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地形云人工增雨技术试验设计

来源 :气象科技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easons2002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盘山脉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延伸地带,连接秦岭,南北逶迤200 km,分水岭平均海拔2500 m,最高主峰海拔2942 m.六盘山南部重叠的峡谷是泾河的主要发源地,另外还有两条河流均发源于此.六盘山山脉形成的“南北走向山墙”对于不同类型的天气过程而变得复杂,特别是地形云形成过程中水汽场、气流场受山脉地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形云特征.为此,在西北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中增加研究试验项目,开展地形云自然降水研究和人工增雨试验.在地面人工增雨作业能力、人影作业指挥系统、云物理试验基地等方面开展试验,提供或验证工程设计,解决各项建设任务在实施和运行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有关问题,实现工程所建各项设备设施的科学应用,发挥工程建设的最佳效益.介绍了六盘山地形云人工增雨技术试验情况,包括外场试验设计、试验方案、试验过程和初步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获得了六盘山地形云分类和强对流发展规律,能够为中部、东南、西南等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提供站点位置设计、调整提供技术依据.
其他文献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气候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绿色旅游资源,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发掘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诸如气候变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旅游和游憩活动的开发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气候资源,旅游目的地的天气条件与旅游吸引力的关系等开展研究.此外,许多学者也以温湿、风效指数等指标对旅游地气候舒适度、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研究,对避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
期刊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美国、德国和意大利学者共享.日裔美国学者真锅淑郎获知得奖消息后发出的“可我只是个搞气候的呀(But I\'m just a climatologist)”的感叹表明,这次2位气象学者获物理学奖似乎有些意外.实际上,现代气象科学源自经典物理学,这一点不仅能从很多早期量化气象观测传感器的发明出自物理学者之手、现代大学中气象科学专业多从物理专业析出等感觉到,甚至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者和气象问题的表述,都应该记在物理学家和物理学的身上.
期刊
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建成于2019年11月,馆中承载了营口气象站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展示了不同时期留存下来的珍贵仪器和图纸.其中有一张图时常吸引参观者驻足,它便是“民国廿四年全国头二三等测候所一览图”.rn“民国廿四年全国头二三等测候所一览图”(简称“测候所一览图”,图1)是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的核心展品之一.图中详细标注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象测候所的分布、等级及所属性质,根据图中日文文字及绘图时间推断此图是日本间谍搜集中国地区的气象情报绘制而成的,是日本侵略者为1937年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而做的前
期刊
简要阐述面向人影业务深度融入“天擎”大数据云平台需求,在西北区域首先采用“云+端”业务系统架构模式设计并实现新型的人影指挥业务系统(SPACE-NW),为人工影响天气各类业务提供综合业务软件支撑.该系统依托“天擎”基础,提出具有普适性的人工影响天气“云+端”下的“4C+ABC”框架,实现了人影业务数据环境深度融入、产品分析与自动化制作与加工流水线的深度融入、资料分析与指挥业务流程与基础气象业务的深度融入.解决了人影部门一段时期以来的资料采集渠道多样、标准不统一、系统开放性不足、信息流转渠道不畅等业务问题.
内蒙古东南部是辽西地区粟作农业起源地的中心区域,也是历史时期农、牧民族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战国早中期,该地主要为北方民族聚居地,具有多元的族群文化和复杂的经济类型;战国晚期,随燕文化的北扩,中原地区的文化与农耕技术促使此地的文化与人群趋于统一.纵观战国时期,农耕经济在内蒙古东南部先民的生存方式中居于何种地位,对不同人群及文化的融合又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仍缺乏深入的探讨.为此,本文以赤峰地区战国时代水泉和大山前墓地出土的67例人骨及牙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 显示:先民主要摄食C4类
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建设工程(以下简称:西北人影工程)是《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的6大区域(东北、西北、中部、西南、华南、华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之一,建设范围覆盖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5省(自治区)全境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4个盟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建设内容包括飞机和地面作业、作业保障和指挥、试验示范基地等,建成后为西北区域生态安全、山区冰川、流域来水、抗旱救灾、森林防火等提供有效保障.
期刊
骨器研究是近年来动物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1930年梁思永发现昂昂溪遗址的骨质工具以来,骨器正在成为学界研究嫩江流域史前经济形态的重要依据.2013、2014、2015和2017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洪河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主要遗存归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除陶器、石制品和青铜器等,还出土了大量骨器,器类丰富,更有多种以往未曾见过的器类.本文通过对该遗址四个年度出土的343件骨制品进行全面介绍和梳理,分析该遗址骨器制作的工艺水平和生产变化,为进一步探讨该遗址乃至嫩江流域史前的生业模式提供重
上颌窦是位于鼻腔周围最大的骨质腔,由于其所处位置及结构的特殊性,相比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更容易受到感染产生炎症反应,因此上颌窦炎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一.通过对黑水国遗址汉代人群上颌窦的观察,发现该墓地中有40.5%的个体上颌窦内出现骨形态的改变,以穗状骨片为主.女性上颌窦炎出现率远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男性上颌窦炎左侧出现率高于右侧,女性右侧高于左侧.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划分,从未成年期到中年期上颌窦炎的出现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是通过二元逻辑回归检验,发现上颌窦炎与年龄之间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