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15m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沥青常规指标试验和SHRP试验对齐鲁70#沥青、橡胶沥青和应力吸收沥青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基于马歇尔试验,对三种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路用性能检验。结果表明,(1)橡胶沥青和应力吸收沥青的性能参数明显优于齐鲁70#沥青;(2)橡胶沥青混合料和应力吸收沥青混合料作为应力吸收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弹性恢复,动稳定度,冻融劈裂
  Abstract: the article through the asphalt conventional index test and SHRP test for 70 # asphalt, qilu rubber asphalt and stress of asphalt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evaluation, and based on the Marshall test, of three kinds of stress absorbed layer asphalt mixture with the road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rubber asphalt and stress absorbed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asphalt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70 # asphalt; (2) rubber asphalt mixture and stress absorbed asphalt mixture as stress absorbed layer has good road with properties.
  Keywords: asphalt mixture, stress absorbed layer, restore elasticity, dynamic stability, freeze-thaw splitting
  
  
  中图分类号:TU5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目前我国大部分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的是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不仅强度高,提高路面承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半刚性基层材料可以就地取材,成本较低,在我国公路建设初期符合国情,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然而,由于自身材料的特点,半刚性基层对温度和湿度变化敏感,容易产生温缩裂缝和干缩裂缝。由于材料的差异性,裂缝逐渐向上发展到沥青面层,从而形成了路面的反射裂缝。反射裂缝除了破坏路面整体性和强度外,在行车荷载和水的作用下,路面产生唧泥现象,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加快路面的破坏。
  
  
  
  另一方面,我国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各种原因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改造。在混凝土路面维修改造的各种措施中,加铺沥青层是一种简便速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材料的差异,旧路面的接缝、裂缝处会产生反射裂缝,影响加铺层的效果。
  针对以上产生的问题,国内外普遍采用设置过渡夹层的办法来应对。应力吸收层为过渡夹层的一种。在半刚性基层和沥青层之间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加铺层之间设置一道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对防止和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效果。应力吸收层作为一道功能层,其要传递行车荷载并要经受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因此也应具有一定的路用性能。
  本文旨在通过对齐鲁70#沥青、橡胶沥青及应力吸收沥青三种沥青的性能评价,基于马歇尔试验,进一步对三种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检验,最终评价了三种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2沥青性能试验
  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是评价沥青性能的三大指标。此外,针对应力吸收层的特点,本文对沥青的弹性恢复、离析和粘度指标也做了检验。试验结果见表1所示。
  
  
  
  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沥青的软化点排序为:齐鲁70#<橡胶沥青<应力吸收沥青。图3为三种沥青的软化点试验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应力吸收沥青软化点比齐鲁70#沥青软化点高63.5%,橡胶沥青软化点比齐鲁70#沥青软化点高25%。软化点作为沥青高温性能的一个指标,通常来讲软化点越高,高温稳定性越好。因此,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得出,应力吸收沥青和橡胶沥青高温稳定性均高于齐鲁70#沥青。
  
  
  
  针入度指数可以反应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针入度指数越大,表明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越低。有图4可以看出,应力吸收沥青和橡胶沥青的针入度指数均超过齐鲁70#沥青数倍,表明应力吸收沥青和橡胶沥青受温度影响较小。
  弹性恢复表征沥青在25℃下的变形恢复情况。对于应力吸收层而言,弹性恢复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由表1可以看出,应力吸收沥青和橡胶沥青的弹性恢复均满足规范不小于70%的要求。
  离析是对聚合物改性沥青稳定型的一个检测指标。由表1中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橡胶沥青的离析为5.5℃,应力吸收沥青的离析为2.5℃,均满足规范对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不大于6℃的要求,表明橡胶沥青和应力吸收沥青具有良好的稳定型。
  沥青的老化性能也是沥青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由表1中薄膜烘箱残留物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应力吸收沥青的5℃残留延度比齐鲁70#沥青10℃残留延度高出接近5倍,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老化能力。
  综合以上对沥青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应力吸收沥青和橡胶沥青各方面的性能均明显优于齐鲁70#沥青;(2)应力吸收沥青与橡胶沥青相比,高低温性能更加突出,弹性恢复能力更强,因而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检验
  为了研究三种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本文分别以齐鲁70#沥青、橡胶沥青和应力吸收沥青为胶结料设计了三种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AC-5细。三种混合料采用同一级配及沥青用量,以便进行对比试验。
  3.1高温稳定性
  应力吸收层虽然较薄,但由于离路面较近,受路面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应具有一定的高温抗车辙能力。本文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车辙的试验方法,经过轮碾成型机成型,制作了300mm×300 mm×50 mm的试件进行动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车辙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应力吸收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是齐鲁70#沥青混合料的9.5倍,橡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是齐鲁70#沥青混合料的4.7倍,说明应力吸收沥青混合料和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应力吸收沥青混合料的优势最为明显。这一结论与沥青试验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3.2低温性能
  在某些地区由于温度或温差的影响会造成路面开裂。应力吸收层起到防止或延缓裂缝的作用,首先自身应具备抵抗裂缝的能力,这就要求其应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方法有多种,如弯曲拉伸蠕变试验,间接拉伸试验,直接拉伸试验等。其中最常用的为低温小梁弯曲试验。这种试验方法简单,而且试验结果较为可信。试验温度为-10℃,加载速率为50mm/min。图5为三种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结果。
  由图5可以看出,应力吸收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比齐鲁70#沥青混合料提高了26.7%,而橡胶沥青混合料最大弯拉应变比齐鲁70#沥青混合料提高了29.2%,因此可以得出应力吸收沥青混合料和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低温变形能力,其中应力吸收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最大,能够承受更大的弯拉应力。
  
  
  
  3.3水穩定性
  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作为一功能层,不仅起到分散应力的作用,还应具有密封隔水的效果。如果应力吸收层水稳定性不好,会导致自身破坏,影响其功能,进一步影响路基路面的预期效果。因此,应考虑应力吸收层的水稳定性能。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如浸水马歇尔试验、浸水劈裂试验、饱水劈裂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车辙试验等。本文采用冻融劈裂试验的方法来评价三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三种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均大于我国规范规定的不小于75%的要求。另外,应力吸收沥青混合料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相比齐鲁70#沥青混合料分别提高了13.9%和6.3%,表明此两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均优于齐鲁70#沥青混合料,且应力吸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更好。
  4结论
  本文通过对齐鲁70#沥青、橡胶沥青以及应力吸收沥青进行常规指标试验,分析了三种沥青的性能,并通过马歇尔试验,对三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综合各方面的性能,三种沥青作为应力吸收层沥青的优势依次为:应力吸收沥青>橡胶沥青>齐鲁70#沥青;
  (2)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检验以及水稳定性检验,得到路用性能排序为:应力吸收沥青混合料>橡胶沥青混合料>齐鲁70#沥青混合料,顺序与沥青性能排序相符。
  
  参考文献:
  [1] 罗作芬.半刚性基层材料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防治措施探讨[J].北方交通,2007,1:43-44.
  [2] 刘敬辉,王端宜.采用半刚性基层预裂缝技术减少反射裂缝[J].公路,2009,3:70-75.
  [3] 高翠兰,王鹏.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产生机理及沥青性能评价[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3):351-354.
  [4] 沙庆林.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杨忠允,(1978.9-),男,汉族,安徽省萧县人,研究方向,路桥施工。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公路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 、协作性高 、流动性大、 建设环境复杂、 露天高处作业多、 体力劳动强度大等特点, 有时施工过程中, 还不能阻断交通 。工程规模越来越大, 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机械化越来越复杂, 且施工环境处于野外。 施工过程中, 可变因素非常多, 而且条件艰苦, 千变万化, 施工现场点多线长, 构成复杂, 因此其质量控制便显得比较困难。本文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原材料的选择,阐述了
期刊
摘要: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整个房屋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体系的质量水平。所以,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我们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认真的讨论研究。而本文正是针对后浇带施工的主要技术,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而进行的要点分析,以期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避免因技术状况导致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给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自身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关键词: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特征  Abstrac
期刊
摘要: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建筑行业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为提高建设城市化的进度,对建筑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地基强度不足的现象,需对地基进行处理。若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地基发生不均匀的沉降。本文对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几种常见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保持地基的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Abstract: in the re
期刊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道路桥梁建设工程也随之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道路桥梁大量涌出的前提下,道路桥梁施工中也相继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而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介绍了道路桥梁企业成本的概念、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本控制措施。  关键词:道路橋梁;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对策与方法  Abstract: in our countr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方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如何做好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 , 质量管理,现状,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construction
期刊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建筑业历史上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减少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对项目的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安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
期刊
摘要:二次经营作为甲乙双方签订合同后执行合同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经营行为,在工程项目经营与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工程项目管理越来越规范,二次经营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出来。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综合水平,本文从提高合同管理意识、科学组织施工、各部门协调配合等多个角度初步分析了二次经营工作在铁路工程中的重要性,以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二次经营;铁路工程;合同管理意识;赔偿;基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迅猛发展。施工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每个施工企业要考虑的问题。新形势对于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也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将强化成本制度,细化成本分析,实行成本考核等控制成本开支的举措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成本控制,提升企业利润,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竞争力;有效路径  Abstract
期刊
摘要:通过对成安渝高速公路四川段(第C合同段)软土勘察,本人从丘陵地区软土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和危害作了分析,并对如何在实践中做好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丘陵地区 ,软土 ,勘察 ,精度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engAn chongqing highway for sichuan (the first C contract section)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已建成或典型的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我国特殊地质环境下的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主要地质灾害有断层、软岩及塑性变形、高压富水、岩溶、煤层等,针对这些问题,从问题寻找诱发因素,并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结合施工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有效的解决我国在特殊地质环境下的铁路隧道工程等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特殊地质环境;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