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推磨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久以前,大山脚下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头儿叫马六,老太叫伍妹。他们没儿没女,没田没地,每天靠做点豆腐卖来维持生计。
  这天晚上夜深人静时,突然从门外传来一阵呼呼呼的声音。老太伍妹惊醒后细细一听,声音像是从磨房里传来的。她连忙推推老头儿马六,说:“老头子,听,磨房里有响声呢!”
  马六不信:“你别疑神疑鬼,磨房里就那几斤泡涨了的黄豆,谁会去偷?你就安心睡你的觉吧!”说完,他翻了个身,又呼噜呼噜地睡了过去。
  可问题是,到了后半夜,老两口像往常一样双双起来去磨房磨豆子,走进磨房一看,不由愣住了:浸泡在水里的两桶豆子,已经变成了一缸豆浆。这会是谁干的呢?夫妻俩百思不解。
  第二天夜里,马六和伍妹又被呼呼呼的响声惊醒了。他们立即起身,轻手轻脚地摸到磨房,一瞧,只见磨盘在转,却看不到人影。直到两桶豆子都被磨成豆浆,磨盘才自己停止了转动。
  夫妻俩不禁惊讶万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难道见鬼了不成?第三天,马六使了个心眼,睡觉前把石磨上的木头轴心给拔了。他心想:没了轴心,我看你再怎么磨!可到了半夜,他和伍妹去磨房一看,石磨照样呼呼呼地转个不停,没多久就把豆子磨成了浆。
  马六好奇地搬开磨盘一看,石磨中央原本安轴心的窟窿里,插着几根稻草,夫妻俩顿时惊叫起来:“怎么竟有这么奇怪的事情?”他们断定,这推磨的不是神仙就是鬼。可他们与神仙非亲非故,跟鬼也没有什么交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马六和伍妹猜不透原因,可磨房里的磨盘天天夜里照旧自己转得呼呼响。几天下来,伍妹对马六说:“老头子呀,这推磨是个累活,咱老让人家白干总不是个事,得想点办法才是呀!”
  马六说:“可不是嘛!我看这样,晚上你做些白面馒头放到磨房里去,也算是尽我们一点心意。”
  别说,马六这一招还真灵!晚上他和伍妹把一大盘馒头放进磨房,等天亮去看,竟一个也不剩了。而放在那里的豆子呢,不但磨成了豆浆,还做成了豆腐,马六只要挑到集上去卖就成。
  更让人吃惊的是,那些买主吃了马六这豆腐都说味儿特别好。这下马六和伍妹高兴坏了,两口子天天晚上往磨房里放一篮馒头。马六还常常在半夜里悄悄到磨房门口去听动静,他真想把里面的鬼抓住,哪怕只抓到一个,也好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一次也没抓成。
  后来,有个老道给了马六一张符,对他说:“你只要用豆腐渣搓一根三丈三尺长的绳子,再用它在门边下个套,贴上这张符,就准能把鬼抓住。”
  马六见鬼心切,把符拿回家后,就开始照着老道教的办法做,卖完豆腐后就用豆腐渣搓绳子。可他接连干了七七四十九天,三丈三尺长的绳子还没搓成。
  这天晚上,马六和伍妹正在搓绳,突然进来一个小女子,对老两口说:“大伯,伯母,你们别忙活了,用豆腐渣是搓不成绳子的。”
  马六和伍妹愣住了。
  伍妹朝小女子看看,觉得有些面熟,便问她:“你是……”
  小女子说:“伯母,我是婉儿呀!”
  伍妹和马六大吃一惊:“婉儿?你就是村头严家那个婉儿?你不是已经……已经……”
  小女子点点头,说:“是呀,我就是村头严家那个婉儿。我已经死了多日,现在成鬼了。”
  马六指指磨房,问婉儿:“那……就是你跟他们一起帮我们推的磨?”
  “是的。”婉儿又点了点头,说,“我受过你们很多帮助,我这也是为了报恩,这些小鬼都是我叫来的。”
  听婉儿这么一说,马六和伍妹立刻想起了许多往事。
  婉儿自小父母双亡,七岁时就做了严家的童养媳。可严家根本不把婉儿当人看,他们让婉儿整天不停地干活,给她吃的却是剩菜冷饭,穿的是破衣烂衫,稍不顺心就拳打脚踢。婉儿苦熬了五年,实在无法再忍受下去,在一次被毒打后就逃出了严家。可终究因为长期遭受虐待,身子实在单薄,婉儿跑出没多远就昏死在路旁。多亏马六发现后悄悄将她背回家,像待亲生闺女一样为她治伤,帮她调理身子。可谁知,待婉儿身子刚刚恢复,有一日不知怎么走漏了消息,严家来了一伙人。横眉竖目地硬把婉儿给抓了回去,还将马六痛打一顿。当晚,婉儿就投河自尽了。
  鬼推磨的谜到此总算是真相大白了,马六不无感慨道:“原来鬼也这么讲情义呀!”从此后,他和伍妹不但每天夜里送更多的白面馒头到磨房去,而且还常常买些酒、烧些菜放在那里,犒劳婉儿和她的那些小鬼们。
  大约过了半年,一天晚上,磨房里突然恢复了早先的平静,磨盘的转动声听不见了。第二天早上,马六和伍妹去磨房看,那些白面馒头竟一个未动,两口子心里不由一颤:莫非婉儿出什么事了?
  三天后,马六晚上睡觉时做了个梦,梦见一位白胡子老头儿对他说:“婉儿让我告诉你们,她已经投生去了。她没能报答完你们的恩情,只有等以后再报了。”说完,飘然而去。虽说梦中之话不可全信,但得知婉儿已经投生,两口子也就放了心。
  时隔三月,那天,马六家来了只狗,马六见它饿得皮包骨头,还被人打得遍体是伤,就留它在家里饱餐了一顿。哪知这狗吃饱以后竟不肯走了,马六和伍妹于是将狗留了下来。不久,这狗渐渐长得壮实起来,身上换了一身油光光的毛,左邻右舍谁见了都喜欢。这狗也很听话,不但会看家护院,还会上山狩猎,而且经常帮马六和伍妹推磨。
  后来,马六老死的时候,这狗跟着伍妹送马六上山入土,趴在坟前流了不少泪。打那以后,它就紧紧跟着伍妹,一步不曾离开,直到有一天伍妹也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这狗就守在伍妹床前。伍妹不吃不喝,它也不吃不喝,伍妹断了气,它也跟着闭了眼。
  事后,村里人把伍妹和马六葬在一起,又把那狗埋在他们坟旁,上面还特地立了块碑,上书四个大字:义犬之墓。
  可不料,没过两天,碑上的字却变成了“婉儿之墓”……
  选自《谈古论今》
  (赵雷 图)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大龙家造房子,请来了木匠,师傅叫陈铭,徒弟叫小李。  夫妻俩待木匠蛮客气,隔三差五杀一只鸡,招待他们。  一天吃中饭时,徒弟悄声说:“师傅,为什么每次都没鸡腿?”  经徒弟一提,师傅心里也不舒服。  徒弟见师傅没回话,又说:“师傅,看起来经常杀鸡招待我们,其实,把最好的留给自己了。”  师傅嘴上不说,肚里有数,就对徒弟说:“快吃饭,别多嘴!”  徒弟年纪小,说过后就没事了。接下来的日子,
期刊
道光十五年(1835年),广州地区暴发眼疾,求医者络绎不绝。商人伍秉鉴看到这一现象后,决定开一家眼科医院。众人都以为他是看中了“商机”,想大发一笔,但伍秉鉴接下来的做法让大家目瞪口呆:所有前来看病的人全部免费。  医院成立后,百姓看到免费治病的告示,将信将疑地来了。结果,真如告示上所说,所有人没花一分钱便治好了眼疾,其中就包括林则徐。只不过,伍秉鉴对前来看病的人提了一个小要求,病好后需要对外傳播一
期刊
阿清是东街的杂耍艺人,每到华灯初上的时候,阿清就支起摊位,和自己的伙伴阿远一起表演飞刀绝技,靠着路人打赏的一些小钱来维持生活。  大家最喜欢的表演是阿清的拿手绝活──蒙眼飞刀,阿清会用布条蒙住双眼,手拿一把薄如柳叶的飞刀,而阿远则在不远处背靠一块大木板。只见阿清一甩臂,手里的飞刀“啪啪啪”像箭一般射了出去,再看阿远,身体左右两边的木板上扎满阿清掷出的飞刀,刀尖入木三分。围观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期刊
一股土匪绑了陈州富户贾金山家的独生儿子,要求三天以内回票。不想三日来到,贾家突遭火灾,一家人被反锁在房内,全被烧死了。按黑道规矩,被绑票者在限期内突然出现天灾人祸,要尽快将“票”送回。怎奈贾府没一个人了,将票送回去也没人接收。怎么办?这下可愁坏了匪首。  匪首姓白,叫白狼。白狼当土匪半辈子,还没碰到过这种难题。他有心将贾金山的独生子送人收养,不想连送数家没人敢要,原因是贾金山是被仇家所害,谁敢收他
期刊
1900年,在朝廷的默许下,义和团情绪高涨,要消灭一切带“洋”字的东西。西方列强以“保护使馆”的名义组成联军,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要求清政府镇压义和团,保护使馆、教士和教民。清政府连续召开四次会议讨论和战问题,在最后一次会议上进行了“决断”。慈禧明确表示准备开战,但又让大家畅所欲言。  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祖谋表示“拳民法术不可信”,一位满族大员打断他说:“法术是否可信不知道,但他们都忠心。”内阁学士联
期刊
民国时期,华州有一家“恒大当铺”,老板叫李恒大。  这天一早刚开门,一个汉子走进了恒大当铺。他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放到了柜台上。锦盒用一把小锁锁着,等汉子打开锦盒,李恒大的眼睛亮了,原来锦盒里放着一只玉罐。  玉罐比成人的拳头大了一些,从玉的质地和色泽上看,李恒大断定,这应该是和田籽玉雕凿而成。罐壁上还雕有二龙戏珠的暗纹,李恒大断定,这件东西应该是从皇宫里流出来的,是那些皇亲国戚斗蛐蛐用的蛐蛐罐,
期刊
李老歪蹲在自家门前的歪脖树下,挖空心思想发财的主意。  这些年为发家致富,李老歪可没少折腾,无奈他头上一直罩着霉气星,到头来还是穷光蛋一个。如今他老了,折腾不动了。李老歪决定想一个好主意,一个不用出力就能让票子滚滚而来的主意。  他的目光落在身边的歪脖树上。这是棵老榆树,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它的主干已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可惜主干太短,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边。也许正因为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长命百
期刊
侯宝林在日常生活当中喜欢打牌。  1984年,青岛市举办“首届全国相声新作调演”,天津许多相声演员都去了,侯宝林担任相声大赛的顾问。当时,大赛有两个顾问,一个是侯宝林,一个是马三立。  天津演员有很长时间没见着侯宝林,大家说:“咱们给侯大师带点什么东西呢?带土特产?”常宝霆说:“侯宝林跟我提过,就爱吃天津的大果仁。”  王佩元说:“这事我去办。”  那时,天津还没建“南市食品街”,王佩元挺费劲地买
期刊
江南有个泉湾村,村里有个财主叫周家巨,村里的其他人家都是他的佃户。这周家巨仗着自己家大业大,一向作威作福,佃户们都不喜欢他。  这一年,泉湾村一带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里的人家无粮可吃,只好去周家买粮。周家巨趁机抬高了粮价,村里人买不起粮食,只得准备外出逃荒。  周家粮仓里的粮食,堆得如同小山一般。这天,周家巨习惯性地在自家的粮仓里巡视了一番,然后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走亲戚去了。  在亲戚家美美地喝
期刊
秦梅茹十八岁就离开故乡苏城去外地打工,这几年,随着年岁渐长,身边一大波好友结婚生子,唯独梅茹,至今没有男子可以得到她的芳心。可父母总把谈婚论嫁挂在嘴皮上,她每次从外地回来,总被逼着去相亲。这次,父母找了个借口,把梅茹又骗回了苏城。  苏城有座观音庙,每到初一,庙里香火旺盛!梅茹受不了母亲唠叨,到庙里求问姻缘。待她抽好签,交给庙里解签师,老先生望了眼梅茹的签诗,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却盯着梅茹说:“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