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八大后至今的反腐败,成绩是巨大的,威慑效果是显著的,已经初步实现了官员“不敢腐”的目标。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反腐败上半场。 那么,下半场要干什么?答案也已经日渐清晰,那就是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实现清明政治的新常态。 有一点是肯定是,即面对巨大的腐败呆账,一定数量的腐败大案、窝案、串案等仍会曝光。如果不把贪官落马的概率提高到一定程度,那么威慑的效果就会顿消。 但事情发展到现在,我们也需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后至今的反腐败,成绩是巨大的,威慑效果是显著的,已经初步实现了官员“不敢腐”的目标。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反腐败上半场。
那么,下半场要干什么?答案也已经日渐清晰,那就是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实现清明政治的新常态。
有一点是肯定是,即面对巨大的腐败呆账,一定数量的腐败大案、窝案、串案等仍会曝光。如果不把贪官落马的概率提高到一定程度,那么威慑的效果就会顿消。
但事情发展到现在,我们也需要从对打老虎、拍苍蝇的先猜测,继而围观的套路里走出来。一个大国的反腐大業,绝非只靠那些已经被人为过度神秘化的办案传奇所能完成的。反倒是反腐败中的一些政治智慧值得好好总结,比如从貌似小事抓起,常抓不懈,倒逼到体制机制性问题,最后修改、完善和建立制度。
要实现王岐山提出的从不敢腐到不能腐的推进,就需要直面那些难啃的“硬骨头”—如何解决一把手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如何打破官场的圈子文化,如何把纪委有权和人民有权对接起来,如此等等。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不断还党内和全社会一片晴朗、明净天空的过程。在这样的天空下,权力受制约成为常态,人人起来负责成为常态,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堂堂正正地活着。
其他文献
最近,有媒体的声音,要一些“现实境遇不佳的网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骂,骂不倒党和政府,也骂不来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光明前途。 嗯。有些网民是要教育教育一下。 这个声音概括了大家都体验得到的一种社会情绪,就是“不满”—说这些网民“社会阅历浅,生存压力大,在现实生活中感到不得志、不如意,有挫折感、失落感”。用一个有点政治心理学色彩的词来表达,他们是一群“失意者”。 公正地说,不满的并不止处于社会食物
随着省级地方“两会”的陆续落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也已结束,35个选举单位经投票选举产生了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这次选举是2010年《选举法》修改后第一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将对我国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那么,在“一人一票、同票同值”的新规则下,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分配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又将对中国的政治结构与权力配置产生何
插画/ 小玉 法治,作为一种理念,也许可以形成一套能让全世界所有人都接受的论说;但作为实践的法治,一定是千差万别的。 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特有的,也被公认为是好的制度。很多国家,包括不少与美国文化背景相近的欧洲国家,曾经力图移植这一制度,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法学家朱苏力说得好,“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它的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 当“法治中国”的愿景让我们心怀向往时,我们一
近年来,台湾许多媒体都做过历任领导人的评价调查,毫无例外的乃是蒋经国都排第一,而像我这一代,就可算是“蒋经国代”,我们亲眼看着他让落后的台湾脱胎换骨,直到他逝世。我还有幸蒙他两次召见鼓励。 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乃是他那种非常东方式的“立木为信”的领导风格。他1972年6月1日出任行政院长,当时台湾的年青一代对政治很不满意。而他上任之初就以反贪和政治风气的端正为重点。他反贪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他的表弟
法治的灵魂是保障人权 中国的法治历程伴随着改革深入崎岖前行。改革初期,《民法通则》、《破产法》等涉及基本经济制度的法律在巨大的争议中艰难出台。进入新世纪,共识逐渐累积,《物权法》等众多曾经难以想象的法律一一顺利诞生。2011年,随着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的实现,中国的法治建设迈过了“有法可依”的门槛,向纵深发展。 以中共十八大和今年政府换届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新的政治周期,新领导人上任伊始
恰如30多年前的艾滋病疫情,再一次,潘多拉的盒子在非洲打开,灾难飞向全世界。 埃博拉疫情的蔓延,首先是世卫组织的轻忽和应对失策,错过了阻止疫情扩散的最佳时机。其次,世界各国拖延行动,“各人自扫门前雪”,都想把埃博拉病毒挡在自己国门外了事,以至到今年10月中旬,联合国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信托基金存款只剩下10万美元,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各国紧急捐款,希望筹得10亿美元以对抗疫情!等到西非三国的抵抗节节败退
中国进行系统改革的压力已经是“与小时俱增”。执政党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因此系统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执政党创新。近年来执政党打出了村级直选、干部推荐票制度、巡视制度、党务公开和县权透明等一系列“组合拳”,执政能力和先进性显著增强。另一方面,直选和推荐票制度带来的拉票贿选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腐败和贫富分化等问题依然严峻,脱离群众等危险始终伴随,系统改革步伐有滞后于民众诉求的倾向。
我们这個时代的其中一个根本性谬论就是全球化正迫使民族国家走向消亡。我们被告知说交通与通讯技术革命已经消弭了边界,让世界变得更小。从跨国监管者网络,国际公民社会组织到多边机构,新的治理模型正在超越并取代那些只为单一国家服务的立法者。而据说各国国内的政策制定者们在面对全球市场之时也相当软弱无力。 但全球金融风暴却粉碎了这一谬论。是谁救助了银行,注入流动性,启动财政刺激计划,为失业者们提供了社会安全网
中国1978年以来发生的这场改革,已经进行了34年有余。到目前为止,这场大变革的最大成功在于解放了劳动,解放和发展了劳动生产力。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新找到了在传统计划经济中失去了很久的自由和权利,从而使得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仿佛魔力般地从地下被呼唤了出来。 权利,这个与个人自由几乎是同义语的语词,它的失而复得,成为劳动解放的集中的象征。权利首先是财产权,是财产的让占为已有的机会。劳动者的财产
曾几何时,我们经济学家与政治的关系是井水不犯河水。我们在竞争性目标(比如公平和效率)之间做权衡分析,为人们希望达到的经济成果(包括再分配成果)开政策药方。至于接不接受我们的建议,是政客们的事情,而实施这些建议,则是官僚们的事情。 后来,我们中的一些人越来越雄心勃勃,把考察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决策的那些概念和框架用作考量政治行为。“理性选择政治经济学”就这样诞生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让政治学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