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成效探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05724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师范院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立以及学校的大学形象建设。作为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志愿服务队的引导、组织和管理,做到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制度化;进一步拓展活动的内容;并且有学校资金的投入和社会的关注。
  师范生志愿服务活动德育成效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全国高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载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工作获得了迅猛发展,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师范院校学生志愿者队伍也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奉献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在师范院校的德育教育载体中,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已日渐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载体之一。随着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功能逐渐凸显出来,在师范院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成效
  徐州幼专坚持“以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发展”为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毕业生全员就业为宗旨,其办学理念促使学校在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不论是教务处的课程设置、教育实习、教学管理等,还是学生工作处、团委及其他处室的工作安排,都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志愿者服务活动则更是我校建校以来学生管理中的一大特色,早在共青团中央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前,我们的学生就走出了校园,走向了社会,为学校赢得了赞誉和口碑。
  《2011年世界志愿服务状况报告》指出:“志愿服务是人们参与社区和社会生活的一种途径。人们通过志愿服务可以获得归属感和融入感,觉得能够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向。”实践证明,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让自己获得幸福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爱心、帮助他人,更能体会到助人的可贵和验证自身的生命价值,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增强作为师范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实践经验。因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越来越显著的德育成效。
  1.志愿服务活动促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深入,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以及所谓的唯心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颓废的人生观念对当今师范生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师范院校思想教育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由于志愿服务活动推崇集体主义原则。它以社会公益为基点,服务他人,倡导为国家、为人民尤其是为社会弱势群体做出贡献,把国家和集体利益置于最上层,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志愿精神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引领着师范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行为参与各种公益服务,从而使他们在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的同时,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而且他们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了他人的尊敬和肯定,从而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于是,他们懂得了只有当自己的个人选择和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相一致时,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才可能使自己获得全面的发展,这种人生观境界是所有的青年学生都应该追求的,只有这样,才能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志愿服务活动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当代社会由于大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市场形势十分严峻,师范院校的学生走向社会同样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地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志愿服务活动则能使学生较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到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反省和改造自己,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社区服务、扫除文盲活动等,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服务于社会,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会认识到与社会要求的差距,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不断强化和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走上社会积蓄了能量。
  其次,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环保、扶贫、助老、助残等,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在这一社会实践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其社会阅历,增长了其知识才干,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承受挫折能力等等,正如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只有在相互作用下,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焕然一新,才能开阔自己的胸怀,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总之,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各种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立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完全符合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对于营造和谐校园的氛围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在校园内,志愿者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明从我做起,理想在这里放飞”演讲比赛、“我的青春别样红”诗歌朗诵大赛、“掠影校园,美在瞬间”主题摄影比赛、“幼师学生行为美”竞赛活动、“展礼仪风采,炫多彩青春”文艺演出活动等,他们运用自己的文笔、口才,向同学们传递“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行为文明”的优良校风;运用手中的相机或手机留下校园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大家共同见证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专业技能充分展现新时期幼师生的风采和积极向上、热情奔放的生活态度。同时,志愿者们还通过自己组织的手拉手活动、爱心传递活动、“我爱校园”清洁活动、“低碳环保、从我做起”活动、“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活动,等等,向老师和学校展示了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祥和氛围,同时将爱的种子洒满校园;他们立足校园做好事,从我做起,促使了校园的净化和美化。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创设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其次,志愿者们在走向社区、走向社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时,用实际行动为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服务,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还通过社会宣传、现场咨询等形式,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公众,唤起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和关注。志愿者通过自己的一些实实在在的行为感染周围的群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类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另外,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重要节日里,志愿者们就分别走向广场、走向社区、走向人群聚集的地方进行环保宣传,向人们传播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推动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4.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学校的大学形象建设
  我校刚升格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跨入了全国高校行列,它虽然年轻,但富有朝气和和活力,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从各方面努力打造自身的大学形象。因为大学形象直接关系到我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和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美誉度,更关系到我校的生存和发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则促进了学校的大学形象建设。
  首先,志愿服务活动给了学生展示在校学习成果的舞台,但也检验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校园内营造了“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学生通过博览群书、勤学苦练,既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又提升了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其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度,也展示了我校育人的知名度。
  其次,自我校办学以来,学校就把学校的形象建设与人才培养各个方面有机结合,特别是学校跨入了高校行列以后,更是注重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挑选出高质量的学生担任志愿者,走出校园作为学校形象的代言人,他们的言谈举止、文明形象及所体现出来的个性、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等都突显了学校办学的水平、能力和成就,体现了学校的竞争力。每一个志愿者都是大学的名片,是大学流动的广告,他们的能力、水平、气质标识上了学校的印记,他们的志愿行动为学校树立了良好形象。
  二、继续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手段和途径,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志愿服务作为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形式、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越来越受到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重视,学校内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如雨后春笋,校内校外到处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因此,学校加强对志愿服务队的引导、组织和管理更有利于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志愿服务活动要实现制度化。学校管理部门要建立一套志愿者招聘、培训、调配、使用的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计划、建立协调管理机构和有效的考评机制,在学校内推行“一个团队,一个品牌”,促使每个志愿服务队更好地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
  其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可进一步拓展。目前,我校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基本局限于在帮困扶贫、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等方面,而国外的志愿者行动已经拓展到社会福利活动之外的其他领域,如“学龄前儿童托日、老人托日、保护妇女、移民安置、社会义举、民权、社会正义、文化、艺术、社区开发、有计划地支持残疾人、艾患者”,等等。学校管理部门可根据我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将活动内容向文化、艺术、社区开发等方面拓展,从而有效提升活动的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再者,志愿服务活动要有学校资金的投入和社会的关注。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境都不太富裕,志愿活动的经费需要学校的支持和社会的赞助,仅仅局限于主观上的重视还是不够的。
  总之,师范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其益处是毋庸置疑的。为了确保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下去,学校就要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学校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设,促使师范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日渐成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卫建国.志愿服务的当代价值[N].太仓日报,2012-5-28.
  [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8.638.
  [3]严骁.加强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高校德育工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7).
其他文献
摘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描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选择、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体现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内容开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描述  我校始建于1775年,已有230多年的历史。现任校长景盛在高度总结历任校长办学思路的基础上,提炼出“教學研训一体,明育人之道;学思行创合一,明成人之道”的办学思想。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明道小学就
[摘要]在《辞海》中,创业是指“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指自主地、积极地创造业绩和成功。”简单地说,就是由个人或若干人联合创办企业并掌握所有权。与就业相比,创业具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创业教育模式 建议 中外比较    在《辞海》中,创业是指“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指自主地、积极地创造业绩和成功。”简单地说,就是由个人或若干人联合创办企业并掌握所有权。与就业相比,创业具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置身于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如何面对挑战与机遇共存,以中华民族的话语,积极引领大学生站在东方看西方,自觉有意识地学习外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发展同步,是目前外国文学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作为高校外国文学教师,应立足经典作家作品,在多元观照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品与理论的互动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对于拓展大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鉴别力与判断力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外国文
当前,高等职业学院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有弱化的趋势,这不符合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文化素质不断下降的同时,影响到了个人综合素质,今后走向社会,竞争能力不强,创新本领不足,发展没有后劲。通过对各高职院校近年来不重视文化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带来的后果,强调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要理性回归,切实加强文化课教学,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人民,回报社会。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素质教育高等教育为我国各
通过对近年来大学生海外短期游学兴起的现象进行调查,探究海外游学兴起以及大学生选择海外游学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海外游学给大学生带来的利与弊,并进一步分析了“游学”这种新兴教育方式的意义和完善。大学生教育方式海外游学近年来,“海外游学”渐渐成为了一个时髦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假期“走出去”,进行一次短期游学,进行自我充电。游学地点近至香港,远到欧洲,应运
【摘 要】M1理论即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multiple-intelligence),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Gardner)在对人类潜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包含了八种基本智能。本文探讨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构建创造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全面开发多种智能。  【关键词】听说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方法    一、引
[摘要] 在简单阐述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高考改革的基础上,对2004年以来新课程改革试验区的语文高考卷与重庆自主命题卷作了比较分析,总结新课改试验区语文高考命题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由此对重庆市2013年第一轮新课改语文高考命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语文高考改革 “课改卷”重庆卷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大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语文高考命题也随之变得异彩纷呈。新课程的实施与
【摘要】《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奈保尔的父亲为原型,真实地再现了他父亲在印度母系社会和大的殖民社会的双重包围下苦苦寻找安身立命之所的故事。小说以房子为隐喻,深刻地刻画了毕斯沃斯的生存困境,杯出毕斯沃斯对房子的寻求不仅象征他对个人身份的追求,也象征性地反映了作家本人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焦虑感。毕斯沃斯至死也没有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属于自己
2010年5月23日至25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2010中国美育论坛”,此次论坛是由教育部、文化部支持,北京现代音乐节组委会发起并主办的。论坛云集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艺术及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其中主要演讲嘉宾包括著名学者沃尔冈韦尔施(德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易中天、曾繁仁、刘梦溪、王一川、谢嘉幸、张晶、杨燕迪、高建进,著名艺术家亚伦杰科尼斯(美国作曲家,普列策奖获得者)、切斯特比斯
[摘要] 黑人传统音乐是最能代表黑人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时音乐要素对托尼莫里森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将音乐作为一种叙述策略,表达了美国黑人为求生存和争取自由的内心呼唤。  [关键词] 民族文化 黑人音乐 要素    黑人音乐作为黑人文化传统中的一大要素,在许多黑人文学作家的创作中表现的异常丰富。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将音乐作为一种叙述策略,表达黑人生活的困苦和他们忍受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