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耿马县水稻高产创建现状,就目前存在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地力退化、管理不到位、施肥技术落后、病虫害发生严重、劳动力缺乏及粮经争地情况突出等七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水稻高产创建 存在问题 对策
一、2011年耿马县水稻高产创建现状
2011年,耿马县实施水稻高产创建2片,面积1353hm2 ,占全县水稻总面积6868hm2 的19.7%。2011年9月8日,由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耿马县农业技术推广站9位水稻专家组成专家组,在听取项目实施单位自测情况汇报、检查工作档案和查看万亩示范片长势以后,随机抽取田块进行实收测产,结果为亩产656kg ,与非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相比,平均亩增产96kg,亩增值230.4元,总增产1948.3t,按市场价2400元/t计算,总增值467.59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耿马县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大部分田块沟渠、道路等配套设施不齐全,制约了水稻产业的发展。
2.地力退化
由于耿马县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田块复种指数高,地力退化严重,土地耕作层浅,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
3.管理不到位
水稻育苗、移栽、灌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管理不到位,制约了水稻单产的提高,影响经济效益,从而挫伤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4.施肥技术落后
农民仍然用多年以来自然形成的施肥规则,存在重追肥、轻底肥;重化肥、轻农家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微量元素肥等等问题。
5.病虫害发生严重
2008年至今,耿马县水稻种植区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和稻飞虱发生偏重,水稻病毒病和叶蝉等零星发生。
6.劳动力缺乏
由于种植水稻与进城务工相比,种植水稻效益偏低,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导致水稻种植面积上不去,综合生产能力降低。
7.粮经争地情况突出
近年来糖价猛涨,甘蔗价格走俏,稻谷涨价速度赶不上甘蔗涨价速度,农民种植甘蔗积极性大幅提高,甘蔗下田面积逐年加大,粮经争地情况突出。
三、对策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依托中地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争取在水稻种植区域特别是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配套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使之达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标准。
1.1以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为中心,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预算和投入,尽快把项目区及周边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
1.2耿马县旱灾发生频繁,需要大规模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鼓励农民投工投劳直接参与。
2.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水稻收获后,立即将秸秆粉碎或焚烧后均匀撒在地块表面,然后翻耕入土,种植下一季时增施有机肥,用量在15t/hm2以上,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之目的。
2.1推广稻草覆盖技术,起到以草增肥、以草保湿、以草护土、以草压草等多重作用。
2.2大力发展绿肥
绿肥生产走粮肥、菜肥、饲肥兼用的道路,提高绿肥的直接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强大生命力。
2.3大力推广和施用有机肥料
随着绿色食品生产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用肥模式将由有机肥与无机复混肥相结合逐步转变为以有机肥料为主、适量无机肥为辅;用无机肥调节有机肥料中的氮、磷、钾比例或增加有机肥料中的速效氮,以充分发挥有机肥料的作用。有机肥用量在15t/hm2,再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缺肥情況适量添加无机肥。
3.高标准、严要求进行水稻中耕管理,提高水稻单产
项目区水稻生产做到“一连片六统一”,“一连片”是按照“整乡推进”原则,集中连片;“六统一”是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期和播种量、统一规范化栽培、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统一开展技术培训。
3.1统一品种:统一种植高产、优质、高抗而且已经在耿马县试种成功的水稻良种,如:两优2186、Q优6号、宜香1577、宜香725等。
3.2统一播期和播种量
根据多年生产经验,耿马县水稻最佳播种时间是4月25日~5月15日,最佳播种量30kg/hm2。
3.3.3统一规范化栽培。结合我县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地形地貌、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栽培规格分为3×5寸或3×(4+8)寸,定苗密度在49.5~60万丛/hm2。
3.4统一配方施肥
遵循有机与无机结合、氮磷钾硼锌结合的原则,统一肥水管理标准,底肥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t/hm2,移栽前施水稻专用复合肥600kg/hm2作中层肥;栽后一星期施尿素180kg/hm2作分蘖肥,进入拔节初期,施尿素150kg/hm2作穗肥。抽穗扬花和灌浆初期,分两次喷磷酸二氢钾3kg/hm2(每次1.5kg/hm2),促使籽粒灌浆充足,提高稻谷品质。
3.5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
根据品种特性和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主要是做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和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叶蝉等防治工作,结合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把病虫害消灭在初发生期,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3.6统一开展技术培训
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让主推技术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的覆盖率达100%。
4.狠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和运用
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及布置地力监测点的时候,对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给予适度倾斜,增加项目区土壤取样、化验分析等投入,为群众提供科学合理的配方肥料施用建议,彻底改变农户自然形成的“一炮轰”施肥规则,做到缺什么肥补什么肥,尽量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生长所需的肥料供给。
4.1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点、施肥肥效监测点以及农户施肥情况长期监测点,按时进行监测、取样、化验分析及数据处理等工作。 4.2加大宣传力度,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家喻户晓。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开展,大范围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
4.3认真做好项目区土壤、植株、籽粒等化验分析检测工作,根据化验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施肥建议卡,无偿发放到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农户手中。
5.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测
县植保植检站按月将近期
病虫害监测结果及预测情况提供给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农民,同时按时把每一期病虫简报发到耿马县农业信息网上,供全县农民查阅,加快我县精准农业信息传播速度,切实提高我县精准农业信息利用率。
6.大力开展机耕、机耙、机插秧等水稻机械作业,促进农机与农艺、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加快融合,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
6.1加大农用机械采购扶持力度,支持农民购置和使用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的农机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农业机械,努力实现中小型、高中档农用机械的合理配置,增加机械数量。
6.2县、乡两级农机站全面加强农机技术宣传推广、农机修配服务、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农机专业大户等工作,把农机管理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6.3在耿马镇、勐撒镇、勐永镇、勐简乡等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使用插秧机、微耕机、机动喷雾器等农用机械进行田间作业。通过机械作业,把更多的劳动力从传统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切实解决当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7.多举措解决粮经争地问题
通过划分粮食主產区与甘蔗种植区和完善水稻种植区域基础设施建等措施,切实解决粮经争地问题。
7.1县委、政府牵头,农业部门组织,对全县农田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分出粮食生产区和甘蔗种植区,不交叉种植。
7.2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做到种粮田块不被甘蔗等经济作物挤占,稳定粮食生产区水稻种植面积。
7.3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把水稻种植区列入重点规划区,完善水稻种植区域基础设施建,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7.4加大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建设力度,把农业科学技术与水稻种植紧密结合,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让农民实实在在尝到大面积规划种植水稻的甜头,逐步改变部分农民盲目种植甘蔗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李富珍.勐烈镇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2(1).
[2]周琦.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做法和经验[J].福建农业,2012(2).
【关键词】水稻高产创建 存在问题 对策
一、2011年耿马县水稻高产创建现状
2011年,耿马县实施水稻高产创建2片,面积1353hm2 ,占全县水稻总面积6868hm2 的19.7%。2011年9月8日,由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耿马县农业技术推广站9位水稻专家组成专家组,在听取项目实施单位自测情况汇报、检查工作档案和查看万亩示范片长势以后,随机抽取田块进行实收测产,结果为亩产656kg ,与非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相比,平均亩增产96kg,亩增值230.4元,总增产1948.3t,按市场价2400元/t计算,总增值467.59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耿马县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大部分田块沟渠、道路等配套设施不齐全,制约了水稻产业的发展。
2.地力退化
由于耿马县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田块复种指数高,地力退化严重,土地耕作层浅,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
3.管理不到位
水稻育苗、移栽、灌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管理不到位,制约了水稻单产的提高,影响经济效益,从而挫伤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4.施肥技术落后
农民仍然用多年以来自然形成的施肥规则,存在重追肥、轻底肥;重化肥、轻农家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微量元素肥等等问题。
5.病虫害发生严重
2008年至今,耿马县水稻种植区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和稻飞虱发生偏重,水稻病毒病和叶蝉等零星发生。
6.劳动力缺乏
由于种植水稻与进城务工相比,种植水稻效益偏低,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导致水稻种植面积上不去,综合生产能力降低。
7.粮经争地情况突出
近年来糖价猛涨,甘蔗价格走俏,稻谷涨价速度赶不上甘蔗涨价速度,农民种植甘蔗积极性大幅提高,甘蔗下田面积逐年加大,粮经争地情况突出。
三、对策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依托中地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争取在水稻种植区域特别是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配套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使之达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标准。
1.1以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为中心,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预算和投入,尽快把项目区及周边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
1.2耿马县旱灾发生频繁,需要大规模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鼓励农民投工投劳直接参与。
2.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水稻收获后,立即将秸秆粉碎或焚烧后均匀撒在地块表面,然后翻耕入土,种植下一季时增施有机肥,用量在15t/hm2以上,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之目的。
2.1推广稻草覆盖技术,起到以草增肥、以草保湿、以草护土、以草压草等多重作用。
2.2大力发展绿肥
绿肥生产走粮肥、菜肥、饲肥兼用的道路,提高绿肥的直接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强大生命力。
2.3大力推广和施用有机肥料
随着绿色食品生产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用肥模式将由有机肥与无机复混肥相结合逐步转变为以有机肥料为主、适量无机肥为辅;用无机肥调节有机肥料中的氮、磷、钾比例或增加有机肥料中的速效氮,以充分发挥有机肥料的作用。有机肥用量在15t/hm2,再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缺肥情況适量添加无机肥。
3.高标准、严要求进行水稻中耕管理,提高水稻单产
项目区水稻生产做到“一连片六统一”,“一连片”是按照“整乡推进”原则,集中连片;“六统一”是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期和播种量、统一规范化栽培、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统一开展技术培训。
3.1统一品种:统一种植高产、优质、高抗而且已经在耿马县试种成功的水稻良种,如:两优2186、Q优6号、宜香1577、宜香725等。
3.2统一播期和播种量
根据多年生产经验,耿马县水稻最佳播种时间是4月25日~5月15日,最佳播种量30kg/hm2。
3.3.3统一规范化栽培。结合我县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地形地貌、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栽培规格分为3×5寸或3×(4+8)寸,定苗密度在49.5~60万丛/hm2。
3.4统一配方施肥
遵循有机与无机结合、氮磷钾硼锌结合的原则,统一肥水管理标准,底肥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t/hm2,移栽前施水稻专用复合肥600kg/hm2作中层肥;栽后一星期施尿素180kg/hm2作分蘖肥,进入拔节初期,施尿素150kg/hm2作穗肥。抽穗扬花和灌浆初期,分两次喷磷酸二氢钾3kg/hm2(每次1.5kg/hm2),促使籽粒灌浆充足,提高稻谷品质。
3.5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
根据品种特性和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主要是做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和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叶蝉等防治工作,结合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把病虫害消灭在初发生期,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3.6统一开展技术培训
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让主推技术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的覆盖率达100%。
4.狠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和运用
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及布置地力监测点的时候,对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给予适度倾斜,增加项目区土壤取样、化验分析等投入,为群众提供科学合理的配方肥料施用建议,彻底改变农户自然形成的“一炮轰”施肥规则,做到缺什么肥补什么肥,尽量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生长所需的肥料供给。
4.1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点、施肥肥效监测点以及农户施肥情况长期监测点,按时进行监测、取样、化验分析及数据处理等工作。 4.2加大宣传力度,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家喻户晓。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开展,大范围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
4.3认真做好项目区土壤、植株、籽粒等化验分析检测工作,根据化验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施肥建议卡,无偿发放到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农户手中。
5.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测
县植保植检站按月将近期
病虫害监测结果及预测情况提供给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农民,同时按时把每一期病虫简报发到耿马县农业信息网上,供全县农民查阅,加快我县精准农业信息传播速度,切实提高我县精准农业信息利用率。
6.大力开展机耕、机耙、机插秧等水稻机械作业,促进农机与农艺、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加快融合,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
6.1加大农用机械采购扶持力度,支持农民购置和使用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的农机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农业机械,努力实现中小型、高中档农用机械的合理配置,增加机械数量。
6.2县、乡两级农机站全面加强农机技术宣传推广、农机修配服务、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农机专业大户等工作,把农机管理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6.3在耿马镇、勐撒镇、勐永镇、勐简乡等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使用插秧机、微耕机、机动喷雾器等农用机械进行田间作业。通过机械作业,把更多的劳动力从传统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切实解决当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7.多举措解决粮经争地问题
通过划分粮食主產区与甘蔗种植区和完善水稻种植区域基础设施建等措施,切实解决粮经争地问题。
7.1县委、政府牵头,农业部门组织,对全县农田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分出粮食生产区和甘蔗种植区,不交叉种植。
7.2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做到种粮田块不被甘蔗等经济作物挤占,稳定粮食生产区水稻种植面积。
7.3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把水稻种植区列入重点规划区,完善水稻种植区域基础设施建,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7.4加大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建设力度,把农业科学技术与水稻种植紧密结合,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让农民实实在在尝到大面积规划种植水稻的甜头,逐步改变部分农民盲目种植甘蔗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李富珍.勐烈镇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2(1).
[2]周琦.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做法和经验[J].福建农业,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