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教学改革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生命线。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试方法四个方面对石河子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园艺植物 育种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39-02
《園艺植物育种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园艺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原理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根据园艺植物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育种途径实现育种目标,为园艺生产所需的优良品种提供保障。我校《园艺植物育种学》是1998年立项的石河子大学首批一类课程,目前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多年来,课程组为配合石河子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紧紧把握时代步伐,本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相融,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双主体作用的原则,在课程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精选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的原则是保留本课程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摒弃陈旧落后的内容,使精选的教学内容在反映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框架的同时更突出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发现。在各章尽可能补充近年来发展的新知识,包括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成果等。目前,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对于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也要安排一定的教学时数进行系统地介绍。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涵盖了果树育种、蔬菜育种和花卉育种的内容,专业辐射内容非常广泛。由此,本课程组采用增加授课教师人数,并由具有不同专长的教师授课的办法,有利于最新专业知识的补充,并克服了单个教师上课备课工作量大、专业知识面狭窄的困难。此外,对于部分章节增开教授专题,给学生补充最新的知识。本课程共拟订了新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新疆加工番茄杂种优势育种、葡萄杂交育种研究、草莓细胞工程育种、甜瓜抗病育种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6个教授专题,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师的情况,从中选择开出3~5个,每个专题2~3学时。通过教授专题,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就会学得快、记得牢。2001年课程组主讲教师向学校申请开始了CAI的教学立项研究,在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入动画和视频文件,将情景引入了课堂,案例由语言文字的描述变成了活生生的图像,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当讲到不同的育种途径时,可以展示果树、蔬菜、花卉等的育种实例图片,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去看、去听,独立主动地接受信息。此外,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进行比较,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二、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重点,加强课程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能力体系为本位强调的是“学生自我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不再是全部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以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身份出现,学生掌握的各项新理论、新技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大胆的提出疑问,如何鼓励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于精选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教师适当加以指导。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还应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学生自己选定论文题目、查资料、设计方案,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和总结。如学生所写的“生物技术的双重作用”、“生物技术与人类的未来”、“世界主要园艺植物的育种目标”等文章,既反映了现代园艺植物育种的新发展,又注入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特别是有些文章观点新颖、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信息量大,将知识性和科幻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教师筛选优秀的读书报告,组织交流。首先由报告人介绍所写内容,再由老师和学生提问,报告人进行答辩。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学生可以了解育种学的不同研究方向与领域,拓宽知识面,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能得到培养。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组织信息与应用科技的能力,表达想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个由知识、能力、方法、应用、创新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所以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几年的教学体会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首先应从增加实践性教学时数入手,改变现行的半年实习为全年实习。实践教学中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充分发挥“三个平台,两个空间”即实验、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室内与室外教学实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专业技能保障。为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开设基础验证性实验课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项目的训练。例如,设计了十字花科植物杂交育种、园艺植物引种计划的制定、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有性杂交育种、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育种计划等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愿分组选择一种作物(大白菜、番茄、葡萄、草莓、苹果等)为育种对象,设计一个大型综合实验。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发展异常迅猛,转基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生物技术育种一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相关理论有了感性认识,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特意开设了“生物技术育种方法”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包括:园艺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技术;RAPD分子标记;农杆菌转化方法;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等。通过这一综合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先进的生物技术——育种技术,并为今后将其应用于实践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课程组的所有老师均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这些项目的立题均结合了教师所从事的育种学科研工作,如芸薹属杂交育种、新疆加工番茄的杂交育种、特色新疆果树优良营养系选育、特色资源引种、新疆特殊资源的分子育种等。这些SRP项目的开展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科学研究。
四、改革考试方法,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与教学效果难以评定是一个多年未决的问题。理论教学内容的考核评分相对于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评分要客观些,但仍存在随意性,也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考核评分体系,不同教师出题的范围与难度差异很大,考试成绩没有可比性,不能反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评分随意性更大,多以学生参加实验课的次数及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这不能反映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程度及实际动手能力。
为此,课程组结合其他国内外院校的考评方案提出以下考核体系,即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应一改过去一份试卷定高低的简单方式。采取理论考试与现场操作和平时成绩(作业、实验实习报告)及课程论文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在评分上实行平时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20%,理论考试占70%,全面测试学生掌握作物育种有关知识的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反映和检验教学效果。考核过程中,经典内容用试题库考试评定成绩;进展内容用课程论文评定成绩;实践教学内容用参加实验课的次数、现场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综合来评分。平时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学的各阶段自己查阅资料,写出专题报告或完成专门的课外作业,以考查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魏文娜.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1996(2):45~48
2 陈火英.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植物育种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70~71
【关键词】园艺植物 育种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39-02
《園艺植物育种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园艺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原理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根据园艺植物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育种途径实现育种目标,为园艺生产所需的优良品种提供保障。我校《园艺植物育种学》是1998年立项的石河子大学首批一类课程,目前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多年来,课程组为配合石河子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紧紧把握时代步伐,本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相融,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双主体作用的原则,在课程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精选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的原则是保留本课程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摒弃陈旧落后的内容,使精选的教学内容在反映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框架的同时更突出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发现。在各章尽可能补充近年来发展的新知识,包括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成果等。目前,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对于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也要安排一定的教学时数进行系统地介绍。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涵盖了果树育种、蔬菜育种和花卉育种的内容,专业辐射内容非常广泛。由此,本课程组采用增加授课教师人数,并由具有不同专长的教师授课的办法,有利于最新专业知识的补充,并克服了单个教师上课备课工作量大、专业知识面狭窄的困难。此外,对于部分章节增开教授专题,给学生补充最新的知识。本课程共拟订了新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新疆加工番茄杂种优势育种、葡萄杂交育种研究、草莓细胞工程育种、甜瓜抗病育种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6个教授专题,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师的情况,从中选择开出3~5个,每个专题2~3学时。通过教授专题,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就会学得快、记得牢。2001年课程组主讲教师向学校申请开始了CAI的教学立项研究,在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入动画和视频文件,将情景引入了课堂,案例由语言文字的描述变成了活生生的图像,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当讲到不同的育种途径时,可以展示果树、蔬菜、花卉等的育种实例图片,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去看、去听,独立主动地接受信息。此外,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进行比较,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二、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重点,加强课程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能力体系为本位强调的是“学生自我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不再是全部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以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身份出现,学生掌握的各项新理论、新技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大胆的提出疑问,如何鼓励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于精选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教师适当加以指导。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还应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学生自己选定论文题目、查资料、设计方案,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和总结。如学生所写的“生物技术的双重作用”、“生物技术与人类的未来”、“世界主要园艺植物的育种目标”等文章,既反映了现代园艺植物育种的新发展,又注入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特别是有些文章观点新颖、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信息量大,将知识性和科幻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教师筛选优秀的读书报告,组织交流。首先由报告人介绍所写内容,再由老师和学生提问,报告人进行答辩。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学生可以了解育种学的不同研究方向与领域,拓宽知识面,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能得到培养。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组织信息与应用科技的能力,表达想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个由知识、能力、方法、应用、创新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所以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几年的教学体会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首先应从增加实践性教学时数入手,改变现行的半年实习为全年实习。实践教学中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充分发挥“三个平台,两个空间”即实验、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室内与室外教学实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专业技能保障。为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开设基础验证性实验课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项目的训练。例如,设计了十字花科植物杂交育种、园艺植物引种计划的制定、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有性杂交育种、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育种计划等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愿分组选择一种作物(大白菜、番茄、葡萄、草莓、苹果等)为育种对象,设计一个大型综合实验。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发展异常迅猛,转基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生物技术育种一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相关理论有了感性认识,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特意开设了“生物技术育种方法”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包括:园艺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技术;RAPD分子标记;农杆菌转化方法;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等。通过这一综合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先进的生物技术——育种技术,并为今后将其应用于实践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课程组的所有老师均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这些项目的立题均结合了教师所从事的育种学科研工作,如芸薹属杂交育种、新疆加工番茄的杂交育种、特色新疆果树优良营养系选育、特色资源引种、新疆特殊资源的分子育种等。这些SRP项目的开展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科学研究。
四、改革考试方法,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与教学效果难以评定是一个多年未决的问题。理论教学内容的考核评分相对于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评分要客观些,但仍存在随意性,也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考核评分体系,不同教师出题的范围与难度差异很大,考试成绩没有可比性,不能反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评分随意性更大,多以学生参加实验课的次数及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这不能反映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程度及实际动手能力。
为此,课程组结合其他国内外院校的考评方案提出以下考核体系,即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应一改过去一份试卷定高低的简单方式。采取理论考试与现场操作和平时成绩(作业、实验实习报告)及课程论文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在评分上实行平时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20%,理论考试占70%,全面测试学生掌握作物育种有关知识的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反映和检验教学效果。考核过程中,经典内容用试题库考试评定成绩;进展内容用课程论文评定成绩;实践教学内容用参加实验课的次数、现场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综合来评分。平时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学的各阶段自己查阅资料,写出专题报告或完成专门的课外作业,以考查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魏文娜.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1996(2):45~48
2 陈火英.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植物育种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