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和超越,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成了我们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两者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相辅相成,只有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平衡,才能较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教学艺术。以下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寻求“预设”与“生成”的平衡。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留白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确,现代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教师的充分预设,因为这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要更充分,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笔者认为,新课程下的预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材是“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如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它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坚持面向未来,立足课堂,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不可能成为“没有方向的航船”。
2.全面了解学生,预设弹性方案。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全面了解学生、預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一节课教师往往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出发,预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预设精要的课堂提问,预设若干弹性教学环节,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预留空间和提供条件。例如当课堂上教学情境与预设不一致的时候;学生已经知道了圆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时候……不妨为学生预设弹性方案,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3.积极创造条件,有效开发资源。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学生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回答,都能成为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但这种开发和利用又依赖于原有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一方面自己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上网搜索、图书阅览、调查采访等)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
二、理智“生成”,为“预设”添彩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面对课堂上的提问,孩子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预设之外的“生成”是必然的。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的预设,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预设,随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设方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活性的实施方案。正确地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不仅不会偏离教学目标,反而能为之前的预设增添光彩。要正确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开放学习情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主动”是“互动”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只有在内心产生求知需要,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为此,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景,满足学生求知需要;创设明确的任务化情景,满足学生成功需要;创设生动的艺术化情景,满足学生审美需要;创设活泼的游戏化情景,满足学生兴趣需要。
2.创造互动学习机遇,促进生成资源发展。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交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问题和差异是形成课堂互动局面的重要资源。教师需要:巧设善意“陷阱”,引发生生“冲突”;引进多种教具,展开个性思维;组织探索交流,促进有效互动;扩大互动时空,共享学习资源。
3.实施“问题——探索——交流”的教学模式,既重视知识的教学,更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课堂上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为“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学会知识为主的过程”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过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生成过程。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自己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不断追求完美的课堂。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留白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确,现代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教师的充分预设,因为这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要更充分,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笔者认为,新课程下的预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材是“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如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它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坚持面向未来,立足课堂,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不可能成为“没有方向的航船”。
2.全面了解学生,预设弹性方案。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全面了解学生、預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一节课教师往往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出发,预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预设精要的课堂提问,预设若干弹性教学环节,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预留空间和提供条件。例如当课堂上教学情境与预设不一致的时候;学生已经知道了圆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时候……不妨为学生预设弹性方案,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3.积极创造条件,有效开发资源。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学生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回答,都能成为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但这种开发和利用又依赖于原有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一方面自己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上网搜索、图书阅览、调查采访等)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
二、理智“生成”,为“预设”添彩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面对课堂上的提问,孩子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预设之外的“生成”是必然的。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的预设,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预设,随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设方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活性的实施方案。正确地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不仅不会偏离教学目标,反而能为之前的预设增添光彩。要正确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开放学习情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主动”是“互动”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只有在内心产生求知需要,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为此,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景,满足学生求知需要;创设明确的任务化情景,满足学生成功需要;创设生动的艺术化情景,满足学生审美需要;创设活泼的游戏化情景,满足学生兴趣需要。
2.创造互动学习机遇,促进生成资源发展。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交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问题和差异是形成课堂互动局面的重要资源。教师需要:巧设善意“陷阱”,引发生生“冲突”;引进多种教具,展开个性思维;组织探索交流,促进有效互动;扩大互动时空,共享学习资源。
3.实施“问题——探索——交流”的教学模式,既重视知识的教学,更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课堂上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为“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学会知识为主的过程”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过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生成过程。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自己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不断追求完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