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贷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形式,也是其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发生了恶化,不良的信贷比重越来越高,并且这种风险还有加大的趋势。所以,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能够处理好信贷风险关系到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本文将结合当前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具有实际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随着全球化经济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国际金融巨头和国内银行双重激烈竞争,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应将控制信贷风险作为长期的任务来抓,加强我国信贷风险的管理,使得整个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根据最新中商情报报道,2014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创2009年来新高,达到了1.29%,同比2013年增加了0.29%,如图1所示。
造成这种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1借款人的信贷风险
首先,由于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使得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风险一体,由于一些企业体制不完善、产权不健全、经营不善,导致大量贷款被其挪用,最后却无力偿还,还有一些企业虽然有能力还款,但是却主观逃脱债务,虚假报账,非法转移资金。
其次,借款人有意诈骗,多头贷款等,导致信贷风险上升。一些借款人抓准当前国内银行管理不规范漏洞,趁机报送不完整的个人信息资料,同时在多家银行进行借款,甚至有人用虚假证明文件和产权证明,诈骗银行贷款,使得银行信贷风险增加。
还有,我国的贷款担保形同虚设。由于中国交易法制不规范,且交易费用偏高,使得银行很难将借款人但是的抵押物变现,所以,这种担保方式对降低信贷风险无太大作用。
1.2银行自身问题造成信贷风险
首先,银行缺乏独立性,决策不规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仅靠开始的信息确认,并不注重日常贷款对象的信息收集,导致不能够准确把握,致使产生信贷风险。同时,银行的信贷决策时常收到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已信贷风险代替政府风险,从而增加了银行信贷的整体风险。
其次,银行信贷档案资料缺失,基础工作薄弱。当前,有很多商业银行的资料管理非常混乱,导致很多资料缺失,所以银行很难对借款人的个人收入稳定性、完整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增加信贷风险。
还有,银行信贷时的检查制度执行不彻底。虽然在信贷管理上银行都会强调“三查”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审查不细致、不到位只停留于形式。如有些信贷人员在调查之前只根据企业提供过来的信息进行摘录,从而贷款的结果失去安全性。最后,在放贷之后的监督这个重要环节,信贷人员放松了警惕,只检查其表面现象,从而降低了银行对企业还贷的一个很好的可控性。
最后,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不完善,信贷人员缺乏管理。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2.1.建立完善信贷风险评级制度。信贷风险评级是银行信贷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客户本身的评级,即借款人评级;二位授信方评级,即债项评级。两者相互结合后决定授信额度、贷款定价等。同时,对不良信贷资产、内控管理水平等要素对银行分支行进行差别化授权,降低地区倾斜的原则,从源头控制信贷风险。
2.2推行专职贷款审批人制度。为防范道德风险,强化信贷审批的责任约束,加强贷款审批人在信贷风险中的作用,需建立专职贷款审批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关于信贷业务审批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审批人批准后才能放款。原则上,审批人不得单独接触贷款客户,如发现存在误导倾向问题,必须合理提出。
2.3加强贷后管理。由于市场变化、经济活动周期性等因素导致银行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所以银行必须连续、全面的保持对客户经营状态的跟踪,建立一套检测、控制、反馈、调节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实现贷后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
1)规范贷后管理内容,建立相关考核制度,确保贷后管理明确,可操作。
2)明确贷后管理职责,是各部门之间形成管理合力,避免相互推诿现象。
3)建立分层次贷后管理体系,对重点客户定期联系,参与现现场检查。
4)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前瞻性的发现客户潜在问题并快速反应,最大限度维护资产安全。
5)规范信贷档案管理,将其作为基础工作狠抓,由专门部门集中管理,保证档案真实完整、客观。
6)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不履行贷后经营管理,不能及时化解造成损失的,必须追究其相应责任
三、结束语
强化信贷管理是银行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各种经济变化,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小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7).
[2] 马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浅议[J].现代经济信息,2009(3).
[3]王静,张丹岚.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6).
[4] 李宝莹.浅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企业导报,2011(20)
作者简介:
贾振飞(1974-),男,汉族,199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烟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泉支行行长。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随着全球化经济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国际金融巨头和国内银行双重激烈竞争,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应将控制信贷风险作为长期的任务来抓,加强我国信贷风险的管理,使得整个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根据最新中商情报报道,2014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创2009年来新高,达到了1.29%,同比2013年增加了0.29%,如图1所示。
造成这种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1借款人的信贷风险
首先,由于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使得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风险一体,由于一些企业体制不完善、产权不健全、经营不善,导致大量贷款被其挪用,最后却无力偿还,还有一些企业虽然有能力还款,但是却主观逃脱债务,虚假报账,非法转移资金。
其次,借款人有意诈骗,多头贷款等,导致信贷风险上升。一些借款人抓准当前国内银行管理不规范漏洞,趁机报送不完整的个人信息资料,同时在多家银行进行借款,甚至有人用虚假证明文件和产权证明,诈骗银行贷款,使得银行信贷风险增加。
还有,我国的贷款担保形同虚设。由于中国交易法制不规范,且交易费用偏高,使得银行很难将借款人但是的抵押物变现,所以,这种担保方式对降低信贷风险无太大作用。
1.2银行自身问题造成信贷风险
首先,银行缺乏独立性,决策不规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仅靠开始的信息确认,并不注重日常贷款对象的信息收集,导致不能够准确把握,致使产生信贷风险。同时,银行的信贷决策时常收到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已信贷风险代替政府风险,从而增加了银行信贷的整体风险。
其次,银行信贷档案资料缺失,基础工作薄弱。当前,有很多商业银行的资料管理非常混乱,导致很多资料缺失,所以银行很难对借款人的个人收入稳定性、完整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增加信贷风险。
还有,银行信贷时的检查制度执行不彻底。虽然在信贷管理上银行都会强调“三查”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审查不细致、不到位只停留于形式。如有些信贷人员在调查之前只根据企业提供过来的信息进行摘录,从而贷款的结果失去安全性。最后,在放贷之后的监督这个重要环节,信贷人员放松了警惕,只检查其表面现象,从而降低了银行对企业还贷的一个很好的可控性。
最后,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不完善,信贷人员缺乏管理。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2.1.建立完善信贷风险评级制度。信贷风险评级是银行信贷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客户本身的评级,即借款人评级;二位授信方评级,即债项评级。两者相互结合后决定授信额度、贷款定价等。同时,对不良信贷资产、内控管理水平等要素对银行分支行进行差别化授权,降低地区倾斜的原则,从源头控制信贷风险。
2.2推行专职贷款审批人制度。为防范道德风险,强化信贷审批的责任约束,加强贷款审批人在信贷风险中的作用,需建立专职贷款审批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关于信贷业务审批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审批人批准后才能放款。原则上,审批人不得单独接触贷款客户,如发现存在误导倾向问题,必须合理提出。
2.3加强贷后管理。由于市场变化、经济活动周期性等因素导致银行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所以银行必须连续、全面的保持对客户经营状态的跟踪,建立一套检测、控制、反馈、调节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实现贷后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
1)规范贷后管理内容,建立相关考核制度,确保贷后管理明确,可操作。
2)明确贷后管理职责,是各部门之间形成管理合力,避免相互推诿现象。
3)建立分层次贷后管理体系,对重点客户定期联系,参与现现场检查。
4)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前瞻性的发现客户潜在问题并快速反应,最大限度维护资产安全。
5)规范信贷档案管理,将其作为基础工作狠抓,由专门部门集中管理,保证档案真实完整、客观。
6)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不履行贷后经营管理,不能及时化解造成损失的,必须追究其相应责任
三、结束语
强化信贷管理是银行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各种经济变化,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小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7).
[2] 马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浅议[J].现代经济信息,2009(3).
[3]王静,张丹岚.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6).
[4] 李宝莹.浅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企业导报,2011(20)
作者简介:
贾振飞(1974-),男,汉族,199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烟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泉支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