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心前移的必要性及对策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ji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与高等教育本源、办学基础、学生家庭情况和大学生自身条件有关,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强调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心前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就业;前移;对策
  
  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因而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这项工作,我们过多关注的是领导重视、收集岗位信息、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大创业教育工作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就业队伍指导建设,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力保完成的只是数字,而不是大学生就业的未来和社会的良好发展。由于忽视前期人才培养这一的基礎问题,如学生入学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学校的培养教育质量、学生学业能力提高情况,过多注重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开出的药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而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异常被动,效果不佳。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对就业工业进行必要的思考和反省。
  一、学校行政管理弊端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的建立、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毕业生分配、后勤服务等,长期以来,都是按照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指令办事,高等学校忽视了市场、社会的调节和制约作用,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对生产灵活、高效的应对、调整机制,导致热门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的非市场化之间出现矛盾,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难就业,一方面社会人才紧缺,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
  人才培养上,许多高等院校在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追求“研究型”、“学术性”、“高层次”,忽视“教学型”、“实用性”、“全民性”,“地方性”等等,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和科研管理上多以一元化的学术性衡量多元化的非学术性,忽视文化创造和传承的多元性差别,失去了创造特色的机会和条件。在学校的类型上,过多强调“综合性”,搞“大而全”,追求在办学规模、科研成果、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甚至院士、博士学位教师数量等为主要指标,造成特色化、专门化、灵活性的缺失,使得大学缺乏社会竞争力,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受社会欢迎。
  二、学生家庭情况影响大学生就业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通过两个资本实现,分别是个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前者主要是自身的秉赋加上后天教育得到的,后者主要是通过家庭获得。中国青年报(北京)批露,国内教育就业调查公司麦可思的调查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家庭阶层的大学毕业生在高考录取分数、就读学校、就业率、求职难度、自主创业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以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为例,在就业渠道上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事人员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而不是大学招聘会。而农民、农民工、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都是通过“参加大学组织的招聘会”来找到工作。这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为毕业生找工作所能调用的社会资源方面的差异性。在对于高校生源结构的调研中,他们发现,专业人员和管理阶层家庭的子女就读211高校的比例达27%,高于其生源比例20%;农民和农民工的子女就读于211大学的比例是41%,低于其生源比例47%;在高职高专的比例为50%,明显高于生源比例。在就业弱势家庭阶层,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就业率最低,而其高考分并不低于其他就业率较高的家庭的子女;来自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需要得到更强的就业服务。
  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不同家庭背景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及社会资源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最终的就业状况。经济资源越好,子女所受的教育的质量也就越好,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相对比例的教育性投资就比较大,进而影响了进入大学的门槛——高考成绩。另一方面,在大学毕业之际,家庭能否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也是影响许多毕业生选择是否继续求学以获得更高学历的重要因素。文化资源上,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给予子女学习和就业上更明智的指导就越高,子女的才能与潜力也能更好地挖掘,子女更容易获得成功。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上,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则拥有的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那么他们就能动用和利用这些社会关系网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信息,从而影响到子女和学业和就业。反之,享受不到良好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就会产生竞争差距,或丧失机会。
  三、大学生个人情况影响就业
  大学生就业,其实质是社会对于人才的认可和接纳问题。带给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其个人情况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核心因素。
  (一)能力不足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混混噩噩,虚度光阴混,缺乏学习动力、生活乐趣,学习动机弱、学习速度慢、学习效率低、自主学习和学以致用能力差;或只是擅长死记硬背,成绩高分,能力低分,专业之内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但专业之外则知之甚少,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不会灵活变通。
  (二)素质不全面
  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人际交往,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意志力脆弱,心理承受力和自我控制力差,缺乏韧劲和毅力,纪律观念淡、团队意识弱,不懂得团队合作,责任意识淡薄,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缺陷没有客观的认识和对策,不会团队合作。总爱怨天尤人,不会自省自强。
  (三)定位不准确
  自我认识差,自负与自卑共存。一方面瞧不起人,自我感觉良好,一方面,觉得自己既没有良好的关系网络又没有金钱可调配,能力和特色不足,缺乏自信、没有主见、勇气不足,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在就业心理上存在“亲城远乡”、“惰于安逸”、“急躁冒进”等心理状态,产生认识偏差,催生了躲避就业的“考研族”、蜗居在家的“啃老族”、无所事事的“闲逛族”、停滞不前的“观望族”,丧失就业机会。
  上述对于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绝不是大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就能解决好的,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前移,才能实现就业工作的科学化、实效化,才能促进人才的价值实现和社会的长足发展。
  四、就业指导工作前移的对策
  (一)做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先把学校建设好,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保障
  要改变国家及其教育主管部门集举办者、管理者、监督者于一体的现状,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使高等学校具有自我定位、自主运动、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形成公平、市场化的竞争环境。高等学校自身要从内外权力体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符合高等教育自身价值的现代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引导高等教育回归自身的价值标准。既要扩大高等教育机会,满足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需求,更要发挥不同智能类型人才的多样化培养,满足社会对多样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要认真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于高教教育的影响和决定作用。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数量、培养规格等必须主动接受市场的选择。调查、分析和预测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建立与市场互动模式。建立多样化、立体式高等教育结构,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各安其位、各司其职、错位发展,避免大学生就业中的不良竞争。
  (二)高度重视招生工作,打好高校办学基础
  生源作为一个高校的办学基础,生源情况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高校的招生宣传工作,除全面、真实、准确向社会公众以及广大考生介绍学校诸如自然环境、办学性质、规模层次、教学设施、师资实力、收费标准、专业前景、贫特困救助体系等倍受关注的问题外,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鉴别,从而根据个人志趣爱好、学业所长及个性特点,家庭承受能力,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定位,做出求学的判断和选择,让学校能招到想要的学生,让学生找到自己热爱的学校和乐学的专业。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的人才需求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上科学调整,在创新教育模式,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深化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的服务和适应能力。
  (三)正确引导学生家庭背景的有利因素,帮助学生良好成长成才
  引导家长根据自身家庭情况为子女的学业和择业创造健康良好的条件。促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子女,帮助子女在学业上成长和寻获社会经验,重视尊重子女的意愿,培养子女担负起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责任感。
  作为学生本人,应该坦然面对家庭背景对就业有深刻影响这一社会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方式来适应。家庭背景好的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凡事均有利弊关系,要想获得良好发展,必须充分把握机遇,脚踏实地奋斗。对于家庭背景较弱的大学生, 不能怨天尤人或消极等待,要相信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始终是人生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去开拓和发展自己的人脉,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网络和资源,开拓和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本,为人生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四)促进大学生在校期间良好学习,提前做好就业准备
  要认真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大学生涯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丰富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工作实践,多锻炼自己的行世处事能力,提升自我。
  在毕业求职阶段,要认清就业形势及社会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就业主体、能力本位和职业发展的成才观。适度调整就业期望,根据市场实际状况转换择业思路,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达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或是认真调研,大胆创业。大学生们应当客观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端正自己的就业心态,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敢竞争,敢于碰壁,敢于面对挑战,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择业观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特点,抛开思想包袱,大胆进入社会,参与竞争,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陈炳权,李昊珉.浅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视野,2010(9).
  [2]田爱民.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张社字.大学生就业难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J].教育评论,2007(4).
  [4]胡江陵.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教育理论研究,2011(12).
  [5]闫光才.西方国家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启示[J].江苏教育,1995(2).
  [6]潘孝侃.论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7]姜正国.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9(3).
  
  作者简介:郑志伟(1986—),男,广东梅州人,在职研究生,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文献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来说是重中之重,现代工程施工中,需要更加注重防水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对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改善生产、生活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
作为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美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有利于我国扩大外需,美国宏观政策 的适当调整也有利于美国和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这也符合我国的利益。 As one of Ch
现今时代的进步以及发展促使各种类型企业迎来较大发展空间,而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或是出于规模扩展或是出于经营方向转变等等均需要大量资金的有效支持。而商业银行对于企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以教师教育学生实习改革为突破口实施的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分析顶岗实习产生、发展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析顶岗实习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高师院校;顶岗实习;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一体化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教师职前培养的重任,为了培养合格的高质量教师,高师院校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提高教
在建筑行业中,对于预算这一方面是很重视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若是预算没做好,对该工程就会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所以,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就是重中之重,
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结合工程实例,在简要阐述剪力墙结构施工优缺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的技术.得出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
The first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ational Cooperation (BRF) is to be held in mid-May. After being proposed by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in 2013, the Belt
期刊
本文拟通过对甘肃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与西北邻近省份现代服务业的比较分析,提出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我国不断对各项经济制度以及管理制度进行深化改革,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必然也会受到现行经济管理制度的影响。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区域统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明
新潮涌动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萌发个人合作造房梦想 的大城市。“你想用同一笔钱既买房又自己开公 司当老板,还可以结识一大批有志创业的人才, 一举三得吗?集体买地造房是你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