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信明:“担架司令”躺着也要上战场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乔信明(1909.3-1963.9),湖北省大冶县人。1929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学校排长、政治营队长,红十军第八十二团团长,红七军第八十七团政治委员,北上抗日先遣队二十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队长、教导团大队长,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参谋长,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一团团长,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华野总留守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因病于1963年9月4日在江苏南京逝世,终年54岁。
  2017年秋天,南京奥体某小区,一抹秋日的暖阳从大大的玻璃窗洒落进来,温暖人心。《南京晨报》的小记者手捧着《掩不住的阳光》这本书。生活在幸福年代的他们,也许并不能深切地感受到书中所涉及的战争这样沉重的话题,但一个多小时里,这本书的作者乔信明的长女乔阿光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讲述,把孩子们带进了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方志敏狱中时光的见证人


  时至今日,乔阿光仍然清晰地记得父亲每一次的战斗事迹,并娓娓道来。小记者们被那段难忘的岁月和震撼人心的故事所感动。
  乔阿光的父亲乔信明是方志敏最后岁月带领红军将士坚持战斗和狱中斗争的见证人。1934年10月,为策应中央主力红军实行战略转移,方志敏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从赣东北根据地向北进发,当时乔信明任红十军团二十师参谋长。敌人集中数十倍于我的兵力进行围追堵截,经过大小数十次战斗,部队遭受极大损失。方志敏把仅存的数百人组成一个团,令乔信明任团长带领部队突围。在重重敌兵的包围中,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弹尽粮绝,乔信明不幸被捕。由于方志敏的警卫员叛变,方志敏等首长也先后被捕。
  在南昌顾祝同行营看守所,乔信明从被捕的战友张文山处得知方志敏也被关在这里,非常渴望见到他。乔信明在自传中回忆了那个令他终生难忘的情景:“第二天早晨我们连团师干部在一起吃饭时,路过了他(方志敏)的門口。我就看见了方志敏同志,他戴上了脚镣、穿了破大衣,一个人被关在一间小房子里。他问我们,‘吃饱了没有?’看守兵不准他说话。当晚,他写了一张条子给我们(是我们大监一个军事犯难友去帮助他扫地、打饭时带来的)。方志敏同志在这个条子上问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有多少干部被关在看守所,都叫什么,有哪些怕死的,有哪些坚决的。我当天晚上就把回信写好了,交给那个军事犯第二天早晨带给了方志敏同志。他第二次来信指示我们,不要怕,就是死了,为了革命也是光荣的。”后来,敌人对方志敏的监禁一天比一天严密,再也没有字条带来了,1935年8月方志敏牺牲了。乔信明在看守所被关了两个月后,被判为无期徒刑,关进南昌军人监狱。

狱中坚持斗争


  “看守所有那么多被捕的干部,比乔信明职位高的还有好几位,为什么方志敏要把坚持狱中斗争的指示交代给乔信明?”小记者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答案只有一个:乔信明对革命的无限忠诚,使方志敏觉得乔信明是他最可信赖的同志,所以才在监狱——这个时刻有人经不住考验而背叛革命的复杂环境里,把这样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乔信明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被判无期徒刑的乔信明怎么度过这漫长的刑期呢?乔信明曾在自传中总结道:“在狱中三年多,我始终如一地遵照方志敏的指示进行了各种斗争。”1936年“双十二”事变后,国共合作开始。我党要求释放被国民党抓捕的政治犯,但国民党坚决不肯释放乔信明等徒刑长的难友。乔信明他们就请出狱难友给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带信汇报他们的情况。为隔断他们和党的联系,国民党把他们转移到江西高安、湖南长沙,后又转移到湖南桃源县乡下的一个中学关押。长沙八路军通讯处徐特立亲自去找湖南省主席张治中交涉,他们才获得了自由。
  一波三折的出狱经历,让小记者们也深受震撼,禁不住地感慨:“真是不容易啊!”
  出狱后,乔信明被分配到新四军军部工作。

郭村和黄桥战役发挥重要作用


  1938年11月,乔信明调到三支队六团担任参谋长,团长为叶飞。1939年11月,叶飞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与管文蔚的挺进纵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乔信明担任一团团长。从此,他和刘先胜、廖政国、曾如清等同志一起率领这支主力部队在苏中战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0年1月,新四军挺进纵队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渡江来到江都县大桥、嘶马、吴家桥一带,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苏北抗日桥头堡。苏北日伪军妄图消灭立足未稳的新四军,1940年2月初,从扬州、高邮调集了兵力来到大桥扫荡。乔信明经过周密计划,拿出了作战方案。2月7日,除夕夜,新四军一团战士冒雪连夜设伏。初一拂晓,日伪军400余人进入伏击圈。在乔信明的率领下,毙敌数十人,缴获步枪20余支、轻机枪1挺。这一仗,被当地军民誉为“新春大捷”,让新四军声威大振,苏中民心大快。
  在这之后,乔信明在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和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0年6月,东进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一团到郭村休整。韩德勤秘密指示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副总指挥李长江派13个团包围郭村。团长乔信明在前沿阵地上坚守了三天三夜后,得知顽军援军无法前来增援,和政委刘先胜率领一团的两个营南下袭击宜陵,为大部队打通了从郭村通往吴家桥的通道。随后,乔信明又率部返回郭村,在半路上,他们从顽军侧背猛烈袭击,加上由地下党员领导的国民党的两个团战场起义,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包围。7月3日,沿着乔信明他们打开的通道,陈毅司令员安全地抵达郭村。

“担架司令”创作长篇小说《掩不住的阳光》


  多年的牢狱生活和紧张战斗严重损毁了乔信明的身体,1942年1月至6月,在他担任苏中二分区副司令员时,因缺医少药,他双腿病情多次恶化,导致瘫痪,但他坚持在担架上指挥战斗、工作、学习,被称作“担架司令”。
  乔信明瘫痪后,陈毅非常着急,他指示卫生部:“乔信明看病,用钱不受限制。”1945年8月,双腿瘫痪的乔信明,被任命为苏中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后来又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总留守处处长。行军打仗时,他不能走路,就在马背上、担架上工作。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陈毅司令员再次将乔信明送到上海治疗,瘫痪了7年的乔信明终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1959年夏秋时节,乔信明利用和夫人于玲在黄山疗养之机,在军旅作家王昊的協助下,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创作了反映方志敏最后岁月和记述自己狱中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掩不住的阳光》,半个世纪后,作品面世。2015年9月,乔信明的子女将《掩不住的阳光》手稿正式捐赠给国家图书馆收藏。

记者手记


  铭记历史 铭记英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年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在血与火中努力抗争的战斗故事再次被提起,依旧令人热血沸腾。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也许并不能深切地感受战争这样沉重的话题。让孩子们了解那段历史,记住曾经的苦难,并非要种下仇恨的种子。向孩子讲述过去,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没有当年英雄的奉献,就没有现在的和平安逸。没有先烈们的奋斗,我们就无法沐浴在阳光下。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晓当年的那段历史,铭记历史。让父辈们的敬业爱国情怀在后人身上延续,让革命精神得以流传。
  乔阿光的3岁小孙女天真烂漫,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也跟着晨报小记者一样坐在旁边认真地聆听着,尚未懂事的她无法明白祖辈身上发生了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是过了几日,乔阿光给记者发来信息:“今天早上我给宝宝看电视剧《掩不住的阳光》的片花时,告诉她这是方志敏,她立即问是给小记者讲的方志敏吗?可见她虽然是旁听,却听进去了,说明只要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就能收到成效。”

小记者感言


  珍惜和平环境 不负先辈期望
  乔奶奶的讲述,让我全面地了解了乔信明将军的战斗事迹,在战争年代,他用他的勇敢和智慧打了很多胜仗。后来,他的腿受伤了,仍然坚持上战场指挥作战,这种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在乔奶奶的讲述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乔信明和方志敏被敌人抓住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临危不惧,不向敌人屈服,一直坚持在狱中斗争,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敢和坚强。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像乔爷爷一样的无数革命先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敌人进行着殊死拼搏,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如今,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的机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发扬革命的精神,敢于拼搏,不怕困难,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金陵汇文小学三(5)班丁奕含
  应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接到要去采访乔阿光奶奶的通知,我特别激动,乔奶奶的父亲可是当年和方志敏一起浴血奋战的英雄。周六一大早,我就跟着晨报的记者阿姨来到乔阿光奶奶的家。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乔将军穿着少将军装的照片,还有很多很多书。乔奶奶给我们准备了很多乔将军当年战斗的照片,给我们讲了乔将军的很多故事。听到方志敏因为警卫员当了叛徒而被捕,我气愤极了;听到乔将军在狱中被敌人严刑拷打都不说一个字,每天晚上都用小便冲洗伤口消毒,我特别震撼。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说我们的红领巾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了。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当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致远外国语小学二(4)班王桓翌
  (南京晨报记者王慧 供稿)
其他文献
我是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人,阅读了许多英雄书籍,特别是前苏联英雄兼作家尼古拉·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我的影响最深,受益也最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不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堪称上个世纪30年代前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作为书中主人公保尔的创作原形,作者自己的一生就是向命运挑战,向困难挑战,向自身残疾和不幸挑战。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面对生与死的
期刊
原文  梁启超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澌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
期刊
東进江南到水西,  兰花翠柏惹人迷。  军魂铁血唯陈粟,  墨骨雄诗有刻题。  只恋冲锋交响乐,  不求曼舞彩虹霓。  流丹岁月民心在,  最美春来种百畦。  高志强 国家一级美术师、东方艺术天地艺术顾问,从小师从赵广德先生学习工笔人物画,其间接受潘絜兹先生、任率英先生、刘福芳先生诸名师指导。1982年,作品《卢沟新貌》参加丰台区、石景山、门头沟三区联合展览,获得一等奖,并入选北京市优秀作品。19
期刊
酷暑季节,南通城痢疾流行,“汤团”有10多人患病,而医药费每人每月只发一元。“清乡公署”派来的军医借口药费不够,拒绝收治重病号。汤景延一面亲自去找张北生交涉,一面指示沈副团长到“协记公行”抽调资金,把所有病号都送到乐仁医院医治。汤、顾还多次去医院探望,慰问病员,官兵关系更加融洽。大家纷纷表示:“生死不离汤、沈团长!”  此时,张北生、姜颂平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对“汤团”的争夺也进入白热化。7月底,
期刊
6月30日上午,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开馆仪式在太华镇举行,宜兴市委有关领导、新四军老战士后代等出席。  纪念馆位于太华镇龙珠湖南面,场馆占地面积约1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布展面積3000平方米。场馆设计既讲究与龙珠湖周边环境匹配,又充分彰显着新四军红色文化元素。纪念馆整体造型,由新四军番号“N4A”演化而来,大门朝向东南,正对抗战时期苏浙军区抗战司令部,纪念馆名字由原南京军区
期刊
“昨天你用生命捍卫我们,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5月1日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今后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荣誉受法律保护,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利用互联网或者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物等,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都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  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
期刊
在中央军委近期专门颁布《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全社会掀起学习红色文化、追寻先辈足迹、弘扬革命传统、践行时代精神的热潮之际,由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与新四军纪念馆联合主办的“永恒的丰碑——2018盐城·红色文物保护公益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7月7日在北京举行。新四军老战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相关部门负责人,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及各分会领导,热心红色文物保护公益宣传事业的企业家共100余人出席。  
期刊
2017年冬,苏北普降了第二场大雪之后,74岁的共产党员、铁军后代、烈士女儿、泗洪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原副会长、现任会计许保琴就忙着到远离县城70多里的曹庙乡征订《铁军》杂志。由于她腰部刚做完接骨手术不久,双腿患食毒溃烂还未治愈,行走十分不便,加之雪后结冰,路面较滑,从曹庙乡公交车站到乡政府仅200米的距离,她拄着拐杖走了20分钟,途中还摔了三跤。当她一瘸一拐地走进乡党委政府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明来意
期刊
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是国家设定的对全民进行大规模国防教育的主题活动日,也是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国防教育,是事关国家安定、民族兴衰的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要求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备预不虞,为国常道。在和平年代普及国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教育,营造人人重视国防、关心和支持国防的良好社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公民的国防观念。国防关系到每个
期刊
2015年11月,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获得批准立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由国家正式批准的抗战老兵口述史项目。该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担任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抗日战争研究中心、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盐城师范学院等机构共同参与。其中,新四军子课题由盐城师范学院新四军研究所承担,所长王骅书教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从2016年3月开始,在各省市相关部门和志愿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