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色的憧憬

来源 :非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梦中的理想场景与现实对调一下,又会怎样……我思索着这天真的假设,那时在一个人的宿舍,靠着墙静静听歌,发呆。早已丢掉书,我只是想纯粹地空白一下思想,倘若太复杂我怕和白痴没啥两样,思想这东西越直来直往、越是简单越好。达芬奇以为一个人只能在理解的时候,才可能对什么东西爱起来或者恨起来,后来充当离群者的哲人佩索阿驳击这一说法,且宣称理解是对爱的忘却,理解毁灭爱。
  在爱的认知上,提倡深入与主张淡出,或许想法都太过片面。可我仍对佩索阿的孤绝世界抱有憧憬,这憧憬并不浮于表象,而是根植于这块孤独的抽象土壤。这两年红起来的片山恭一始终在作品里以良好的姿态向哲学境界致敬,那些纯色物语款款叙说的不过是恒久的爱。可能我无法深入理解爱,但就算理解透彻又有何用,每个人的在场就已干扰他人之爱,就已干扰到世界的运转,然而爱却忽视了你的困惑,就如同片山以为的。以你不可知的方式慰藉着漠漠人心。于是,这几本合上的书页里,恍若存活有我对片山恭一爱之方式的艳羡。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开始亦即结束
  他在一开篇就否定假设,“但愿梦是现实,现实是梦,但那是不可能的”。书中的“我”是朔太郎,恋人亚纪口中称为阿朔,可亚纪却已然死去。他从梦中惊醒,才恍悟自己是要去澳大利亚洒她的骨灰。而健康活跃的亚纪也仅能在梦中罢了。随后铺陈而来的回忆倒令人揪心,把死亡提至开端等于是预告了亚纪的结局,作为读者的无能为力亦加浓了这份哀愁。
  本书复归了古典的温婉情怀,一出世便有畅销书的好命运,大有“《挪威的森林》第二”的劲头,渐转入常销书的行列后,其引发的“纯爱现象”仍思泽着日本文坛。片山恭一尤以女性般细腻的领悟力揣摩出了人物及各关系间的感性交错。阿朔与亚纪维持少有的纯洁关系,温馨且彼此满足,被同学大木追问进展如何时,阿朔反倒觉得他是傻瓜蛋,但还是在大木的提议下,与亚纪来到海岛合宿。两人听着广播讲小时候的趣事,躺在床上互考英语单词,虽然阿朔不怀好意地问起类似“怀孕”、“勃起”这样的单词,但最终他和她还是安然地抱在一起就睡去了。那个名为“梦岛”的岛屿确是爱情最梦幻的回忆,他和她凝神屏息地观望身边的萤火虫,如此无可辨别的光芒照亮了各自青春期对爱的迷惘。世界中心又在哪里,什么都不要呼唤,只要她一直在身边就心满意足。
  可白血病跳出来阻拦了这份即将修德圆满的爱。她脱发严重,他也坚守着对她的爱。由此她无比幸福地信赖着他,甚至愿意随他逃出医院去那向往已久的澳大利亚。是转折点,也是书中回忆的高潮。可最后的心愿还未实现,亚纪已化成骨灰。她那么想去,就算在机场昏倒时也是很坚决地想和喜爱的阿朔一起去喜爱的地方。记得阿朔偷进亚纪家里取衣物和护照时,错觉般以为是在环顾恋人的遗物,这份悲凉心境如同晦黯的梦魇笼罩着,他无法逃离。
  就算死去化成骨灰又如何,爱她的心也还在,生活还在。剩下的事无非是保有对死者至高的祭奠与缅怀。爷爷请阿朔去偷他所爱之人的骨灰也正是这个道理吧。生出青草的坟墓,长久沉淀的思念,无法排挤的愁绪,还有已化至虚无的骨灰。这些和那些的爱,交错缠绕以后的人生。
  “这个世界有开始又有结束,亚纪位于其两端。我觉得这样就该满足。”他最终放弃终生携带亚纪骨灰这个念头,只是觉得爱之流转与生死循环一样,它轻易结束,也无法扭转,保持对过去美好的清醒便是对现时的积极。他洒出的骨灰,在华美樱花殒落中融合,渐渐看不分明,此时再来呼唤爱也只能以大度的虔诚。
  《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吞食与整顿
  这本处女作得以再版,也得多亏了《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大卖。片山在此书中呈露的爱情依旧保持一份单纯,“我”和薰两人一心只想在一起。但是“我”的伙伴治幸尖锐地指出“人不能同世界上最喜欢的人在一起”,这种局限在全世界广泛存在,当然于“我”和薰也是考验。说到底,爱情这毫无功利性的东西若始终保持神秘感和距离感那还真切些,怕就怕彼此将其当成某种必要的模式,太急于求成自然也只能是以失望告终。后来薰和“我”上大学,彼此分开,也成距离之爱的考验。“我”深切想念也无法慰藉对方。而薰莫名得了厌食症住进医院,于是“我”得整个暑假寄宿治幸的宿舍以便探望她。片山习惯性地设置出了对危机的挽救。
  薰得上厌食症,治幸清醒深刻地看到病源,那是薰的父亲和“我”的责任,也是婚姻体制对她的无形施压。这种情形同样出现在玛格利特·阿特伍德处女作《可以吃的女人》里,玛丽安亦在婚约之下得了厌食症,到最后什么也吃不下,索性自己推翻,做一个女人形松蛋糕请未婚夫吃掉以反抗婚姻制度和男权压迫,而他瞧见蛋糕倒是仓皇逃走。女性在婚姻体制下所感受到的不安与压力远超过强势的男性,当然并不是说片山有意在此书中阐释女性主义。但就如治幸言及的“人必须下到各自的现实性里面去”,薰毕竟有父母、有爱她的人、有还可以健康的生命,暂时的厌食症仅是心理惶恐的生理外露,或许是对婚姻的反叛,但不代表她不坚守自己的爱。
  而“我”可以一口口地喂薰吃饭,可以一天天陪伴病床上的她,但生活能这样缺乏积极地延续下去么?“所谓整理整顿,无非是力图将现在永远冻结起来的欲望之表现。也就是说,是对于未知未来的恐惧和抗拒,可生存就是要不断吞食现在。”薰甚至有种念头,就这么一直得病让“我”来照料,然而这是一味的抗拒未来。“我”又能做什么,领着薰逃出医院去海岛旅行就可以解脱吗7结果治幸的溺水身亡,也使三个人的夏末消亡而逝。需整顿的不是爱情而是芜杂的心灵,对压制的吞食也正是对强势的消解,可爱情不是折中主义,她欲求的是彼此谦卑的抚慰。
  最后,“我”和薰孩子般地玩起跷跷板,这是不是对童真之爱的一次回敬呢?至少他和她大概都懂,爱一个人也不过是细水流长的幸福积储。译者林少华为全书提炼出“爱情拒绝物化”这一暗示,其实尾声处的象征不如用“爱情要找回自我”更为贴切吧。
  《空镜头》:现在是无限的
  四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在网游幻知世界里重构了一份真实,那个世界表象看起来比现实更具迷惑性,但孩子们正在努力找寻迷失了的爱心,那么笃劲和诚真已然温暖了读者。这个“空镜头”的幻境只是个游戏软件吗?其实更可以看成是网络时代人与人交流的情景梦魇,有入口但不给出口,要找寻人心缺失的爱才可以存活。少年水虎鱼,Speed、Cookie和少女Socks在第一章交替出现的自白,甚是可以代表这时代孩子们的想法。片山恭一还原了行文口吻的童趣后,又赋以天马行空的精神思辩,将现世与虚构彻底融接到一块。爱,社会,政治、性、灾难,宗教等等都缝进了这一数码时代的梦境。
  老实说,片山在第二章以后不断更换叙述主角,让我感到新奇,但同时也有眼花缭乱之累。Speed的调皮,Cookie的诡谲,Socks的率性还有水虎鱼的细致,都逐步浮露出来。这些孩子只不过是聊天室的伙伴,但 在“空镜头”里相处得仿若老朋友一般。现实看似被剥离,却片刻浮现在他们怪诞的幻境周边,这些破碎的真实也催促着孩子们去追寻解脱的美好。然而真的返还现实后,这一切却仅仅是真名叫龙也的少年一系列的“闪回”幻觉,他就是水虎鱼,而其余三人在生命濒危之际消失在那个世界,那个获救与消失二选一的残酷生存梦境。最后一章以第三人称叙说的平和与静默,彻底折射出现代人甘愿迷失的沉溺感和麻木心。兴许龙也长久地等候那三个再也无法生还的朋友,僭越常理与世俗去挖掘奇迹,才是真正的最终解脱。
  《空镜头》的叙述方式与空间穿插,时间性也成了主题的侧影。幻境中的老人说着意味深长的话正点明了片山的寄寓哲理,“所谓时间,即是自己的心影……过去和未来都是我们的心如云絮一样变换形状投在地面的影子。过去是现在的记忆,未来是现在的希望,现在是无限的。”龙也成了唯一幸存者,曾有的灾难都如烟散去,但他要相信奇迹地活着,因为生存的“目的在于思考神与无限”。
  音乐性和哲学性的片山恭一
  有别于《满月之夜白鲸现》以莫扎特拉开帷幕,《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里古典与老摇滚构成抗衡的均势,Jim Morrison、NeilYoung,Paul McCartney、Jeff Beck、Bob Dylan一起建构美好的七十年代爱情,同时古典音乐成了爱的形而上寄托或象征。片山恭一以音乐来当爱情信物,这点就不同于村上春树意识符号般的音乐铺设。
  他用音乐来舒展清洁,以哲理来开花结果,当然片山会很小心地处理这股夹叙夹议的笔法。于是他的对话与描写充满人性的趣味又不乏知性。治幸有些微的书呆气,但谨严笨拙得可爱,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好比被问及什么是法西斯主义,他回答道:“将超越自身理解之物视为异常的心态”,这类随口而出的或精辟或艰深的言谈比比皆是。
  片山曾笑着说自己写作惯性般要有中心思想,这是“片山特色”。他的世界覆满统一色调,我却清晰地看到片山恭一试图将爱导向一番哲理的永生,物质的还有世俗的牢笼都不能阻拦它圣洁的渴求。但谁都可以兴致盎然地对其憧憬。
  [书被压在箱子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翻出来看。对话或场景成了现实里的回忆,那些故事仿佛有着梦的告知意味,静静地铺开,在一个午后。可以兀自想象,故事给了一段旋律一种憧憬,却伤害了一层皮肤。我抚摩了下,青春就已凝滞……音乐虽荡在耳边,但我却相信那是谁在实施催眠。场景理想化的梦境,覆盖了我的现实。我可以凝视你,憧憬你,可不能也不敢走近你……你就是爱。如果说尝试过思索,那么当前就可以闭眼入眠吧。]
其他文献
花伦是一只来自武汉的后摇乐队,早期风格偏英式,从吉他手朱明康曾经用过的一个名字Britsky就可以看出。早期阵容为吉他丁茂(丁满)朱明康,两人都是典型的英式穿着,长的白还喜欢穿白色POLO衫,真是叫我们这些人嫉妒啊;贝司刘嘉(一开始看见他给我签的名还真没看出来他叫什么),鼓手左翼,现在在AV大久保,现任鼓手为“小丸子”小鱼同学,据说她是因为这个乐队的名字特意去剪了个小丸子的头发。这也是我最先知道的
期刊
新碟荐:  凌波@广东电台音乐之声《音乐西游》  (musicbob@126.com)  Zen Lu-(the Future)  Labe:We Play Rec (www.weplayrec.cn)  Date:2087.12.4  把唱片的纸套外壳靠近嗅一嗅,妄想能闻到什么惊喜的味道,却惊喜地发现原来什么味道也没有。是特殊的纸型包裹,是贴敷于缝隙间的开合,是渐变的黄与留白的树形图案,是因在灯
期刊
喂,你依然身在好时光中吗。  明知道这样的时光,或许下一秒就会结束。一边狂欢一边绝望,心里充满了永无感。  我坐在时间之河的堤岸上,忠实地观察和记录这一切。  捕捉一切微小的光影,颜色、表情、声音、温度,气味,我是嗅觉敏锐的猎手;  在所有现实和虚幻的空间里构造图景,重建画面,我是跨越维度的建筑师。不知疲倦的涂鸦者。  每个人都在对这个物质决定一切的世界产生怀疑却又无能为力,一边躁动一边妥协。  
期刊
又是因为本末倒置的视觉诱惑。  Under Gmt Trees附送的拼图堪称几年来最佳唱片赠品。四块拼图,迷离色彩描绘抽象的土地和树木,前后左右上下正反偶尔正方形偶尔长蛇阵地倒腾,竟然都能凑出完整画面,严丝台缝各不相同。上瘾之余想想,除了这个东西,只怕再没什么能更好地比喻Efterklang了。着实可恶。  Efterklang真正受到密切关注是在2004年。  那年的专辑《Tripper》有着并
期刊
伊莎贝尔·阿连德凭借《幽灵之家》一书咸鱼翻身后,曾有过一段被她形容为“世界光彩尽失,铺天盖地的昏暗,冷酷无情地笼罩大地”的日子。直到某天晚上,她梦见了食物。这似乎是抵达哀悼尽头的前兆:味蕾和性欲重启,感官得以重见天日——《阿佛洛蒂特:感官回忆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创造出来的——一本遵循身体意志的饮乐之书。  相较而言,合译本的名字就没那么复杂了,两个字,《春膳》。“每一种美食珍馐,都会让某个特别的
期刊
如果只给你嗅觉,你会用它来寻找什么?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听过了Frou Frou,我只能回答“快乐”。  “Frou Frou”是法语的象声词。意为年轻佻丽的女性舞动中裙子发出的声音。这个来自英伦的双人组合,由乐队成员Imogen Heap和GuySigsworth共同担任歌曲的创作。1998年lmogen经人介绍认识了Guy sigsworth。“一位法国诗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之中
期刊
微博:http://weibo.com/u/5382664765 或 @长木成林待风起  春节假期正是和各路朋友会面的好时候,我选了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约猫小姐吃甜品。  猫小姐是我的小学同学,一直到初中都过得顺风顺水,高中时父母离异又各自迅速再婚,这样的变故让猫小姐的性子从温和、乖巧变成冷漠又张扬。  朋友们劝不了她,我也被她冷淡了两年,大学后才又开始联系。她说:“那时候你们都带着同情来安慰我,我
期刊
时常听见身边有人说——我都这么大了,已经过了“主动追一个人,费尽心思也不放弃”的年纪了。为了一个人奋不顾身,想想都是一件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儿。  佳琪就正在做这件没有意义的事儿。  她生日那天,请了一群朋友在酒吧里庆祝,输了几把游戏,喝了点儿酒后,觉得酒劲儿有些上头,就走到吧台旁坐着透透气。  有人轻轻地在她面前放了一杯水,说:“喝点儿蜂蜜水吧,解酒的。”  佳琪抬起头,看见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哥,正笑
期刊
50  Aerial I The SelltilleI    瑞典  被描述成游走于Sonic Youth和Mono之间的混合体,瑞典Aorial的这张唱片有着内在的张力,充满智慧的火花。这些年轻人通过光辉杰出的法兹声效,起伏交错时隐时现的神秘人声造出华雨大气的post rook景象。其中人声尤其值得称颂,在坚持shoegaze/Indie Rook风格的同时没有牺牲任何尖锐的器乐背景,双吉他的彪
期刊
浅窥格里耶及其他    2008年2月,阿兰·罗伯一格里耶(AIain Robbe-Grillet)因心脏病逝世了。记得当时格里耶的逝世无法与肥姐沈殿霞的去世和陈冠希艳门事件的风头抗衡,在娱乐至上的时代,真正的大师文化变得不多人问津。2月底的《南方周末》上有一篇陈侗为纪念格里耶而写的小文,一些媒体方面的报道也不算多。广州博尔赫斯书店在今年上半年也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格里耶的活动展。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格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