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fei7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数稍微大一点的人,大概都记得以前乡间的说书艺人。我所见到的,大抵是男的,且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
  寒冷的季节或雨雪天,说书艺人往往会借用谁家宽敞的堂屋来说书。听书的人,男女老少,拥了满满的一屋,说笑着。当说书艺人开始快节奏地敲起小鼓,唱喏“各位父老兄弟姊妹们……,小故事比较长,且容我慢慢地为众乡亲道来啊”时,大伙儿齐刷刷地,无不屏声敛气、侧耳细听,都知道这开场白后便要正式开始说书了。而当说书艺人插科打诨时,这安静会被爆发出的欢声笑语所打破,有如春雷滚过荷叶,那是支支震荡、个个摇摆。若是在不冷的晴好的晚上,说书艺人往往会在晒谷场上摆下排场,“咚咚咚”,一阵密集的小鼓声,如鲜花招蝶般地引来许多的听众。大伙儿来到晒谷场上,不少人手里拿着蒲扇,“呼哧呼哧”着,沐着星光的月华,沐着风浴,耳边是虫吟、狗吠……浓浓的乡野情趣,伴着夜晚的温馨,惬意跳跃在每个人的心头。
  这些说书艺人以说书为谋生手段。一般说到紧要的关头或精彩的瞬间,就会请某一位德高望重的乡邻,一般为上了岁数的人,出面代为筹钱。筹多筹少,就是这些说书艺人当日的收入了。
  我总认为,说书艺人是靠真本事吃饭的。试想:你若说不好,别人听不懂,谁来听?你若说的不生动、不通俗,无可持续的吸引人处,听两句人家就不乐意听了,谁还给钱予你生存?
  人们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用在说书艺人的身上,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他们在没上场时,往往就做足了功课。一旦面对听众,便会妙语连珠。神仙、鬼怪、禽兽等无所不包;俚语、农谚、笑话等一应俱全。他们手中的小鼓还要敲得恰到好处,轻重缓急,自有分寸。有时,他们还得伴有唱腔,有如给菜里加了一勺调羹,听得人有滋有味。更有甚者,摇头晃脑,跟着来两句,咿咿呀呀。
  可是为了达到如此的效果,他们平时做功课的辛苦往往是不为外人所知的。有位说书艺人曾经对我讲过“有时吃饭、上床、上厕所时,头脑都在考虑准备说的故事情节,都会考虑着怎么样才能说得更生动,更通俗,更易于听众接受……”
  可也有那些让人不屑的人,你说得再漂亮、唱得再好,他们也丝毫不买你的账,见筹钱的人来了,拔腿就溜,约十分钟后,估计钱已筹过了,再溜回来,继续没事人似的听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的家乡,电视等家用电器刚开始普及。一台收音机,往往一家人抱着听。印象中,我家那时就有一台收音机。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听。而我更是喜欢按时按点地听里面播放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都是刘兰芳绘声绘色的声音,当讲到马蹄声“嘚嘚”时,声调由重渐弱、由徐变疾,让你能听出骑马的人已渐行渐远的情形。那时,许多的邻里,也爱听这些评书。他们往往在正午评书播放的半个小时内,一边听着、一边吃着饭。评书结束了,饭也吃完了。听评书似乎成了下饭的佐料,百听不厌。
  今天,乡村的说书艺人,以及热衷于评书的人们,好像都随刘兰芳“嘚嘚”的马蹄声走远了,可评书毕竟给乡村带来过文化的熏陶,岳飞与杨家将的忠勇早就深入了人心——这些,似风过荷塘,吹不散的永远是心头的温馨。
  (责任编辑 王瑞鋒)
其他文献
竞选村长  鸡窝村的老少爷们儿不习惯把村长叫村主任,他们一直把村主任叫村长。  钱满贵在村里干了三十年村长,眼看再干一届就到了退下来的年龄,却正赶上又一届选举。本打算干满届体体面面地退下来,谁想在外打工的钱多德回到村里,扬言要竞选这个村长。  过去村长在村里的地位和油水,只有钱满贵知道。谁家的儿子升学、闺女出嫁,甚至死了去火葬场火化,都离不开他腰里的那个圆疙瘩。你去求人办事,谁不带盒烟、捎瓶酒?礼
期刊
前几天他去了京郊昌平的农村,说是农村,其实也还是城乡接合部。初秋的天与夏天已经不同了,天空离地面变得更加遥远了,“秋高气爽”说的恐怕就是这种景象。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灼烧树叶和泥土蒸发的味道。  一路上他瞥见许多条笔直的乡间小路,有的是水泥铺成,而有的泥土还暴露在天空之下;路两旁是高高的树林与灌木丛,炽热的阳光泼在布满灰尘的水泥地上,风一吹,像海浪一样泛上树叶的阴影边缘。孤单的小路上没有一个人,路的尽
期刊
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说过:“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在充满坎坷与未知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一路跨越沼泽,穿过荆棘,在阳光下奋力奔跑,就这样在自己的“人生史”上不断向前,一步,再一步。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人生也是一页一页翻过去的。再长的路,一步接着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梦想的终点。我们都害怕自己会走错方向,其实只要每一步都坚实有
期刊
四川成都文化氛围浓厚,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杜甫草堂、宽窄巷子、武侯祠……每每想起这些,我的耳畔都会回荡起一种历史的声音。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沉淀了岁月的厚重。但在这厚重里,你却也能感受到成都的休闲与安逸。你瞧,那茶馆便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茶馆除了各种各样的小吃和颇具四川特色的表演,像《皮金滚灯》还有最著名的《变脸》外,更是有那盖碗茶。茶水清凉可口,回味悠长,邀上三五老友,喝上一杯,
期刊
一  习惯早起的张驰,把不足十五平方米出租屋里的事,能做的全部做了,终于熬到了七点半。开学了,工地得八点才允许动工。为此,张驰的合作伙伴李师傅,还被装潢公司的赵总训斥了一顿。  张驰拽紧门上链环,锁好门,把摩托车推到院门前。铁皮焊成的院门上,只有一个四寸见方的洞口,那个洞口是为方便院子里人出入时,拨动门闩而留的。院子里住着六户人家,其中五户是陪读,唯有张驰因为与房东老太的女婿是朋友,才得以租住进来
期刊
不知不觉,已有些日子没有静下来好好读一本书了。记得我曾跟友人说过:“爱好并不代表喜欢,当爱好俨然成了一种习惯时,才真正算得上是喜欢。”  在我的阅读观里,一向奉行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这样的阅读最能引起大多数阅读者的共鸣。何况,这样得来的体会本身就是人性最基本的层次,从中完全可以发掘和升华成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命题。  自己买的第一本书便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那时才读小学二年
期刊
提起年初全家遭遇的那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我至今仍心有余悸。  一月十一日,小女儿和女婿携两个活泼可爱的外孙女在西班牙度完假回到上海,我和老伴儿也从扬州老家返沪,当回了孩子的“保姆”。谁知道,就在四口人慢慢消除旅途疲劳,努力倒着时差的过程中,一场灾难正悄悄袭来。  为了给四口人接风洗尘,另一个中外结合的家庭热情相邀,后天晚上聚会。这个家庭,妈妈是上海人,爸爸是西班牙人,亦是我们女婿的好朋友,生有一双儿
期刊
失望的暗影忧伤了夜色  在那相隔咫尺的星海岸  你绕过了我的呼吸  淹没了记忆  晚风依旧吹着树梢  相思的叶子  一片片向下飘  残月  残月顿挫成苍茫  我在路口点一盏盏心灯  看见  一颗星宠爱另一颗星  一朵云宠爱另一朵云  一条小溪拥抱另一条小溪  万物都在缠绵  而只有你  把誓言制成了失眠  思念  清晨  我走在爱和希望里  靜赏朝阳升起  我一路行走  一路种诗  我的思念  在
期刊
母亲,多么温暖,多么慈祥的名字。  是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  是她,十月怀胎孕育了我,九死一生地带我来到这個光明的世界。  是她,含辛茹苦、无微不至地养育着我,见证我从牙牙学语到慢慢成长。  那年自然灾害,颗粒无收,停餐断炊,我还小,父亲含泪而去,只撇下我与母亲。我们的日子实在难熬,母亲为我省下一口酸苦的野菜汤,自己艰难地咽下一口粗糠。  我面黄肌瘦,胃疼难忍,却无医无药。是母
期刊
时光  无影无踪不老的概念  蕴含丰富内涵和外延  悄悄与岁月比肩接踵  自由穿梭于天上人间  芸芸众生都与你结缘  世间百态也因你改变  常被美誉为一剂良药  总能化解不少的恩怨  何尝不似那明镜高悬  细看方知过往的云烟  纵然万物又风卷云舒  是非曲直将自明不辩  无论童叟也不管多远  分分秒秒都相随身边  从无厚此薄彼的任性  公平赐予了每人每天  文人墨客豪迈的感言  是你洗礼人生和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