体构造”,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功能论认为:现实结构实为语序结构的直接反映,即语序是临摹现实结构的结果。所以我们说词义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汉语作为“绘画式”的语言,汉语的语序就是人们感知世界的结果。
汉文化圈的成员在把几种现象或事物列举时,常在意念上把所列举的对象进行难易、好坏、时空远近、抽象具体等区分,习惯上把含有“大、
好、习用、重要”语义的词前置,而含有“小、坏、次要、罕见”语义的词后置,这是因为,人们在认知世界的时候,总是先对对象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而后才会进行局部认识与分析,这种对世界的感知顺序转移投射到语言领域就形成了“大、重要”的意义在前,“小、次要”的意义在后的现象。比如“城镇”“夫妻”没有逆序形式,“城”的级别高于“镇”,“夫”的地位重于“妻”,前者都具有重要和高级的语义,符合人们认知世界的规律,因而未能形成逆序形式。
四、结语
同素异序词中古时期就已经出现,大量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这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它的分类情况众说纷纭。本文仅从意义层面提出三大分类方式,究竟何种定类方式更具有合理性仍有待研究。对同素異序词出现不平衡现象的制约因素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3]方绪军.汉语相似词语认知与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4]林燕.同素逆序词“计算——算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5]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赵可,女,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同素异序词 分类 成因 不平衡
一、同素异序词的界定
语言学界对于“同素”有多种认识,《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将“同素异序词”定义为:“语素相同而词序相反的词。”曹炜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将其定义为:“词内部语素的语音形式、书写形式和意义完全相同而线性次序相反的一组词”。本文综合前人的观点,将同素异序词定义为:“同素”中的“素”为构词语素,从严格意义上讲,其语音、语义、书写形式必须完全相同或相近。广义为语音及书写形式完全相同即可。“异序”指线性排列次序完全颠倒。“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一组同素异序词两者都必须同为词。
《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收录词语共计1214个,根据上述界定标准,本文把词典收录的异序词分为三大类,一是严格定义下的同素异序词称为“真同素异序词”,共计615个。二是仅形音相同的称为“伪同素异序词”,共计265个。三是词典中收录的异音、异义、短语形式的“非同素异序词”,共计344个。
二、同素异序词的类型及来源
(一)意义相同的同素异序词
意义相同的同素异序词共计208个,二者间的意义关系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词汇意义完全相同,记作a;一种是词汇意义相近,所指对象大致相同,只在范围、轻重方面存在差异,记作b。
a.词汇意义完全相同
两者词义完全相同,且多为单义词,在具体情景中可任意互换,而不影响句子的意义。
1.奥秘:奥妙神秘
秘奥:奥妙神秘
“科研员正在解锁月球的奥秘/秘奥。”
2.海滨:海边,沿海地带
滨海:沿海地带,海边
“她现在要为被她拯救的人们建造一座海滨新城。”
此外,这类词还有:
等,共计208个。
观察发现,意义相同的词的主要特点是,基本都为并列结构,语义相同或主要义素同属一个语义场或互为反义义场,且逆序后意义相同,一般能够互换使用,但使用频率上存在着不平衡,有些只使用于文学作品中。
这类词两语素相同或相近,因此大多是由于词法上的类义复合形成的,从现代语义学的观点来看,它们属于同一个语义场。索绪尔将这种同一语义场中的各个要素靠着心理联想而聚合起来的关系,称为“联想关系”。词法上的类义复合造词与词的双音化趋势密不可分,自南北朝开始,由于汉语音节简化,新词不断出现,必然产生大量同音词,为分担词义,词语由单音向双音转换,人们循着词义的相似性,直接把同属一个语义场的单音词连用,经过长期固定使用,形成双音复合词。而汉语语序具有灵活性,造词之初,两序并存,词序正反与否对意义产生的影响不大,于是形成了同素异序词。
汉语的历史层积也是词义相同的异序词的来源之一。现代汉语里有一种“小名+大名”的偏正结构,上古却是“大名冠小名”,多以地名的形式出现,比如“丘商”,与现代汉语里的“商丘”同指一个城市。此外还有“代庖——庖代”这类词是由于古代汉语有宾语前置的现象。
b.词汇意义相近
词汇意义在核心词义上相同,在使用对象及使用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别,在具体语境中一般不能互换使用,比如:
1.深夜:半夜以后
夜深:夜的末尾,夜将尽
“他在深夜中回想起往昔时光,不由发出一声叹息。”/“夜深了,她还借着昏暗的灯光,在缝缝补补。”
2.查抄:清查并没收违法者的资产,对象是物资
抄查:搜查违禁的定西并没收,对象是违法的人
“公安干警深夜出击,两个毒贩,查抄出一批毒品。”/“当地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后,当夜便抄查出一批违法资金。”
此外,这类词还有:
等,共计81个。
蒋绍愚先生指出:“并用或相承的两个动词,若处于并列式时,语义重心通常在后一动词。”“并列式中两个动词”相当于本文并列式中两个语素。类比的说法还有称之为“强信息居后法则”等,
归纳为“尾重原则”,赵元任先生也曾把这种“重则靠后”的结论简称作“最后的最强”。此类意义相近的词语,它们的侧重点在每个词的第二个语素义上,意义存在差别。
意义相同的一组同素异序词的发展前途有两种,一是古汉语曾活跃一时的并列式,到了现代汉语,保留一式,另一式只在方言地区或特殊格式中使用,且词义相同,可视为古代汉语在方言中的历史层积。例如“伤悲”——“悲伤”,一个用于书面文言格式,一个多用于口语,二者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二是古汉语仍有一部分并列结构的异序词,正序及逆序两种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均存留下来,并得以使用。这类同素逆序词的发展符合语言简约性的要求,他们虽然词义相近,但语素的核心义却各有偏重。它们在造词之初多为同义词,后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词义分化,两序意义用法有所分工,各自拥有其他意义特点而转变为意义相近的关系,如“负担——担负、紧缩——缩紧”等。
(二)意义不同的同素异序词
意义不同的同素异序词数量较多,共计223个,这里的意义不同是指构词语素义相同或相关,但组合起来的整体词义不同,一般不能相互替换使用,比如: 1.愛抚:疼爱抚慰
抚爱:照料,爱护
“祖母爱抚地为孙女梳理头发。”/“母亲格外抚爱我那体弱多病的小弟弟。”
2.帆船:利用风力张帆行驶的船
船帆:悬挂在船的杆上的布篷
“湖面上行驶着大大小小的帆船。”/“这只帆船上的船帆已经破旧不堪,我们需要买一张新的船帆才能出海。”
此外,这类词还有:
等,共计223个。
这类词在本文所调查的615个词中占据较大比重,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同素异序词的重要特点之一即为:一对真同素异序词,它们在词义、用法通常留有差别,这与异序词产出的最初的动因密不可分。
意义不同的同素异序词,又可细分为两种,一是词义不同,但词义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记作a;二是词义不同,词义之间不相关,是由语素义相同的方言或港台用词用字巧合形成的,记作b。
a类同素异序词具备构词语素相同,语素义也相同,意义相关的特点,它们来源于倒叙造词法。a类词义相关又可以再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正序AB式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逆序BA式表示动作作用的对象或动作的主动者。例如“插画——花插”“贩毒——毒贩”等,其中“插画”指把各种供观赏的花巧妙地搭配着插进花瓶里,具有动词性。“花插”指插画用的底座或供插画用的各种形状的瓶子,具有名词性。二是正序AB式表物体整体,逆序BA表物体的部分或局部。例如“帆船——船帆”,“帆船”指利用风力张帆行驶的船,“船帆”指悬挂在帆船上的布篷。三是正序AB式表示实物,逆序BA式表示色彩,含有比喻义,例如:“绿豆——豆绿”“蓝天——天蓝”“黄金——金黄”等。其中“蓝天”指干净晴朗的天空。“天蓝”指淡淡的蓝色,像天空的蓝一般。
认知理论表明,事物间存在的相似关系,对于我们辨别事物,进行模式组合有着重要影响,通常词义越相近,词形越相似。认知心理很好地揭示了倒序造词法得以运用的内部机理——即根据语义间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应该肯定异序词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它丰富了汉语词汇,为我们选词用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它体现了汉语造词法的灵活性,在不产生新字的情况下创造了新词,减轻了人们的识别新字的负担,简便又实用。
b类同素异序词的逆序式来自方言词以及港台普通话中,属于巧合构成的,此处不再赘述。
(三)意义有同有异的同素异序词
这种类型的同素异序词多为多义词,即词有不止一个义项,一组词间既有共同的义项,又有各自独立的义项以相区别,比如:
1.爱情:男女相爱的感情
情爱:男女相爱的感情;人与人相互爱护的感情
2.保管:完全有把握;保藏和管理;在仓库中做保藏和管理工作的人
管保:完全有把握
通过查阅字典发现,词义有同有异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互为同素异序词的两个词语,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多义词,在它的多个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义项为另一个词所具有,且这些义项为它的全部意义,这种被称为词义的包孕关系。例如“伴游——游伴”,“伴游”指陪同游览或游玩;陪同游览或游玩的人。“游伴”指游玩时的伴侣。“游伴”为“伴游”的义项。二者是包孕关系。某些义项相同的一组词,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个别被包孕的词中有一个义项使用范围小,使用频率有限,一般是由于诗文韵律的需要来临时组合而生成的。二是每组同素异序词的各个词都是多义词,除共有义项,它们又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义项以区分词义,被称为交叉关系。比如“水流——流水”,“流水”指流动的水;比喻接连不断。“水流”指流动的水;江河的统称。两词均为多义词,在“流动的水”这个义项上相同,其余义项为各自所独有。
三、解释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
(一)语法方面
同素异序词的结构属于词法范畴,而词法为语法的一个方面,因而语法对异序词的形成有着较大影响,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阻碍因素:
一是名词性合成词中存在着强势语法结构,名词性合成词以定中式复合词最为常见,周荐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记录的双音节合成词进行统计,发现定中格占43%。从动态的角度看,在新产生的词中也以定中式复合词为主,名词性成分与名词性成分组合成名词是现代汉语词法结构里最能滋生新词的格式。所以在名词性合成词的发展过程中,若不产生词义上的差别,则保留定中格或以定中格为常。比如“细心——心细”,在语料库中检索出“细心”共计2934例,“心细”共计633例,“细心”为定中格,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主谓格的“心细”。
二是词化现象一般构不成异序词。王力先生认为,双音化是汉语语法史上最重要的五个变化之一,两个原本高频率紧邻出现的单音节词语,在双音化趋势的影响下,可能直接凝结成一个双音单位,而不需要经过漫长的词法演变。
赵元任先生认为:“两个单音节词倾向于形成一个复合词,这种状态下的复合词,它们内部的词序通常是不能够任意改换的。”现代汉语中,单字两两组合成并列结构,常有词化倾向,例如“犬马”“发送”“接收”“冷暖”就分别是由单音节词“犬”和“马”,“发”和“送”,“接”和“收”,“冷”和“暖”组合而成,它们本身具有很强的内聚力,一旦被人们固定使用开来,就不易再颠倒次序。例如枪炮、书报、亲属、爱恨、冷暖等,它们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内聚力,一般不可以发生逆序。
(二)语音方面
在不违背强势语法的条件下,哪些异序词能用,哪些不能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语音方面,发音省力原则、语流音变、语音历时演变、声母清浊等都影响着异序词的存留。对于并列结构的词语,当两个单音语素各自的声调一个为平声,一个为仄声时,一般平声在前,仄声在后,如果两者同为平声或者仄声,但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分,那么,阴平、上声在前,阳平、去声在后。 当语义和语音的原则相矛盾无法兼顾时,语义原则要让位于语音原则。例如文学史上齐名的作者的并称,一般都遵循语音原则,例如王孟、刘柳等,若按语义排列,年长者、位尊者在前,而孟浩然比王维年长,柳宗元的成就高于刘禹锡,不符合语义的排列词序,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并列并称结构多是遵循语音原则。
(三)认知方面
戴浩一提出“人类感知时空的基本手法来自外界相互作用中的人体构造”,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功能论认为:现实结构实为语序结构的直接反映,即语序是临摹现实结构的结果。所以我们说词义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汉语作为“绘画式”的语言,汉语的语序就是人们感知世界的结果。
汉文化圈的成员在把几种现象或事物列举时,常在意念上把所列举的对象进行难易、好坏、时空远近、抽象具体等区分,习惯上把含有“大、
好、习用、重要”语义的词前置,而含有“小、坏、次要、罕见”语义的词后置,这是因为,人们在认知世界的时候,总是先对对象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而后才会进行局部认识与分析,这种对世界的感知顺序转移投射到语言领域就形成了“大、重要”的意义在前,“小、次要”的意义在后的现象。比如“城镇”“夫妻”没有逆序形式,“城”的级别高于“镇”,“夫”的地位重于“妻”,前者都具有重要和高级的语义,符合人们认知世界的规律,因而未能形成逆序形式。
四、结语
同素异序词中古时期就已经出现,大量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这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它的分类情况众说纷纭。本文仅从意义层面提出三大分类方式,究竟何种定类方式更具有合理性仍有待研究。对同素異序词出现不平衡现象的制约因素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3]方绪军.汉语相似词语认知与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4]林燕.同素逆序词“计算——算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5]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赵可,女,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