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反驳(下)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n85281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意事项:
  驳论点,无论采用直接反驳还是采用归谬法,都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抓住错误观点的要害。只有抓住要害,才能击中要害。为此,必须在反驳之前对错误观点作认真的分析。
  2.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注意确立正确观点。这就是边破边立,先破后立,破立结合,不能只满足于“破”而忘了“立”。
  3.要以理服人。反驳不是“吵架”,不能以“骂”代驳,不能搞压服,而要以事实为武器,以正确道理为武器,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这样才能驳得有力,令人信服。
  4.要有对象感,区别对待。对不同的人的不同错误观点,反驳时应采取不同的态度。
  驳论据时需注意:
  1.驳论据只适用于把论点、论据并举的情况。比如有的人只提出错误观点而不列举论据,那就不适合用驳论据的方式。有的观点明显荒谬,而列举的论据却似非而是,对此,还是以驳论点为宜,大可不必费劲地去驳斥论据。与此相反,有的观点貌似有理,而列举的论据则荒谬无稽,对此,就应该采取驳论据的方式。
  2.驳论据,对论据要认真地分析研究,包括调查、翻阅材料、查对原著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其是否虚假。有的错误论据往往假中有真,鱼目混珠,更需要我们细心辨别。
  3.为了使反驳更为有力,除了揭露对方论据的虚假、错误之外,还应准备好正确的论据,以便与对方论据相对比,使之彻底败下阵来。这种用正确事实来说话的方法是最有力量的。
  驳论证则需抓住错误论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漏洞,这漏洞有可能是张冠李戴,有可能是以偏概全,有可能是强加因果,有可能是过于绝对。想要“明察秋毫”,还需要同学们详尽了解书面表达中的逻辑错误。
  片段示例:
  一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刺伤。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
  面对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我终于大声地对世界这样宣布。片刻之后,我听到山岳和江海传来回声。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
  我很重要!
  ——《我很重要》
  技法点读
  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一文,先批驳国人一直以来的“我不重要”的观点。此种方法,打破了常规、陈旧的写法。其实,当人们充分认识到错误观点的荒谬之处时,再去接纳一个与此相反的正确观点就水到渠成了。
  二
  30年代中期,茂隆皮箱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引起英国商人威尔斯的嫉妒。威尔斯蓄意敲诈,到茂隆订购3000只皮箱,若不按期按质交货,除退货外还要赔偿50%的损失。
  茂隆皮箱行如期按质交货,威尔斯却说,皮箱中有木料,就不是皮箱,从而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出于无奈,茂隆皮箱行请律师罗文锦为自己辩护。
  开庭了。法庭上威尔斯信口雌黄,气焰嚣张。罗文锦神态自如,不惊不慌。等到威尔斯讲完,罗文锦从律师席上从容站起,并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号金怀表,向听众展示后高声问法官:
  “法官先生,请问这是什么表?”
  法官鉴证后回答道:“这是英国伦敦出品的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罗文锦高举金表,面对法庭上所有人问道,“这是金表,已无人怀疑。但请问,这块金表除表壳是镀金之外,内部机件都是金制的吗?”旁听者齐声答道:“当然不是。”
  罗文锦继续说道:“那么,人们为什么又叫它金表呢?”稍作停顿,又高声道,“由此可见,茂隆行的皮箱案,不过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
  法官在众目睽睽之下,理屈词穷,只得以威尔斯诬告、罚款5000元结案。从此,罗文锦声名大振。
  ——《皮箱与金表》
  技法点读
  威尔斯的观点是茂隆皮箱行行骗,而他的论据则是根本站不住脚的“皮箱中有木料,就不是皮箱”,罗文锦别出心裁,来了个类比法就把威尔斯的论据驳倒了!
  三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技法点读
  本文第一二自然段阐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观点,接下来,以国人信“地”“物”“国联”等现象,论述如果失去,中国人失去的也是“他信力”,接着作者又义正词严地强调:“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佳作示范:
  半中求全
  □胡小智
  自古以来,人们似乎都推崇为人要完美无瑕,做事需无懈可击。而在清代却有这么一个“异类”——李密庵,作了一首《半半歌》,提出了“半好”的独到见解,认为“半字受用无边”。我也认为这“半”里有着深奥的道理,特别“话说一半”就是一种高超的技巧和生活的智慧。
  话说一半,能给自己留有余地。如果我们说话都如水浒中的豹子头林冲一般,直头直脑地一泻而出,那么最终也可能落得与他一样的下场——得罪高官被贬到荒凉之地。而萧伯纳这位幽默大师则完全领会到了话说一半的艺术。曾经有一位美丽的舞蹈家疯狂地追求萧伯纳,甚至写信道:“如果我们以后的孩子有你的头脑聪慧,我的仪态万千,那他便是完美的。”而萧伯纳却回信道:“如果我们以后的孩子有着你的头脑,外表却像我,那他便是个悲剧。”在这个故事中,幽默大师萧伯纳并没有直言自己不喜欢她,而是隐晦地暗示她,话只说一半,给自己留下了不得罪人的余地,充分体现了说话说一半的艺术。
  话说一半,给别人更多想象空间。有时候说话说全了会僵化了别人的思维,使别人很难再有空间去想象和拓展。而说话说一半,则给别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这叫作“留白法”。作家们深谙留白之道,林黛玉在魂销香断时拼尽全力喊出的话是“宝玉,你好……”,这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呢?曹雪芹故意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空白,令我们读之、猜之、思之。如果让林黛玉直接喊出“你好狠心”,或者“好自为之”,明明白白、透透彻彻,但意蕴全无。正是这空白让人揣想深悟,作品才不至于流于俗套。同样,著名作家沈从文在《边城》里始终也没有交代傩送有没有回来,散文大师余秋雨在《垂钓者》中也不说明瘦老人到底钓到鱼了没有,正是这“不交代”与“不说明”才让读者无限回味、无限思索,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如果全都说白了,说尽了,估计也就没有什么意趣了。
  话说一半,能得到更多意见。有些时候,当你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如果一次便从头到尾说完了,别人就没有时间仔细思考,提出意见,或者不好意思提出意见。而说话说一半,就能给别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提出更多的意见。马云在建立阿里巴巴时,并没有将整个计划告诉团队,而是每次只说一半,让他的团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之后再收集意见,对之前的计划加以调整。正是这种说话说一半方法,才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说话说一半是一种技巧,是一门艺术,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半中求全,使自己变得更全能,收获圆满的人生。
  点评
  本文开头直接反驳一直以来为人们普遍信奉的“真理”——“竭尽全力,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并由李密庵的《半半歌》引出“话说一半就是一种高超的技巧和生活的智慧”的中心论点。第二自然段中例子恰当且正反举例。接着,作者继续反驳“求全”的论点,列举的论据极具说服力。结尾能照应题目,辨明半与圆的关系,既反驳了“一味求全”的错误,又巧妙指出追求“半”或许可以带来“全”的意想不到的结果,闪烁出哲理的光芒。
其他文献
文题呈现   人生如戏,你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请以“那一次,我是________________”为题,从“主角”“配角”“观众”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组成一个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引擎   与一般的半命题作文不同,这道作文题,横线上能填写的词语只有“主角”“配角”“观众”三个。主角,本义指戏剧、影视剧中的主要角色,或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题中借指主要人物;配角
期刊
有一种感情,不像爱情那样刻骨铭心,也不像亲情那样深沉热烈,而是如绵细的春雨,浸入你的身,你的心;而是如点点的星光,洒入你的眼,你的魂;蓦然回首,剩下那无言的回味和留下的一抹残影……   “有咸鸡蛋吗?”你探过头来问我,手里拿着一颗白鸡蛋。   “有,给。”同时,你把白鸡蛋给我。   这是吃早饭时常有的对话。那时候,你细心地发现我喜欢吃白鸡蛋,而又常常买不到,就说:“嗯,那以后我买到白鸡蛋就给你,你
期刊
艰难跋涉之后,终于攀上了传说中的一线天,我站在高高的山巅,极目眺望,绝美景色一览无余,顿时感受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趣。但见四下里沟壑纵横,乱石满山,突兀林立,嶙峋怪异,真是一个“险”字了得。无数黄山松就在这满山石兽中,迎风挺立,从穿空乱石丛中努力拔出枝干,秀出新芽。   黄山之松千姿百态。它们盘根于石,昂头挺胸,坚韧不拔。有的宛如壁虎,有的根似龙爪,有的卧如盘龙。他们高耸入云,或
期刊
浩瀚中国,江山多娇。数不尽的地名,承载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化历史,讲述着一个个动听的中国故事。这档大型国家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后,由央视推出的又一档“大会”系列文化综艺,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节目带来了一股新的文化潮流。   聚焦“故土”,以地名知识为载体,全方位探寻地名背后的人文底蕴,《中国地名大会》不仅地名背后的
期刊
置身于浩渺的绿意中,你嗅到蒹葭的清香,你赤脚跑起来,没有原因,可能是胸腔中那澎湃的冲动……风极大,刮得你脸生疼,脚下微微刺痛,你仿佛醉了,藏在你醉意深处的,是绵延千年的梦。   蒹葭,蒹葭,那是葳蕤的碧苇,在幽静的河滩边,在微漾的水波里,放肆地长啊,长啊。它不顾忌天在何方,地在何处,只拼命地长啊,长啊,于是水上的,水下的,你目光所及的,你未注意到的,皆有它的影子。它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辽遠而张扬;
期刊
超负荷的作业,名目繁多的课外班,让许多中小学生不堪重负。社会上开始不断有人号召“减负”,却收效甚微。在我看来,减负应该重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从“心”出发才能奏效。   心理压力过大,学生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过重的心理压力会给学生们造成压迫感,仿佛这是一场比赛,不赢就会成为人生输家。这种压迫感让学生开始把学习当作痛苦的煎熬,不再享受学习的过程。在他们眼中,生活的一切就为考上名校。外加父母不断施
期刊
《农夫与蛇》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其中道理也了然于心,遇事不加思考而盲目行善自然不会有好结果。善而不思则罔,要使善意、善行结出善果,须要在思考的基础上发挥“善”的作用。   要做到合情合理的“善”,应当明辨“善”的对象。对谁行善决定了善的意义,并不是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有行善的合理性或必要性。对于弱势群体施予援手,表达自己的善意,更多的是传播“正能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对于身强体壮、好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一代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以“五四运动”为主旋律的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留下了中华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有人说,青春是歌,演绎着欢乐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画,渲染着瑰丽浪漫的色彩。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就是青春,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一样的精神信念,有着不一样的精神信念的人,就必定有着不一样的青春年华。   请阅读以
期刊
美文引路  废墟的召唤(节选)  ◎宗 璞  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刚是下午,清华气象台上边的天空,已显出月牙儿的轮廓。顺着近年修的柏油路,左侧是干皱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坚硬,这里那里,点缀着断石残碑。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转过布满枯树的小山,那一大片废墟呈现在眼底时,我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而在乱石衰草中间,仿佛应该有着妲己、褒
期刊
老孙的茶  农历七月十五,老孙要去上海,去跟着我小叔打工。   十四的晚上,我给老孙收拾行李。   老孙爱喝茶,我拿出他的茶叶,问:“茶叶带着吗?”   老孙想了一下,说:“茶叶不带了,留在家里给你喝吧。”我把茶叶放回去,继续给老孙收拾行李。   老孙过了一会儿说:“要不你给我泡一杯吧。”我应答着,给他泡了杯茶。   给老孙收拾完行李,我坐在旁边安静地看电视,没有说话,也没有拿手机。如果不是因为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