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老师应怎样和学生相处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caohao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小时候,有“四有新人”这一说法。那时几乎每次校会都会全校齐背: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
  如今,时代变了,再跟这些出生于九十年代的孩子们谈理想,他们能不假思索地说出一堆,志向高远比我们有创意;谈道德,十三四岁的他们或许还不能真正理解“道德”的含义,对他们来说这个可有点抽象;谈文化,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高谈阔论的东西我们或许还闻所未闻呢;谈纪律,现在的孩子讲究张扬个性、表现自我,怎么能就这样束缚住自己驰骋的思维呢?
  好吧。那么,我们跟学生谈什么?
  这是一个独生子女学生的时代,这又是一个独生子女教师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最需要什么?这样的师生关系最需要什么?这样的教育现状最需要什么?这样的社会大环境最需要什么?
  我想,与其要求学生知道那些泛泛而谈却又抽象深刻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不如在现实生活中以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悟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当教师具备了爱心与真心,同情与上进,我们的学生自然会变成这样的人;具备了爱心、真心、同情心、上进心的人,不必再灌输什么理想、道德、文化、纪律,自然会成为时代中最优秀的人!
  这是我们两代独生子女均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两代独生子女在既相同又不同的时代里,均需充实并改善的个性与心态。
  一、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
  独生子女都是说一不二、有点“唯我独尊”的,独生子女都是“自私自利”,有点脾气的。这样的同类人在一起学习工作怎么办?关系如何能融洽?唯有通过“爱”!
  以前,我看到学生的这些表现(如上课做小动作、偷偷小声地交流或说话、自习课上不自觉地说笑或打闹、出怪样怪声故意引起老师或他人的注意等),就会点名批评他们,甚至怒气冲冲地教训他们,非要安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或者必须按照我的意图来做。他们有时不服气,或者被逼无奈地改变但仍然伺机继续说笑、捣乱。
  看起来,我们真是在彼此折磨,我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小冤家一样。
  后来,我想到了家里和学生同龄的孩子。平时我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很爱护他们,跟他们很亲近;在学习和行为规范上,对他们也比较宽容,想想,与对待学生相比,甚至都有些纵容了。
  我的外甥很调皮,不爱学习,作业常常完成得不好,我就给他讲解;写一会儿作业,我就会提醒他休息;有时写了一下午作业,我会带他出去玩、去吃好吃的,并且晚上不再允许他学习了,让他充分休息。这些标准与在学校我要求学生是完全不同的。都是同龄的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的不同待遇,他们怎么会不反感呢?
  学生只是一群十几岁的小孩子啊。作为教师,我固执地发脾气是不是也因为独生子女身上那种特有的自私呢?孩子是小的,不懂事的,他们的举动惹人生气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老师是大人,是有思想、需要讲究工作艺术的人。只有我们的宽容,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爱,才能让他们长大。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学生的那些举动都是一个正常孩子的正常表现。那曾经在我脑海中的根深蒂固的事情怎么能叫什么犯错误啊?他们是多动的少年,是调皮的孩童,他们有着少年儿童的幼稚、可笑,他们也有着少年儿童的率真、天性。我现在对他们并无恶意、并无大碍的各种各样奇怪甚至有点“可恶”的表现,大多情况下都是报以宽容的浅笑和无奈的摇头。然后就由他们去了。
  这才是我的真情流露。原来那个跟学生“横眉冷对、要求苛刻”的我,好像有点不真实,太可怕了。我也相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所有的人,都有一颗善良而柔软的真心。可能有时我们被激怒了,可能我们暂时还没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会逐渐学会温馨地相处、温馨地生活。我们的真心也换来了孩子们真实的表现,难道一个拘谨雷同、整齐统一的群体能叫做真实的少年吗?
  当我拿出“爱”的眼光和“真诚”的胸襟来看待和對待学生时,我意识到,作为教师,保护孩子天性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传授知识。所以,现在我更愿意称自己的学生为“孩子们”,觉得这个称呼很有人情味,觉得这样一叫,从自己内心深处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家人一样。而“学生”这个称呼就显得生硬、疏远。
  有时,我也在课下叫孩子们的绰号,这都是我跟着他们学到的。有个挺胖的小男孩叫李运程,我们就叫他“胖程儿”;有个挺胖的小女孩叫张宝文,我们就叫她“宝儿”;有个跑得快的小男孩叫金柱永,我们就叫他“金兔子”;大家喜欢叫班长叫“长班”,我偶尔开玩笑也这么叫。他们听了,表情既惊喜又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我最开心看到他们听了笑了后,脸红得像开了花。
  师生之间不只是师生关系。当我去接近孩子、亲近孩子,当我摸着那些故意想表现、炫耀自己的小男孩的头时,我想到,他们是未来社会的男子汉,他们是将来保护妻女、父母的大丈夫;可现在,他们还是一个弱小、单纯,需要疼爱的小男孩。此时此刻,我怎能因为他的顽皮而动怒?我要用我的爱来滋润他们,我要把我的爱传递给他们。好让爱的脉络广远无边、生生不息。
  二、常怀感恩之心
  家里爱父母、爱长辈、爱姊妹;家外要同情病残、同情弱小、同情贫困。
  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会学习可能不会奉献,会羡慕可能不会同情。一个人学会去爱,学会去奉献爱,学会用同情心去怜悯、救助别人,可能比学会学习更重要。因为这样的人,他其实是学会了生存、学会了做人。
  作为教育者,只在学校里宣讲应该爱、应该同情、应该奉献不行,这样太狭隘,甚至太虚伪。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走出去,放眼全社会、全世界。当然,我们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行万里路”,但是,我们可以将报纸上、电视上的病残、弱小、贫困的报道拿来给孩子们看,问他们怎么想、怎么办。
  我们的孩子是有良知的,只是没有人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在班里设立一个捐款箱,谁捐款、捐多少都是完全自愿,没有任何限制。一次善举之后,点清善款,学生集中的善款有多少,班主任就捐多少。(孩子们一定会记在心上,下一次的善款一定会更多)这样把所有的钱一起寄给需要钱的人和地方,落款为整个班级的名义。收到回信的话,就在全班公读。
  年轻的我们和十几岁的孩子,也许现在不是教育家、不是科学家,也许一辈子也成不了教育家、科学家,但是我们从现在开始都可以做一个慈善家,做一辈子的慈善家。
  这对于一个十几岁孩子来说,是他人生履历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之一。
  这是我的设想,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实践。让更多的孩子在更大的圈子里付出爱、感受爱。
  我要感谢每一届、每个班的孩子们,正是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我也逐渐地成长、成熟起来;正是他们的存在与活力,我才转变了思想,有了更新的教育理念。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的独生子女,我们都同样需要爱心、真心、同情心、上进心,才能共同发展、进步,担负起整个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当这特殊的两代独生子女在教育领域“狭路相逢”并碰巧扮演了师生的角色时,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天赐的缘分,相信在探索的道路中一定会碰出独有的美丽的花火。
其他文献
一、设计意图  高中阶段的诗词学习,基本上都采用通过阅读单个作家的名篇来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的方法,这当然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但在中学阶段也可以借鉴大学中文系教师让大学生学习诗词的方法,即较为深入地了解一个作家,多阅读这个作家的作品,然后较为全面地把握这个作家的个性特点和创作特点,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目的。本次公开课“晏几道词中梦和泪的世界”的设计思路即是借鉴了这种做法。  二、课
[摘 要:识字是小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更是语文学科学习的根本。在进行识字的课程之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可以保障小学生在学习时的学习效果,加深小学生对于字的认识和理解。为小学生在以后的成长和学习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预习,不仅可以缓解教师教学压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汉字;小学语文;情景化;课堂识字]  一、小学生识字的规律特性的理论阐述  (一)遵循小学生的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读书,成为人们丰富个人生活的首要选择。本文将简单分析图书馆阅读活动推广的相关问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活动推广]  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的公益性教育职能就是阅读推广,组织并开展活动是人们最为常用的推广形式,所收到的效果也非常好。建
历经曲折,新部编教材在这个九月如约和泰州市全体中小学师生见面。翻开七年级语文部编教材的目录,“教读”“自读”“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少年正是读书时”等板块,赫然映入眼帘。编者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大刀阔斧地在阅读板块进行了改革,把“课外阅读”提升到和“自读”同等的地位,可谓用心良苦。  主编温儒敏教授在提出新教材使用建议时,所分享的《语文老师
说明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学生不喜欢阅读说明文,或认为说明文语言枯燥乏味,不像散文有优美的语言能吸引人,或认为说明文内容晦涩难懂,不像小说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另一方面,老师缺少有效解读说明文的能力,或将说明文上成科学课,或将说明文课堂上成满堂灌,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到说明顺序一股脑儿搬进课堂,缺少自己对每一篇说明文独特的解读分析。  纵观当下语文教学中说明文课堂的乱象,笔者认为,利
元散曲中的曲牌既多且美,有如缤纷的落英,不仅可以照花你的眼睛,而且也会听亮你的耳朵。例如 “醉花阴”“喜迁莺”“人月圆”“塞鸿秋” “鹊踏枝”“满庭芳”“红绣鞋”等,这些美视而且美听的曲牌之名是如何诞生的呢?是谁的锦心绣口,最早为它们命以嘉名?这真是令人遐想。还有一个曲牌,什么名称不好取呢,偏偏取名叫做 “一半儿”。今日流传的一句熟语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一半儿”也多表男女之情,又名 “忆王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许多问题莫衷一是的时候,不妨跳出庐山、放宽眼界,感受一下不一样的语文教学。前不久,笔者有幸聆听了来自宝岛台湾的台北市国语实验小学李玉贵老师执教的《北极熊学游泳》一课,给人以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颇受启发。  启发一:文本解读的“儿童化”  《北极熊学游泳》是一篇简短浅显的课文,全文不足两百字:  北极熊在冰上捉到一只小海豹,小海豹说:“请你
[摘 要:传统的幼儿英语课堂过度重视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受到国家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此以往,英语教学的氛围就会略显枯燥乏味,那么就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幼儿生在英语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反感英语课程的学习。本文认为英语知识是虽然源自于课本,但是课本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英语教学要想达到更高的层次,就需要将教育生活化贯穿与英语教学的过程之中,将生活中的实例融入到英语理论的教学之中,就可以将原本艰深晦涩的
2003年北京海淀区教委召开“窦桂梅专业成长思想研讨会”,这次会议,关系到对整个海淀区教师专业培养的方向定位。会议内容有一项是我上两节课并作专题报告。其间要请一位专家给我评课。  当然请霍懋征老师!她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北京的老前辈,也是语文学科专家,领导们也意在让我向先生学习,在心中树立方向。  教委联系了霍老师,她欣然答应了。那时她已经81岁。  多么荣幸!我和海淀教委张凤华副主任手捧鲜花到霍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的自由发展,决不可对任何内容做任何限制,更不应对其发现设任何预置的‘圈套’。”一堂语文课应该是春天的花园,五彩缤纷,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统一的答案来固化学生的思维,而应允许学生“出错”,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拥有独到的见解。一些学者曾点评说课堂能出现错误便是学生珍贵的“课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