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中所体现的艺术原理的探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达芬奇认为:“艺术是自然的镜子。”艺术原理在艺术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种强有力的力量,渗透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两者之间相互关联,深刻影响作用于人们社会活动并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在当今工业及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于周遭息息相关的环境设计更加关注,提到设计,便是与艺术学息息相关。作为环境设计的理论知识来源支撑及未来的方向发展指导,艺术原理与环境艺术设计相辅形成,因此文章主要探究艺术原理在环境设计之中的映射与影响。
  【关键词】: 艺术学;艺术原理;人学原理;审美原理;环境艺术设计
  一、关于艺术学
  1.1、艺术学的含义与历程
  艺术原理作为艺术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旨在探究各个领域事物中艺术现象的规律。虽然关于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其作为人文科学上真正意义上独立还是较晚的,长期以来都依托与诸如美学、哲学等学科之下,默默的发展开来。其成为现在意义上独立的艺术学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与演变:始于美学从哲学中的划分,发展与艺术学与美学的分离,1906年,德国艺术论文学家玛克斯·德索最先提出了“一般艺术科学”的概念,第一次确立了艺术学的独立人文科学。
  1.2、艺术原理影响人文社会的发展与创新
  达芬奇认为:“艺术是自然的镜子。”艺术原理在艺术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种强有力的力量,渗透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两者之间相互关联,深刻影响作用于人们社会活动并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一方面,艺术原理是艺术学研究中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艺术学发展的道路上作为其滋润的土壤,为艺术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根基;另一方面,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创作型活动,即一种以人文社会为依托的特殊的文化创作活动,如同映射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面镜子,人类的发展历程及时代的痕迹都在其中完整的体现出来,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领域的微妙联系与差异。因此,在包罗万象的当代艺术学领域中,艺术原理成为了其比不可少的核心知识,以此来为构建相对完善的具有完整意义的艺术学。人们在此深刻探索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历程又不断丰富着、创新着人们赖以生存的人文社会,促使人类社会发展成为各个时代的人文历史有精神文明相结合而再次创新的优秀现代文化。
  二、艺术原理体现在环境设计之中
  2.1、环境艺术设计与艺术原理的紧密联系
  这里以1962年美国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为伊始,标志着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首次关注,由此关于环境为中心的各类科学接踵而来。目前世界多数高校都设有环境艺术设计或环境相关专业,在中国,它一直被广大大学生们广泛青睐,近些年来尤为显著。而在环境设计这一专业学科中,必定与艺术学息息相关。作为环境设计的理论知识来源支撑及未来的方向发展指导,艺术原理与环境艺术设计相辅形成。
  2.2、“人学原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映射
  人學作为艺术学中的第一原理,其核心内容是以国计民生,强调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以人为本”便是其基本内涵所在,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是其设计的基本原则。例如在日益繁荣的城市生活空间中,人们作为城市的主题,一切设计事物的本身就以“以人为本”基本原则来适应城市人口的生活习性与规模,以充分的展示出设计事物的和谐与活力,并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与崇敬。(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近年来“以人为本”往往被曲解和误解,认为“以人为本”是人类的野蛮与自私化,是对于大自然一切物质的索求。这一说法实质上是对于人学原理的曲解,忽视了人学原理强调人的精神提升,注重人的首创精神,以此来完善民生。)环境空间的多样性实则也取决于人们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不同的空间都以其自身人文历史息息相关。
  确保设计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充分的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并强调运用和谐与统一,突出与平衡的相对关系,使艺术与人们所熟知的环境恰到好处的结合并加以升华,满足人们与生活空间的积极互动的基本需求和人性化的心理需求,最终回归到人学原理,升华人们的生活与心境。例如在室外公共空间设计中,在位于我国浙江黄岩永宁江畔的永宁公园,2003年圆满竣工,2005年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其设计理念当正,“以人文本”理念被完美诠释。与走进永宁河畔,黄岩古老渊源的历史总能微妙地与其融合,在人们与之欢乐的互动之中阐述着、传承着。不管是在处于湿地的小桥上,还是在江滨的绿荫丛中,亦或是绿意盎然的草地上,都能看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诗情画意的惬意生活。人们带着美好的归属于存在感轻松的交流,舒适地赏景,享受着和谐的环境与宁静的自然。
  追其根源,便是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与保护,并在文明的人文环境与自然之中升华人性精神世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3、“审美文化原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载体,由此要研究艺术,就要从文化谈起。那么文化是什么?在广泛意义上来说,文化是人类在与外在环境的联系中不断探索并适应这一过程中,所发生行为以及所形成的独特的心态,并包含了因这种行为方式及心态而被创造出来的一切事物。
  文化的实质即人的生存过程及生存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其中人类的精神世界是文化的核心所在。而艺术与文化的契合点就在于其中的审美文化,审美文化注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与相互融合。一方面,审美文化既强调文化中所独有的情感形态,又着重于这种形态下的文化精神与价值品味的表达。另一方面,审美价值实质上对与审美价值的再创造,它体现着一种特殊的精神层面的文化活动,不是单独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具有独立的审美意识形态,却又与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息息相关。
  在当今工业及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环境设计非常重视艺术原理中审美价值的体现。在多数功能注意的领导下,并不意味着环境的完全机械功能化,在环境设计的发展中,强调精神层面的主导体验,其中包括情感、记忆、嗅觉、味觉等多方面的知觉体验,使人与城市空间相互渗透与融合。二者有机结合,人们才能实现真正城市里的人;其次就是环境设计当中注重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不同的环境空间都有其各自独特的节奏感,优秀的环境设计都必定与当地人们生活节奏紧密联系。
  三、 艺术的传承性奠定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3.1、艺术的传承性原理
  作为艺术发展之中不可缺少的传承性原理,与艺术学中的其他原理密切相连,同样诠释的艺术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性。首先艺术发展的基石为其历史继承性,包括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式、思想理念等等。
  3.2、传承性原理奠基发展历程
  恰好因为艺术的可传播性及可传承性,我们都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对待。其传承及传播性不局限于摸个地区及时期,而是多方位全球化的面向整个民族及世界。从而在广阔的交流与借鉴内稳步发展。
  而对于当今突飞猛进的工业化大环境下,诚实来说,对于我国这种工业极速发展而导致的通过人工改造自然的不断膨胀的不良后果,引发我们深思。这种人与城市之间的矛盾归其根本便是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可传承性的薄弱意识。
  参考文献:
  [1]顾永芝 顾学帅,艺术原理论纲.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03.
  [2]包忠文.艺术与人学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56,8.
  [3]郑刚强,通过设计艺术原理探讨装饰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外建材科技.2005,26卷,03.
  [4]陈旭光,艺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 艺术百家2012年第2期总第125期.
  [5]阿诺德.柏林特 张敏周 雨译 ,环境美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沙,2006 .
  [6] 林语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杨平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1-32.
  [7] 陈望衡,《环境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3-24.
其他文献
【摘要】:凯文·鲍尔斯的处女作《黄鸟》,讲述了主人公巴特尔的战争经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读来却让人回味无穷。造成这种阅读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小说所使用了时间倒错的叙事策略。通过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不和谐,凯文·鲍尔斯引导读者自己去发现,在伊拉克战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关键词】:时间倒错,故事时间,叙事时间,叙事意义  与以往的战争小说不同的是,《黄鸟》的作家--凯文·鲍尔斯,曾
期刊
【摘要】:《最蓝的眼睛》向读者揭示传媒手段的这种强大的宣传力量宣扬白人文化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与此同时扭曲黑人的心灵。托尼·莫里森向人们展示了“在这个人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害的世上如何完整地生存”。文化与种族一样,从本质上来说无优劣之分。不过当两种文化同在一个社会体制下时,会产生强势文化以及弱势文化。本文从文化价值和文化意识两方面,对白人文化下黑人心灵的变化以及心理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黑人心
期刊
送别诗、寄赠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笔下的重要体裁,唐代诗人杜甫也创作了许多送别亲友、思旧怀人的佳作。在怀念李白的诗作中杜甫写道:“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点明了李杜二人所在地点,对两地景物进行了点染式描写,将难以相会的失落、对友人的挂念交织其中,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情味。这一“两地分叙”的手法在杜甫的其他诗篇中也有体现,即在一联或两联诗中对两个地点分别进行描写,本文拟对这一手法做简要分析。  一、“两
期刊
【摘要】:在传统时代,严重缺乏图像、影像、录音等资料,小说将社会真实的一面,描写在小说中,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逼真,这是与文献资料所不同之处。本文以《红楼梦》中描述的戏曲文化史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史料或文物资料,运用文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哲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心理学等多重视角来观照小说《红楼梦》中的戏曲文化史料,从而弥补戏曲史的不足。  【关键词】:红楼梦;古典小说
期刊
【摘要】:在《红楼梦》中,从开始一直到结尾都贯穿的一个小人物,那边是刘姥姥。这个地道的农村老妇只有靠“几亩薄田过活”,前后共有3次进贾府,其中大段的主要描写有第六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第一百一十三回、第一百一十九回,而第一百二十回只是简略一写,但是对刘姥姥的整个人物形象给了一个圆满的刻画。刘姥姥的几次进入大观园,分别属于大观园的三个不同时期:发展期、极致期、衰败期。可以
期刊
【摘要】:在现实社会中,环境恶化、道德沦丧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了我们议论的热点。有毒食品虽不能像刀刃那样直接要人性命,但给人和社会带来的伤害和恐慌比刀刃兵器之伤人尤胜。古代的冷兵器虽然不能够像现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样,但同样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伤害。作品《十八般兵器》中蔬菜食品替代的兵刃表达了我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关注和看法。当然作品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另一种解读方式,冷兵器是会伤害人的,蔬菜代替兵器的利刃
期刊
【摘要】:通过使用格雷马斯的六个行动元分析《啼笑因缘》,按照故事发展的情节和人物的出场与变化,从而分析其内部的复杂关联,可以看出各个矛盾势力之间的冲突,整理并分类内容的深层结构,使得文章的层次更加清晰,人物的性格也更加鲜明起来。  【关键词】:行动元;《啼笑因缘》;深层结构  一.格雷马斯的行动元理论与《啼笑因缘》  格雷马斯是法国结构主义“后四子”的杰出代表人物,法国结构主义对于文学研究方法做出
期刊
《论书》,作者苏轼,《论书》摘自《东坡集》。  全文是北宋倡导尚意书风的苏轼所著。苏轼为人旷达正直,对诗书画都很擅长,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对于书法,他强调“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长于行书,他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在《山谷集》中说:“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酬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
期刊
【摘要】:英国的自由贸易派极力鼓动《谷物法》的废除,其真正的目的是进口国外低价粮食,使工人工资下降,从而增加资本家的利润。粮食价格降低远远比不上工人工资的降低,而且竞争日趋激烈,劳动强度越来越高,工人的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资本与劳动者权益的协调,在现代社会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国一方面要进行市场改革,加入全球化的浪潮,一方面也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关键词】:自由贸易;工人;工资
期刊
【摘要】:近几年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数字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在数字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巨大转变,大量视觉作品在网络的作用下不断涌现。视觉传播具有形象、真实的优势,视觉传播现如今已经转变为传播领域应用效果最好、应用范围最广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能够增加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也为观众展现出传播内容的全面性特点,超过以往各种传播方式,视觉传播博得大众的喜爱。本文讨论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