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色彩语言的对话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是绘画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当我们直面一幅画,透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第一眼的就是颜色。可以说绘画中的色彩是画家表达情感的符号,是绘画作品的精神依托。也是艺术语言构成的重要要素之一。色彩具有表现性,装饰性和节奏性等等特点。但是,中西绘画的色彩观(尤其是传统绘画)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经过漫长的历史而形成的艺术形态,它们和各自的民族审美意识具有相应的关系。它们各自的特点也正是它们的差异。中西绘画在用笔,造型,取材,用色,制作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展现出了不同的风貌。我们不能主观的去断定哪一种绘画的色彩运用更高明,但是透过中西传统绘画作品的对比,去浅谈两种文化下的绘画色彩观,更具有意义。
  一、颜料材质的选择
  中西传统绘画色彩观的差异最浅显的需要从使用的颜料材质谈起。中国画的水彩颜料主要提炼于矿物与植物。矿物颜料,研磨颗粒比较粗,质感干涩,通过实践可以感受到,使用矿物颜料不利于灵活流畅的用笔,粘稠性很弱,遇水后在纸上极易渗晕。植物性颜料质感接近墨汁,相较于矿物颜料而言比较细腻。虽然在表现力上更加出色,但很易褪色,不利于保存。水是一种流动的介质,这使得中国画在色调深浅程度上就很难把握,传统绘画中的立体感,是通过色彩表现的,如此说来,传统中国画在客观条件上就不易体现物象的凹凸了。在15世纪时,西方已经发明了油画原料,并且已经可以通过蛋清或者调和油正确使用油画颜料。到了文艺复兴的盛期,油画已经非常精美了。列如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的《阿尔巴圣母》,在这幅宗教题材的布面油画中,描绘了圣母子与施洗约翰沐浴在暮色黄昏中时的亲情关系。画家运用油画颜料的特点极其真实的再现了在黄昏光线影响下,人物肌肤所体现出的细腻与温润。在这幅作品中,即使并非生活中所存在的真实人物,但是入眼的温暖色调以及厚重的色彩,让我们不可忽视,传统的油画颜料,在绘画技巧方面,特别是表现细节色调方面有很大的优点。
  绘画材质的区别,直接在自古至今画家的绘画技巧的积累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在绘画的色调与颜色深浅的把握上,就将传统中西绘画色彩观区别开了。
  二、色彩的运用的选择
  《周记.冬官》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红,黄,青,黑,白故为五色。在唐代以前,中国画是比较重视五色的运用的。而绘画的技法多为重彩。到了唐朝出现了水墨一法,文人画的特质显现出来。直至北宋中后期,文人画形成了独特的绘画体系。在色彩的运用上,文人画更加追求“笔墨情趣”的运用。墨色在文人画家的笔下通过与水调和的比例,展现出不同的墨色逐渐的取代了工笔重彩在古代中国画中的地位。明代唐寅的《秋风执扇图》在人物的衣饰上运用不同深浅的墨色与笔法将服装的上的花纹,明部与暗部的衣褶勾勒出来,即使没有色彩的渲染,根据墨色的区分,文人画的气质十分浓厚。同为人物画,波提切利的《春》中维纳斯的衣饰尤其是衣褶的表现则更多根据光线的设置运用油画颜料的多变性去处理。相比较于这两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西方传统绘画色彩不拘泥于颜料,而是画家对于颜料更多的思考,调色是他们的必须课程,他们势必要将自然的颜色还原在画布上。传统中国画,则是以墨运色的一种水墨体系。
  三、绘画色彩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西方古典绘画以模仿自然为目的,追求真实的艺术精神,努力克服视觉色彩的感受局限,把我看得见的固有色,画家将所见的物体色彩竭尽其能的精确化,自然化和立体化。到了19世纪,印象派,将色彩与光的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印象派画家,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草地上的午餐》是克洛德·莫奈的作品。画面描述了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郊游的人的身上与地面上的美好午后。即使,画家对人物轮廓的刻画不如古典绘画那样精准,但阳光照射在树叶而反射出的不同层次的绿色以及零星的洒在人物衣服上而产生的色彩变化被画家精准的记录在画布上。色彩的客观再现是西方画家尤其印象派画家刻意追求的。传统中国画,不注意每个个体之间的色彩的相互联系以及光线的影响,不做客观事物的精准分析,更不会对于自然的单纯模仿。中国画更具主观性与平面性。列如出自五代南唐顾闳中之手的《韩熙载夜宴图》,在艺术处理上,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事,综合在一个画面当中。全画组织连贯流畅.,画幅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却安排得宾主有序,繁简得度。在场景之间,画家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品、床榻等之类的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既独立成画,又是一幅画卷。这幅图有些画面没有画出墙壁、门窗、屋顶,也没有画出光暗及灯烛,但通过人物的活动,却能让观众感到宴乐是在室内的夜晚进行,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简练手法。犹如中国旧戏剧,不用布景,只用手势、眼神等动作让观众感到周围景物历历在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画家在表现光线尤其是时间上使用的是其他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去表现。而相比较《草地的午餐》运用色彩的微妙变化表现客观光线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人物色彩的运用上,《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分布零散,运用平涂的色彩去刻画人物,使得人物展现出的是一种主观的平面性,我们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区分人物的皮肤,衣物与饰品,平面化的设色手法也赋予中国画更多的装饰性。而在《草地上的午餐》中,人物集中的汇聚在画面的焦点处,人物的衣物,皮肤,甚至散落的事物,都有着因光影影响而产生的体积感。莫奈通过对色彩的具体分析,把光线处理到极致,突显了更多突出了立体感。由此看出吗,中国传统绘画是画家是对大自然的客观观察与亲身体验储存为信息,然后经过自己的内心情感的处理,用一种自我的,简单的色彩展现出来。而西方的传统画家则是通过在现场不断的揣测大自然,透过大脑的思考与分析,运用油画颜料在作品中调和成千上万的颜色再现大自然。中西绘画色彩观的主客观性可以见得,是理性与感性的思考之别。
  中西方绘画的色彩观,伴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革新,又有融合。本文无法细致的将所有类别的中西绘画进行比较,只是泛泛的将传统中西绘画,尤其是古代绘画,进行浅显的对比。对于中西绘画的色彩观,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特别是当代,世界大融合下的中西绘画,更值得我们反思。
  作者简介:管夏菁,女,汉族,江苏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外国美术史在读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内蒙古师范大学  摘要:《包法利夫人》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巨作。叙述了法国外省小资产阶级女子爱玛的悲剧命运。包法利夫人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中的爱情,却因为现实而幻灭,最终走向了服毒自杀的悲剧命运,文章从爱玛自身原因来分析造成其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悲剧人生;自身原因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福楼拜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主人公爱玛一个农家姑
我与它的相处只有短短七天。喧闹声此起彼伏,混杂着猪肉的腥臭味,我眉头紧锁。妈妈在买菜,买完后,她怀中多了只纸箱,她说是老板送的,哦,是只小狗—浑身棕黄,分不出是毛色还是
期刊
摘要:陆俨少是一位不可多得有着自我个性的画家。陆俨少一生漂泊,历经生活的艰辛,但是他从没有放弃对画画的热爱,逐渐地形成了陆氏山水的绘画风格。他对画画的执着和倔强,以及他对中国画的殉道精神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  关键词:浮沉;手不辍笔;传统;自我变法  一、陆俨少少时得忘年之交引入冯氏门下  陆俨少在中国画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郎绍君曾说过,像他这样的画家,实际上而是世纪不会超过十个。  陆
目的通过SARS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总体疗效的评价,探讨中医疗效评价的方法学问题。方法采用非线性加权综合法、线性加权综合法和topsis等3种综合评价方法,配合主观赋权和客观
目的:实验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
遥远的黑龙江西部,有一个小村庄,我在那里生活了九年,之后就离开了.那是九年纯美的童年时光.一马平川,放眼望去,可以看得很远.空旷而辽阔的土地,人们劳作后只剩下一片寂静.从
一、阿细祭火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对于生活在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弥勒县百里西山上的彝族阿细人来说,是一个隆重盛大的节日.是日,阿细人奔放的歌舞精彩迷人,神秘的祭火活
宗教与绘画有着相互的关系,宗教情感与宗教精神对艺术创作有着推动作用,可以说是艺术的原动力.尼古拉·穆欣绘画作品独特形式美与宗教情怀使他成为十七世纪古俄罗斯宗教绘画
在中文系待久了,好的坏的都见得多了,真是感慨多多.......好的暂且放下,留待他文,这里先说说不那么好的方面吧,呵呵......学中文的人,大都想象力丰富,能一叶而知秋,看到花,便
期刊
汉字成字部首是构成汉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成合体字时显示了变扁、变窄、异形等某些变化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对汉字的教学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帮助把字写对、写好,也可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