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因此,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就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还是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情境;思想感情;审美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美感
  教师应有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出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情境,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画、音乐、幻灯、电影、录像等,为学生教材的再现提供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许多文章都是作者耳闻目睹、亲临其境写下的真实感受。读着读着,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并与作者共同分享美的感受。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描写的意境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精心设计。如教《草原》一课,理解草原的天、草原的地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时,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帮助学生体会:(1)作者来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他产生了什么想法?(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2)这种境界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白色的羊群,线条柔美的小丘……)(3)你愿意置身于这样的境界里吗?那就请你闭目倾听。(此时播放轻音乐,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朗读遐想,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意境美的同时,也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发掘课文美的因素,找出沟通课文与学生思想感情的共同点
  1. 崇高美的挖掘与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英雄人物的崇高美,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受到情感上的陶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引读”来实现崇高美的挖掘,还可以利用添加的词语或原有的语句创设强烈的情感氛围,合理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情感引读”,在读中想象。这样,“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就能很好地品味课文中的崇高美感,起到塑造美好心灵的作用。
  2. 自然美的挖掘与教育
  从争芳斗艳的奇花异草,到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都呈现出优美的姿态。她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感受。挖掘与领略教材中所描绘的优美姿态,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欣赏,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日月潭》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特别是第二、三、四自然段,更是优美文字的体现。教学时,也应从朗读入手,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基础上,形成优美感。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采用填词朗读的方法来体验“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接着帮助学生熟记括号内的词语,领略优美姿态。而且教师与学生可以轮换朗读括号内外的词。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从对美的欣赏上升到对美(大自然、祖国)的热爱。
  三、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其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文学作品是以优美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从而获得美的享受。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进行审美教育呢?
  1. 美读
  《桂林山水》主要描写了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它的美是显而易见的,意境优美,诗情浓郁。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那份优美的意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呢?首先,教师以优美的画面配以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领略一番桂林山水的秀美,让学生从主观意识上喜欢这一美景,愿意去了解、欣赏它。其次,抓住美词美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欣赏语言文字的优美。而这些都应以朗读为基础,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间,教师还可以采取配乐朗诵的形式,增强学生理解美、感受美的能力,并在配乐朗诵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头脑中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学生入境动情,与作者同享那诗意般的境界所给予的美,从而产生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再次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这就是审美阅读。
  2. 在分析中理解美
  教材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很有个性。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推敲、欣赏一些美丽的词句,从而得到美的熏陶。琢磨传神的词语,重在琢磨其精妙。用词的精妙,指的就是它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色的颜色明亮地在我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笔者用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这个优美的句子,仔细品味其中词语的妙用:这段话写得非常生动,其中的“堆”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景象;“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鲜明,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榕树描写得栩栩如生。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感受到文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语言的优美性,闭目想象,一棵茂盛的大榕树似乎就在眼前。
  3. 在欣赏中感受美
  在教材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散文,它们往往以优美的语言取胜,而优美的语言总是依靠生动的句子来表现,教师若能捕捉这一亮点,再配以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存在,这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景象的美,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雷雨》中描写雨后初晴的四、五、六自然段,作者把雨后的美丽景色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笔者在学生欣赏录音朗读之时,配上生动形象的课件,展示了雨后彩虹挂在空中,柳叶、小花干净精神,小鱼活泼可爱,以及湖边的美丽景色。学生欣赏之后,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这美的感染之下,学生感受到了雨后初晴的美景,产生了爱美的情怀。所以,利用视觉、听觉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陶冶美的情操,启迪学生爱美的心智,达到润物无声的境地,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4. 在想象中拓展美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他强调的就是语文阅读中的想象。如果说理解可以再现形象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凭借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进行推理想象,让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去开拓最美的意境。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課时,狼凶狠狡猾,而小羊则温和善良,在课文结束时作者留下一个悬念给读者——狼向小羊身上扑去,那么小羊到底是被吃掉了呢?还是获救了呢?此时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善”,并体现出学生对“恶”的深恶痛绝。有的说:“狼一下子扑了个空,撞死在石头上。”有的说:“正在这时候,猎人赶来救了小羊……”无一不体现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善”的一面,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积累、贮存,并加以丰富的想象,使美的感受不断加深。
  在教学中,笔者还利用一些美观实用的图画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叶圣陶指出:“图画不但是文字的说明,并且要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小学语文教材中,辅助插图非常多,也就是这些美丽的图画,吸引着小学生,以美的魅力使学生幼小的心灵陶醉,而且还可能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是处处存在的。教师要善于发掘文中的“美”的因素,用美的形象去启迪,用美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审美的训练,带领学生在游览、参观、阅读等活动中受到美的感染,使之把美用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通过本身具有的美的造型和色彩,来表现生活,传递信息。美术教师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各种造型的外在美以及内在美,并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去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体验审美的快乐。  【关键词】美术课堂;美术教材;生活资源;生活化  美术本身是人类生活的反映,它必然与人类其他文化观念发生着普遍的联系。因此新课标提
【摘 要】文化与知识是一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前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后者是认识和经验总结的积累。学校是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在文化气息淡薄或浓厚的氛围中,学生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传授知识固然重要,文化育人也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育人在德育工作中的意义更加重要而深远。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校园文化;知识;育人;中国梦 
【摘 要】“有效朗读”必须推动阅读教学深入展开;必须在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上发挥作用。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很多,如:1.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2. 明确朗读的目的;3. 理清朗读的层次;4. 传授朗读的技巧;5. 教师适时范读引领。  【关键词】有效朗读;指导;策略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摘要: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育云平台,在数学教学方法中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从而构建智慧课堂,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倡教师积极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上改革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是一种比较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视频将数学概念描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概念,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教育
【摘 要】对小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力取向”的课程,从总体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注重“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核心目标。而问题讨论课是源于学生活动过程中的生成问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基于小学综合实践的问题研讨课的实施,分别从问题
【摘 要】面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与组织实施的艰巨任务,教师要立足课程开发的三大“维度”和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板块”,着眼科技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找寻“科技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焊接点,试图架构起系统、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框架;有序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并将课程目标分年段、分专题推进,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在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提炼经验,形成策略,并逐
【摘 要】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数学日记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数学日记;学生;心理;生活  通过调查,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思维贫乏、难于应对挫折,并在行为上出现打
【摘 要】新课程将“应用题”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融合于四大学习领域之中,有机整合,不再独立成章。它承载着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这些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教师比以往更加迷惘和困惑。笔者针对“数量关系要不要讲,线段图要不要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数量关系;线段图;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作为
【摘 要】书画社团活动是丰富校园生活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实践性。针对农村小学美术社团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挖掘本土资源、开发乡土课程”等形式丰富的社团教学策略,试图为提高农村孩子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美术素养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农村小学;书画社团;乡土课程;教学策略  书画社团活动是丰富校园生活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是美
【摘 要】“实践与综合应用”以其鲜明的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创新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要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以及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数学核心素