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人们首次从胃角上皮细胞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er pylori,Hp).它是一种微需氧的、螺旋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定植于全世界半数以上人口的胃内.虽然大多数感染者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它是慢性活动性B型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同时与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2].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多种机制致病,包括细菌的粘附、各种毒力因子对粘膜细胞的直接损伤、以及由机体对细胞的免疫反应而导致的免疫/炎症性组织损伤等.近年来免疫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