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病虫草害的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lao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芝麻主要病害及防治
  1.1芝麻枯萎病
  1.1.1分布与危害。此病是一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俗称半边黄或黄死病,安徽、河南、湖北等芝麻主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为5%~10%,严重者达30%以上。苗期发病造成缺苗,后期发病致使植株过早落叶、枯死,种子发育不良、炸蒴落粒,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1.1.2病原菌。芝麻枯萎病的病菌常称镰刀菌,属半知菌类,从梗孢目、瘤座菌科。产生镰刀形大分生孢子和卵圆形小分生孢子。镰刀形孢子无色,有2~3个隔膜;卵圆形孢子也无色,单胞或由2个细胞组成。该菌可产生毒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危害芝麻,过多施用氮肥有利于病菌生长。
  1.1.3症状。苗期发病,植株猝倒枯死。后期发病,叶片由下向上逐渐枯萎,与芝麻青枯病的凋萎顺序恰恰相反。潮湿时病斑上出现1层粉红色粉末。病茎导管或木质部呈褐色。病根部半边根系变褐,并顺沿茎部向上侵染,使相应的半边茎部呈红褐色干枯条斑。病株发病半侧因为受导管阻塞及病菌分泌毒素的毒害,其叶片枯死呈半边黄现象,并逐渐枯死脱落。半侧的蒴果也变小。病株早熟枯死,籽粒瘦瘪,易炸蒴脱粒。
  1.1.4侵染发病规律。该菌的寄主仅限于芝麻,有不同株系变异,在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株中存活,通过根系侵染,引起维管束发病。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高时,易于发病。苗期多雨易于死亡,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土壤瘠薄的砂壤上发病严重。
  1.1.5防治方法。一是调换茬口,实施轮作。选用3~5年未种过芝麻的地块种植芝麻,与甘薯、小麦、玉米等轮作,可减轻病害。二是选用耐病品种,精选优质种子,注意排渍,能为芝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三是药剂防治。用0.5%硫酸铜液浸种20min,防止种子带菌;用波尔多液(石灰∶硫酸铜∶水为3∶3∶50)或0.3%代森锰锌,或代森锌,或铜杀菌剂浸种。药剂拌种:按用药量有效成分为用种量的0.3%的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喷药:大田发病初期每隔5~7d喷施0.2%的硫酸铜溶液,或40%多菌灵500倍液1次,连喷2~3次。
  1.2芝麻茎点枯病
  1.2.1分布与危害。此病属真菌性病害。发病后,茎杆发黑,着生很多黑点,造成大风、雨后植株倒伏。安徽、湖北、河南和江西危害较重,一般发病率为10%~20%,严重的达60%~80%,甚至成片枯死。病株千粒重、单株产量、含油率均明显下降,轻则损失10%~15%,重则损失50%以上。
  1.2.2病原菌。病菌属半知菌类,球壳孢目,球壳孢科。病菌在茎杆上长出很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在茎杆内和种子表面由菌丝组成黑点状小菌核,能抵抗不良环境,越冬后至翌年6月仍有60%~100%的存活,是芝麻主要的首次侵染源。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0~32℃。分生孢子的耐旱力较强,25~30℃为最适萌发温度,在28℃水滴中5h即可发芽,20~30h发芽率最高。此菌除侵染芝麻外,还可以危害茄科、豆科、麻类等作物。
  1.2.3症状。芝麻一生可发此病,但主要有2次危害高峰期:一次是出苗3~7d至现蕾期;另一次是封顶至成熟期。其发病症状是:幼苗期,子叶变黄,根呈水浸状腐烂至死;开花后,根部首先出现褐色斑点,迅速成为绕茎的黄褐色梭形斑块。病斑边缘与健全组织无明显的界线,病斑中部灰白色,其上密生许多黑色小粒(病菌孢子器和小菌核)。群众据此病症称茎点枯病为“黑杆疯”、“黑杆病”等。由于病株根、茎的皮层、韧皮组织腐烂,仅剩下纤维,失去了输导作用,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茎中髓部呈中空状,茎极易折断。病菌所侵染到的根、茎和蒴果内的隔膜、胎座和种子,成了第2年的侵染源。
  1.2.4侵染发病规律。病菌以小菌核在土壤、种子和病残株上越冬。第2年播种后,萌发的种子可刺激菌核萌发。小菌核长出菌丝侵入幼苗、子叶、幼芽、幼茎,导致烂种、烂芽和死苗。病苗长出分生孢子器,吸水后,由孔口涌出大量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侵入芝麻其他部位,引起茎杆、蒴果发病。在病株上再次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再次传播。反复多次传染,到芝麻成熟期发病达到高峰。茎点枯病的病菌是弱寄生菌,健状植株不易被侵害。
  1.2.5防治方法。芝麻茎点枯病是一种顽固性病害。小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病原菌致病力强,寄主范围广,菌源存在广泛,是一种较难防治的病害。在防治上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一是农业防治。芝麻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株残体,实行轮作倒茬,选用3~5年未种过芝麻的地块种植芝麻,与水稻、小麦、玉米等轮作,可减轻病害;精耕细作,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注意排渍,能为芝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增强抗病能力而减轻病害;选用无病籽粒种植。二是种子消毒。55℃温汤浸种10~20min,晾干播种。药剂浸种:40%多菌灵0.1%或25%瑞毒霉0.1%浸种30min,晾干播种。三是土壤消毒。40%多菌灵18kg/hm2搅拌适量干土或五氯硝基苯180kg/hm2搅拌适量干土播前撒入播种沟内,可有效预防或减轻茎点枯病的发生。四是喷药防治。在芝麻生育期间气温高,雨水多,利于芝麻茎点枯病的发生和传播,因而除采用上述措施外,在芝麻封顶前后,进行田间药剂喷洒。选用50%退菌特1 500倍液,或40%多菌灵1 000倍液,或10%双效灵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均可,一般喷洒2次,间隔7d,可有效防治茎点枯病的发生和流行。
  1.3芝麻青枯病
  1.3.1分布与危害。此病属细菌性病害。在我国芝麻主产区都有发生,江西发病较普遍,危害较重,河南、湖北、安徽也有发生,局部地区危害严重。此病群众称黑茎病、黑杆病、芝麻瘟,病重地块芝麻常出现成片死亡现象。
  1.3.2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真细菌纲,假单胞细菌目,假单胞杆菌科。病菌形状似蝌蚪,短杆状,两端钝圆,有1~3根单极生或两极生的鞭毛,革兰氏阳性,好气性。在马铃薯培养基上菌落乳白色,几天后变为暗褐色,不规则圆形,光滑,有荧光反应。最适温度30℃左右,最适pH值7.0。
  1.3.3症状。发病初期茎部出现暗绿色病斑,以后逐渐加深,成为黑褐色条斑。发病植株叶片从顶部向下萎蔫(初发时白天萎蔫,晚上恢复),老叶挂垂,继而全株死亡;根部和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最后蔓延至髓部,造成空洞。病部常流出菌胶,干燥后变为漆黑亮晶颗粒。叶片发病后,叶脉呈墨绿条斑,有时纵横交错,结成网状,迎光透视,其中心呈油渍状,叶背面脉纹黄色突起。蒴果受害部位呈水渍状病斑,并且逐渐变为深褐粗细不同的条斑,使病蒴瘦缩,蔓延至种子,使种子变成红褐色,受害严重的种子瘦瘪不能发芽。
  1.3.4侵染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随病株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3~5年,通过农具、流水和地下害虫传播。病菌自根、茎伤口或自然孔入侵,然后传到全株,引起死亡,土温在25~30℃时发病最重。雨后曝晴,最易发病,群众称煮死。因此,高温、高湿是病害暴发的主导因素。
  1.3.5防治方法。一是实施轮作。芝麻与水稻隔年或隔2年轮作,基本能控制此病的发生。因水稻田的土壤是嫌气条件,对好气性的青枯病菌不适合,因而大大降低病原,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旱作区与非豆科作物如红薯、小麦、玉米等轮作,也可减轻病害。在播种前期灌水泡田,可使病原菌窒息死亡。二是选用抗病品种,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注意排渍,能为芝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增强抗病能力而减轻病害。三是药剂防治。用90%氯化苦乳剂每隔30cm挖10~17cm的孔口,每孔口注入3mL氯化苦,马上踏实,地表覆盖草苫或塑料布,7d后揭苫。
  1.4芝麻立枯病
  1.4.1分布与危害。此病属真菌性病害。我国芝麻产区都有此病发生,主要在苗期危害,发病时幼苗较多死亡,造成缺苗。该菌寄主范围广,其中最普遍的有甜菜、茄子、辣椒、马铃薯、番茄、棉花、菜豆等。
  1.4.2病原菌。属半知菌类,无孢霉群,丝核菌属。菌丝白色,分枝多,不产生分生孢子,常形成菌核。病菌以菌核和菌丝附在病残体上越冬。立枯病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能在很多土壤中长期存留。在合适条件下菌丝萌发侵染芝麻。病菌分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及植物毒素杀死寄主组织,从分解的植物组织中吸取营养,供其生长需要。
  1.4.3症状。通常从幼苗茎基开始发病,于茎基一侧出现暗褐色病斑,逐渐凹陷腐烂,严重时扩展到茎四周,最后病部缢缩呈线状,易折倒或整株萎蔫而死苗。病菌侵染根系,引起根系腐烂。
  1.4.4侵染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能带菌,第2年侵入幼茎,引起发病。芝麻出苗后遇低温、高湿发病严重。
  1.4.5防治方法。注意合理轮作,搞好田间排灌,合理密植,保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用0.5%硫酸铜液浸种30min;用0.2%福美双和0.1%多菌灵拌种处理,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病初期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3~5d喷1次,连续喷2~3次,可获良好的防治效果。
  1.5芝麻叶斑病
  1.5.1分布与危害。为芝麻中、后期重要病害之一,系气流传播危害,在河南等省历年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一般病田病叶率在60%以上,严重时,整株叶片提早脱落,是芝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
  1.5.2种类及症状。主要种类有黑斑病(Alternaria sesamico-la)、轮黑斑病(A. Sesami)、叶枯病(Corymespora Cassicola),这3种病害常年在芝麻各生育阶段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另外,叶斑病(Cercospora Sesami)、角斑病(Cerrosora Sesami)也是较重要的病害,多发生在芝麻盛花期,不同年份发病程度不同。
  (1)黑斑病。主要危害叶部,病斑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4mm,褐色或红褐色,轮纹不太明显,中央色稍淡。严重时,1片叶有数十个病斑,汇成大型枯斑。
  (2)轮黑斑病。为大型病斑,直径3~10mm,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明显轮纹,边缘不明显,严重时也形成大型枯斑。
  (3)叶枯病。在叶上初呈褐色小斑点,逐渐形成淡褐色角斑或近圆形大斑。叶柄和茎杆上病斑初为红褐色,梭形,中间稍凹,淡白色,后形成红褐色条斑。
  1.5.3流行规律。叶斑病始发期在7月上中旬,盛发期在8月中下旬,9月上旬后病害进入末期。芝麻叶斑病发展快慢,与芝麻生长中期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密切相关,雨水偏多,相对湿度80%以上时病害发展快。早播芝麻发病重,而且病害发展快;晚播的发病轻,病害发展也较慢。因此,夏播芝麻抢时早播时,应注意防治叶斑病。
  1.5.4防治方法。应在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中旬用30%复方多菌灵1 000倍液,各喷雾防治1次,共3次,有较好防病增产作用。
  2芝麻主要虫害及防治
  芝麻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甜菜夜蛾、芝麻天蛾和盲蝽等。
  2.1地老虎
  2.1.1分布与为害。地老虎俗称地蚕、土蚕、切根虫、夜蛾虫等。为害芝麻的地老虎主要为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均属鳞翅目、夜蛾科。这2种地老虎在全国芝麻产区都普遍发生,咬食嫩茎叶,常引起芝麻缺苗断垄。除为害芝麻外,还为害棉花、玉米、高粱、烟草、马铃薯、麻类及各种蔬菜、瓜类等幼苗。
  2.1.2形态特征。
  (1)小地老虎。成虫是一种灰褐色蛾子。体长17~18mm,翅展40~50mm。前翅棕褐色,有2对横线,并有黑色圆形纹、肾状纹各1个,周围有一黑边。在肾形纹外,有一尖端向外的楔状黑斑,外缘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斑,3斑相对。幼虫形较大,为50~55mm,黑褐色稍带黄色,体表密布黑色小颗粒突起,腹端肛上板有1对明显的黑纹。
  (2)黄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mm,翅展约40mm。黄褐色,前翅横线不够明显,中部外侧有黑色肾状纹及2个黑色圆环。雄蛾触角为双栉齿状,雌蛾触角为丝状。幼虫体长40~45mm。黄褐色,体表多皱纹,颗粒突起不明显。腹部末端肛上板有2块黄褐色斑纹,中央断开,小黑点较多。
  2.1.3生活习性。地老虎发生的代数各地不一。小地老虎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发生4~5代,华南发生5~6代,广西发生6~7代。黄地老虎在内蒙古1年发生2代,甘肃发生2~3代,河南、山东、河北发生3代。在大多数地区以幼虫越冬,少数地区以蛹越冬。2种地老虎发生为害盛期,一般小地老虎在5月中下旬为害最盛;黄地老虎比小地老虎晚15~20d。2种地老虎幼虫为害习性大体相同,幼虫在3龄以前,为害芝麻幼苗的生长点和嫩叶,3龄以上的幼虫多分散为害,白天潜伏于土中或杂草根系附近,夜出咬断幼苗。老熟幼虫一般潜伏于6~7mm深的土中化蛹。成虫在傍晚活动,趋化性很强,喜糖、醋、酒味,对黑光灯也有较强的趋性,有强大的迁飞能力。在潮湿、耕作粗放、杂草多的地方发生。
  2.1.4防治方法。一是掌握防治适期。将地老虎消灭在3龄之前,芝麻在“十字架期”为防治适期。二是农业防治。改造低洼易涝地,改变地老虎发生环境。除草灭虫,消除成虫部分产卵场所,减少幼虫早期食料来源。灌水灭虫,漫灌一昼夜排干,灭虫效果好。铲埂灭蛹。可根据成虫发生早晚,利用其趋光、喜食蜜源植物等习性,夜晚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三是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等1 000倍液,喷杀3龄前幼虫,于傍晚进行,连喷2次,杀幼虫效果95%以上。或喷施50%氧化乐果加2.5%溴氰菊酯1 000倍液混合喷雾效果更好。对4龄后老熟幼虫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500~600倍液或用氧化乐果加菊酯类药液混合喷雾。还可用25%的敌敌畏服剂(5g)对清水1L,喷于切碎的草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地里。四是人工捕杀。3龄以后早晨人工捕捉,在苗被咬断处扒开土层捕杀。
  2.2芝麻天蛾
  2.2.1分布与为害。芝麻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主要是灰腹天蛾,俗称芝麻鬼脸天蛾、芝麻人面天蛾。我国芝麻主产区都有发生,个别年份局部发生严重。幼虫咬食叶部及嫩茎、嫩蒴。食量随虫龄增长而加剧,严重时全株叶片被吃光,对产量影响甚大。
  2.2.2形态特征。成虫为大型蛾,体长50mm,翅展100~120 mm。最显著的特征是胸部背面有人面状斑纹,可见明显2个眼点。腹部中央有青蓝色中背线。前翅棕黑色,翅狭长,外缘倾斜,翅基下部有黄色毛丛,翅中室有黄色小圆点。后翅黄色,有2条黑线。老熟幼虫体长92~110mm,虫体黄绿色或紫灰色。头部色浅,单眼黑色。
  2.2.3生活习性。芝麻天蛾在河南1年发生1代,幼虫为害盛期多在7~8月;安徽、湖北、江西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发生在7月中下旬,第2代发生在9月。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夜晚产卵于叶面,初孵幼虫多集中于嫩叶上咬食,随着龄期的增大全株为害,以芝麻生育中后期受害最重。
  2.2.4防治方法。在成虫盛发期尚未产卵前,用黑光灯、糖醋液进行诱杀;用杨树枝捆扎成束,喷上氧化乐果插在田间,对诱杀成虫也有一定效果。药剂防治:对3龄前幼虫可用2.5%敌百虫粉11.25~15.00kg/hm2喷粉;或喷施50%辛硫磷乳油加2.5%溴氰菊酯等1 000倍液。对4龄后老熟幼虫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500~600倍液或用氧化乐果加菊酯类药液混合喷打。
  2.3甜菜夜蛾
  2.3.1分布与为害。甜菜夜蛾又名贪夜蛾、玉米叶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其食性杂,危害广。我国芝麻产区都有发生,局部地区为害严重。常将幼苗生长点咬断,或把叶片吃成孔洞、缺刻,或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叶脉、叶柄和落杆,影响植株正常生长。除为害芝麻外,还为害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各种蔬菜及杂草。
  2.3.2形态特征。成虫为小型蛾,体长8~10mm,展翅19~25mm,前翅黄褐或褐色,缘脉上有黑点,前翅前缘有环状纹和肾纹。后翅半透明,呈红黄亮光,外缘灰褐,呈银白色带红光。幼虫长22~27mm,头部褐色带灰白点,体色变化很大,有绿、暗褐、黄褐、褐、黑褐等色。胴部有浅黄色背线,下线间为灰黑色,具有白点或暗红点,气门下青色,气门上有青灰白色亮点。
  2.3.3生活习性。甜菜夜蛾1年发生3~4代,第1代幼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生,第2代在8月上中旬,第3代在9月上中旬,第4代在10月上中旬。以第2、第3代危害最重。初孵幼虫常群集于叶的背面,吐丝结网,咬食叶肉。幼虫昼出夜伏,有假死性,略受震动虫体即卷曲下落。老熟幼虫大多钻入表土裂缝中筑室化蛹越冬。成虫白天不活动,常隐避在植株茂密及杂草丛生的地方或土壤缝隙内,傍晚飞出交尾产卵,晚上8~12时活动最盛。成虫喜产卵在叶色浓绿植物中部叶片背面,呈块状,1头雌蛾产卵3~5块,每块300~500粒,多的达2 000粒左右,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化性及趋光性。
  2.3.4防治方法。除草灭虫,消除成虫部分产卵场所,减少幼虫早期食料来源。可根据成虫发生早晚,利用其趋光、喜食蜜源植物等习性,夜晚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用杨树枝捆扎成束喷上氧化乐果插在田间,对诱杀成虫也有一定效果。对3龄前幼虫可用2.5%敌百虫粉11.25~15.00kg/hm2喷粉,或喷施50%辛硫磷乳油加2.5%溴氰菊酯等1 000倍液,防效较好。对4龄后老熟幼虫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500~600倍液或菊酯类药液喷洒。
  2.4蚜虫
  2.4.1分布与为害。芝麻生产上为害的蚜虫为桃蚜,也称烟蚜,属同翅目、蚜虫科,俗称腻虫、蜜虫、油旱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寄主广泛,约有170种。芝麻上发生很普遍,夏播芝麻产区在旱年发生为害也普遍较重,同时传播病毒病。蚜虫多集中在嫩茎、幼芽、顶端心叶及嫩叶的叶背上和花蕾、花瓣、花萼管及果针上危害。受害后植株生长停滞,叶片卷曲、变小、变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开花结实。
  2.4.2形态特征。体长2mm左右,黄绿、黑褐、褐色。头胸黑色,腹部背面有淡黑色横纹,腹管黑色、细长,圆筒形,中部后方略膨大,并有瓦片纹。尾片长,中部凹缢,具3对侧毛。
  2.4.3生活习性。桃蚜以卵在桃树上越冬。越冬卵的孵化期,长江以南黄河以北多在3月中下旬;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多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长江以南多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越冬卵孵化为干母,在桃树上繁殖3代,第3代为有翅迁飞蚜,在4~5月迁飞到烟草和其他作物上繁殖。6月中下旬开始为害芝麻,7~8月为害较盛。蚜虫繁殖很快,一般4~7d完成1代,虫口密度剧增,造成蚜虫猖獗发生。7~8月如果雨季来临早,湿度大,气温高,天敌增多,田间蚜虫数量就少,蚜虫隐蔽在比较阴凉的场所生活。大气相对湿度是决定蚜虫能否大发生的主导因素。在适宜温度(15~24℃)范围内,相对湿度在60%~70%时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危害。相对湿度超过80%或低于50%对蚜虫繁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盛发期如遇阴雨连绵,蚜虫会急剧减少,天敌也可显著影响蚜量的消长。
  2.4.4防治方法。可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对水750kg喷雾。还可用40%乐果乳剂,或用2.5%敌杀死乳剂1 000倍液,喷洒750~1 125kg/hm2。
  2.5芝麻盲蝽象
  2.5.1分布与为害。芝麻盲蝽象即烟草盲蝽象,属半翅目、蝽象科。多分布于湖北、河南、安徽、湖北、山东等省,成虫和若虫均能为害。通常在芝麻幼叶背面、幼芽和嫩果处刺吸汁液,造成叶中脉呈黄色斑点,心叶呈畸形,顶芽枯死或幼果僵黄,影响芝麻正常生长开花,造成落蕾落果。
  2.5.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5mm,绿色,前胸背板深绿色,许多小黑点,前翅基部革质,绿色,端部膜质,灰色。卵长1mm,长形,稍弯曲,黄绿色。若虫体绿色,有黑色细毛,翅芽端部黑色。
  2.5.3生活习性。1年发生3~4代,以卵在苜蓿、蓖麻、豆类、木槿等枝内和树皮内以及附近浅层土中越冬,翌年3~4月,平均气温达10℃以上,相对湿度70%左右时开始孵化。4月中下旬葡萄、枣树发芽后即开始上树为害。5月下旬后,气温渐高,虫口渐少。第2、第3、第4代分别在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中旬出现。成虫寿命30~40d。飞翔力强,白天潜伏,稍受惊动迅速爬迁,不易发现。清晨和夜晚爬到芽、嫩叶及幼果上刺吸为害。盲蝽象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卵在周围湿度65%以上时,才能大量孵化。气温20~30℃,相对湿度80%~90%的高湿气候,最适发生为害。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发生为害很轻。
  2.5.4防治方法。铲除杂草,消灭越冬卵。在大田发生期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4 000~5 000倍液,或2.5%扑虱蚜1 500~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4 000~5 000倍液,或5%辛硫磷1 000倍液进行药剂防治。
  3芝麻田杂草及其防治
  3.1芝麻田杂草种类与分布
  芝麻田杂草种类较多,各种植区的主要杂草种类因各地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不同而异。夏芝麻区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苏、陕西南部、四川等地,主要杂草有马唐、稗、牛筋草、光头稗、双穗雀稗、千金子、画眉草、狗尾草、狗牙根、莎草、田旋花、刺儿菜、野苋、鳢肠、空心莲子草、铁苋菜等。秋芝麻区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主要杂草有异型莎草、马唐、牛筋草、稗草、千金子、画眉草、粟米草、胜红蓟、草龙、竹节草、两耳草、地锦、凹头苋、臂形草、莲子草、碎米莎草等。
  3.2芝麻田杂草的危害
  由于芝麻种子籽粒小,幼苗期生长缓慢,夏芝麻、秋芝麻播种季节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杂草萌发出土快,生长迅速,很容易形成草荒。播种后若遇连阴雨,间苗除草不及时或者不能人工除草,往往因草荒而被迫翻耕后改种其他农作物。因此,芝麻田适时化学除草,可以达到省工、节本、保苗的效果。
  3.3芝麻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3.3.1播前土壤处理。选用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氟乐灵等,田间持效期较长,对芝麻安全,一次施药可基本控制芝麻全生育期的杂草危害。
  氟乐灵,又名氨特力、特福力,主要剂型有48%乳油、5%颗粒剂。
  作用特点:氟乐灵为选择性播前土壤处理除草剂,植物的幼芽、幼根都能吸收,禾本科杂草通过芽鞘吸收。药剂进入植物体内,影响细胞激素的形成和传递,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浓度越高,抑制越重。
  中毒症状:禾本科植物为芽鞘顶部膨大,侧根少而短,顶端膨大疣状;双子叶植物为主根粗短,根尖膨大。受害杂草多数不能出土或接近土表而死。可用于芝麻田防除一年生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千金子、早熟禾、雀麦、画眉草、雀舌草、藜、苋、粟米草、繁缕、地肤、马齿苋等。
  使用方法:在芝麻播种前3~5d,砂质土壤及有机质含量低的田块,用48%氟乐灵乳油1.20~1.55L/hm2;黏质土壤及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用48%氟乐灵乳油1.50~2.25L/hm2,加水450~750L,均匀喷雾土表。施药后应立即耙地浅混土3~5cm深,干旱时要镇压保墒。
  3.3.2播后芽前土壤处理。选用克芜踪、都尔、拉索等播后芽前土壤处理剂。
  (1)克芜踪,又名百草枯、对草块,主要剂型有20%水剂、2.5%和5%水溶性颗粒剂。
  作用特点:克芜踪是速效灭生性触杀型茎叶处理除草剂。药液喷在植物上,被绿色组织迅速吸收,但不能传导,干扰光合作用破坏植物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使细胞失水呈萎蔫状,最后干枯而死。施药2h后下雨不影响药效。药剂能被土壤吸附而钝化,不再具有杀草活性,对后茬作物安全。
  使用方法:在芝麻播种后的1~2d(出苗前),用有效药量3.0~4.5kg/hm2,对水600kg,全田均匀喷雾,可杀灭所有初生杂草。施药时必须用低压定向防护喷雾,以防雾滴飘落到作物叶片和嫩株上而产生药害;只能做茎叶处理,不能做土壤处理;作物出苗后禁止施药;施药时要采用防护措施;喷药后7~10d内,禁止家畜、家禽进入施药区。
  (2)都尔。又名异丙甲草胺、杜尔,主要剂型有50%、72%、96%乳油。
  作用特点:该药为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可防除牛筋草、马唐、狗尾草、稗、千金子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苋、马齿苋等阔叶杂草和碎米莎草等杂草。都尔主要通过幼芽吸收,其中单子叶杂草主要是芽鞘吸收,双子叶杂草通过幼芽及幼根吸收,向上传导,抑制幼芽与根的生长,敏感杂草在发芽后出土前或刚刚出土即中毒死亡。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发芽种子的蛋白质合成,其次是抑制胆碱渗入磷脂,干扰卵磷脂形成。由于禾本科杂草幼芽吸收都尔能力比阔叶杂草强,因而该药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效果远远好于阔叶杂草,且对芝麻比较安全。但作业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
  作用方法:在芝麻播后芽前,一般用72%都尔乳油1.4~2.0L/hm2,壤土用量为2.0~2.8L/hm2,黏土用2.8~3.3L/hm2,对水750L,均匀喷雾土表。土壤湿度大,有利于药效的发挥。都尔的田间持效期为50~70d,对芝麻和后茬农作物都很安全。
  (3)拉索。又名甲草胺、草不绿,主要剂型有48%乳油、10%和15%颗粒剂。
  作用特点:拉索是酰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单子叶植物为胚芽鞘、双子叶植物为下胚轴),吸收后向上传导;种子和根也吸收传导,但吸收量较少,传导速度慢。出苗后主要靠根吸收向上传导。拉索进入植物体内抑制蛋白酶活性,使蛋白质无法合成,造成芽和根停止生长,使不定根无法形成。如果土壤水分适宜,杂草幼芽期不出土即被杀死。症状为芽鞘紧包生长点,稍变粗,胚根细而弯曲,无须根,生长点逐渐变褐色至黑色烂掉。如土壤水分少,杂草出土后随着雨、土壤湿度增加,杂草吸收药剂后,禾本科杂草心叶卷曲至整株枯死。阔叶杂草叶皱缩变黄,整株逐渐枯死。适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一些阔叶杂草,如马唐、稗草、狗尾草、黍、马齿苋、鸭舌草、菟丝子、藜、苋、龙葵、豚草、刺黄花稔、蓼等,对莎草科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效。
  使用方法:芝麻播后芽前,砂质土壤用48%拉索乳油2.25~3.75L/hm2,黏质土壤用3.75~4.50L/hm2,对水600~900L,喷雾土表。土壤墒情好,有利于药效的发挥。若干旱无雨,可采用播前施药,并浅混土3~5cm。注意事项:在低温条件下会结晶,使用前要在20℃条件下充分振荡溶解后再用;如果在土壤长期干旱又不能灌溉的情况下,应当进行2~4cm厚浅层混土处理,混土后及时镇压,可提高防效;对聚氯乙烯制品有腐蚀性,使用时应注意;拉索有可燃性,存放时应避开高温与火源。
  3.3.3苗后茎叶处理。
  (1)高效盖草能。又名吡氟乙草灵、盖草能,主要剂型有12.5%高效盖草能乳油、10.8%盖草能乳油。
  作用特点:该药为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苗后除草剂,施药后很快被杂草叶片吸收传导,喷洒落入土中的除草剂也可被吸收起到杀草作用,对苗后至分蘖抽穗初期的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在芝麻出苗后,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用10.8%高效盖草能375~450mL/hm2,对水450L,均匀喷雾。由于盖草能仅对禾本科杂草有效,而芝麻田往往是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合发生危害,为了扩大杀草谱,达到一次性施药,同时防治多种杂草的目的,可用盖草能与苯达松、虎威、杂草焚、克阔乐等适当减量后混用。施药时期,应尽量在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阔叶杂草二至四叶期用药,过晚施药会影响对阔叶杂草的除草效果。
  (2)盖草能。又名吡氟乙草灵、氯氟草灵,主要剂型有12.5%、24%乳油。
  作用特点:盖草能是一种苗后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叶部吸收药液后能很快传导到整个植株,渗入土壤的药液也易被根吸收。药剂进入植物体后,抑制茎和根的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导致杂草死亡。药效发挥快,且持效期长。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谷类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千金子、早熟禾、野黍、阿拉伯高粱、野燕麦、匍匐冰草、旱雀麦、狗牙根等。该药在土壤中降解快,对芝麻无影响。
  使用方法:禾本科杂草五至六叶期,用12.5%乳油600~750mL/hm2;七叶期以后,用药量应提高为900~1 200mL/hm2,对水375~450kg对叶进行均匀喷雾,对禾本科杂草的幼苗或成株都有很好的防除效果。注意事项:本品对鱼有毒,禁止将药液倒入湖泊、河流或鱼塘中;清洗喷药器械或弃置废料时,切忌污染水源;施药时防止药液飘移到玉米、水稻、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上;不要在雨前2h施药;该药为易燃物品,贮存时放在阴凉处,避开高温与火源。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芝麻研究室供稿)
其他文献
最近.广安市广安区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出台《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要求全区内的所有政府投资项目.都要纳入监督管理。
8月以来,最近,武胜县审计局围绕“迎国庆、当先锋、促发展”主题,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扎实抓好五项工作.迎接新中围建国60周年。一是组织干部职T积极参加县府举办的“百人大合唱”歌
<正> 革胡子鲶俗称埃及塘虱鱼,喜较高水温而不耐寒,当水温降至6℃时死亡。在冬季较寒冷的地方推广革胡子鲶在井水中越冬、繁殖的技术,每井成鱼成活率达98%,鱼种成活率96%。不
在对生物除磷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一体化的厌氧及二级交互间歇曝气除磷新工艺-CHBNR(Cui. Hong Biological Nutrients Removal Process).该工艺是在
高等教育的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学校生活良性运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条件。近几年学生与高校之间的诉讼案件时有发生,高校内部管理秩序不清,法律程序欠缺等,所有这些都
从1983年内部审计制度开始建立至今.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发展。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需要内部审计深入到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中,为企业管理
证明了三向应力状态斜截面上应力分量与三向应力圆阴影部分相对应,研究了用图解法画出三向应力状态斜截面上应力分量的方法.
根据近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情况,结合自己参与组织申报工作的感受和体会。提出申请者应深入了解资助范围,在突出本地区优势及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撰写申请书的质量,
近年来,南溪县审计局认真贯彻《四川省内部审计条例》等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一是通过认真学习、宣传条例。不断营造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氛围。2008年,县审计局以南溪电视台、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