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的有效手段”,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广大干部群众也给予极大关注,是必须要做好的重要工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着力点,而充分运用好其审计成果,才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只有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全面转化落实,才能使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纪检机关、组织部门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视审计成果应用,使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成果利用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审用脱节”等现象还普遍存在。本文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不断得到加强和深化。特别是201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要求各级审计机关不断加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力度,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拓宽干部监督、考核渠道,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使用干部,维护财经秩序、揭露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揭露和惩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还不够理想,领导干部一般是先离任后审计,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难以及时得到处理,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同时,审计机关因为时间、人力等因素的牵制,审计工作很难深入与充分。审计质量不高,也影响了利用价值。只有党委、政府及纪检、组织等部门以及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充分运用了审计成果,才能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打造一个真正的能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
二、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任中审计比重
审计关口前移,不断加大任中审计比重。在工作中采取审计对象分类管理、突出重点、任期轮审等有效方法,不断扩大任中审计比重,将“先审后离”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目标去努力实现。从实践效果看,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把监督的关口前移,有助于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积极对待审计发现的问题,运用审计成果及时整改,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对干部进行经常化考察和管理的有效措施,从而实现“审”和“用”的有效结合。比如泰顺县2014然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涉及任中审计的领导干部共9名,占总数的69%,进一步扩大了任中审计的力度;同时出台了《泰顺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人前经济责任告知办法》(以下简称告知办法)和《泰顺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年度报告制度》(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制度)。任中审计比例的扩大、两项经济责任制度的实行,对前移审计监督关口、筑牢思想防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有利于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意识,规范履行自身职责,有效的将审计的“关口”前移,由事后监督变为事中监督,有效避免“带病提拔”情况的出现。
2.健全机构,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联席会议作用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活动要常规化,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适时报送和协调处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其次各审计结果运用主体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反馈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再次各单位要齐心协力作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需要其他部门协作时,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作互助,形成工作合力,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如泰顺县人民政府为加强对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协调泰顺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关系,制定了《泰顺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该制度将联席会议制度更加细化,明确了组织召开程序、各成员单位应承担的职责、联席会议办公室主要任务等,健全了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信息互通、交流工商、工作互助、成果共享、整改督查等五项机制,提升了联席会议的可操作性,有力推进了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开展。
3.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直接运用创造条件
如何对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全面、客观、准确、具体的结论性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探索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立足点应该切合实际、直观明了、简单有效。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按照“以权定责、以责定审、以审定评”的原则,坚持独立性、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和谨慎性相统一,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比如泰顺县审计局在积极吸收省厅、市局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泰顺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泰顺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体系,以更好的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增强审计评价的科学性,从而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4.建立健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制度。审计整改工作是否有效进行,直接关系到审计执法的严肃性,审计处理只是手段,而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整改是审计监督的最终目的。如果审计报告所揭露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整改,那么审计监督的目的就不能实现,审计也就失去意义,审计整改在整个审计工作全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泰顺县审计局通过“审、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实现从发现问题为主,逐步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重转变。一是争取边审边改。2012年,泰顺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审计在报告阶段就一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同时向省联社温州办事处内审部门通报,内省部门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深入展开自查工作,达到“审计一个项目,规范一个行业”的效果。二是监督整改。泰顺县审计局每年对审计报告(调查报告)涉及事项开展整改活动及落实整改工作情况回访。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整改要求,督促整改落实查出问题,并组织力量对部分整改对象进行重点抽查。通过整改工作,有效解决“只管审、不管改”、被审计对象“重审计、轻整改”现象。三是公开促改。针对审计发现的普遍存在的、整改不力的问题,制发了《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通知》《泰顺县审计局审计结果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实施办法》等制度,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更好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
二是建立健全追责问责机制。问责究责到人方能发挥制度效力。首先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政府问责制体系,使审计部门成为一种新的问责主体,以便于促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更好的运用。其次,联席会议制度的“问责”是政府问责体系的关键,在这个问责体系中,除了传统的人大代表行使问责权利、民主党派发挥监督职能外,审计部门参与问责,联席会议成员各方相互配合,积极协调,大大增强了问责的信度和力度,制定的整改方案也更加科学、可行,促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又好又快的落实。遵循“顶层问责,人人有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无故拖延、推诿甚至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保证审计执法的权威性。
三、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加强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地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融入改革发展大局中,助力打造“编的牢、扎得紧、关得住”的制度笼子。同时,要更加注重审计结果运用,提供审计报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研究重要事项、做出重大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审计结果作用。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落实问效问责各项要求。促进审计整改落实到位,特别研究分析同一类别或同一行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力求做到“查出一类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方漏洞”,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蔡春,田秋蓉,刘雷.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J].审计研究,2011(02).
[2]刘锡平.刍议经责审计联系会议的制度完善与改革取向[J].审计月刊,2011(03).
[3]贠东福.浅析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3(03).
[4]胡雪蓉.浅谈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0(02).
[5]吴桂英.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探讨[J].交通财会,2008(10).
[6]《温州审计三十年》编委会.《温州审计三十年》[M].2014.6.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纪检机关、组织部门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视审计成果应用,使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成果利用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审用脱节”等现象还普遍存在。本文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不断得到加强和深化。特别是201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要求各级审计机关不断加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力度,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拓宽干部监督、考核渠道,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使用干部,维护财经秩序、揭露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揭露和惩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还不够理想,领导干部一般是先离任后审计,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难以及时得到处理,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同时,审计机关因为时间、人力等因素的牵制,审计工作很难深入与充分。审计质量不高,也影响了利用价值。只有党委、政府及纪检、组织等部门以及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充分运用了审计成果,才能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打造一个真正的能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
二、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任中审计比重
审计关口前移,不断加大任中审计比重。在工作中采取审计对象分类管理、突出重点、任期轮审等有效方法,不断扩大任中审计比重,将“先审后离”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目标去努力实现。从实践效果看,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把监督的关口前移,有助于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积极对待审计发现的问题,运用审计成果及时整改,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对干部进行经常化考察和管理的有效措施,从而实现“审”和“用”的有效结合。比如泰顺县2014然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涉及任中审计的领导干部共9名,占总数的69%,进一步扩大了任中审计的力度;同时出台了《泰顺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人前经济责任告知办法》(以下简称告知办法)和《泰顺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年度报告制度》(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制度)。任中审计比例的扩大、两项经济责任制度的实行,对前移审计监督关口、筑牢思想防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有利于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意识,规范履行自身职责,有效的将审计的“关口”前移,由事后监督变为事中监督,有效避免“带病提拔”情况的出现。
2.健全机构,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联席会议作用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活动要常规化,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适时报送和协调处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其次各审计结果运用主体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反馈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再次各单位要齐心协力作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需要其他部门协作时,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作互助,形成工作合力,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如泰顺县人民政府为加强对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协调泰顺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关系,制定了《泰顺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该制度将联席会议制度更加细化,明确了组织召开程序、各成员单位应承担的职责、联席会议办公室主要任务等,健全了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信息互通、交流工商、工作互助、成果共享、整改督查等五项机制,提升了联席会议的可操作性,有力推进了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开展。
3.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直接运用创造条件
如何对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全面、客观、准确、具体的结论性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探索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立足点应该切合实际、直观明了、简单有效。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按照“以权定责、以责定审、以审定评”的原则,坚持独立性、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和谨慎性相统一,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比如泰顺县审计局在积极吸收省厅、市局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泰顺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泰顺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体系,以更好的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增强审计评价的科学性,从而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4.建立健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制度。审计整改工作是否有效进行,直接关系到审计执法的严肃性,审计处理只是手段,而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整改是审计监督的最终目的。如果审计报告所揭露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整改,那么审计监督的目的就不能实现,审计也就失去意义,审计整改在整个审计工作全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泰顺县审计局通过“审、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实现从发现问题为主,逐步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重转变。一是争取边审边改。2012年,泰顺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审计在报告阶段就一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同时向省联社温州办事处内审部门通报,内省部门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深入展开自查工作,达到“审计一个项目,规范一个行业”的效果。二是监督整改。泰顺县审计局每年对审计报告(调查报告)涉及事项开展整改活动及落实整改工作情况回访。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整改要求,督促整改落实查出问题,并组织力量对部分整改对象进行重点抽查。通过整改工作,有效解决“只管审、不管改”、被审计对象“重审计、轻整改”现象。三是公开促改。针对审计发现的普遍存在的、整改不力的问题,制发了《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通知》《泰顺县审计局审计结果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实施办法》等制度,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更好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
二是建立健全追责问责机制。问责究责到人方能发挥制度效力。首先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政府问责制体系,使审计部门成为一种新的问责主体,以便于促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更好的运用。其次,联席会议制度的“问责”是政府问责体系的关键,在这个问责体系中,除了传统的人大代表行使问责权利、民主党派发挥监督职能外,审计部门参与问责,联席会议成员各方相互配合,积极协调,大大增强了问责的信度和力度,制定的整改方案也更加科学、可行,促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又好又快的落实。遵循“顶层问责,人人有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无故拖延、推诿甚至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保证审计执法的权威性。
三、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加强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地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融入改革发展大局中,助力打造“编的牢、扎得紧、关得住”的制度笼子。同时,要更加注重审计结果运用,提供审计报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研究重要事项、做出重大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审计结果作用。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落实问效问责各项要求。促进审计整改落实到位,特别研究分析同一类别或同一行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力求做到“查出一类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方漏洞”,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蔡春,田秋蓉,刘雷.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J].审计研究,2011(02).
[2]刘锡平.刍议经责审计联系会议的制度完善与改革取向[J].审计月刊,2011(03).
[3]贠东福.浅析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3(03).
[4]胡雪蓉.浅谈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0(02).
[5]吴桂英.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探讨[J].交通财会,2008(10).
[6]《温州审计三十年》编委会.《温州审计三十年》[M].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