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经济性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ov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业是发展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可以说,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建筑行业因管理粗放、工艺落后,如今还存在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在时代发展形势下融合新工艺、绿色新材料和新技术,带动建筑工业化的强势回归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装配式建筑被推上历史舞台。探究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的经济性,结合相关理论文献,提出促进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经济性;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7-0141-03
  一、装配式建筑特点概述
  第一,设计标准化。建筑业产业化推进的关键是生产产业化,而生产产业化的关键是设计标准化,为了实现规格少,组合多的效果,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构件上需要提前考虑众多因素。
  第二,构件工厂化。简单来说,装配式建筑需要制作较多的构件,制作场所集中在工厂,制作完毕之后将构件运输到现场。此种方式对比传统建筑模式来说,不但提高了作业进度,优化了作业质量,也完善了作业环境。
  第三,施工装配化。装配式建筑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现场作业的人数,水平构件、垂直构件和一些承重构件都可以在现场进行组装,所以让建筑工程更加便捷和高效。
  第四,装修一体化。将消防,装修,水电等工程在工厂提前穿插是装配式建筑的一大特点,此种方式也能减少现场交叉作业量大和后期随意打凿等问题,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建筑进度。
  二、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经济性研究现状
  (一)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经济性研究
  本文对装配式建筑和传统现浇式建造方式经济效益做出对比。
  1.经济效益之建造成本对比探究。基于建造成本等角度,装配式建筑通过特定的材料和一定的连接技术连接了建筑构件,并对现场现浇模式进行改革,要求现场工人按照车间作业——现场拼装等流程来作业,对比传统的现浇模式,装配式建筑成本构成和计价模式均存在差异,无形中也会增加部分环节和程序,也会让增量成本有所增加。
  2.经济效益之应用成本对比探究。装配式建筑站在应用成本等角度来分析存在一定优势,其优势体现在年能耗成本以及年维护成本上,比如装配式属于新型绿色环保技术,建筑融合了技术和材料,极大降低了能耗成本,也会降低燃气费、水电费、制冷费等等。相关数据显示,每平方米会节约8元。再加上装配式建筑应用的材料生命周期较长,比较耐用,所以也会拉长维修周期,降低维修费用。
  3.环境效益对比探究。本质上,建筑需要和环境协同发展,所以站在环境效益等角度,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任意环节都会影响环境。对比传统的现浇式建筑,装配式建筑于“四节一环”保等方面经济优势较大。比如在节水上,装配式建筑因减少了现场时作业,所以也减少了设备冲洗水等等。相关数据显示,每平方米会节约3.02元。在节材方面,装配式建筑因提高了构件的精度,所以极大降低了材料损耗,有关数据显示:每平方米会节约1.65元,为了更好的节地,装配式建筑应用轻质材料,不但会降低建筑本身的重量,也会增加应用的面积。据相关数据报道:装配式建筑每平方米会节约55元。同时,装配式建筑也具有节能效果,比如会节省现场施工用电以及办公用电等等,依据有关数据报道:装配式建筑每平方米会节约10元。同时,建筑物在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均会对外排放二氧化碳,在维护建筑物阶段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约占全生命周期的70%,据有关数据报道:装配式建筑每平方米会产生3.9元碳排放效益。
  4.社会效益对比探究。基于社会效益等角度,装配式建筑不但能优化工人的作业环境,提高工人的满意度,也会提高他们的劳动效率,增强工人归属感和荣誉感。
  5.综合效益对比探究。综上所述,与现浇式建筑对比,装配式建筑在应用阶段年管理成本上以及建造阶段一次性投入上并没有经济优势,但在年维护成本、节材效益、节地效益、节水效益、大修成本以及碳排放效益上均存在经济优势。
  (二)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经济优势
  1.改革资源应用模式。在我国,建筑平均寿命不长,仅有30—40年,简单来说,每100年时间里将会面临三次建设和拆毁。有关资料显示,国内每年会排放3亿多吨的建筑垃圾,2017年国内建筑行业共消耗了170亿吨的混凝土,17亿吨的水泥。特别是在建筑中反复拆改,浪费资源,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也让传统的建造形式走到了历史尽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對比传统建造方式,具有重复利用、节约资源等优势,也是改革资源应用模式的一剂良方。
  2.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据相关数据报道,每年在建筑生产中会消耗较多矿产资源,约130亿吨,其中很多资源不可再生,比较稀缺,再加上国内建筑运行能耗比例较高,增长效率较快。为了控制资源,中国曾公开对外做出承诺:2030年,国内单位GDP碳排放量对比2005年要降低55%~60%,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比率,达到20%上下,这都能看出国内节能减排任务任重而道远。装配式建筑具有环保节能等优势,可以顺应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
  3.提高建筑产品质量。本质上,装配式建筑并不是单纯地转移工作地点,也并不是改革建筑工艺,而是对建筑体系和生产模式的一种革新。因在工厂制作装配式构件,所以具有较高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再加上工人作业环境优良,也能保障模具质量。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也能尽可能地避免人为错误,所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方式具有的优势明显高出现场现浇构件。
  4.提高劳动效率。装配式建筑属于集约化生产模式,会在传统手工作业基础上来进行智能,自动改造,优化作业效率,同时对比传统的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会将类似高空作业等方式过渡到工厂安全的平地上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劳动作业效率,也优化了施工环境,保障了施工安全。除此之外,对比露天环境来说,装配式建筑因在工厂作业,也能减少雨季限制,改善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   (三)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经济劣势
  1.还没有完全解决经济性问题。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工法对比具有较高的建造成本。结合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走访调查的四个装配式建筑中,PC工法对比传统工法来说,会增加9%~20%的成本,即平均增加单方造价150~250元/平方米。除此之外,结合万科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来说,一旦预制率达到15%,单方造价会增加300~450元/平方米,这种较高的成本问题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设计技术机制不够完善。装配式建筑对设计精准性和前瞻性都有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对比传统的施工设计来说,对作业的精准度和管理效率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国内成功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企业寥寥无几。国内很多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上依旧采取传统的思维,然后找到一些装配式建筑设计企业进行二次装配式改造,最后交由工厂做出深化设计。这也是设计技术机制不够完善的一大表现。同时,每增加一道环节就会引发信息的流失和成本的增加。
  3.队伍素质有待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和建筑行业息息相关,其发展会影响建筑行业链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设计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提高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认知,以此来顺应此种模式的发展,但国内建筑如今还存在急功近利、粗放管理等问题。再加上行业队伍素质一直不高,也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效率和质量。
  4.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不够成熟。装配式建筑属于创新型建筑模式,采取的架构是整体装配体系,所以对比传统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对吊装拼装和连接技术均有较高的要求,对产品部件精细化和衔接程度要求也比较严格。但在装配式建筑中经常存在吊装后构件误差大、拼接节点出现渗漏等问题,这是集成技术和关键技术不够成熟的一大体现。因此,装配式建筑需要创新,完善的集成和主要技术,这就需要对应的技术部门将目光放在技术支撑上。比如可以集成前人研究的多项技术,在满足装配式建筑发展需求基础上,制定适合的行业标准,这也是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走向成熟的一大关键。
  三、促进装配式民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方面
  1.做好管理制度的创新。对比传统的现浇构筑建筑,装配式民用建筑在指标需求,设计标准和建造模式上均有不同,所以也为政府各部门提出了一些难题,因此政府应在质量检测,产品验收,招标定标和资格审查上修订原有制度,以此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求。
  2.进行产业政策扶持。任意一个新事物在初期发展之时都需要得到外部的扶持,装配式建筑也不例外。如今国家和各级政府也出台了如税收优惠津贴、经费补贴和专项基金等产业扶持政策。建议在之后,各级政府也应在满足装配式民用建筑发展的同时,提供贴息贷款,奖励容积率,设立绿色通道,来为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扶持。
  (二)企业方面
  1.具备利益相关方思维。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政府、建设企业、技术研发部门、装配企业、用户、建筑施工企业都是利益有关方,任何一个利益有关方的需求如未得到公平对待,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成为不稳定因素。
  2.做好盈利模式的革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斯曾经提出过“经济组织理论”,经济组织理论指出配置资源的两个主题即市场和组织,但配置资源除了这两大主体之外,也包括中间体组织,顾名思义,介于市场和组织中间的一种体制。简单来说,中间体组织一旦形成,禁止其他成员随意进入或退出,各个成员之间形成了共同进退的局面。制度经济学中最小单位即交易,威廉姆斯曾针对组织和交易类型进行了最优匹配,并构筑了威廉姆斯启发模型,模型构筑之后,在各个领域加以应用,启发模型也能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盈利模式上。结合他的理论,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盈利模式革新中,需要构筑中间体组织。简单来说,按照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装配式产品服务,以此提高产品的服务价值和质量,并对装配式上下游企业进行串联,构筑有机体。此种方式可以形成多样的企业融合,这种方式与传统的依靠合作关系松散的结构差异较大。究其原因是传统依靠合作串联在一起的结构相对松散,彼此属于博弈的对立关系。因此,各个企业为了关注自身利益,会让链条一直处于脱节状态。所以有必要联动产业链,降低环节中不必要的投放,来尽可能降低装配式建造成本。建议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实施EPC工程总承包和产业链战略联盟模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适用一些实力强且资源整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产业链战略联盟模式适用实力规模不算雄厚的中小企业。模式牢固性和稳定性均较强,会让处于链条上的企业双方统一目标,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结语
  装配式建筑会改革产业链关系,将串联改革为并联,同时,也会改变空间方式,由单一空间过渡到多重空间,所以对比传统的现浇模式来说,装配式建筑会避免同一空间背景下交叉作业较多的问题,更好地提高作业进度和效率,优化施工环境。本文分析出装配式建筑的特征,即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分析出装配式混凝土经济建造现状,最后得出如下结论:装配式建造和传统建造模式对比,装配式建筑在年维护成本、大修成本、节地效益、节材效益和碳排放效益上存有经济价值,其具有改革资源应用模式、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优势。但如今国内装配式混凝土在建筑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未完全解决经济性问题,设计技术体系不完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以及关键技术不成熟等等。最后,为推进装配式民用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政府和企业两大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曲虹.装配式建筑经济优势分析保证施工质量[J].现代企业,2020,(9):75-76.
  [2]  丁志胜.装配式建筑发展困局和解决思路分析[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40-42.
  [3]  曲虹.基于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8):67-68.
  [4]  薛莹莹.福建装配式建筑水平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研究[J].福建建筑,2020,(8):135-138.
  [5]  谭峥,徐盈之,朱瑞.小型经济适用型装配式建筑单元前沿探索[J].城市住宅,2020,(5):134-137.
  [6]  曲虹.论装配式建筑对比传统现澆建筑的经济分析与控制措施[J].中外企业文化,2020,(5):47-48.
  [7]  李锦华,李雪强,马辉,朱俐娜.机会经济视角下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研究[J].建筑经济,2020,(3):99-103.
  [8]  金占勇,邱宵慧,孙金颖,王颖,康晓辉.基于三方博弈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经济激励研究[J].建筑经济,2020,(1):22-28.
  [责任编辑 百 合]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以及昂普(RMP)分析法,从旅游资源、市场和产品三个方面对恩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挖掘民族文化价值、丰富旅游产品形式、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创新产品宣传方式”等进一步开发恩施州民俗體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RMP分析;恩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林芝地区的旅游产业以及家庭民宿是促进该地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民宿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战略性要素大量流向我国现代农业和其他发达农村地区的强大动力,还是我国推进乡村旅游资源结构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发展创新型乡村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对林芝岗巴村民宿产业发展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了调查,对现存农村民宿的类型、影响民宿类型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切实有效优化农村民宿发展的
摘 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对今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从“一带一路”构想的脉络出发,具体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中图分
摘 要:社会工作在我国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程度与信任程度仍有待提高,而公共关系则是对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对于社会组织来说,公共关系的处理在工作开展、信息收集、社会动员、形象塑造、传播沟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公共关系的管理对于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并尝试对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提出可行的途径建议。  关键词: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
摘 要:饮食文化作为各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之一,往往影响着当地餐饮行业的发展,同样餐饮行业也影响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朝鲜族特色饮食文化深受当地特殊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朝鲜族特色的旅游餐饮行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可以说是喜忧参半。特色旅游餐饮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包括规模有限、缺乏品牌文化、难以独立、特色文化挖掘不够。因此,需要深挖文化,扩大宣传,助推规模化经营。  关键词:
摘 要:国民经济整体增长幅度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社会民生建设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提升了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的同时,也对医保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保基金管理压力持续性增长,新时期,为有效拓展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提升医疗基金整体配置效率、优化医疗保障服务,相关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应该逐步转变管理思维,创新医保基金的实际管理形式,结合医疗机构、参保对象与单位、相关保险机构等相关利益方的建设与管理特点,构
摘 要: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向病患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在治病救人的基础上,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现代公立医院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以更高的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良好形象和竞争实力。首先概述当前公立医院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随后着重分析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就诊过程的创新等。最后
摘 要:公共危机是一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综合性、跨界性和非常规性的灾难性事件,一旦发生将会危及到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和公共利益,因而其治理工作必然需要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协同合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广泛引入市场、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的力量,并充分厘清各个主体的权责、协调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是全面、高效、有序开展公共危机防控的关键,也是新时期我国公共危机事件
摘 要:由于仲裁自身存在着局限性,民商事仲裁活动应受到司法的监督已经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仲裁的司法监督能够更好地实现仲裁的程序正义。实践中,最常见的司法监督方式就是对仲裁裁决的监督。现行《仲裁法》对仲裁裁决规定的两种监督方式是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然而,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采取的“双轨制”标准,导致法律国内仲裁裁决与涉外仲裁裁决“区别对待”,不利于民众对法的权威的信服。两种司法监
摘 要:新中国建立初期,征地制度的出台是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初期征地制度的调整也是为了保证国家建设用地,而《土地管理法》的出台与修订反映了国家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征地制度变迁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范畴,变迁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社会形势,不过也受到部门利益的影响。  关键词:征地制度;国家建设;土地管理;耕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