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电压和碘对比剂浓度对腹部动态增强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64709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管电压和碘对比剂浓度对腹部动态CT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4种扫描方案,对6只小型猪行腹部动态CT增强扫描。方案1:管电压80 kV、对比剂含碘270 mg/ml;方案2:管电压120 kV、对比剂含碘270 mg/ml;方案3:管电压80 kV、对比剂含碘370 mg/ml;方案4:管电压120 kV、对比剂含碘370 mg/ml。对方案1和方案3图像行迭代算法(iDose4)重组;方案2和方案4图像行常规滤波反投影(FBP)重组。各方案对比剂碘含量均为600 mg/kg,注射碘流率均为0.92 g/s(含碘270 mg/ml对比剂流率3.4 ml/s、含碘370 mg/ml流率2.5 ml/s)。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包括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评分、图像锐利度评分;进行客观评价,测量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实质的强化CT值、噪声、达峰时间、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扫描的CT剂量容积指数(CDT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扫描方案下各血管和肝实质的强化CT值、噪声、SNR和CNR,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扫描方案下各血管和肝实质的达峰时间及图像评分。

结果

4种方案扫描的主观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和图像锐利度评分均>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方案1~4扫描的主动脉强化峰值分别为(729±46)、(515±84)、(707± 59)、(513±53)HU,下腔静脉强化峰值分别为(366±95)、(282±39)、(368±92)、(262±67)HU,门静脉强化峰值分别为(213±18)、(180±21)、(201±29)、(176±27)HU,肝静脉强化峰值分别为(207±18)、(179± 24)、(193±10)、(170±14)HU,肝实质强化峰值分别为(128±7)、(135±5)、(127±4)、(135±6)HU,方案1和方案3、方案2和方案4比较,上述部位强化CT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方案1、方案3的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强化CT峰值高于方案2、方案4(P均<0.05),方案1、方案3的肝实质强化CT峰值低于方案2、方案4(P<0.05)。方案1、方案3的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噪声高于方案2、方案4(P均<0.05),4组图像肝实质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种方案各部位达峰时间、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方案1和方案3的CDTIvol和DLP分别为199.67 mGy、1 597.4 mGy·cm。方案2和方案4(120 kV)的CDTIvol和DLP分别为585.12 mGy和4 680.9 mGy·cm。

结论

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相同碘流率和单位体质量碘用量时对上腹部血管及肝实质强化程度相同,80 kV扫描时血管强化程度高于120 kV。采用80 kV低剂量扫描时,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可以确保图像质量。

其他文献
系统生物学是一门将生物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研究的科学,其整合了多个学科知识,通过对生物进行全方面的定量数据收集后,模拟和预测生物系统,以期能更好的认识、理解甚至调控、
讨论了高维数据空间索引的基本结构、建树算法以及典型的查询方式,重点对几种有代表性的索引方法,如K-D-Tree,R-Tree,R-Tree,X-Tree,TV-Tree,Hilbert R-Tree在节点形状、重
目的 研究儿童胸部CT扫描时腹部的屏蔽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用美国CIRS公司生产的5岁儿童体模代替儿童受检者,在腹部内布放热释光剂量计LiF(Mg,Cu,P),按儿童胸部CT扫描的通常程序对体模进行扫描,测量在无屏蔽、用铅衣覆盖和用铅衣包裹时腹腔内主要器官与组织的剂量.结果 儿童胸部CT扫描时,腹腔内部分器官的吸收剂量可达到数mGy.3种扫描之间,相同位置处的剂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
总结了以“上蓄、中疏(滞)、下泄”为主的平原河网区治涝传统思路,在阐述了平原河网区治涝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集中调蓄容积、建设‘海绵城市’、打通河道卡口、实施低圩工
简述了计算机X光影像仪(CR)的特点,介绍了CR系统中X光图像的数字化方法,给出数字化后的X光图像数据采集的硬件电路.简要说明了Windows NT及其核心模式驱动程序的结构,阐释了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a dose of 3 million units (MU) of r-IFN alpha 2a (IFN-α 2a) three times a week (t.i.w.) for 6 months with a sta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