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根文化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KAII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式,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更依赖于学校本身这一场域,贴近于学校的具体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研发,我们能更好地将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本期“专题”,我们分别约请到江苏省、安徽省与浙江省三位教师,结合其所在地区和学校的特色,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深入探讨当前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
  特色课程是特色学校的载体,课程结构决定了人才结构,课程质量决定了人才质量,在建构新的学校课程体系中树立文化意识,将民族根文化内涵通过课程外显出来,才能有效地提升特色学校的文化品位。
  民族根文化教育就是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办学理念中去。因此,我们提炼了包括仁爱(谦逊礼让)的养成精神、行健(刚毅行健)的人格精神、责任(孝悌友爱)的伦理精神和(关怀)中庸的处世精神。这些从人生哲学、群体理念、参与的价值、辩证思维等维度,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我们将课程文化作为实施民族根文化教育的中心环节和突破口,优化学科课程,增设选修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课程定位为八大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环境与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美学、体育与健康、德育与实践活动、心理与生涯规划)和两大类(共同基础类和兴趣拓展类)。其中,共同基础类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课程,实行班级授课制;兴趣拓展类是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选择的不同领域和层级的课程,实行走班制。
  一、优化国家课程来突出普爱文化
  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的关键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即全面整合国家高中必修、选修课程方案,整合学校校本课程的体系化、制度化实施。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式,有意识地强调民族根文化独特的文化价值,可以提升教育的内在品质,增强特色学校的文化自信。传统经典文化中的普爱文化强调的人是指社会的人,重视做人、以义为上、推己及人、学者为己等为人处世的传统美德,通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自然等,如“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从既定的课程目标引领选择课程内容、开发学校的课程文化资源,让民族根文化从课程的边缘走到中心,在培养和铸就自身的文化品格中提升和完善课程的文化内涵,这是学校课程成熟与成功的重要标志。开发的范围可以扩展到套餐式、板块式的课程群。板块式或套餐式课程组合,以社会职业或学科领域为基础,设置若干板块。例如,按照艺术、人文、自然、经济等划分八个套餐或板块类别,每个套餐或板块设计一套课程,既包括基础性的必修课程,也包括适应特定板块需要的选修课程。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板块,可以为未来升学、就业提供支持,以下是几个主题板块。
  (一)爱自己
  学校教师主编并出版了校本《弟子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学校制订出了具体的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如:爱自己,就是要珍爱自己的身体,提高自身内在的修养。在诵读经典、研究经典的过程中,学校发现在政治学科的公民修养中可以强化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做人做事。在这些经典的熏陶下,学生就会从内到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学习能力倍增。
  (二)爱他人
  践行孝道,爱在家庭,百善孝为先。学校开设“《孝》经典”校本课程,阐述为孝之道,号召全体学生“善待父母,动真情;善待亲人,动真心”、布置亲情作业,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父母的辛苦、感受家庭的温暖、增强自己的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自觉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三)爱社会
  开展中华文化、民俗文化、社区文化寻根等专题活动。这是我们进行这方面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师编写并出版了校本《古典诗词艺术欣赏》,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有利于优秀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践行“博爱之为仁”,爱在社会。
  (四)爱国家
  地理学科中渗透乡土案例介绍,历史学科中结合连云港历史进行人文主义、爱国主义渗透等,增强学生爱家乡的意识。历来的爱国者都是把忧国与忧民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屈原的上下求索,虽九死其未悔;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无一不是这种爱国精神的典型写照。爱国主义有着不可割裂的继承性和历史延续性,通过它,中华民族的精神实现了伟大的升华。正是这种精神培养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从而给世界以觉醒、自尊、凝聚、奋斗的崭新形象。
  (五)爱动植物
  生物学科是我校的优势学科,我校也是全省生物课程基地。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践,种值了约10亩的作物。为了使经典文化穿透几千年的时空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学校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善待自然、善待社会、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的活动。
  二、挖掘校本课程内涵,拓展民族根文化
  我校根据普爱的办学思想开发了多样化、可供学生选择的本校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宗旨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围绕传统经典文化,着眼于打好学生的生命底色,培养其做一个“有根”的世界公民。
  (一)核心是套餐课程
  (1)创建为拔尖创新性人才打基础的高层次文理科实验班课程群——增加文科实验班经典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类课程、理科实验班竞赛选拔和实验动手类课程。
  (2)创建满足基础全面、学科思维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需求的课程群——在学校选修Ⅱ时间段开足国家选修Ⅰ课程,丰富校本选修课程,增加民族根学科思维和辩证训练。   (3)创建适应国际化教育趋势、满足出国考试需求的课程群——提供高三学生国际课程、奥赛课程、面试课程、君子和淑女课程。
  (4)创建满足学生特色需求的体育艺术特长培养课程群——增加传统的武术、体操特色课程。
  (5)创建适应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需要的高三课程群——增加社会面试类、演讲类课程。
  (二)基础是板块课程
  (1)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课程设置兼顾多样性和选择性,同时增加必修、选修课程的层次性。常规课程结合学科民族根辩证思维培养,尝试单元研究性的教和学。实验班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民族根特色选修课程的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与学的实践,各类课程群通过课程整合后,通过“民族根主题学习”实现研究性教和学。
  (2)为理科学生开设了几何画板与数学史、化学与生活等选修课程;为喜爱艺术的文科学生开设了各种艺术类选修课程,如古筝艺术、经典音乐鉴赏、京剧艺术欣赏、素描、版画写生、吉他演奏、摄影艺术欣赏等。
  (三)亮点是地方课程
  (1)开设《农耕文化》课程。我们开设了《农耕文化》校本系列课程,讲授传统农耕手段如何与现代科学实验相结合、传统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知识相对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体验传统农事和农家生活,接触现代农业技术,从而担负起继承中华民族农耕文化传统的历史责任。投巨资建设的占地30余亩的生态科技园,现成为首批15个江苏省课程基地之一。种植实践区建设面积约10亩,偏重于自然环境下的实践体验,无缝地对接了国标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锻炼学生田间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体验种田的乐趣;智能温室计划建设面积约10亩,着力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结合生物课程及奥赛实验,展望学科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景观休闲区计划建设面积约10亩,有农耕文化体验馆,如水车模拟灌溉、传统灶台、农具、风箱等,闹中取静,动静结合,既可以成为实习教育园地,又仿佛一片亲近自然、放松心灵的绿洲,缓解了学生因繁重功课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形成了田园课堂、生动课堂、实习工厂特色模式。
  (2)开设为人处世课程。学校出版和讲授了《中学生〈弟子规〉导读》,融入了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感恩主题教育、团结友爱主题教育、严谨精神主题教育、诚实守信主题教育、仁爱精神主题教育、亲近良友主题教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主题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在提高道德认知觉悟、强化道德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内化为灵魂,外现为行动。
  (3)开设汉字课程。作为中国文化系统中的美学元素,汉字之美,源远流长。开设的课程有《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汉字与汉字结构》《汉字部首和古今字书》《汉字文化》《中国历代书法赏析》等。
  (4)开设系列优秀课程。挖掘整理了学校80年成长历程的《从普爱到新海》,目前已开设《曾巩研究资料汇编》《古典诗词艺术欣赏》《中学生〈弟子规〉导读》《好作文,如何写——高中作文实用教程》《学生优秀作文选》《普爱满校园》《李震讲语文》《经典电影欣赏及影评写作》《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校本选修课程精粹》等系列校本课程。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社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接受古典诗词文化的哺育,能够改善他们的性格气质,培养理想责任,拓展思维想象能力,丰富情感世界。
  定期出版《普爱报》,培养学生知礼、明智、勇敬的传统习惯和自我修养的价值理念。在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强化文化教育,尤其是经典文化教育、革命历史精神教育、区域史地教育。
  三、开好综合性实践课程和民族根特色的技术类课程
  综合性课程和技术类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亮点,但由于未纳入高考,不少学校把它当作了空无课程,但我校不但联系社会生活,开齐开好了这类课程,还赋予其学分,为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奠基。
  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该课程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我们以问题为中心使基础课程综合化,开设了插花艺术、家政学、生产劳动或服务性劳动课程以及服装设计技术、食品技术、生物资源技术、软件技术、社会服务技术等课程。
  (一)研究性课程
  开展了多项特色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构建主题文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地方文化自主选择主题,主动探索,如吴承恩与《西游记》、连云港藤花落遗址、连云港境内吴文化遗存、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连云港两汉文物集珍、连云港地上的石刻、连云港博物馆馆藏书画、寻踪西游、徐福东渡之传说、古诗咏连云港、船山飞瀑桃花涧、秦皇东巡看秦山、羽山殛鲧千古恨、“东方天书”传古韵、曾国藩与李鸿章的淮盐之争、《儒林外史》折射的盐商原型等。
  (二)开设普爱讲座课程
  邀请著名人士与学生开展对话交流,建立一种知识性、社群性与文化性沟通的文化场,体现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文化精神。2010年以来,我校举办了近20场与民族根文化相关的讲座,具有代表性的有: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志祥教授的《中国饮食文化与青铜器》,复旦大学刘旦初教授的《观察与思考》,南京大学徐信民教授的《关爱·成长·发展》,著名作家、北京大学博导曹文轩教授的《写作与生活》等。
  课程建设的工作重点不是课程要素的增加,而是课程结构的设计,同样的课程以不同的结构组合,可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我们 为学生提供了对课程(模块)及其修习时序的多样化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难易、符合自己倾向的课程。
其他文献
陆国民,男,1967年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现任德清县高级中学校长。陆国民曾荣获浙江省优秀教师,2004年湖州市名教师,德清县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十佳树新风标兵和50件新
目的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株中,SmeDEF外排泵表达调控基因smeT与耐药性有关的序列变化。方法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eD-smeT基因间区和部分smeT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3所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所产ESBLs的基因型特征。方法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PCR通
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84年儿月28日至12月4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参加本届年会的有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王道乾、柳鸣九、冯汉津稻常务理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
目的探讨SARS康复者康复后及其1年内血清冠状病毒IgG、IgM抗体的产生水平及动态变化,为该病的下一步预防和疫苗的保护效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SARS康复者冠状病毒IgG
目的比较体外氟喹诺酮类诱导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和临床分离耐药株的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基因上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域(QRDR)变异的差异与其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10株敏感肺
目的 明确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肠球菌中,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5株粪肠球菌和9株屎肠球菌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目的了解浙江、江西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中mecA基因及qacA/B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在2004年1~12月间分
音乐教育专家吴斌先生提出了“唱会歌,会唱歌,唱好歌”的课堂改革要求。歌唱教学虽不是音乐教学的全部,却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学生歌唱中的音准问题一直困扰着大部分的音乐教师。没有音准就没有完整的歌唱,没有完整的歌唱就没有音乐的情感表达,所以音准是音乐教学的首要问题与重点。  一、对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音准问题的反思  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审美功能是相互联系的,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要注
【正】 中国图书馆学会和美国国际交流总署合办的图书馆业务研讨会在北京开幕后,按原定计划由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与美方图书馆学专家于今年四月九日到十二日在上海继续举行。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