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能体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同样它的难度跟其意义是相互匹配的,作文也是语文中最难学的环节。素材积累是作文好坏的基础,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行,带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社会热点等等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笔。结合实践探索作文教法,以期提升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乡土材料 写作训练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016
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文学感受力的不足,在写作素材方面极度匮乏,以至于课堂上大都是谈“文”色变的状态,死气沉沉的气氛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作为教师,全方位地开发教材资源和生活资源才能找到提升写作水平的源头活水。乡土材料的应用既能丰富文章的血肉,同时又能向学生渗透民族自豪感,成为绝佳的素质教育平台。
一、 明察秋毫,尽享迷人自然
我们总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最美不过大自然,家乡的一山一水从小陪伴在我们身边,虽然谈不上雄伟壮阔,但也有着清秀透彻的古朴之美,长久以来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写作实训课上我们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使其能够真正融入大自然中,将身边的迷人美景描绘得更加细致。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多角度描写景物》,说到景物描写我们总是会想要写一个众所周知的旅游景点,然而这些都是不熟悉的,所以写起来特别吃力甚至还可能出现错误。自然景物是瞬息万变的,要写出引人入胜的文章就需要细致的观察,有顺序的、多角度的描写我们一直赖以生存的家乡山水才是最佳的选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这节课中我就以四季变化为角度展开写作训练,组织学生先仔细观察、回忆并讨论当地的四季分别有什么样的景色,每一季的花草树木有怎样的特征,有了这两项提纲的引领,学生在写作时再对描写的语句添加一些修辞手法就实现了整篇文章的成功。
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常美景中发掘出写作素材,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自然风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长久坚持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 实践活动,了解现实生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学情境已经不再适用,新时期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语文教学应该是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书本所写,一方面我们通过对教材作品的阅读增强识字、组句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我们又通过实践活动中了解当地民众生活,体会民俗民情,为自己的作文积累别具一格的故事情节。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日常生活琐事不断,却是个融合世间百态的大课堂,农村的节日习俗、乡间劳作等等都是极好的体验素材。初一的孩子刚刚开始写这种大作文,为了帮助他们形成更流畅、全面的作文思路,我设计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和自己的父母、乡亲一起给田里除草,从分辨杂草和庄稼到锄头的使用技巧再到干活后的感受都亲身体验一次。回来后要求大家以锄地这件事为主题进行片段的描写,有的学生写的是观察到的农民劳动过程,有的写自己学习锄地这件事,也有的写出了所谓“汗滴禾下土”的感慨。之前看来平凡无奇的一件事现在竟然写出了一篇文章,我趁机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只要能完整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就不失为佳作。
通过这样的设计,利用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缓解对作文课的畏惧情绪,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多元交流,升华态度情感
写作除了记事之外重要的一项就是表情达意,以文字来抒发情感。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造成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是粗犷的,所以培养初中生细腻的情感捕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敢说、想说、会说,在交流中体会人间百态并勇敢地表达出来。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对国家发展、人民利益做出过贡献的人们总会被铭记在心,流芳百世。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设计让学生选一些民族英雄的故事、诗歌等在班级内进行朗诵,感受人物事迹评说的写作方法;接着通过多媒体网络搜索、向当地的老人询问等各种方法了解家乡过去的英雄事迹,将写作技巧和了解到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有头有尾地讲述个人的生平事迹,并添加自己由这件事产生的所思所想,包括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利用课前的简短时间开展小演讲的活动,可以是对最近看的书、影视剧谈谈感想,亦可以是对上学路上遇到的新鲜事进行评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人生态度。
通过这样的设计,在交流中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丰富了对人生的感悟和见解,同时写作素材也日渐丰厚起来。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关键词]乡土材料 写作训练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016
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文学感受力的不足,在写作素材方面极度匮乏,以至于课堂上大都是谈“文”色变的状态,死气沉沉的气氛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作为教师,全方位地开发教材资源和生活资源才能找到提升写作水平的源头活水。乡土材料的应用既能丰富文章的血肉,同时又能向学生渗透民族自豪感,成为绝佳的素质教育平台。
一、 明察秋毫,尽享迷人自然
我们总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最美不过大自然,家乡的一山一水从小陪伴在我们身边,虽然谈不上雄伟壮阔,但也有着清秀透彻的古朴之美,长久以来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写作实训课上我们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使其能够真正融入大自然中,将身边的迷人美景描绘得更加细致。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多角度描写景物》,说到景物描写我们总是会想要写一个众所周知的旅游景点,然而这些都是不熟悉的,所以写起来特别吃力甚至还可能出现错误。自然景物是瞬息万变的,要写出引人入胜的文章就需要细致的观察,有顺序的、多角度的描写我们一直赖以生存的家乡山水才是最佳的选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这节课中我就以四季变化为角度展开写作训练,组织学生先仔细观察、回忆并讨论当地的四季分别有什么样的景色,每一季的花草树木有怎样的特征,有了这两项提纲的引领,学生在写作时再对描写的语句添加一些修辞手法就实现了整篇文章的成功。
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常美景中发掘出写作素材,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自然风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长久坚持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 实践活动,了解现实生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学情境已经不再适用,新时期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语文教学应该是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书本所写,一方面我们通过对教材作品的阅读增强识字、组句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我们又通过实践活动中了解当地民众生活,体会民俗民情,为自己的作文积累别具一格的故事情节。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日常生活琐事不断,却是个融合世间百态的大课堂,农村的节日习俗、乡间劳作等等都是极好的体验素材。初一的孩子刚刚开始写这种大作文,为了帮助他们形成更流畅、全面的作文思路,我设计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和自己的父母、乡亲一起给田里除草,从分辨杂草和庄稼到锄头的使用技巧再到干活后的感受都亲身体验一次。回来后要求大家以锄地这件事为主题进行片段的描写,有的学生写的是观察到的农民劳动过程,有的写自己学习锄地这件事,也有的写出了所谓“汗滴禾下土”的感慨。之前看来平凡无奇的一件事现在竟然写出了一篇文章,我趁机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只要能完整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就不失为佳作。
通过这样的设计,利用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缓解对作文课的畏惧情绪,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多元交流,升华态度情感
写作除了记事之外重要的一项就是表情达意,以文字来抒发情感。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造成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是粗犷的,所以培养初中生细腻的情感捕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敢说、想说、会说,在交流中体会人间百态并勇敢地表达出来。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对国家发展、人民利益做出过贡献的人们总会被铭记在心,流芳百世。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设计让学生选一些民族英雄的故事、诗歌等在班级内进行朗诵,感受人物事迹评说的写作方法;接着通过多媒体网络搜索、向当地的老人询问等各种方法了解家乡过去的英雄事迹,将写作技巧和了解到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有头有尾地讲述个人的生平事迹,并添加自己由这件事产生的所思所想,包括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利用课前的简短时间开展小演讲的活动,可以是对最近看的书、影视剧谈谈感想,亦可以是对上学路上遇到的新鲜事进行评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人生态度。
通过这样的设计,在交流中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丰富了对人生的感悟和见解,同时写作素材也日渐丰厚起来。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