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练太极拳讲究“纯自然”,这是符合人体自然规律的。就是说练拳者全身动作内外相合,上下相随,无一不协调,无一不自然(也就是中国道教所说的“道法自然”)。太极拳要求在放松的基础上进行演练。所谓放松,不是松懈和松弛,放松不等于放空,而是拔长和抻开。太极拳的许多要领和术语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如在练拳中头部、颈部的放松要求叫做虚领顶劲,肩部放松加沉肩,肘部放松叫垂肘,腕部放松叫坐腕,指部放松叫舒指,躯干上身的放松叫含胸拔背,下身的放松叫松腰活胯、尾间中正……通过放松,抻筋拔骨,人体在练拳中有了掤劲,就能够节节贯串,形成动作协调的统一性。
一、练拳中怎样松
松是指修为的方法,是身心于规矩之中的自然放松,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劲。要想松就要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穿于动作过程之中。练拳时松,关节是开启的,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皮肤的毛孔是随呼吸和动作的开展而开放的,精神是安逸的。
有些人练松不成反变为懈。懈时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皮肤腠理(腠理一词源于传统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紧张,精神萎靡不振。懈是人之自然本能,其表现是上下瘫成一堆。腰懈则身瘫,胯懈则身倾,膝懈则立不稳。
松而不懈,这是练拳的关键。松并不是一点力气都不用。试想如果连一点力气都不用了,还能走架式和推手吗?练太极时身体的放松,实质上是在意识的控制下尽量少用拙力。在动作过程中,如果只用一分力就够的话,就绝不用一分半的力,这就是太极拳巧劲省力的学问。放松其实只是一种通向高功夫、高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并非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那么练太极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在松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内气和不断增长灵性,通过放松结合其他多方面的训练,锻炼出一种刚柔相济、轻沉兼备、松活弹抖的螺旋式的整体劲。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深刻理解放松用意的重要性,要体悟“松为太极拳术之灵魂”这句话的精髓所在。
二、怎样练好松柔
太极拳前辈总结的松柔精言是:
1.太极灵魂是至柔,化僵去拙放松求。打开三线九关节,绵里藏针何用愁。
2.太极松和柔本身不是一回事,但二者却是致关密切的。
能松自然能柔,而能柔却不一定能松。要求先松,松而柔生,进而松柔兼备。
太极拳是道教哲学在养生与技击方面的体现,是经前辈们实践的功夫。它以柔为体,以柔为用,主张以柔克刚,以松柔为法,也是以松柔为最高境界。可以说,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
柔软是人人应有的本能,它本是与生俱来的,在婴儿时我们一身柔软极了,无奈后来让生活、工作慢慢地改造成僵硬。我们学太极拳,就是用一套特殊的方法,把僵硬了的身体又改造转来,使它永葆婴儿时的柔软灵活。
“柔”者何也?松柔、纯柔,松关节、柔经络。松开与松柔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关节松开也就体会不出松柔来。故初学者要明松柔之含义,身体须开展放大,不放大达不到柔的目的。拳论日:“柔到刚自生,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在练柔的过程中,不要错误地将柔理解为软、懈,要多体会柳条、藤鞭的感觉,极柔至极刚,柔中寓刚,刚柔相济。
如何才能练至松柔呢?首先从思想意识上要放松,只有大脑中枢神经充分放松了,肢体、内脏等全身处处才有松柔。其次从动作节奏来讲;求柔的初级阶段需放慢行拳速度,处处细心体会松柔在拳中的奥秘,动作要轻,所用之力轻轻能领起即可。只有周身协调配合,上下相随,节节贯串,一动无有不动,才能处处体现出协调柔和之美的韵味。
三、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松沉
前一、二节,已述说在练拳之中如何松。在练拳之中怎样沉?太极拳松沉即内气下沉、重心下移和一些重要关节的松沉。松沉不是动作的下砸、下蹲,亦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而是丹田内气的下沉。人是以地面为基础活动的,瞬时跳跃蹿奔后还要受地心引力回到地面上来,这个全身完整劲要利用地面作用才能发出去,道理是很明显的。具体做法是腰劲(即全身劲)沉下去,完整地作用于地面,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给以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只有这时,才谈得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通于脊背,达于两膊),形于手指”,再节节反上来。没有放松又怎能“其根在脚”呢?不放松,即使脚给地面一点作用力,也是局部的,全身体重虽由地面支撑,但并不等于劲力必然完整。全身一股完整劲,就是完整一气,这个“气”在陈式太极拳中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有功夫的拳师做金刚捣碓震足时,能让人感到地面的震颤。一个人体重不过一百多斤,为什么能给地面这么大的影响?这就是气沉丹田之“气”。一个打足了气的篮球拍在地面,也产生一种震动感,周围也能感到。这是因为篮球是球体,又充满了气,有一种完整沉劲。太极也是圆球,全身放松的完整劲使练者充满了“气”(“气遍全身不稍滞”),作用于地面就比区区篮球的劲道大多了。如果没有放松,只用腿上局部之力踏地,用力再大也只有啪啪的声音。听声音就能区别震足者是否松沉完整地运用了全身之劲。太极拳之所以称为太极拳,于此一端也可见其精妙。
由此可见,太极松沉是完整的,要求全面做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是讲局部的要求,是整体中的局部;上下相随是讲全身的要求,上是腰以上、下是腰以下,即是全身,也绝不能肤浅理解。无时不完整,定式完整,动作完整,即是相连不断。相连不断不仅是形的相连,也包括了内在的相连。太极拳完整的沉气、内外相合,符合要领,又符合生理,也就符合技击,更是符合自然,纯任自然。所以它不仅在养生健身方面功效奇特,而且在技击上也是奥妙无穷的,符合要领,符合自然,也符合艺术美。
四、展眉放松
展眉放松法松的是精氣神,是以眉间为主要放松点,使之略含笑意,从而带领全身放松。
眉宇间的放松,是人在练太极拳过程中能够看得见、感觉得到的一个现象。它既是习拳的内在要领,更是身、心、息整体进入练拳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放松体感、意感以及气息的感觉无不体现在眉宇之间。反之,练拳者直挺挺、硬梆梆的面孔使观者感觉不自然,扳着愁眉苦脸的面孔太不自然了。 太极拳所指放松,是整个身体的放松。也就是说,习者的身、心、息应该全面放松。即是说,放松眉宇这一部位也是很重的一部分。那么,应该怎样理解松在眉宇间呢?一方面,从身体这个整体来看,放松眉宇部位,只是整个身体放松的极小的部分,但它具有全身放松的表现特征。在习拳过程中,整个身体的放松是以局部或部分的肢体放松为基础的,没有局部或部分的肢体放松,也不会有整个身体的统一放松。换言之,整个身体的放松,是由身体各个部位的放松完成的,没有身体部分或局部的放松也不会有整个身体的放松。另一方面,从眉宇这个部位来看,它可以明显地反映习者练拳时身、心、息的放松状态,这种看法是与中医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眉宇周围密布各种神经脉络穴位,它能灵敏度极高地体现人体的感觉、直觉、认知效能。中医所指的印堂穴就位居眉宇处。印堂穴是经外奇穴之一,中医认为其主要功效是清脑明目、通鼻开窍。习拳时,放松眉宇自然会影响到印堂穴位畅通。另外,眉宇这一部位是相对容易放松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地说舒展眉头或皱眉头,眉宇活动的形式不外乎放松或紧缩。当然,眉宇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体现着特定的情绪、情感、思维、意志等心理活动,也关涉着习拳中所谓的调身、调心、调息等是否达到要求。
习拳时练者放松眉宇,对预防疾病、健养身心具有积极的作用。位居眉宇的印堂穴,是一个精气元神聚集的地方。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旺则身体健康,百病不侵。而要想达到百病不侵的目的,就应经常活动或按摩印堂穴。传统医学认为,通过印堂看健康与否确实有一定道理。据《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所述:印堂穴发黑,说明人体心脏功能不佳,脑部供血不足,心脑缺血缺氧,甚至有心肌坏死的可能性;印堂穴过红代表血脂异常,血压高,脾气大,易中风;印堂穴发黄说明人体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均可以通过放松或按摩印堂穴来改善。
习练太极拳时,应养成放松眉宇部位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也会对习练者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其他科学的健身养生活动有所帮助。许多拳友在日常工作、学习、思考等用脑过度和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各种舒展眉头的动作,有时抬一抬眉头,有时展一展双眉,有时按摩前额,如此活动眉间之后便会产生舒服轻松的感觉。这些作用于眉宇间的放松动作,既是人们生活中积累的缓解疲劳的经验和自然需求,也给习拳者要放松眉宇提出了客观要求,同时不同形式的放松动作更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习练者在练拳中有效地放松眉宇或者是习惯性地轻拍慢打这一部位,可以有效刺激处于眉宇部位的印堂穴。
眉宇放松程度的深浅是长期锻炼的结果,也是在调身、调心、调息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习惯。放松眉宇是对印堂穴及周围神经的直接导引和牵拉,可有效调理阴阳、平衡气血、舒畅气机运行。因此,眉宇放松不但能促使头部轻松,且能通调十二经络之气,对全身均起到调整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放松眉宇呢?具体讲法很多,重要的是在习拳中保持一种谈定、宁静、顺其自然的心态,要在协调整个身体运动中不僵不拘,把握松紧适度原则。所以,松在眉宇间应该是在长期练拳中磨炼出来的,松开眉宇也是习拳中应有之意识。要松出气势来,松是精气神的高境界。练拳能做到一松到底,就能使人的气血通达、目光四射,焕发生命活力,使病魔望风而逃、望而却步。祖国医学认为肺主周身之气,心主周身之血,气到血到,气为血使,气涩血滞,疾病生矣!如果身体某部位紧张,不能舒松自然,就造成毛細血管、动脉血管、中枢神经、大脑皮质等的压迫抑制,阻断了气血畅通运行,使人的整个肌体得不到良好的阴阳平衡运化,必然出现病患。身体放松练拳得法,是疗病延年的积极健身方法。
(编辑/刘强)
一、练拳中怎样松
松是指修为的方法,是身心于规矩之中的自然放松,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劲。要想松就要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穿于动作过程之中。练拳时松,关节是开启的,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皮肤的毛孔是随呼吸和动作的开展而开放的,精神是安逸的。
有些人练松不成反变为懈。懈时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皮肤腠理(腠理一词源于传统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紧张,精神萎靡不振。懈是人之自然本能,其表现是上下瘫成一堆。腰懈则身瘫,胯懈则身倾,膝懈则立不稳。
松而不懈,这是练拳的关键。松并不是一点力气都不用。试想如果连一点力气都不用了,还能走架式和推手吗?练太极时身体的放松,实质上是在意识的控制下尽量少用拙力。在动作过程中,如果只用一分力就够的话,就绝不用一分半的力,这就是太极拳巧劲省力的学问。放松其实只是一种通向高功夫、高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并非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那么练太极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在松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内气和不断增长灵性,通过放松结合其他多方面的训练,锻炼出一种刚柔相济、轻沉兼备、松活弹抖的螺旋式的整体劲。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深刻理解放松用意的重要性,要体悟“松为太极拳术之灵魂”这句话的精髓所在。
二、怎样练好松柔
太极拳前辈总结的松柔精言是:
1.太极灵魂是至柔,化僵去拙放松求。打开三线九关节,绵里藏针何用愁。
2.太极松和柔本身不是一回事,但二者却是致关密切的。
能松自然能柔,而能柔却不一定能松。要求先松,松而柔生,进而松柔兼备。
太极拳是道教哲学在养生与技击方面的体现,是经前辈们实践的功夫。它以柔为体,以柔为用,主张以柔克刚,以松柔为法,也是以松柔为最高境界。可以说,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
柔软是人人应有的本能,它本是与生俱来的,在婴儿时我们一身柔软极了,无奈后来让生活、工作慢慢地改造成僵硬。我们学太极拳,就是用一套特殊的方法,把僵硬了的身体又改造转来,使它永葆婴儿时的柔软灵活。
“柔”者何也?松柔、纯柔,松关节、柔经络。松开与松柔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关节松开也就体会不出松柔来。故初学者要明松柔之含义,身体须开展放大,不放大达不到柔的目的。拳论日:“柔到刚自生,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在练柔的过程中,不要错误地将柔理解为软、懈,要多体会柳条、藤鞭的感觉,极柔至极刚,柔中寓刚,刚柔相济。
如何才能练至松柔呢?首先从思想意识上要放松,只有大脑中枢神经充分放松了,肢体、内脏等全身处处才有松柔。其次从动作节奏来讲;求柔的初级阶段需放慢行拳速度,处处细心体会松柔在拳中的奥秘,动作要轻,所用之力轻轻能领起即可。只有周身协调配合,上下相随,节节贯串,一动无有不动,才能处处体现出协调柔和之美的韵味。
三、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松沉
前一、二节,已述说在练拳之中如何松。在练拳之中怎样沉?太极拳松沉即内气下沉、重心下移和一些重要关节的松沉。松沉不是动作的下砸、下蹲,亦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而是丹田内气的下沉。人是以地面为基础活动的,瞬时跳跃蹿奔后还要受地心引力回到地面上来,这个全身完整劲要利用地面作用才能发出去,道理是很明显的。具体做法是腰劲(即全身劲)沉下去,完整地作用于地面,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给以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只有这时,才谈得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通于脊背,达于两膊),形于手指”,再节节反上来。没有放松又怎能“其根在脚”呢?不放松,即使脚给地面一点作用力,也是局部的,全身体重虽由地面支撑,但并不等于劲力必然完整。全身一股完整劲,就是完整一气,这个“气”在陈式太极拳中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有功夫的拳师做金刚捣碓震足时,能让人感到地面的震颤。一个人体重不过一百多斤,为什么能给地面这么大的影响?这就是气沉丹田之“气”。一个打足了气的篮球拍在地面,也产生一种震动感,周围也能感到。这是因为篮球是球体,又充满了气,有一种完整沉劲。太极也是圆球,全身放松的完整劲使练者充满了“气”(“气遍全身不稍滞”),作用于地面就比区区篮球的劲道大多了。如果没有放松,只用腿上局部之力踏地,用力再大也只有啪啪的声音。听声音就能区别震足者是否松沉完整地运用了全身之劲。太极拳之所以称为太极拳,于此一端也可见其精妙。
由此可见,太极松沉是完整的,要求全面做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是讲局部的要求,是整体中的局部;上下相随是讲全身的要求,上是腰以上、下是腰以下,即是全身,也绝不能肤浅理解。无时不完整,定式完整,动作完整,即是相连不断。相连不断不仅是形的相连,也包括了内在的相连。太极拳完整的沉气、内外相合,符合要领,又符合生理,也就符合技击,更是符合自然,纯任自然。所以它不仅在养生健身方面功效奇特,而且在技击上也是奥妙无穷的,符合要领,符合自然,也符合艺术美。
四、展眉放松
展眉放松法松的是精氣神,是以眉间为主要放松点,使之略含笑意,从而带领全身放松。
眉宇间的放松,是人在练太极拳过程中能够看得见、感觉得到的一个现象。它既是习拳的内在要领,更是身、心、息整体进入练拳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放松体感、意感以及气息的感觉无不体现在眉宇之间。反之,练拳者直挺挺、硬梆梆的面孔使观者感觉不自然,扳着愁眉苦脸的面孔太不自然了。 太极拳所指放松,是整个身体的放松。也就是说,习者的身、心、息应该全面放松。即是说,放松眉宇这一部位也是很重的一部分。那么,应该怎样理解松在眉宇间呢?一方面,从身体这个整体来看,放松眉宇部位,只是整个身体放松的极小的部分,但它具有全身放松的表现特征。在习拳过程中,整个身体的放松是以局部或部分的肢体放松为基础的,没有局部或部分的肢体放松,也不会有整个身体的统一放松。换言之,整个身体的放松,是由身体各个部位的放松完成的,没有身体部分或局部的放松也不会有整个身体的放松。另一方面,从眉宇这个部位来看,它可以明显地反映习者练拳时身、心、息的放松状态,这种看法是与中医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眉宇周围密布各种神经脉络穴位,它能灵敏度极高地体现人体的感觉、直觉、认知效能。中医所指的印堂穴就位居眉宇处。印堂穴是经外奇穴之一,中医认为其主要功效是清脑明目、通鼻开窍。习拳时,放松眉宇自然会影响到印堂穴位畅通。另外,眉宇这一部位是相对容易放松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地说舒展眉头或皱眉头,眉宇活动的形式不外乎放松或紧缩。当然,眉宇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体现着特定的情绪、情感、思维、意志等心理活动,也关涉着习拳中所谓的调身、调心、调息等是否达到要求。
习拳时练者放松眉宇,对预防疾病、健养身心具有积极的作用。位居眉宇的印堂穴,是一个精气元神聚集的地方。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旺则身体健康,百病不侵。而要想达到百病不侵的目的,就应经常活动或按摩印堂穴。传统医学认为,通过印堂看健康与否确实有一定道理。据《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所述:印堂穴发黑,说明人体心脏功能不佳,脑部供血不足,心脑缺血缺氧,甚至有心肌坏死的可能性;印堂穴过红代表血脂异常,血压高,脾气大,易中风;印堂穴发黄说明人体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均可以通过放松或按摩印堂穴来改善。
习练太极拳时,应养成放松眉宇部位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也会对习练者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其他科学的健身养生活动有所帮助。许多拳友在日常工作、学习、思考等用脑过度和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各种舒展眉头的动作,有时抬一抬眉头,有时展一展双眉,有时按摩前额,如此活动眉间之后便会产生舒服轻松的感觉。这些作用于眉宇间的放松动作,既是人们生活中积累的缓解疲劳的经验和自然需求,也给习拳者要放松眉宇提出了客观要求,同时不同形式的放松动作更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习练者在练拳中有效地放松眉宇或者是习惯性地轻拍慢打这一部位,可以有效刺激处于眉宇部位的印堂穴。
眉宇放松程度的深浅是长期锻炼的结果,也是在调身、调心、调息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习惯。放松眉宇是对印堂穴及周围神经的直接导引和牵拉,可有效调理阴阳、平衡气血、舒畅气机运行。因此,眉宇放松不但能促使头部轻松,且能通调十二经络之气,对全身均起到调整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放松眉宇呢?具体讲法很多,重要的是在习拳中保持一种谈定、宁静、顺其自然的心态,要在协调整个身体运动中不僵不拘,把握松紧适度原则。所以,松在眉宇间应该是在长期练拳中磨炼出来的,松开眉宇也是习拳中应有之意识。要松出气势来,松是精气神的高境界。练拳能做到一松到底,就能使人的气血通达、目光四射,焕发生命活力,使病魔望风而逃、望而却步。祖国医学认为肺主周身之气,心主周身之血,气到血到,气为血使,气涩血滞,疾病生矣!如果身体某部位紧张,不能舒松自然,就造成毛細血管、动脉血管、中枢神经、大脑皮质等的压迫抑制,阻断了气血畅通运行,使人的整个肌体得不到良好的阴阳平衡运化,必然出现病患。身体放松练拳得法,是疗病延年的积极健身方法。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