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式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在过去的计算机教育中,曾一度为了学习计算机而学计算机,而面对现阶段的现代化教学,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应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信息技术的影子,它为我们提供了多种交流和表达信息的方式。比如我们的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我们利用网络购物、我们玩的电脑游戏、医院使用的各种检测仪器等。它已经进入了教育、商业、医疗、娱乐、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中。学生需要的是如何进行信息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教材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需求以及当地的社会发展,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和研究性课题,以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主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内容的编排来看,整本教材进行了一次大的整合,章节的内容更加合理,各章节的排列也实现了层层递进。虽然仍然采用模块化的编排,但各个章节并不是脱离的,而是实现了各部分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又注重对学有所长的学生的培养。在教材编写中,采用“大主题、小任务”,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术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
  如:学习“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学生通过教师的PPT演示和介绍,在观察演示作品结构的基础上逐步了解报刊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及版面设计的一些要点及版面结构相关的一些知识;学生小组为单位观察报纸的版面结构,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形成共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后学生进一步了解版面结构设计的方法。
  书中例题、练习题的选择,尽量来源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本地的社会问题以及国家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留有一定的思考题目或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信息技术,去了解、解决这些问题,培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思想的意识和习惯。
  二、注重分层教学,体现不同层次目标、难易度和个性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学生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我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实践证明,这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任务结束时,他们不仅学会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材的设计从难易程度不同、地区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和学生个性差异等方面加以考虑,力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渗透“下保底,上不封顶”的策略,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留有不同层次的题目体现分层教学,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渗透自主学习的思想,编排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材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材中,作有指导性的留白,不将直接的操作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将如何尝试的方法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操作方法。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给学生留有创新的开放空间,在学生练习、学生思考中,体现出引导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创新的、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意图。在综合应用的练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手段,得到资料,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制作有个性化的作品,提倡学生进行发散型思维。最终使用作品的形式体现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的观点。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教学方式,逐步解决他们遇到的一个个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最后,通过综合应用,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
  四、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
  课程标准要求“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要求始终渗透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的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全面落实信息素养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材编写中必须处处创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将知识、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体验人文情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总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既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值得研究的理论性问题,也是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探索的实际问题。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尽量让理论课脱离枯燥的感觉而变得“活”起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认识信息技术技术的应用,树立正确的利用信息技术的思想,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
  作者简介:
  张玲,本科,中教高级,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政治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由于政治这门科目是一门理论知识比较强的学科,它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动枯燥无味,而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因此,许多教师开始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对初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及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分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此,学生要乐积累、乐观察、乐自改,教师要乐赏识。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四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有不少学生一提笔就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
摘 要:历史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那么该如何更好的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呢?对此,我们应该紧紧围绕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认真研究和把握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更加注重教学实际、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教学过程;效果  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培根曾有一句高度概括并流传甚广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得到
期刊
一、判例6rn(一)案件事实rn第一原告,1977年2月24日生,是第二原告和第三原告的婚生女儿.因为第一原告的母亲(第二原告)在怀孕的第一周里感染了德国麻疹,第一原告的健康受到了
摘 要:英语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英语教学需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多元化的角色: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本文对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大家参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学生发展的多元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也应当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学生发展的信息。而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探索与多元的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数学课程评价改革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课堂评价的改革,学数学作
期刊
摘 要: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途径。但往往由于这类题目文字叙述长,数学背景陌生,涉及面又广,因而对部分学生来讲,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着一个困难。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探究方法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