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新方法的建立

来源 :今日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一步快速检测乙脑病毒,试验采用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技术,利用具有高反转录酶活性的Bst 3.0 DNA聚合酶,根据乙脑病毒P3株NS1序列设计一组LAMP引物,以乙脑病毒NS1重组质粒为模板,针对影响LAMP反应结果的4个重要因素:反应温度、甜菜碱浓度、Mg2+浓度、酶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并优化反应体系.结果 表明,当扩增温度为67℃,甜菜碱浓度为0.8mol· L-1,Mg2+浓度为4mmol·L-1,酶浓度为0.32U·μL-1时体系反应效率最佳.为进一步验证RT-LAMP检测方法,以乙脑病毒P3株为模板,进行扩增反应,结果显示成功.在结果判定方面,采用成本较低的钙黄绿素-MnCI2显色方法,并通过使用有色背景板,增强阳性与阴性结果间的差异,辅助判断.试验说明基于Bst 3.0 DNA聚合酶对乙脑病毒的一步检测是成功的,为研制一款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成本低、可在猪场和基层实验室简单操作的JEV快速检测试剂盒做出探索,也为今后研发针对RNA病毒的高效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测试一种猫面部信息素喷剂对家猫外出应激行为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先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健康且外出时发生应激行为反应的322只家猫进行10种外出应激行为的基线调研,约10d后,使用喷剂后外出10、20、30min时,观察与基线调研相同的10种应激行为,并对喷剂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表明:①家猫基线外出所测应激行为中惊叫发生率最高,达57.76%;其次躲藏发生率为41.93%;流涎发生率最低,仅为0.93%.②与基线外出相比,使用喷剂外出30 min时,无明显应激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持续增长,动物性食品在食品中的比重逐渐增加,质量安全问题也正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单方面追求增长速度和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鸭蛋”、“瘦肉精羊肉”、“氯霉素蜂蜜”,“孔雀石绿鱼”,还有动物疫病频发,以及“非法添加剂”之类的事件.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在危严重害消费者健康的同时,也严重限制了我国动物食品的出口,给养殖业和国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基于多年基层的实际工作,笔者对这些问题的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犊牛腹泻病是犊牛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病和高发病,犊牛感染腹泻病后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犊牛腹泻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治疗策略,以期为降低犊牛腹泻病的发病率、提高犊牛腹泻病的治疗成效、保证犊牛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圈养条件下的巴布亚企鹅,分析其社群行为、防御行为、学习行为发现其中的规律,由于企鹅日常行为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根据不同因素也可以对企鹅行为进行部分人工干预,例如通过优先采食等因素来提高弱势企鹅的社群地位,也可以通多更细致的行为观察为社会科普理论进一步奠定基础.
非洲猪瘟的传染源是非洲猪瘟病毒,猪感染这种病毒后会出现发热等症状,可以通过互相接触传播病毒,而且死亡率极高.一些中小规模的养猪场由于各项预防设施不完善、防控病毒的意识不高、预防病毒的措施没有落实到实处等隐患加剧了非洲猪瘟传染的严峻形势.怎样提高中小规模养猪场和一些散户养猪的防控疫病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小规模养猪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猪瘟的相关措施.
为了探究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肠膜明串珠菌3株乳酸菌复合发酵蚯蚓对大白猪生长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添加比例.选择体重约40 kg大长白育肥猪20头,随机平均分为4组.即1个空白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复合乳酸菌发酵蚯蚓液含量为1%、3%、5%,饲养期32d,对育肥猪进行生长体重、血常规指标,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经对比分析,添加1%、3%、5%含量的试验组日增重均比对照组高,且添加3%、5%的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血液指标中的中性粒细
本试验旨在比较南瓜秧、瓠子瓜秧、香瓜秧及丝瓜秧的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差异.采用尼龙袋法评定四种瓜秧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特性.结果 表明:(1)南瓜秧的DM含量最高;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瓜秧(P<0.05);Ash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瓜秧(P<0.05);香瓜秧的NDF含量显著高于丝瓜秧和南瓜秧(p<0.05);瓠子瓜秧的A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瓜秧(P<0.05).(2)四种瓜秧中DM有效降解率南瓜秧、瓠子瓜秧显著高于香瓜
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高品质羊肉及其制品的需求量进一步提升,羊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当前养羊业逐渐成为了畜牧业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及养殖业的集约化的发展,存在着疫病频发以及防控不当的情况,给养殖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养羊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还需加强羊常见疫病的防控.基于此,文章对羊饲养中常见疫病的防控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多,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肉奶蛋类的需求也增多,我国的畜牧业就发展了起来,在这个领域中,与之关系较大的兽医工作者也变得越来越多.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畜共患病逐渐增多,在基层兽医工作者的安全也应该被重视,本文将介绍人畜共患病与对基层兽医工作者的几点防护措施.
在羊群放牧养殖工作中,存在一些常见体内寄生虫病,羊脑包虫病就是其中一种,主要是在羊的大脑、脊髓等位置寄生了羊多头蚴,这种寄生虫病具有传染性,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病症.另外,这种寄生虫病不仅损害动物的健康,对人类也具有传染性,因此具有严重的危害性,需要相关养殖和兽医人员加强重视,并科学开展相关诊断、预防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