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慢慢说(下)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将动作用慢镜头播放出来
  要想把动作写细致,最好的办法是将一个大动作分解成许多小动作,把动作用慢镜头播放出来。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细致描写动作的好句好段,如课文《三亚落日》就把落日的经过写得很具体,先是“收敛光芒”,接着“慢慢下沉”,然后“平稳停住”,再“顽皮蹦跳”,最后“悄然入水”。
  笔者还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学会如何把动作描写得更细致。如有位学生在《我身边的小能手》中有一段一开始是这样写的:“只见他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猫就出现纸上了。”
  后来修改成:“他在桌上摊开一张洁白的宣纸,又拿起一支毛笔,在颜料盒中沾了沾黑色的颜料,然后两脚分开,身体挺直,左手压纸,右手提笔,两眼直直地盯着宣纸,好像在想从什么地方下笔。忽然,那笔轻轻落在纸上,笔走龙蛇,忽而左,忽而右,忽而直行、忽而拐弯,不一会,小猫的轮廓就被勾勒了出来。然后他又换了支笔,沾了沾其他颜料,开始涂色。这小猫憨态可掬,两眼炯炯有神,身上毛发柔顺,两只前爪正抓着一个线团,可爱极了。”修改后的片断把主人公画画的动作写得更细致了,让人觉得主人公确实是一位画画能手。学生通过对比,明白了动作描写细致对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
  笔者还经常当堂演示动作,放映人物、动物动作表演的短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细致描写,交流修改,不断提高同学们细致描写的能力。
  三、让心理波澜起伏
  很多学生写心理活动时常用概括性的语言,如“很紧张”“很高兴”等,至于怎么紧张,怎么高兴,不得而知。为了帮助学生学会细致描写心理活动,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欣赏片断,明白什么是好的心理描写。如有位学生在习作《心儿怦怦跳》中写得就很不错: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得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
  “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环境衬托法)同桌的试卷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心里不由得直打鼓。
  恍惚间,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向我袭来。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同学的嘲笑声。(梦幻法)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怎么办?怎么办?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看电视,再也不打游戏了。老师啊,您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内心独白法)
  当我拿到试卷时,用手挡住了分数不敢看,好半天才缓缓睁开双眼,左手慢慢移开,看到一个“1”,(动作神态)我心想:不会吧?才十几分?我完蛋了!右手往右边移了移,一个“0”出现了,我心想:才10分,这回我是真的完蛋了。我绝望地拿开右手,又是一个“0”,我揉了揉眼睛,卷子上是三个鲜艳的红数字,“哇,一百分!”我兴奋极了,但回过头一想:不对啊,我昨天都没有复习,怎么可能考100?难道这张卷子不是我的?定睛一看,这张试卷果然不是我的,就在这时,我的同桌扔了一张试卷给我,说:“喏,你的,59分。”我一下子瘫倒在座位上。
  这段话把小作者紧张的情形形象具体地写了出来,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得波澜起伏,还用了“景物衬托”“动作神态衬托”“内心直白”“梦幻法”等方法,写得很不错,值得我们学习。
  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设置情景,让学生当场说说自己的心理变化,比较哪个心理活动片断描写得更细致。
  四、让神态变化多端
  神态描写被很多学生所忽视,因为它稍纵即逝,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笔者首先让学生搞清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区别:神态描写专指对人物脸部表情变化的描写,可将其看作是动作描写的一种,是对嘴、眼、鼻等脸部细微动作的描写。神态描写要表现处人物的内心和性格,不能为了描写而描写。
  例如:“她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你的种子呢?’我问。她的脸刷地红了,翻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这段描写中,作者抓住小姑娘的“抿嘴一笑”“脸刷地红了”“翻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这些神态描写,把小姑娘害羞的神态刻画了出来。
  在同学们搞清楚这些后,笔者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关于神态描写的句段,说说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和内心想法。笔者还经常通过表演、出示图片让学生当场观察,描写神态,修改自己的描写。如出示一张“小姑娘哭得很伤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写出小姑娘的神态变化。有学生写道:“只见她紧闭双眼,泪水滔滔不绝地从她的眼角流出,一串串晶莹的,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滴落地面。她似乎要把满心的委屈从眼中全部挤出来。她的两个鼻孔撑得大大的,鼻翼一张一翕,呼出来的气就像打气筒打出来似的,呼呼有声,鼻涕也伴着泪水一起流了下来。”这段描写就很不错,把小姑娘哭的神态描写得很细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姑娘的伤心。
  五、让景色美不胜收
  景色描写除了写景作文中必须要用到,很多写人记事的作文中若插入景色描寫,也会为文章增色不少。笔者除了经常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景色外,还教导学生要认真学习范文中描写景色的方法。如课文《三亚落日》中描写三亚风景的一段文字: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这段描写就运用了景色描写常用的一些方法,如“有条有理”——有哪些景物,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有顺序,上面这段话依次写了海水、天、海鸥、椰子树、沙等。“有实有虚”——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看到这些景物你想到了什么。如“碧玉般的树冠”,看到树冠,想到它像碧玉,形象生动;“玉屑银末般的细沙”,看到细沙,想到玉屑银末,具体形象。“有动有静”——不仅要写静态,也要写景物动时的样子。如“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一个“摇曳”就把树写活了。
  除此之外,笔者还经常引导学生现场观察、出示图片观察、播放视频观察,先说一说,再写一写,最后交流修改,使学生笔下的景色动起来。
  方法当然不止以上这些,只要我们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阅读、练笔结合起来,经常练习,学生的描写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升。
  (完)
其他文献
日前,北京市教委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决定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并从2018级初一新生起施行。  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不仅减少考试次数,实现一考多用,還将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实施意见》规定,下一步将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重点考查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合理控制学生过重课业
期刊
二、借助想象,直抒内心感受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特指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情感与想象是一对孪生姊妹,情感是想象的内在动力,想象为情感寻找美的形象载体。情感与想象在文学创作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借助想象,表达内心的自我情感。  下面是朱佳茵同学习作的节选片段:  我们不禁又哈哈大笑起来,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两个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警“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
期刊
诗歌教学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诗歌语言凝练、含蓄,时空跨度大,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高。而长期以来以能背诵默写和会做诗歌鉴赏题为目标导向的诗歌教学也让语文教学陷入了学生兴味索然、教学效率不高的误区。如何结合诗歌特点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诗歌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在诗歌教学的有效性上进行了以下几点初步探索。  一、激情教学  英国
期刊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一规定不仅明确了语文教学教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责任,而且还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使
期刊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样一个共性问题:大多数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或在文尾隔靴挠痒地发一两句感慨,但跟所写事关系不大,偶尔有“抒情过度”的现象;甚至常出现同一素材反复使用,学生的“情感”不善更新,懒惰地进行着自我感情的复制与抄袭。  笔者研究发现,学生不会表达“情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因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自身情感不够丰富,久而久之,就成了班集体中“冷血”“无情
期刊
杜十娘,一个美丽、聪慧而勇敢的女性,她追求的是一个“人”在世上自然而然的向往和需求,最终却心碎投江而死。纵然她的追求再合理,所处的时代却不允许她这样做,她的个性追求与当时的时代大势相悖,因此,悲剧必然发生。  杜十娘对幸福生活的主动追求与当时男权意识的时代大势相悖,导致了其悲剧的必然发生。  张中在《论杜十娘》中指出:“杜十娘是中国文学所创造的最强有力的女性形象之一。”作为一个尝遍倚门卖笑之凄楚辛
期刊
按教育的本来目的而言,学校以及班集体是将学生载向未来的渡船,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实习场地,也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培训基地。然而,现在大部分的班级和学校都成了培养学习机器的场所,学生选择服从多于发展创新。即便今天有那么多的教育改革,口号越来越响亮,可我们的学生却越来越厌学,甚至把老师当成敌人,学校成了他们最不愿去的地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和班级太“死”?笔
期刊
他创造了一个上帝  穆旦痛苦的出口在哪?王佐良在《一个中国诗人》一书中指出,在他看来,穆旦对于中国新诗写作的最大贡献就是他创造了一个上帝。吴允淑的《穆旦的詩歌想象与基督教话语》、鲍昌宝的《穆旦与<圣经>》、张德明的《拯救灵魂:穆旦宗教选择的精神指向》也都从不同角度对穆旦诗作与宗教选择做了考察。作为本土诗人,穆旦并没有走向中国传统的宗教,而是选择了西方的基督教,这在诗人中是不多见的。穆旦的诗歌创作深
期刊
莫言说:“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书读。”高尔基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说:“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