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借这两句词来形容高考备考人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备考经历,最恰当不过了。笔者多年专注高考政治科备考,权衡得失,似乎困惑和遗憾更多一些,也一直探求并实践解决困惑和遗憾的策略,借此机会,以求教同行者。
一、高考政治科备考的困惑
①认为教师讲得越细,时间用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于是教师乐于讲课,学生疲于听课。
②认为学生练得越多,成绩会越好,于是一周课堂两套题,课外两套题,周测月考堂堂清,堂堂未清课外清,理也理不清。于是学生忙于做题,疏于消化,考前好像老相识,考时似曾相识,考后还是感性认识。
③认为教师改卷越认真,越全收全改,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成绩。于是教师疲于改卷,疏于备考。
于是,教师任劳任怨,疲于奔命,“三更灯火五更鸡”,谱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光辉人生。学生挑灯夜战,顾此失彼,“不到长城非好汉”,践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旦旦誓言。
考后总结,教师纳闷:“这些知识我都强调了,都讲了,这些知识书上都有,很简单,学生为什么还是一错再错,还是答不出来?成绩总在三四十分徘徊!”于是教师总结陈词——学生基础差,学生能力差,学生该背未背!把责任推向学生。
学生也困惑:①老师总是说这个考点重要,那个考点重要,这个考点要背,那个考点要背,这道题简单,那道题容易,究竟那个重要?那道容易?②老师总是说我们基础差,要扎实基础知识,我们该怎样才能扎实基础?③我也很努力,为什么付出与回报总是不成比例?
二、提高政治科成绩的备考策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思索教学中出现的困惑,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提高政治科成绩的备考策略探索,经过反复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优化备课策略,构建主干知识网络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试题,试题注重基础,更多地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试题还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学生政治科成绩进步不大,很大的因素就是基础知识生疏,有印象没有深刻记忆,“似曾相识”,却又“久久道不出名”。“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政治科备考教师,要深刻研究考纲,抓好高频考点,构建明了的知识系统结构,一轮复习贯穿二、三轮复习的思想,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问的联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我们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单个知识点的理解上,而是让学生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网络化,打破单元、课的局限,以点引线、以线成面、以面筑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运用宏观知识体系驾驭微观材料、审视题目的能力。这样,把学生从“浑囤”中带出来,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二)“锁定目标,各个击破”——优化考点落实策略,滚动强化记忆
强调滚动记忆,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记忆知识点时遵循先宏观后微观,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如课题→框题→目题→具体知识点。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把握其精神实质,然后有目的的和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链接,知新而温故,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优化课堂训练策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落实考点记忆,必须要加强训练,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环节备考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想要达到的目标,精选训练题,限时训练。笔者认为,有能力、有精力、有财力,能编印精选试题最好,其实也可省事一些,用好学生手上的教辅资料,指定某几道题目,强化过关,重点突破。
(四)优化课内时间管理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
要处理好“学”“导”“练”的关系,必须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时效率和效益。一轮复习课堂模式:5分钟读背+5分钟默写+15分钟复习点拨+15分钟练习。二轮复习课堂模式:10分钟默写+15分钟复习点拨(查漏补缺)+15分钟练习。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让学生注重知识的记忆,掌握方法和技巧,还提高对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教师要灵活熟练驾驭课堂,必须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且要有较高的能力,一教师必须能准确把握高频考点,指定学生读背或默写的内容必须是高频考点,而不是随意的、全面撒网式的考点。二教师语言要准确,三言两语,能准确地揭示目标、要求、内容、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三教师要有强的应变能力,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适时调节课堂教学,保证学生能有充分的练习和反思时间。四坚持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學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五)优化课后增效策略,跟踪落实考点
政治课一般不单独布置课后作业,但一定量的练习还是必要的,如布置背诵“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下节课抽查默写,这样学生就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能延伸课堂的复习,实现课后的增效。
关于“教师疲于改卷,疏于备考”的困惑,要想解决这个困惑不容易,有太多的实际问题,目前还无法超越。笔者认为,作为统一组织的测试,全收全改是必须的,这也是了解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手段。作为一般性的检测,则可灵活操作,可采用抽改的形式,“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或许也只能这样,教师才能稍稍有些许的时间反思、充实备考。
作为高考备考人,我们既要孜孜以求,也要“四两拨千斤”,讲求实效。
以上几点,也许只是停留在肤浅的感性认识阶段,并未完全上升到系统理论高度,但只要能对学生的学习有一点点的帮助,也算是达到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了。
一、高考政治科备考的困惑
①认为教师讲得越细,时间用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于是教师乐于讲课,学生疲于听课。
②认为学生练得越多,成绩会越好,于是一周课堂两套题,课外两套题,周测月考堂堂清,堂堂未清课外清,理也理不清。于是学生忙于做题,疏于消化,考前好像老相识,考时似曾相识,考后还是感性认识。
③认为教师改卷越认真,越全收全改,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成绩。于是教师疲于改卷,疏于备考。
于是,教师任劳任怨,疲于奔命,“三更灯火五更鸡”,谱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光辉人生。学生挑灯夜战,顾此失彼,“不到长城非好汉”,践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旦旦誓言。
考后总结,教师纳闷:“这些知识我都强调了,都讲了,这些知识书上都有,很简单,学生为什么还是一错再错,还是答不出来?成绩总在三四十分徘徊!”于是教师总结陈词——学生基础差,学生能力差,学生该背未背!把责任推向学生。
学生也困惑:①老师总是说这个考点重要,那个考点重要,这个考点要背,那个考点要背,这道题简单,那道题容易,究竟那个重要?那道容易?②老师总是说我们基础差,要扎实基础知识,我们该怎样才能扎实基础?③我也很努力,为什么付出与回报总是不成比例?
二、提高政治科成绩的备考策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思索教学中出现的困惑,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提高政治科成绩的备考策略探索,经过反复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优化备课策略,构建主干知识网络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试题,试题注重基础,更多地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试题还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学生政治科成绩进步不大,很大的因素就是基础知识生疏,有印象没有深刻记忆,“似曾相识”,却又“久久道不出名”。“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政治科备考教师,要深刻研究考纲,抓好高频考点,构建明了的知识系统结构,一轮复习贯穿二、三轮复习的思想,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问的联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我们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单个知识点的理解上,而是让学生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网络化,打破单元、课的局限,以点引线、以线成面、以面筑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运用宏观知识体系驾驭微观材料、审视题目的能力。这样,把学生从“浑囤”中带出来,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二)“锁定目标,各个击破”——优化考点落实策略,滚动强化记忆
强调滚动记忆,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记忆知识点时遵循先宏观后微观,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如课题→框题→目题→具体知识点。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把握其精神实质,然后有目的的和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链接,知新而温故,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优化课堂训练策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落实考点记忆,必须要加强训练,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环节备考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想要达到的目标,精选训练题,限时训练。笔者认为,有能力、有精力、有财力,能编印精选试题最好,其实也可省事一些,用好学生手上的教辅资料,指定某几道题目,强化过关,重点突破。
(四)优化课内时间管理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
要处理好“学”“导”“练”的关系,必须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时效率和效益。一轮复习课堂模式:5分钟读背+5分钟默写+15分钟复习点拨+15分钟练习。二轮复习课堂模式:10分钟默写+15分钟复习点拨(查漏补缺)+15分钟练习。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让学生注重知识的记忆,掌握方法和技巧,还提高对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教师要灵活熟练驾驭课堂,必须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且要有较高的能力,一教师必须能准确把握高频考点,指定学生读背或默写的内容必须是高频考点,而不是随意的、全面撒网式的考点。二教师语言要准确,三言两语,能准确地揭示目标、要求、内容、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三教师要有强的应变能力,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适时调节课堂教学,保证学生能有充分的练习和反思时间。四坚持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學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五)优化课后增效策略,跟踪落实考点
政治课一般不单独布置课后作业,但一定量的练习还是必要的,如布置背诵“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下节课抽查默写,这样学生就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能延伸课堂的复习,实现课后的增效。
关于“教师疲于改卷,疏于备考”的困惑,要想解决这个困惑不容易,有太多的实际问题,目前还无法超越。笔者认为,作为统一组织的测试,全收全改是必须的,这也是了解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手段。作为一般性的检测,则可灵活操作,可采用抽改的形式,“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或许也只能这样,教师才能稍稍有些许的时间反思、充实备考。
作为高考备考人,我们既要孜孜以求,也要“四两拨千斤”,讲求实效。
以上几点,也许只是停留在肤浅的感性认识阶段,并未完全上升到系统理论高度,但只要能对学生的学习有一点点的帮助,也算是达到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