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笔者围绕“关于加快共青城市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从调研结果看,我市文化事业基础差、底子薄、队伍弱、起步晚、后劲足、前景好。根据调研情况现就我市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市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报告如下。
一、现状和问题
设市以来,我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得到了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市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缺、功能差、人才乏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文化事业发展方面。一是重视不够。尤其在基层不重视文化事业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认为文化工作时软指标,不能体现政绩,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思想宣传工作,忽视基层人民群众参与的主体性和广泛的社会性,忽视文化的独立性、物质性、多样性和娱乐性,不能很好地顺应基层广大群众求富、求乐、求知、求变的心愿;二是投入不足。由于发展压力大,建设投入大,因此国务院规定“用于文化事业的经费不得少于当年政府总支出的1%,其中业务经费逐年递增的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等相关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三是设施落后。我市“三馆”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全部借靠南湖影剧院的办公场地,缺乏必要的文化阵地,开展文化活动也是借助南湖影剧院的设备,文化设施陈旧,文化设施基建欠帐多,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城区人口约七万人,缺乏必要的文化活动场地,一些老年人因陋就简在公园等露天场所自娱自乐,既影响市容又存在安全隐患。图书馆现有面积100㎡,设施规模不大,藏书容量不足,且各种设施已老化,借阅室面积狭小,藏书不足3万册,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借阅要求;博物馆因场地限制暂时未开展工作,收藏的文物由于没符合条件的专业库房,得不到专业保护正在慢慢遭到腐蚀;四是活动单调。目前,全市文化活动的开展仅限于城区重要节庆、假日文化活动,城郊和农村农民文化活动主要是广场舞和送戏下乡、送影下乡,自办有创新内容的文娱乐活动开展甚少,节日文化活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现有的文化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五是队伍不健全。目前,全市“三馆”编制已经制定,除市委命的一名文化馆馆长之外,其余尚未落实到人头,“三馆”的工作主要依靠南湖影剧院来完成,重大活动依靠文艺爱好志愿者来参与。对照共青城先导区率先建小康的文化发展目标,现有文化队伍的现状难以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乡政府的同志兼顾,由于工作繁多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专业不强,很难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一是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小、档次低。目前,我市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也没有形成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和文化商圈,文化创意基本处在效果图或者远景图上,由于专业人士的缺失,本地文化产业资源挖掘不够,精品不多,没有做大做强;二是文化产业与旅游开发结合不紧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文化旅游产业链不长。尽管鸭鸭驰名中外,但是鸭鸭还是没有很好的与旅游相结合,鸭鸭的销售中极少部分是游客消費。市旅发委还需加强部门沟通、协作,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让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努力融入昌九旅游经济带,积极打造南昌昌九江的后花园,为促进昌九一体化发展作贡献。
二、几点建议
1.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文化建设任务。一是要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要发展,规划必先行。建议市政府要在市“十三五”规划中,结合共青城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共青城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战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文化发展格局、管理体制及运作体制。二是要加强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当前,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等相关的文化职能归口宣传部,尽管市委设立了文广新局和旅发委,但是没有任命相应的局长、主任,工作没有落实具体责任人,而且存在党政不分的窘境,在与省市对接工作存在一定障碍。为加强文化事业发展,建议市委在当前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根据市委宣传部分工明确市文广新局和市旅发委负责人,做到责权到人,责权统一。各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应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地、本单位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方案,市委、市政府要将文化事业发展纳入乡镇的综合目标考评。各地要明确专人负责文化事业发展,切实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上有措施,活动上有安排,经费上有投入。三是加强文化场所基础设施建设。象我市这样“三馆”挂空的现象全省难找第二家,这与先导区的形象不相符,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不相符。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早提上仪事日程,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提供手续方便,各涉文部门通过对上争取政策资金,整合涉文部门的各种资金建设文化便民服务中心,形成小溪汇成大河的效果,建成后将文广新局、旅发委、电视台、报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旅游广电综合执法大队以及省广电网络公司共青城分公司等涉文单位集中办公。
2.开发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组建落实市文联,安排有爱好,有基础的同志参与做好文联工作,开发我市的文化资源。一是突出恳荒创业主题,打造创客文化品牌。要加大共青精神的挖掘和宣传力度,通过发行一本书、拍摄一个纪录片、开辟一个品牌故事专栏、每年举办一次青年创业赛事、完善好一个创业史馆“五个一工程”,让共青精神有载体,有成果。二是唱响“中国羽绒服装名称”,打造共青羽绒文化品牌。要扩大羽绒发展的记忆;三是整合文化与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利用恳荒创业的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优美生态的绿色资源、发展旅游业,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开发体验性旅游项目,使旅游产业开发与共青精神传承相得益彰。
3.完善扶持政策,增强文化市场活力。一是研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文化创意、3D打印、文化会展、APP产业、私募基金小镇和旅游目的地等产业为重点,从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及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等。二是加大文化招商力度,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抓住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文化产业风向标,政策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完善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营造尊重人才得良好氛围。重点引进和培养新兴文化产业人才,将文化产业人才比照高技术人才政策给予优惠政策,逐步建立一支有文化、懂经济、善创新、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推行用人招聘合同制,分配考核浮动制等改革,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良好环境。
准确把握这些政策,对于我们地方扶持发展文化产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在文化产业招商过程中,我们对于政策的熟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为企业需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对招商引资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优质服务。
一、现状和问题
设市以来,我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得到了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市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缺、功能差、人才乏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文化事业发展方面。一是重视不够。尤其在基层不重视文化事业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认为文化工作时软指标,不能体现政绩,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思想宣传工作,忽视基层人民群众参与的主体性和广泛的社会性,忽视文化的独立性、物质性、多样性和娱乐性,不能很好地顺应基层广大群众求富、求乐、求知、求变的心愿;二是投入不足。由于发展压力大,建设投入大,因此国务院规定“用于文化事业的经费不得少于当年政府总支出的1%,其中业务经费逐年递增的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等相关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三是设施落后。我市“三馆”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全部借靠南湖影剧院的办公场地,缺乏必要的文化阵地,开展文化活动也是借助南湖影剧院的设备,文化设施陈旧,文化设施基建欠帐多,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城区人口约七万人,缺乏必要的文化活动场地,一些老年人因陋就简在公园等露天场所自娱自乐,既影响市容又存在安全隐患。图书馆现有面积100㎡,设施规模不大,藏书容量不足,且各种设施已老化,借阅室面积狭小,藏书不足3万册,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借阅要求;博物馆因场地限制暂时未开展工作,收藏的文物由于没符合条件的专业库房,得不到专业保护正在慢慢遭到腐蚀;四是活动单调。目前,全市文化活动的开展仅限于城区重要节庆、假日文化活动,城郊和农村农民文化活动主要是广场舞和送戏下乡、送影下乡,自办有创新内容的文娱乐活动开展甚少,节日文化活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现有的文化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五是队伍不健全。目前,全市“三馆”编制已经制定,除市委命的一名文化馆馆长之外,其余尚未落实到人头,“三馆”的工作主要依靠南湖影剧院来完成,重大活动依靠文艺爱好志愿者来参与。对照共青城先导区率先建小康的文化发展目标,现有文化队伍的现状难以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乡政府的同志兼顾,由于工作繁多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专业不强,很难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一是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小、档次低。目前,我市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也没有形成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和文化商圈,文化创意基本处在效果图或者远景图上,由于专业人士的缺失,本地文化产业资源挖掘不够,精品不多,没有做大做强;二是文化产业与旅游开发结合不紧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文化旅游产业链不长。尽管鸭鸭驰名中外,但是鸭鸭还是没有很好的与旅游相结合,鸭鸭的销售中极少部分是游客消費。市旅发委还需加强部门沟通、协作,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让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努力融入昌九旅游经济带,积极打造南昌昌九江的后花园,为促进昌九一体化发展作贡献。
二、几点建议
1.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文化建设任务。一是要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要发展,规划必先行。建议市政府要在市“十三五”规划中,结合共青城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共青城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战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文化发展格局、管理体制及运作体制。二是要加强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当前,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等相关的文化职能归口宣传部,尽管市委设立了文广新局和旅发委,但是没有任命相应的局长、主任,工作没有落实具体责任人,而且存在党政不分的窘境,在与省市对接工作存在一定障碍。为加强文化事业发展,建议市委在当前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根据市委宣传部分工明确市文广新局和市旅发委负责人,做到责权到人,责权统一。各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应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地、本单位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方案,市委、市政府要将文化事业发展纳入乡镇的综合目标考评。各地要明确专人负责文化事业发展,切实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上有措施,活动上有安排,经费上有投入。三是加强文化场所基础设施建设。象我市这样“三馆”挂空的现象全省难找第二家,这与先导区的形象不相符,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不相符。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早提上仪事日程,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提供手续方便,各涉文部门通过对上争取政策资金,整合涉文部门的各种资金建设文化便民服务中心,形成小溪汇成大河的效果,建成后将文广新局、旅发委、电视台、报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旅游广电综合执法大队以及省广电网络公司共青城分公司等涉文单位集中办公。
2.开发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组建落实市文联,安排有爱好,有基础的同志参与做好文联工作,开发我市的文化资源。一是突出恳荒创业主题,打造创客文化品牌。要加大共青精神的挖掘和宣传力度,通过发行一本书、拍摄一个纪录片、开辟一个品牌故事专栏、每年举办一次青年创业赛事、完善好一个创业史馆“五个一工程”,让共青精神有载体,有成果。二是唱响“中国羽绒服装名称”,打造共青羽绒文化品牌。要扩大羽绒发展的记忆;三是整合文化与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利用恳荒创业的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优美生态的绿色资源、发展旅游业,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开发体验性旅游项目,使旅游产业开发与共青精神传承相得益彰。
3.完善扶持政策,增强文化市场活力。一是研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文化创意、3D打印、文化会展、APP产业、私募基金小镇和旅游目的地等产业为重点,从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及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等。二是加大文化招商力度,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抓住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文化产业风向标,政策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完善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营造尊重人才得良好氛围。重点引进和培养新兴文化产业人才,将文化产业人才比照高技术人才政策给予优惠政策,逐步建立一支有文化、懂经济、善创新、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推行用人招聘合同制,分配考核浮动制等改革,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良好环境。
准确把握这些政策,对于我们地方扶持发展文化产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在文化产业招商过程中,我们对于政策的熟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为企业需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对招商引资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