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价救灾

来源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zhen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年,浙江大旱。朝廷虽然口口声声要赈灾,但是雷声大雨点小,下拨的救灾粮本就少得可怜,再经过各级官吏雁过拔毛,层层克扣,到了灾民手里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了。为了保命,灾民们到处借债买粮。然而,市场上的粮价一夜之间高得更离谱了。
  重灾区越州已有数千人饿死。饥民们纷纷涌到府衙前,请求州府赈灾救民,平抑粮价。知府李之诚不敢懈怠,他知道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民变,于是张贴布告,严禁粮商私抬粮价,责令粮价回到灾前水平。饥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奔走相告。
  可是,等饥民们再来到市场的时候,所有粮行都关了门,就连大街小巷上那些挑着担子、背着褡裢卖粮的也一个都不见了。
  李之诚大怒,将州府里的大小衙役都派到市场上,监督粮商卖粮。但是,粮商们一个个都精得很,多数早已脚底抹油,溜得不知去向,剩下没来得及跑的,阳奉阴违,百般推诿、拖延,就是不卖粮食。总之,任凭衙门想尽了办法,饥民们也难以买到平价粮。
  越州饿死的饥民已过万。
  朝廷责怪越州知府李之诚救灾不力,革了他的职,重新派来一位名叫刘知非的知府。
  刘知非来到越州,摆在面前的是,旱情还在持续,土黄色的大地上,除了一具具横七竖八无人掩埋的饿殍散发出阵阵恶臭外,不见一点绿色。大街小巷,听不见一句人声,只有一个个无力逃荒的人或横卧或倚靠在路边、墙脚,在他们的身边,散落着几枚可怜的铜钱,有钱却买不到粮,钱不过是一片废铜烂铁。
  回到府衙,刘知非命令那些在市场上监督粮商卖粮的衙役悉数撤回。
  “知府大人不可啊!”老师爷颤巍巍地跪倒在刘知非面前,“大人有所不知,这些天来,全府大小衙役都派去监管粮商了,情况尚且如此,若把他们都撤回了那还了得?”众官员也急忙跪下,齐声附和。
  “诸位,老师爷适才说了,这么多天全府的大小衙役都派出去了,可现在情况如何?”刘知非扶起老师爷和众官员,“饥民还不是买不到粮,一个个相继饿死!这说明了什么?”
  众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回答。
  “本府赴任途中暗中调查,越州周边的府县也都在限粮价,但局面和越州一样,饥民有钱也买不到粮!”刘知非斩钉截铁地说,“这些,至少说明了严禁粮食涨价的做法不得要领,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什么?严禁粮食涨价不对?严禁了都饿死了这么多人,如若不禁越州岂不是要灭城?”众官员忍不住议论,“知府大人莫不是要放开粮价,任由奸商抬高粮价,盘剥饥民?”
  刘知非认真地说:“本府就是要放开粮价……”
  “使不得啊使不得!知府大人,我越州已绵延数千年,请知府大人心中开恩,手下留情,给越州留下几条人命吧!”众官员又纷纷地跪下,哭诉道,“知府大人,灾情总会过去的,但人若都死绝了,越州何其为越州?”
  “本府正是要越州不灭城!诸位日后会明白的……”刘知非知道此时再怎么解释也没用,于是果断下令,“即时起,越州放开所有粮价!粮商们在越州想卖什么价就卖什么价,官府绝无半点干涉!”事不宜迟,刘知非命人搬出笔墨纸砚,让在场所有能写字的人当即誊抄布告,再一一盖上知府大印并亲自题上自己的名字。接着,命所有衙役带上布告火速奔赴远近各府县广为张贴,又亲率官员到越州城大街小巷张贴——刘知非要让百姓都知道,越州官府不限粮价。
  布告一出,那些衙役们苦苦找寻却不见人影的粮商们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了出来,一个个笑嘻嘻地打开粮仓,敞开卖粮。当然,他们也仿佛要将这些天所受的损失一下子捞回来,粮价高得能吓死人。那些饿得奄奄一息的饥民,虽然心里嘴里骂着官府与奸商狼狈为奸,但毕竟能买到一些粮食而不至于立即饿死了,因此一个个想方设法拿着钱去买粮。
  如此高的利润乐坏了越州的粮商们,他们想尽办法从外地紧急调粮。外地粮商们也火速行动起来,不畏山路崎岖难行,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越州,踌躇满志地要狠赚一把。
  不到月余,越州粮食开始大量积压,供求关系发生了大逆转。粮商们乐不起来了,要把粮食运回去吧,这山高路险的,来回折腾,损失太重。唯一的办法只有降价销售。一家、两家、三家……粮店紧跟着降价。一次、两次、三次……价格不断地往下降。转眼,越州粮价像跳水一般,从峰顶跌到了峰谷,并且这个峰谷还没有底,不断地陷啊陷,直陷得那白花花的大米和面粉连个糟糠的价格都卖不上。更远地方的粮商还不知情,还在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越州。饥民们乐开了花,花个几文钱,白米白面就能吃上十天半月。越州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了,灾情也迎刃而解了。
  “知府大人真神人也!”府衙里,众官员围着刘知非感叹,“知府大人何以想到这一妙计?”
  “诸位过奖了!本府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商人的本性是逐利,只要有利,他们什么事都可以做;二是本府相信疏导比严堵好。物极必反,天下万事,一堵容易走向反面。”刘知非若有所思,“本府提请诸位记住,官府并非任何事都能做得好。我们要相信百姓相信事物之理。只要顺应万物之理,万事自有解决之道!”
  (发稿编辑/周婷婷 插图/卢仲坚)
其他文献
黄豆记账  兜兜转转,谷雨和爸爸刚走进柳树镇的竹竿巷,一个大脸盘、粗腰身的中年女人就杵在了面前。  “你叫谷雨?进院吧。”中年女人的口气不咸不淡,抬手指指旁边的破旧平房,接着拦住了谷雨的爸爸,“你就别进了。没事赶紧走,我可没工夫搭理你。”  谷雨的爸爸叫谷天城,是个生意人,几天前在城里还拥有一家中型公司。但突生变故,合伙人跑了,公司垮了,就连谷雨的妈妈也绝情地卷走了最后一笔款项。为了还债,谷天城不
期刊
十岁的丁文有一个小小的淡绿色的口琴,轻轻一吹就能发出神奇悦耳的声音,不用说口琴成了他的宝贝,即使睡觉也要握在手中。为此他还在口琴一角,用小刀刻了一个小小的“文”字。  有一天,丁文跟着妈妈坐火车去到遥远的大城市看望打工的爸爸。下了火车左等右等没等到爸爸,原来爸爸临时有事要耽搁一会儿。丁文实在无聊,便拿出口琴吹起来。正吹得高兴,忽然旁边有个小女孩哭了起来,一个女人又是拉又是劝的,应该是小女孩的妈妈。
期刊
冬天的时候公交车上的椅子很冰凉,一天,我和朋友在车站等车,不久就来了一辆比较空的公交车。车刚停稳,朋友立马冲了上去,  等我上去了问他:“你怎么这么急?”  他得意扬扬地说:“趁椅子还热乎!”
期刊
电视上《人与自然》开始了,父亲看着看着,突然来了灵感,就问儿子:“我来考考你,世界上有许多动物,什么动物既能给你肉吃,又能给你皮鞋穿?”  儿子想了一会儿,肯定地回答:“是爸爸! ”
期刊
一天,我的手机快欠费了。于是就发了一条短信叫我女朋友帮我充话费。  女朋友问:“充多少?”  我说:“充满。”
期刊
同事博宇爱上了我的同学骆燕,然而,他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并没有勇气向她表白。每天他都魂不守舍,十分痛苦。作为好友的我,看见他这样折磨自己,有些心痛,就说:“与其这样,倒不如大胆地敞开心扉,向她表明心意,或许爱神就会眷顾你。”  博宇说:“其实,我早就想跟她表白,可一次次鼓起了勇气,又一次次打了退堂鼓。”  我又给他出主意:“既然说不出口,那不如给她写封情书。”  “这个法子我早就想过,可你也知道,
期刊
老王的老伴多年前去世了,但他一手拉扯大的儿子小王没让他这些年的苦心白费。小王先是顺顺当当地考上一所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感情上也顺风顺水,没费多大工夫就找了个好姑娘结了婚。  老王在城市边靠劳动力打拼了这么久,现在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但老王打了一辈子散工,突然让他啥也不做,就在家里等着儿子孝顺,他可待不住。于是老王就到处找活干,先是批发水果摆摊,再是买了台二手铲车想去工地施展一番,又想着
期刊
《先试试》等
期刊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桂西的小山村松里水患频发。乔音河水患的发生,都是蜂妖惹的祸。蜂妖长得青面獠牙,头大如斗,身躯庞大,却腰细如手臂。蜂妖魔力非凡,能呼风唤雨,上天入地,天上的蛟龙、河里的水神都乖乖听它的话,它稍不如意,就系紧腰间的红腰带,消水洞就会合拢,水就消不下去。只要水十天半月不退,村民就会颗粒无收,甚至畜死人亡。每年,乔音河两岸的村民都必须在大年初一那天,到月亮山脚下供奉十二头耕牛和十二匹好马
期刊
村里人都说,赵老头怕是快不行了。前些天赵老头家里遭了贼,丢了个大宝贝,赵老头自那天起就开始疯疯癫癫,整日酗酒抽烟,半个月下来就瘦得跟竹竿似的,下不来床了。  林风回家听说这件事后,当天就连忙买了东西提着到赵老头家里去了。  其实林风和赵老头也算是有点渊源。当年赵老头还年轻的时候,从村口捡了一个弃婴,那时跟他谈婚论嫁的姑娘说什么也不愿意养个拖油瓶,婚事就这么吹了。后来赵老头就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