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保护初探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遵循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做好非遗抢救性保护的同时,更应注意其活态性的保护,活态性保护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保护思路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能够灵活应对政治、经济层面的变化产生的对文化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元素的调动和对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主体的调整,化被动为积极。本文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传承环境切入进行非遗活态性保护初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保护具有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特提炼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色的活态性保护策略,主要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和传承环境两个方面。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概念的延伸和群体的拓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往往指向那些掌握某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操作程序、技艺要领,具有一定区域或文化领域公认的影响力,能够开展其所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教学的“权威”。文化部在2008年6月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或者被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掌握并承续某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在《暂行办法》第四条最后补充: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不得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从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发展现状的考察和宏观分析研究,可以得出,我国的非遗在传承和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单单是由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核心的代表性传承人的缺失。笔者认为,更多的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环境演化引致文化生态变异的传承现实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传承模式构筑的以代表性传承人为主线的防线,渗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传播的方方面面,不仅在“文本”的层面干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与创新,还通过破坏文化传承生态、扰乱文化发展秩序、阻碍文化传播途径等方面在机制层面影响其传承和开发。举例来说,《嘹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壮族《嘹歌》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和传播作出突出贡献的原平果县人大主任农敏坚,相较于那些专业的《嘹歌》代表性传承人,他既没有掌握高超的《嘹歌》演唱、创作技艺要领,也不具备《嘹歌》收徒办学、教学传承的能力,但是其为《嘹歌》的传承和发展所做的贡献不亚于任何一位《嘹歌》代表性传承人,因此笔者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遗资源利用过程中,既要全面注重传承人的培养,也要注重对非遗项目的推广创新人才。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塑造。笔者认为环境塑造包括政策环境塑造、市场环境塑造和文化环境塑造。第一,非遗传承政策环境塑造,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以保护为核心,较少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议题,非遗产业化和文化产业长期发展中非遗资源利用的政策规劃尚处于空白。虽然长期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大语境避谈开发的游戏规则,但从文化学来看,现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实质是另一种开发。因为文化语境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文化不断发展演化,其形式和内容都在历史长河中与最初相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谓“物非人亦非”,即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益于某些客观因素与之最初的形式和内容还保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在社会、经济、文化激变的当下,不论其多么顽强,都难敌社会经济因素对其深刻的解构。要言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永远只能基于当前的文化、技术以及政策环境,当下环境毋庸置疑与之原生环境相去甚远,所以除对其进行封存性的保护措施之外,任何保护都是在目前文化语境下对其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采取的合理的开发。
  第二,非遗传承市场环境塑造。李昕在其文章中提出:政府应从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的高度,更加深刻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地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有限投入但有巨大产出的产业,义不容辞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产业化进程。[1]提到产业化必然要谈到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市场环境塑造不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市场环境塑造,前者强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主体与在边缘领域与市场发生交集所产生的磨合或者适应,而后者则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市场主体在更广阔的市场中与其他文化商品之间竞争中发生的结构转变和价值寻求。二者虽然都是在突破自身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寻求与市场逻辑的适恰,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市场环境塑造则必须更加注重在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意涵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在市场经济体制语境下的传承合理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合理化的问题并不止于“该不该保护”,“如何保护”等方面,还应当要有营造何种市场环境以便打造更大范围的文化生态圈并以此契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适时发展的追问。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市场主体是文化企业,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市场环境塑造应该一方面包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内涵不断发展的动态掌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市场自身内涵及外延的“文化化”。具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塑造就是一方面要求市场灵活的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特征,并以此为根据重新制定符合其传承的市场逻辑;另一方面要求市场要推动自身的文化建设,既要加强自身的文化融合力,又要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力,如此才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第三,非遗传承文化环境塑造。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环境塑造最核心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上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保护中对传承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鉴于传承人不唯一指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因此文化环境塑造要面向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更为广阔的人群,尤其是已经远离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环境的青年人群。依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掌握的“功能性”差异将文化环境塑造中保护和培养的人群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掌握了高超的技艺并肩负传承和培养传承人的责任,对代表性传承人要在保证其对技艺掌握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第二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者、营销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理念》一文中认为,非物质文化居民地的原住民,在一定意义上是非物质生产遗产的消费者、损耗者,是非物质继承遗产的担任者、传播者、保护者。[2]其作为传播者和营销者广泛分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形式、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在田间地头、电子媒介和文化市场等诸环节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影响,他们的素质高低与否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扬,因此要培养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化传播相关伦理的基础技能,让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来传承、传播和营销。第三类是普通大众,难以对普通大众进行精准的文化定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过程中文化环境塑造所面临的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唯有通过培养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传承方式,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合理的理解对之进行技艺学习、文化传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壮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昕. 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运作合理性探讨[J]. 广西民族研究, 2009, 2009(1):165-171.
  [2]孔维强, 张宏飒, 李乃宇.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理念[J]. 科技风, 2010(20):67.
其他文献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银杏树是妥乐村特有的资源,妥乐村是集自然和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传统村寨。村内外千株成片的古银杏树,是世界上古银杏树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其密集程度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省内外的游客和摄影家前往观光和进行艺术创作。然而,这些古银杏树的来源却一直众说纷纭。  【关键词】:盘县;妥乐;古银杏树  一、妥乐村
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等问题,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生态意识(Ecological Consciousness)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贵州省黔东南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族聚居的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几乎完好无损,一方面是当地污染性工业较少,
期刊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 舟山 316022)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很多小学在教学中都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的课堂中,对学生素质培养最多的就是语文课程。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课程,也是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主要阶段。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不仅能够塑造学生更完美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肥城回族源远流长,早在宋元就有回回人迁入,明、清以后徙者渐多,人口渐盛,成为肥城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伊斯兰教传入肥城第一阶段是在宋代。第二阶段,是明清两代,这是伊斯兰教在肥城迅速发展的时期。肥城回族丁碑杨谱记载了迁入史迹。肥城回族的传入及以后的发展对于肥城回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他们为伊斯兰文化传承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创造了特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规范,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及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藏族禁忌文化是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跟藏族的宗教、法制、道德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系统地研究这一文化现象极其重要。而阿木去乎是一个游离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部落,这里极具丰富的文化现象,禁忌习俗乃其一大瑰宝,研究这一文化现象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藏族;阿木去乎部落
期刊
(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起来,英语是交流的重要媒介,因而对翻译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翻译环节中笔译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在英语翻译中要求笔译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技巧,这是影响笔译准确性的关键性因素。笔译作为英语翻译的重要内容,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因而英语翻译笔译中的技巧和要点是最为关键与最主要的内容。本文
期刊
(攀枝花学院图书馆,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前,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越来越成为高校图书馆一支重要的服务力量。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已是图书馆必须面对的课题。文章提出了加强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措施:教育培训、引导规范和表彰激励。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志愿者队伍;  1 加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
期刊
(防空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摘要】:红色精神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都是指引着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较为高速的时期,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也逐渐发达,在此重大发展机遇前,就更需要红色精神的指导来推动经济稳定发展。而红色精神是在先烈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感悟红色精神与追寻先烈足迹是分不开的。本文将通过对先烈
期刊
(义乌市义亭镇中学,浙江 义乌 322000)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音乐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应像音乐作品一样的美,给学生以艺术和美的启迪,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筑和谐的音乐课堂。新课标要求教学评价的观念和方式不断更新,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使新的课堂教学评价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如何通过评价语
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钱大昭的《广雅疏义》比较重视同义词的研究,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他运用了一套自己的同义词的研究方法。他注重运用丰富的文献材料来证明同义词的系联,运用同义连用、相对成文、方言、异文、通假、单复相证、名字相证的方法来连接同义词之间的意义,大量的例证使他对同义词的系联更富说服力和解释力,多样的研究方法也是《广雅疏义》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